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

“快說,到底怎麼回事!”雖然猜到可能是八路軍,但傅作義還是想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司令,你別急。我剛剛得到八路軍那邊傳來的消息,他們說爲了幫助我們減輕壓力,在豫北對日軍發起了進攻。

今天八路軍把日軍在黃河上的一切渡河設施炸了個精光,現在日軍根本無法渡過黃河,即便是北面的物資也無法運送到南岸來。”葉啓傑激動地說道。

“八路軍有說他們出動了多少部隊嗎?”傅作義追問道。

“沒有,他們只說了出兵進攻豫北,多少軍隊沒說!”葉啓傑楞了一下,解釋道。

“估計出兵不少,不然日軍不會這麼主動撤退的。看來八路軍所圖甚大,甚至一開始就把我們算計進去了,而我們還在感謝他們的幫助。”傅作義苦笑道。

聽到傅作義這麼說,在場的人又沉默了。傅作義所說有點道理,但日軍不是八路軍挑動着纔來進攻他們的,要不是八路軍的幫忙,或許他們現在已經在哪個山林裡狼狽的逃竄。

可八路軍的大舉進攻也顯然不是臨時才決定的,肯定蓄謀已久,等着日軍跟他們拼個你死我活的時候,再大舉出兵。不僅可以實現八路軍自己的戰略目的,還能讓他們感恩戴德,可謂之高明。

在場的人都是心高氣傲的主,可這樣被八路軍利用,心裡也不怎麼高興,可他們不是中央軍,實力弱於對方有什麼辦法。

“這些八路軍,真他孃的陰險,是把我們當猴耍嗎?”張際鵬不高興地說道。

“張軍長,請慎言。”聽見張際鵬把自己等人說成猴,李家鈺不客氣地提醒道。

。。。。。。

洛陽城城樓,傅作義正站在一段還算完好的城樓上,看着整個洛陽城。戰前那些綿延不斷的建築此時很多都破爛不堪,雖然日軍已經撤退,但是大街上仍然很冷清,即便有不少店鋪開始營業,但卻沒有多少客人。

街上更多的還是正在收拾殘局的百姓和士兵,經過這一仗,洛陽城算是打廢了,沒有一年半載的時間很難恢復到一個月以前的局面。

此時的傅作義看着殘破不堪的洛陽城,很是憂愁,連董其武走到身邊都沒察覺。

“司令,你怎麼在城樓上站着發呆?”

“額,是老董啊,你怎麼不在家裡好好養病,跑到這城樓上來幹嘛?”聽到董其武的話,傅作義才從沉思中反應過來,不過臉上對於董其武的擔憂還是很明顯的。

董其武是他的得力手下,不久前受了重傷他就非常擔心,所以才讓人把他送到西邊安全的地方修養。不過洛陽之圍解除後。董其武就趕到了洛陽,好在他的病好得差不多了,雖然上不了戰場,但是平常這麼走卻沒什麼大問題。

“我這傷好得差不多了,在家裡待着都要悶死我。聽說司令在城樓上巡視,就過來看看,不知道司令再爲什麼擔憂?”董其武笑着說道。

“擔憂是有的。八路軍現在實力越來越強,有那麼團結,而我們黨國卻是內部矛盾不斷,政府和軍隊那麼**。我真擔心,以後趕走日軍之後,這個中國會是誰當家。

還有我們的軍隊,現在人數不足兩萬,可謂損失慘重,煩心事太多!”傅作義搖了搖頭道。

“司令其實不必這麼煩惱。八路軍的事,這個我們做不了不住,不過後面抗戰勝利後,是繼續內戰還是怎麼,那都得看兩黨都是怎麼考慮的。

不過軍隊的事我倒有個辦法。”董其武認真地說道。

“哦,你有什麼辦法?”傅作義有點期待。

“現在司令你已經是戰區副司令官,同時還兼任着豫北警備司令一職,而且重慶方面仍然把12軍和85軍劃歸我們指揮。

我養病期間,考慮了不少事情。之前鄭州等地失陷後,近二十萬大軍潰敗,而損失的這些人很多都沒死,而是被當地的地方武裝給俘獲了。司令可別忘了,河南可是有不少地方武裝,即便是豫西北等地都有不少,少說也有數萬。

