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

就在這邊中共與晉綏軍的事情告一段落的時候,在中國東北,也就是所謂的‘滿洲國’境內,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邊境戰爭,這件事情的發生,讓中國國內各方勢力以及世界主要列強都被嚇呆了。

這就是蘇日諾門坎之戰,地點就在僞滿洲國與‘蒙古國’(當時中國並未承認,不算國)交界的諾門坎地區。

其實這件事在晉西事變期間就已經發生了,不過因爲規模規模小,以及蘇日之間摩擦在之前本來就不少。從1935年起駐紮在海拉爾的日本關東軍部隊以及興安騎兵部隊,就在邊境地區發起多次挑釁,製造邊界衝突,不過都被日本怎麼討得便宜,基本都被打了回來,只是這次規模由小變大。

開始的時候,是因爲僞滿洲國的興安騎兵部隊驅逐‘蒙古’‘國境’守備隊的放牧,結果‘蒙古’軍隊就佔領了爭議地區,並在那裡設置哨所,這就是之後大規模衝突的導火線。

本來日本國內就有很大一批人垂涎蘇聯西伯利亞的資源,一直推崇‘北進計劃’,打算攻佔‘蒙古’的吐哈拉地區,並以此作爲進攻蘇聯的跳板。

機遇‘蒙古’部隊佔領爭議地區,日軍就出動關東軍一部分,打算擴大戰爭,就率軍開始進攻‘蒙古’部隊,爲整個事件的再次擴大奠定了基礎。

因爲日軍的第二次進攻,吃了大虧,一個搜索隊基本全軍覆沒,另外一支一千餘人的日軍也傷亡20%。本來日本人就是那種不吃虧的人,所以遭遇失敗後,就繼續增兵海拉爾,打算與蘇聯一決雌雄。

此時的蘇聯軍隊指揮官是朱可夫,也幸好這次衝入爆發,蘇聯遠東地區沒有會打仗的高級將領,只能用朱可夫,不然這位未來的元帥可能就要被清洗。

得知日軍在積極準備下一次大沖突的時候,朱可夫也很重視這次即將爆發的戰鬥。因爲想到徹底斷了日本人的北進計劃,只能把日本人打疼,這樣才能讓遠東地區不受威脅。

所以朱可夫便向克里姆林宮彙報,讓其支援物資,並集結附近的軍隊。戰鬥的陰雲可謂一觸即發,是個人都知道蘇聯和日本之間會爆發更大的衝突。

而對於蘇聯和日本發生的衝突,老蔣是很樂意看見的,他巴不得二者下一秒就打起來。蘇聯可不是中國,只要日本人跟蘇聯全面開戰,雙方必定得傾盡全力,到時候中國關內戰場就會輕鬆很多。

而爲了此件事,中共不得不召開一次會議,來商量此次在蘇日衝突中持何種態度。

雖然周恩萊等人必須待在重慶以及前線太遠的高級將領不能回來外,但是其他幾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中央委員基本都參加了這次會議。包括前長江局書記王明(去年長江局就撤銷了)、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得淮、程雲、賀隆、周恩萊的代表葉劍音等都趕回來了。

參加會議的人很多,大概有20多人,都是中央委員或者政治局成員,基本囊括了三分之二的中共高層。

此時的會議室熱鬧紛紛,一些好久不見的大佬們都在相互問候,特別是李衛國跟賀隆快兩年沒見了,還有葉劍音等人,都是好久不見了。

“賀老總,當初把你派到晉北去,現在還習慣不?”李衛國跟賀隆熱情的擁抱了一下,便笑着問道。

“除了冬天有點冷那邊還是不錯的,小鬼子現在都不敢主動來打我了,你說日子好不好過!”此時的賀隆已經40多歲,不過臉上的鬍子還在,不然也不會有‘賀鬍子’這個外號了。

不過常年在外帶兵,日子肯定不比後方安定,外貌看着要比實際年齡大不少,這也是這個時候所有中共將領都存在的問題---太顯老。

“你那肯定好過了,26師團都快被我這邊給滅了,那個新來的師團實力趕26師團還是差了點。所以賀老總你得抓住機會,把大同給拿下咯,那樣我們就不用還放着綏遠草原了,有信心沒?”李衛國拍了拍賀隆的肩膀笑着說道。

