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東征

“看樣子老蔣暫時還是把我們當成首要敵人,所以他想在日本沒有大舉攻進攻前,想把我們消滅或者打殘,不然他不會心安的!”

老毛不客氣的說道,在他看來現在日本人已經在抓緊計劃進攻了,老蔣還想挑起內戰,有點過了。

“主席,我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我們可以利用國民黨的這次圍剿擴大我們的根據地。

現在別看我們擁有了整個寧夏、青海、大半個甘肅以及陝西一些地方,但是甘肅的天水、慶陽,陝西榆林、延安都是在國民黨軍隊的控制下。

而未來我們若是對日作戰,主要在華北戰場,但我們現在的根據地卻不挨着華北,這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若是老蔣不來圍剿我們,我們還不好先起戰端,現在既然老將給了我們機會,我們爲何不主動出擊呢!

我覺得我們應該發起東征,徹底拿下甘肅剩下的天水、慶陽,陝西再怎麼也得拿下延安,若是有可能也可以拿下榆林,這樣我們就可能打通跟華北的通道,也方便以後我軍抗日。”

相對於比較擔憂的老毛幾人,李衛國卻是很樂觀,認爲這是一個大好機會。

“衛國,你的想法會不會太大膽了,要知道現在國民黨控制的陝甘兩地可是大軍雲集。

天水駐紮着東北軍何柱國的騎兵軍的兩個師以及萬福麟57軍的一個步兵師;

慶陽駐紮有孫蔚如的38軍;

陝西延安駐紮有東北軍于學忠的第51軍;

寶雞駐紮有東北騎兵軍的另外三個師;

西安附近有着王以哲的67軍,馮欽哉的42師;

潼關有着衛立煌指揮的第五路軍;

榆林有着井嶽秀的22軍。

這些軍隊加起來可是有着30多萬軍隊,而且西安還有着數量不明的飛機,我們若是正面進攻估計會損失很大吧!”

周恩萊擔憂的說道,並把附近的敵軍駐紮情況說了出來,他這一說就可以看出敵人的實力不比他們弱。

“周主任,其實我們不用擔心東北軍,現在日寇大舉侵華,而且東北早就被日寇佔領。兵法說,打仗攻心爲上,攻城爲下,此時的東北軍我們只要提出打回東北去,他們就不會跟我們死磕的,所以不用擔心他們。

只要東北軍解決了,楊虎城跟他也算是合作過,那人不會跟我們死磕的,所以也不爲俱。

張、楊二人的軍隊只要搞定,國民黨這次的圍剿就是個笑話,到時候我們打哪都是我們說了算。其實我們這個時候應該打這裡!”

說道最後,李衛國的手重重的指在地圖上的一個地方,表情很是堅決。

而看着李衛國指的地方,衆人更爲吃驚,作爲紅軍總司令的朱得不禁勸道,“太原?衛國,你是打算打太原?要知道這裡比較遠,而且還得渡過黃河,山西還有閻老西的晉綏軍,是不是衝動了點?”

“是啊,衛國。我們還是慎重點如何?畢竟應付東北軍以及西北軍都得花費我們很多精力,若是去招惹閻錫山,會不會引起國內那些抗日誌士的抗議,畢竟現在我們黨打出的是抗日大旗。”

周恩來也不禁勸道,認爲這想法有點冒進。並都看着老毛,這個事看他是什麼看法。

看衆人都看着自己,老毛知道也該自己表態了,“我覺得衛國的建議不錯,現在閻錫山在山西倒行逆施,殘殺抗日誌士,就這個理由我們就可以去討伐他。”

“我還補充點就是,現在晉綏軍實力很弱,一共才十幾萬軍隊,而且其中一部分還被傅作義帶到綏遠去了,一部分又被商震帶出了山西,所以山西此時的軍隊不到十萬。

這不到十萬的軍隊就三個軍,其中徐永昌的三十三軍駐紮在大同等地,剩下的就只有楊愛源的34軍以及正太護路軍兩個軍外加一些零散的部隊。

現在我們若是進攻太原,說句好聽的,我們有很大可能拿下太原。要知道我們附近最富裕的地方不是西安,而是山西太原,這個山西被閻錫山經營了幾十年,很有錢。

而我們現在因爲花了那麼多錢去買東西,現在正好有一個地方能補我們的缺口,而且得之不費太多損失。”

