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

蘭州,一個會議室裡,坐着現中國gcd百分之80以上的高級領導人,三個方面軍的大佬都出席了這次的會議,因爲其重要性。由於以李衛國等爲首的西北局以及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人都認同老毛作爲最高領導人,這也是這次會議能開下去的前提。

作爲實際領導人,老毛第一個發話了,“我們今天的討論議題有三個,分別是重新選舉政治局常委、軍隊編制、以及新的蘇維埃政府的權利構成。你們有什麼看法可以提出來,待會進行投票。”

聽到老毛這麼說,現場的人氣氛很凝重,這可是涉及黨、軍、政三個班子的勢力分配呀。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一個個都不敢擅自開口,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盤,所以場面一時很安靜。

“既然大家不肯發言,我就開個頭吧!”作爲gcd裡面的老好人,任畢時便第一個發言了,他這個人不喜歡權力鬥爭,也不是很看重手上的權力,這些原因也讓他在黨的領導人圈子裡的人緣挺好。

“今天召開會議的目的大家也都清楚,我也不拐彎抹角,我對於第一個議題的就只有一個提議。

我建議應該把李衛國同志、惲代英同志納入我們的中央政治局,他們二人的功勞我不說大家也都清楚,若不是他們領導整個紅四方面軍建立了偌大的根據地以及這支強大的紅軍,或許我們還在長征路上。

他們的能力、他們的功勞應該進入政治局!”

任弼時的話可謂是直接力挺李衛國,而且是第一個提議,這分量可不輕。要知道此時李衛國、惲代英二人隨時西北局的領導人,但是並不是中央政治局的常委委員,由於之前得罪了李德等人給貶爲候補了。

現在政治局一共才六位常委,分爲別老毛、洛浦、周恩萊、朱得、任弼時、程雲。若是在加入李衛國、惲代英二人那就是八個了,這個數量就有點多了,勢必會踢出去幾個人。

其實可以看看現有的六人裡,毛周朱三人是中央紅軍的扛把子,肯定不能撤;任畢時是紅二方面軍的代表;洛浦是共產國際的代表,算是親蘇派暫時也不能撤。

這樣一描述,那就只有一個了,資歷較淺的程雲。

或許程雲在開會前就知道自己的常委肯定不保了,中央必須得給紅四方面軍騰位置,爲了不尷尬,他還不如主動點,給大家留個好印象,於是便站起來說道,

“各位同志,我覺得本人能力還比較欠缺,我在這裡申請辭去政治局委員一職,還望批准!”

“程雲同志,你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你也別謙虛了,既然你主動請辭,那就先委屈你了!

這裡程雲同志主動申請辭去政治局委員一職,那請問在座的對李衛國同志、惲代英同志擔任政治局委員一職有什麼異議嗎?”

對於程雲請辭,老毛只是略微安慰了一下,他被淘汰出局是必然,李、惲二人入常是必然的。

“我贊同李衛國同志、惲代英同志二位入常!”周逸羣在那表態了。

“我贊同!”周恩萊也舉手贊同!

“我也同意!”老毛自己也舉手了!

“我同意!”賀隆也舉手了!

“我同意!”

。。。。

在那幾位重要人物都舉手了,剩下的也基本都舉手了,除了張國套、李德這幾個人投了反對票!

“既然大家大部分都同意了李衛國、惲代英二位同志的入常,那這事就此通過。”老毛在投票結果出來後,便笑着公佈了,這件事也就宣告完事。

“現在討論討論第二個議題吧!這個議題,不知衛國同志有什麼看法!”老毛把這個棘手的問題直接扔給了李衛國,相信對方一定有好主意。

見老毛讓自己來提看法,李衛國也欣然接受了,這個事情上他不怕得罪人,便站起來說道:“既然主席讓我第一個發言,我也就說幾句,要是不中聽還請見諒。

對於我們現有軍隊編制的問題,我先說說現在我們三隻紅軍的現狀,紅一方面軍是7個軍團再加一些獨立師一共5萬人;紅二方面軍是兩個軍團近四萬人;紅四方面軍是兩個軍團18萬人。