“衛國,你這胃口夠大啊,大同可是城牆高大,我的炮兵可轟不開那個城牆,要不是你給派幾門重炮,就能保證給打下大同。”

“搞半天惦記我炮兵師的重炮,那你先等等吧,這玩意太重,你們前線的敵後部隊根本不便使用,而且現在還不是我們大舉反攻日本的時候,我們的實力還沒有那麼強。

賀老總你的任務就是多消耗鬼子的有生力量,這樣將來打起來之後,就會更加輕鬆!”李衛國笑着說道。

而此時王明也出現在了會議室大門口,賀隆看見後就有點凝重的說道,“王明怎麼來了?”

“你說他呀,秋後的螞蚱,翻不起什麼大浪來了,有主席和我看着呢!他再怎麼說也是統戰部部長以及中央委員,肯定有資格參加這次會議。”

李衛國看了看這位曾經風光了幾年的大人物,不屑的說道。現在共產國際也拋棄了王明,長江局也被撤銷,他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不過也還是高層之一,不過被踢出了核心決策層而已。

很快,能來的人都到齊了,這商討蘇日衝突的會議也就正式開始了。

首先是主席做了一個簡單的開頭講話,引出這次會議的討論要點,“這次召集你們來開這個會議,除了彙報最近的工作外,主要的議題就是商討即將爆發的蘇日大規模衝突,有什麼話,都可以暢所欲言。”

對於主席所說之事,在座的人早已得知,所以在主席說出之後,並沒覺得很驚訝,而是相互看了看,在思考是不是要站起來發言。

“主席,我說兩句吧!這次蘇日衝突,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袖手旁觀,現在我們與蘇聯的合作很深,要是沒有一個表示,會影響我們與蘇聯之間的關係。”

洛甫看了看周邊的人便站起來說道,而聽到他的話,旁邊的衆人有的點頭,有的一臉凝重。

“洛甫同志說的沒錯,我們必須得有一個表示,要是可能我們可以派遣一支援軍,支援並保衛蘇聯,這樣才能表明我們的態度,簡單的表示肯定難以讓蘇聯滿意。”

不知道洛甫的話是個暗示還是怎麼回事,不甘寂寞的王明站了起來說道,他現在也在找機會想重新獲得黨內人士的支持,重新回到領導層。

一聽王明的話,下面的一衆人傻眼了,這傢伙就是藉着洛甫的話,歪曲其意思。

“王明同志,你今天出門吃藥了嗎?還派軍隊?你知不知道我們部隊現在的情況,諾門坎離我們這好幾千公里遠,你派過去,人家那邊都打完了!”

看着王明說出毫無軍事常識的話,彭得淮便不客氣地說道。

“其實王明同志說的沒錯,我是肯定得有所表示,我們也不是不可以派軍隊!”這時李衛國突然開口道。

一聽李衛國贊同他的觀點,王明有點詫然,不過轉而心裡就很驚喜。對方作爲現在黨內一個實力派,在軍政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有他支持王明覺得自己肯定能重回領導層。

不過主席聽了這話,再看了看王明和李衛國二人,便有點認真地問道,“衛國,你的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衛國也看見了主席的疑惑,肯定以爲自己和王明有勾結,便笑着說道,“主席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不是讓八路軍去,東北不是還有支抗聯嗎?趁着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坑點蘇聯人的武器彈藥,作爲回報,抗聯可以在敵後破壞日本人的交通線以及補給。

但是以我們現在和蘇聯的關係,要是沒表示,蘇聯人在後續援助肯定會卡我們的脖子甚至切斷援助,這對我黨的發展肯定是不好的!

對於蘇聯和日本開戰,其實我是舉雙手贊成,他們要真的一打,肯定是生死之戰,到時候日本就會抽調大量的軍隊去跟蘇聯作戰,我們的壓力可就很小了!不過他們應該打不長!”