現在司令你大權在握,完全可以收編這些地方武裝,即便是動武也沒問題。除此之外,還可以去把那些潰兵召集回來,優先補充我們35軍。委員長現在對司令你比較看重,不僅答應給人,還給武器,只要不是做犯忌諱的事,重慶方面根本不會管。

現在日軍又在跟八路軍對掐去了,我們則是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修生養息,訓練部隊。等日軍跟八路軍拼的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趁機對日軍主動出擊,壯大實力。”董其武說道。

聽到董其武這麼一說,傅作義眼前一亮,他也沒想到可以通過收編地方武裝來擴大自己的實力,只要自己有兵,再在戰場上多立下戰功,委員長肯定不會虧待自己。

說幹就幹,傅作義也不是善茬,本來這些地方武裝之前繳了政府軍隊的械,就已經形同叛敵。他手上擁有不少軍隊,想要收拾這些地方雜牌武裝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在隨後的幾個月裡,傅作義讓下面的將領帶着部隊橫掃了轄區內所有不聽話的地方武裝。不僅獲得了大量的士兵,還得到了不少武器。

雖然這些地方武裝沒有重武器,但是手槍、步槍、機槍可是有不少。而且這些地主老財可是很有錢,對於保住自己的小命也很捨得花錢,有些武器比傅作義的正規軍還要好,可見一斑。

除了清剿地方武裝,傅作義還大肆收攏之前潰敗的士兵。短短几個月過後,手上的35軍就有了4萬多人,而且還擴編了兩個獨立旅,直接控制的部隊就有五萬來人,還不包括其指揮的另外兩個軍。

。。。。。。

隨着八路軍出兵豫北,豫中、豫南等地的日軍相繼都停止了對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而是專心應對八路軍大動作。

八路軍對於豫北可謂勢在必行,不僅正面軍隊猛攻,游擊隊也在不斷襲擾各地駐紮的日軍,讓日軍根本無力採取有效行動,所以八路軍的進攻可謂進展神速。

兵分幾路的八路軍很快就攻破一座又一座日軍佔領的城池,日軍丟城的速度堪比之前國民黨在豫中的慘敗一樣。晉城、澤州、濟源、孟縣、溫縣、沁陽、博愛等15座縣城相繼被八路軍佔領,而且隨着日軍的兵力不足,這個局勢還在惡化。

其中第二裝甲師進攻速度最快,五天連下五城,兵鋒直指新鄉。這得益於豫北地勢平坦,加上日軍的兵力本來就不多,根本無法阻擋穿插速度奇快的裝甲部隊。

獨2師、獨30師、17師,這三個師由於不像第二裝甲師有着超強的機動性,不過也毫不示弱。靠着雙腳發起長途奔襲,打的日軍暈頭轉向,都不知道去救哪個地方。

由河北南下增援的部隊也在冀南等地因爲鐵軌被掀,不得不徒步行軍,每天都要遭受數十支數量不一的游擊隊襲擾,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不僅行軍速度受到極大的影響,士氣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讓部隊疲憊不堪。

等好不容易到了邯鄲等地,又發現在在他們南下的道路有着數萬八路軍精銳部隊在阻攔他們繼續南下。沒辦法,想要繼續南下,智能衝破八路軍的阻攔,別無他法。

而黃河南岸的日軍,除了第九師團和混成第就旅團繞路費了四天的時間才趕回豫北,不過對於接連丟城失地的豫北,他們的到來只能延遲一下局面糜爛速度。

至於鄭州附近的日軍在吉本貞一的率領下,幾次強渡黃河都被八路軍出動的戰機所阻擋,損失很大。後面只能通過夜晚搭建浮橋,以此渡河,但一到天亮,八路軍就會把晚上搭建浮橋又給炸了。

即便如此,吉本貞一還是命令部隊繼續收集器材,晚上趁夜搭建浮橋,能過多少人算多少人。本來這次河南作戰,他本來以爲會很順利,誰知道在最後,八路軍在背後捅了他一刀,而且剛好捅到要害。

要是他不想辦法彌補這次的損失,戰後他這個軍司令官估計都不一定能繼續擔任下去。他可不想才當幾個月的軍司令官就被撤職,這會影響他以後的晉升之路。

不過這次的戰鬥,顯然日軍方面低估了八路軍的決心。雖然目前八路軍的主力一直在進攻豫北,但是山東、江蘇、安徽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也在同一時候開始了作戰行動。特別是山東的八路軍,在陳更的命令下,不僅開始破壞津浦線鐵路,魯西的八路軍更是朝着冀南、豫北前進,局勢對於日軍來說,愈發彌亂。