李衛國相信他這麼一分析,朱得、周恩萊二人肯定會意動,現在打山西的時間最好,老蔣的中央軍還在河南、陝西,並沒有進入山西,若不趁着山西現在實力薄弱去打打秋風,天理難容啊。

“衛國說的沒錯,就是趁他病要他命,不過我們當然不會那麼絕,只是去收點軍費以及糧食就行,又不是搶他地盤。”老毛這次和李衛國想到一塊去了,都對閻錫山的豐厚家產感興趣。

“既然老毛你和衛國都同意,那我也就不反對了,那這次東征誰來負責?是朱老總或者衛國二選一,還是從下面選人?”周恩萊認真地問道,這次東征肯定涉及的軍隊不少,指揮官的選好。

老毛想了一會兒,便拍板決定了,“這樣如何,老朱負責指揮軍隊對付甘肅的西北軍以及東北軍,衛國指揮軍隊負責東征戰事的指揮。這次的戰鬥,是我們紅軍整編後第一仗,我希望是通過這次戰鬥,來磨合我們軍隊之間的配合以及檢驗戰鬥力。

畢竟我們裝備了不少的新武器,部隊之間的通訊也要比以前更方便,不能錯過這次檢驗的機會!”

“我沒問題!”

“我也沒問題!”

在老毛都拍板了,朱得、李衛國二人還有什麼不服的。

最後決定,朱得指揮紅二軍團的紅二軍、紅七軍,紅五軍團的紅十軍三個軍的部隊對付甘肅境內的國民黨軍隊,只需要把其逼回陝西就行。

李衛國指揮紅一軍團的紅六軍,紅三軍團三個軍負責東征,意圖佔領陝北,攻入山西。

陝北,吳起縣,經過半月的集結三個軍的部隊分別到達了靖邊、吳起二縣,而三個軍的指揮官,也來到了設置在吳起縣的東征軍指揮部。

參加會議的有,紅三軍團軍團長劉伯成、副軍團長吉鴻昌、政委鄧曉平,以及紅六軍軍長彭雪楓,政委羅榮環。

看這些名單就可以看出這些指揮官大多出自紅一方面軍,只有吉鴻昌是紅四方面軍的,算得上是李衛國的老部下。不過雖然高級軍官都是李衛國剛剛接觸不久的,但是下面的士兵以及中低層軍官有不少他之前的老部下,倒也不用擔心這些上面的軍官不聽指揮。

“總指揮好!”

在看見李衛國進了會議室後,坐在會議室凳子上的五位參與會議的高級軍官立即站起來,恭敬地說道。

“都坐吧!自己人不用這麼客氣!”來到自己的座位,李衛國淡淡的吩咐道。

“是!”雖然李衛國這麼說,但是五人可不敢當真,別看這位總指揮的年齡小點(鄧曉平除外),但是人卻不是善茬。

雖然名義上他只是紅軍的副總司令,但是但是行使的確是正職的權力,說白了李衛國纔是紅軍第一人,至於讓朱得擔任正職是爲了平衡以及李衛國照顧中央的面子。

雖然李衛國已經做出了不少讓步,但還是有人不樂意,反對的人基本是之前中央的人,認爲李衛國年齡不大卻身居高位不合適,但他們的觀點根本沒人搭理。

“我說幾點這次東征的一些注意事項,大家都必須嚴令自己的部隊執行,有違抗者,一律按軍法處置。”

李衛國知道自己這次指揮部隊裡的一些人裡對自己成爲其上司不滿,但李衛國有他的方法來收拾他們,所在開會前先把招呼打了,誰犯了,就處罰誰。

“是!”

“由於現在我們打的旗號是聯合抗日,所以在接下來打下來的陝北城市都別給我亂來。除非是那些惡紳奸商,其他口碑較好的地主鄉紳以及商人之類的,都不允許剝奪其財產。即便是惡紳奸商,也不能軍隊來處決,先控制好後面交由來接管的政府人員負責。

還有就是給下面的士兵透個底,我們這次東征,除了陝北的這些土地會納入我們根據地的範圍,山西的地盤我們就是去獲取物資的。別到時候我們從山西撤軍的時候,鬧出問題來,明白沒有!”