聽了李衛國這話,主席的臉色就好看了不少,看來他的擔心是多餘的,不過還是問道,“衛國,你說他們打不長,是什麼意思?現在雙方都在積極準備大戰,連這段時間的援助,蘇聯人都以遠東作戰爲理由暫時中斷了,顯然也是準備大幹一場。”

“因爲很簡單,蘇聯的遠東太冷!別看西伯利亞資源豐富,但是那什麼氣候,相信在座的不少人都能猜到,那種情況下冬季根本無法生產,開發的成本太高。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雖然日本人裡面不少人支持‘北進計劃’但也有不少人反對,起碼日軍海軍就會反對。因爲和蘇聯開戰,海軍就沒啥用了,那時候就務必加大對陸軍的支持,海軍肯定會靠邊站,你們若是有去研究日本的陸海矛盾,就會發現端倪。

當然我說的也不是很絕對的,要是此戰蘇聯戰敗,日本人或許真的會進攻蘇聯遠東。所以現在就得看蘇日下次的大戰,到底誰輸誰贏以及歐洲的局勢變化!”李衛國是公認的對國際各國的情況最瞭解的中共高層,所以他說的這些話雖然有點讓人一時無法接受,但是也都習慣了。

“歐洲局勢?衛國你能詳細說說嗎?畢竟我們裡面對於國際方面的研究,你是最有發言權的!”聽到李衛國的話,洛甫便說道。

李衛國看了看主席,對方也點頭示意後,便繼續說道,“其實現在歐洲已經是戰雲密佈,說不定就可能立即爆發一戰那樣的世界大戰,到時候肯定會有很多國家陷進去,而這就是我們發展的機會。”

“世界大戰?衛國同志,你這嚴重了吧!”王明質疑道。開始他以爲李衛國是支持他的,結果一聽,並不是,就有點失望。

聽王明這麼說,李衛國也沒介意,便繼續說道,“大家或許不知道德國最近兩年在幹什麼。德國的元首希特勒,現實吞併了奧地利,然後又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這兩個主權國家,這意味着什麼,不用我說吧。

德國其實早有開戰的想法,因爲一戰《凡爾賽和約》把德國剝削的太慘,復仇心理一直存在。就拿“塞斯卡-直波爾約夫卡”兵工廠來說,這是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兵工廠,也是歐洲第二大兵工廠,現在他已經屬於德國了,第一大兵工廠也在德國。

這個兵工廠你們不熟悉,但是它生產的東西相比你們不陌生,那就是捷克式輕機槍,就是這家兵工廠生產的。你說德國同時擁有兩個歐洲最大的兵工廠,還有現在的急速擴軍,不是爲了開戰是什麼?

德國開戰主要的進攻東西兩個方向,而且都是德國的仇敵,法國太強,德國肯定會拿波蘭開刀,而波蘭挨着蘇聯。蘇聯的重心一直在歐洲,若是德國佔領波蘭,蘇聯就會受到威脅,東邊與日本的戰鬥就不能長久打下去。

而德國若是找法國報仇,必定會把英國、甚至美國拉進來,若是蘇德再開戰,到時候不就是世界大戰了!”

李衛國的話無疑是個巨雷在會議室炸響,這些內容讓這些只侷限於國內的衆人感到很震撼,沒想到此時歐洲面臨着這麼大的問題,一個不小心就是世界大戰。

李衛國的話內容太多,他們一下子也很難消化,都在仔細回憶着剛纔他說的內容,理理自己的思路,但有一人除外。

只見主席突然問道,“衛國,你的意思是蘇德會開戰?”

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161章 西征(四)第327章 天津(二)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95章 入川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2章 汝城之戰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45章 五大召開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73章 崛起(四)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166章 西征(九)第231章 天津(六)第451章 後續(四)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299章 援助(二)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34章 衝突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165章 西征(八)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71章 崛起(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298章 援助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4章 安仁之戰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新四軍首戰一更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88章 陝北(二)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
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161章 西征(四)第327章 天津(二)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95章 入川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2章 汝城之戰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45章 五大召開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73章 崛起(四)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166章 西征(九)第231章 天津(六)第451章 後續(四)第376章 諾門坎事件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299章 援助(二)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34章 衝突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165章 西征(八)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71章 崛起(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298章 援助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4章 安仁之戰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新四軍首戰一更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88章 陝北(二)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