從三個方面軍的編制來說,就可以看出我們目前的編制很混亂!對此我有兩個比較合適的方案,我先說說保守的方案。

保守的方案就是,紅一方面軍壓縮編制,裁撤多餘的軍團,把現有的軍團剩下兩到三個。經過長征之後,紅一方面軍很多軍團不到一萬人,僅僅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個師的規模;或者一些獨立師還趕不上紅四方面軍的一個團。所以不止軍團數量要壓縮,下面的編制也得重新劃分,我們不需要那麼多軍官。

當然這個方案的好處就是三個方面軍不會改動太大,只是方面軍內部而已。但缺點就是大家所擔心的,紅四方面軍人太多,其他兩個方面軍會很擔心。”

說到這裡,李衛國看了一下老毛的臉色,發現沒有尷尬,只是一臉凝重,至於紅一方面軍的代表,臉色很尷尬,但沒辦法,誰叫對方說的是實情。

“衛國同志,你說說另外一個方案吧!”顯然老毛對於這個方案不滿意,明顯不利於他的統治,萬一他跟掌握了絕對優勢的李衛國發生了矛盾,形勢會很不利。

“別看這個保守的方法對我們紅四方面軍來說很有優勢,但是我不贊同這個方案!我更喜歡第二個方案,因爲它才能讓我們三個方面軍儘可能消除隔閡融爲一體。

我的第三個方案更簡單,那就是整編全部軍隊,取消方面軍的說法,建立若干的軍團,有軍委統一指揮。”

雖然第二個方案對於李衛國來說比較不利,但是對於整個紅軍的發展卻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衆人覺得李衛國做出的犧牲太大了。

“衛國同志?你贊同第二個方案?”一旁地老毛也不敢相信李衛國會出做這麼大的犧牲。

“對,我贊同第二個方案,因爲這個方案對於我們整個紅軍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我做出點犧牲無所謂!”李衛國大義凜然的說道。

“好,那不知我們目前如何整編,分爲幾個軍團合適?”老毛提出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我的計劃是,分爲5個軍團,每個軍團下轄兩個軍,這下全軍一共十個軍,再組建一箇中央警衛師!構成我們接下來的工農紅軍!”李衛國把提前準備好的方案提了出來,

“我覺得可行!你們呢?”老毛問着其他人。

“我沒意見!”

“我同意!”

。。。。。

於是衆人便紛紛同意了這個新的整編方案!

見大家不反對,老毛也比較高興,便說道,“既然這個事大家沒有異議,我宣佈由周恩萊同志、李衛國同志、朱得同志、彭得懷同志、劉伯成同志、賀龍同志、徐向淺同志組成這次的整編委員會,由恩萊同志負總責。”

第三個議題就簡單了,就是搭建新的蘇維埃政府領導班子,最後選出由洛浦直接出任政府主席,惲代英、周逸羣出任副主席。在成立的政府機關裡,原川陝鄂、陝甘寧青根據地的政府人員佔了三分之一,而且中、基層基本是原來的班子沒有動。

。。。。。

會議室結束後,周恩萊、李衛國等人就開始忙着部隊整編的事,這個工作十分的繁瑣,也涉及利益爭鬥,不過李衛國不擔心。

在經過十天的不停地商討,軍級以上的指揮官都確定了。

整編後就叫做中國工農紅軍,軍事指揮權由老毛、朱得、李衛國三人組成的最高軍事指揮小組負責。

並選舉出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由老毛出任主席,李衛國、朱得出任副主席,委員會成員還有周恩萊、賀隆、徐向淺、任弼時、惲代英、劉伯成、彭得淮、陳更、李振華、葉劍英。

其中朱得出任紅軍總司令,李衛國出任副總司令,徐向淺出任總參謀長、任弼時出任總政委、惲代英出任總政治部主任、葉劍英出任副總參謀長。

下轄五個軍團,分別爲紅一、紅二、紅三、紅四、紅五!