李衛國這就是先打好預防針,本來就是新整編好的部隊,一方面軍的那些長征吃了不少苦,見到山西的富饒不一定捨得走。

“明白!”見李衛國這麼嚴肅,五人不敢反對。

“接下來我命令:

彭軍長(彭雪楓),你的第六軍,從靖邊出發,指向米脂、綏德等縣,若是井嶽秀不來進攻便好,若是進攻,直接給我吞了他的榆林。除此之外,拿下米脂、綏德之後,派出部隊巡視一下黃河的情況,看那是否可以供大軍過河。”

聽到李衛國的命令,彭雪楓站起來大聲的說道,“是!”

“劉軍團長,你率領的紅三軍沿保安縣南下,堵住延安東北軍的南下退路;我則親率紅八軍佔領安塞縣,最後我們一起兵圍延安。”

“是!”

就在李衛國這邊打算動手的時候,南邊的朱得,已經開始動了手。其中黃公略的紅十軍和紅二軍團的部隊分別同時包圍了慶陽的孫蔚如部、天水的東北軍三個師。

不過紅軍這邊並沒有打算強攻的意思,只是把他們包圍着,並佈置了防線。爲了不讓東北軍的騎兵軍有想法,紅二軍團以及紅五軍團各自的騎兵旅,遊蕩在寶雞與天水之間的地域,阻止寶雞的騎兵軍前來增援。

。。。。。。

西安

“總指揮,孫軍長來報,說是紅軍一個軍的部隊出現在了慶陽城外,並且擺出了進攻態勢,但是並未發起進攻。”

就在紅軍有異動的時候,遠在西安的楊虎城就收到了38軍軍長孫蔚如的電報,詢問如何處理。

直覺告訴楊虎城,紅軍不會單獨針對他的,便問道,“除了慶陽這裡出現紅軍,其他地方呢?有消息嗎?”

“不知我們的軍隊遇到紅軍,天水、陝北方面都出現了大量紅軍,估計加起來過了10萬人,紅軍這次來勢洶洶啊!

而且天水那邊傳來消息,東北軍的一個騎兵師在野外被紅軍兩個騎兵旅包圍,已經全軍覆沒。不過戰死的不多,大部分都投降了。”

一旁的馮欽哉把自己得到的消息都告訴了眼前的楊虎城,看其如何決斷。

“還不是老蔣逼的,估計是紅軍已經得知老蔣逼我們圍剿他們,所以先發制人,就是不知道紅軍的圖謀有多大了!”

楊虎城直接冷笑着說道,對於老蔣的心思他還不知道,就想讓自己去圍剿紅軍,拼個你死我和。正當他是傻子,幾年之前他就知道自己的這個紅色鄰居不好惹,若以後面雙方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也主動進攻。

別看老蔣把東北軍調來,不得不說東北軍的武器是好,但是戰鬥力吧,就不好說了。東北軍現在是都不想打內戰,更希望是打回東北,把家鄉的父老鄉親從日寇的魔爪下解救出來。

這樣一支打內戰沒什麼動力的東北軍,來了有什麼用,雖然讓西北的國民黨軍隊暴增,但實際上沒什麼卵用。

“那我們現在怎麼辦,下面的士兵都不想打內戰了,紅軍那邊也玩命宣傳不打內戰,士兵都沒什麼戰鬥力。”馮欽哉想到紅軍的宣傳能力,非常的擔憂。

“命令孫蔚如退回陝西,在長武、彬縣一帶駐紮!紅軍是覺得我們在慶陽威脅到他們了,之所以不進攻,就是讓我們知難而退!”

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167章 西征(十)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新四軍首戰一更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161章 西征(四)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39章 在襄陽(二)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74章 崛起(五)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326章 天津(一)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新四軍首戰一更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45章 五大召開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40章 在襄陽(三)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31章 班底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448章 後續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65章 大撤退(五)
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167章 西征(十)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新四軍首戰一更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161章 西征(四)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39章 在襄陽(二)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74章 崛起(五)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326章 天津(一)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新四軍首戰一更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45章 五大召開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40章 在襄陽(三)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31章 班底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448章 後續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65章 大撤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