岡村寧次都不知道在辦公室砍了多少東西了,要不是他的那把刀是把好刀,估計都會被砍缺。但是岡村寧次的怒氣並沒有因此消去,便命令吉本貞一無論如何都要讓滯留豫中的大軍北上,豫北可以丟失一部分地盤,但是平漢線務必得保持暢通。

有了岡村寧次的吩咐後,吉本貞一就知道怎麼做了,直接命令前線各部隊退守平漢線沿線城市和據點,把其他地區都放棄,先保住最重要的地方。

對於豫北的情況,國民黨方面倒是知道,雖然不多,但是對他們來說也足夠的。畢竟軍統現在在戴笠的指揮下,可是有力壓中統的趨勢,而且因爲軍統主要對外,在日戰區安插了不少情報人員,即便是在八路軍根據地也一樣。

只不過八路軍根據地的保安局和軍情局對於日軍和國民黨的情報人員,一經發現都是嚴懲,即便軍統也都是中國的情報組織。而同樣,軍統和中統在國佔區發現軍情局人員也是一樣,所以雙邊的情報人員在對方控制地區的行動都很隱蔽。

當看到八路軍又在對日軍主動發起進攻,老蔣的臉色是很難看的。這臉打的真夠響,他的軍隊面對日軍進攻都在潰敗,而八路軍卻敢主動進攻日軍,這不是說他的部隊不如八路軍嗎?

何應欽也看出了老蔣的臉色不好,他眼珠轉了幾下,不知道在想什麼,“委員長,其實你不用太多擔心,日軍跟八路軍死拼,不正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之前之所以失敗皆因蔣鼎文、湯恩伯二人胡來所致,現在胡宗南和傅作義二人卻是不負委員長所託,守住了豫西地區,這給我們也帶來了反攻的機會。

我建議把美械武器多配備一些給二人的部隊,讓他們能更好的爲黨國效力,等日軍跟八路軍拼的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在出手,那不更好。”

“我擔心,會不讓傅作義藉此壯大,我可不希望在出現一個湯恩伯。”想到湯恩伯之前的大肆擴張,老蔣也對傅作義感到擔心。

“委員長其實不必太過擔憂,傅作義被八路軍趕出綏遠是委員長收留的他。而傅作義對八路軍心裡也肯定很不滿,加上他這次保住了洛陽,無論如何委員長都應該重用他。起碼做出一個我們中央軍沒有刻意打壓異己的標榜,免得有些人老是對我們中央軍說三道四。”何應欽恭敬地說道。

“敬之說的有理,這樣吧,等下批美援物資到了,給他一個師的裝備,讓他好好爲黨國效力,若是後面表現好,美式武器不會少了他的。

還有讓張濯清擔任12軍副軍長兼81師師長,董其武擔任35軍軍長兼101師師長。”現在老蔣的確是有點無人可用,或者說是他的學生現在沒多少能堪大用,都因爲資歷原因不敢過於提拔。

隨後老蔣還和何應欽商量了一些事,包括如何在美援上給**使絆子,最好是迫使美國放棄對**的援助。

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71章 崛起(二)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69章 家的感覺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新四軍首戰一更第166章 西征(九)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34章 衝突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13章 北伐(二)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434章 交易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70章 崛起(一)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162章 西征(五)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326章 天津(一)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235章 天津(十)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95章 入川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13章 北伐(二)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68章 交易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29章 武漢之戰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191章 東征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328章 天津(三)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38章 到達襄陽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95章 東征(五)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34章 九一八(四)
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71章 崛起(二)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69章 家的感覺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新四軍首戰一更第166章 西征(九)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34章 衝突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13章 北伐(二)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434章 交易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70章 崛起(一)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162章 西征(五)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326章 天津(一)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235章 天津(十)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269章 綏西攻防戰(四)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95章 入川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13章 北伐(二)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68章 交易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219章 奇襲陽明堡機場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29章 武漢之戰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191章 東征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328章 天津(三)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38章 到達襄陽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195章 東征(五)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34章 九一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