紅一軍團由彭得淮出任軍團長、彭雪楓出任副軍團長、參謀長左全、政委程雲,下轄紅一軍、紅六軍,由原紅一方面軍大部以及紅四方面軍一部改編而成;

其中紅一軍軍長彭得懷擔任,副軍長何長功、參謀長彭少輝,政委李先念;紅六軍軍長彭雪楓擔任,副軍長周士第,參謀長周昆,政委羅榮環。

紅二軍團由賀隆出任軍團長、副軍團長關嚮應、參謀長李答、政委周逸羣,下轄紅二軍,紅七軍,由原紅二方面軍彙集一部分紅四方面軍改編而成;

其中紅二軍軍長賀隆兼任,副軍長王政,參謀長肖近光,政委甘思琪;紅七軍軍長關嚮應,副軍長劉明,參謀長蔡申熙,政委宋人窮。

紅三軍團由劉伯成出任軍團長,吉鴻昌出任副軍團長,董振堂出任參謀長,政委鄧曉平,下轄紅三軍、紅八軍,由原紅一方面軍紅五軍團一部、紅四方面軍紅七軍團一部改編而成,

紅三軍軍長劉伯成兼任,副軍長羅兵輝,政委張雲億,參謀長武庭;紅八軍軍長吉鴻昌兼任,副軍長粟玉,政委劉少其,參謀長郭天明。

紅四軍團由陳更出任軍團長,林標出任副軍團長、參謀長劉志單,政委聶榮真,下轄紅四軍、紅九軍,由原紅四方面軍改編而成;

紅四軍軍長陳更兼任,副軍長王樹生,參謀長劉明,政委唐澍;紅九軍軍長林標擔任,副軍長李澤輝,參謀長王維舟,政委燕鴻甲。

紅五軍團由李振華出任軍團長,黃公略出任副軍團長,參謀長王爾琢,政委曾中生,下轄紅五軍、紅十軍,由原紅四方面軍改編而成;

紅五軍軍長李振華擔任,副軍長許繼慎,參謀長徐海冬,政委蔡樹番;紅十軍軍長黃公略出任,副軍長李東,參謀長,政委傅忠。

中央警衛師師長伍中豪,紅四方面軍的唐亮出任副師長,整個警衛師下轄三旅三團,爲類似於國府的甲種師,由原紅四方面軍警衛師一部再加中央軍委縱隊一部編成。

。。。。。

這一份名單基本囊括了三個方面軍主要的高級將領,少數沒有的要不就是轉到中央機關工作或者擔任師級領導人。

現在紅軍的編制是一個軍下轄三個師,一個師下面三個團,而且上面名單的副軍長以及軍的參謀長也是下面主力師的師長。

“主席,這是我們這些人這幾天商量出來的整個軍隊的編制,一共五個軍團,十個軍,這個任命是我們綜合考慮了很多,才做出的決定,也照顧了三個方面軍的實際情況,還請主席你看看!”

周恩萊把自己六人費了十來天編成的這份新的軍隊人事任命的清單,遞給了老毛複覈。

看着老毛在那仔細看的時候,李衛國心裡也不是很擔心。在這個任命裡,他已經夠照顧中央紅軍的的了,五個軍團長,兩個中央的、一個紅二的、兩個紅四的。

當然在上層將領的職務裡中央紅軍以不到五萬人站到跟紅四方面軍持平的水平,是因爲他是中央。但在下面的師級、團級以及再往下的人事安排,則是紅四方面軍佔優勢,這就是妥協而來的結果。既照顧了中央的臉面,又保證了紅四方面軍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這一章,真費勁,爲了這個人事安排就費了我三個小時,我得查本書之前的人事安排,還得去百度找資料,確保不會太離譜!

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112章 夜襲(二)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160章 西征(三)第95章 入川第161章 西征(四)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48章 後續第99章 漢中攻略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89章 喜事降臨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195章 東征(五)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330章 天津(五)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64章 大撤退(四)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330章 天津(五)第451章 後續(四)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166章 西征(九)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88章 陝北(二)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192章 東征(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29章 武漢之戰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84章 新年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62章 西征(五)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161章 西征(四)第41章 在襄陽(四)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368章 交易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158章 西征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233章 天津(八)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
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112章 夜襲(二)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160章 西征(三)第95章 入川第161章 西征(四)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48章 後續第99章 漢中攻略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89章 喜事降臨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195章 東征(五)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330章 天津(五)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64章 大撤退(四)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330章 天津(五)第451章 後續(四)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166章 西征(九)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88章 陝北(二)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192章 東征(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29章 武漢之戰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84章 新年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62章 西征(五)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161章 西征(四)第41章 在襄陽(四)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368章 交易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158章 西征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233章 天津(八)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