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治河 (四)

“啊——”鄭仁誨倒吸一口冷氣,心中頓時騰起驚濤駭浪

他替郭威贊劃軍務多年,於幾個主要對手的實力都非常瞭解。幽州軍戰鬥力固然比不上契丹,三千越境打草谷的人馬裡頭,固然沒多少爲戰兵主力,可被一百滄州軍打了個落花流水的結果,依舊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要知道,眼下大周境內,能跟同等數量幽州軍在戰場上一爭短長的隊伍,也只有那麼區區三五支。而眼下滄州軍卻有一萬馬步,五千水師……

“哼,知道麻煩了吧!更麻煩的還在後頭呢,據王某派人暗中查訪,那潘美的本事,在鄭子明麾下根本排不上前五!”見鄭仁誨被驚得神不守舍,王峻終於狠出了一口惡氣。撇撇嘴,繼續大聲補充,“王某拿龍王說事兒,你笑王某丟人,笑此舉不該是當朝首輔所爲。可王某忌憚滄州軍的戰鬥力這種事,又怎麼能擺在明面上?”

一句話說罷,他忽然覺得鼻子發酸,眼眶陣陣發燙。自己明明就是一心一意爲了大周,爲了天下百姓。而此時此刻,非但滿朝文武當中很少人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孤詣,連皇帝郭威,也對自己產生了許多誤解,認爲自己單純地就是嫉賢妒能!

嫉賢妒能,嫉賢妒能,王某人已經身爲當朝樞密使了,犯得着嫉妒一個小小的地方節鎮麼?王某,王某人還不是爲了避免大周境內,除了符老狼、高白馬和常肥狐之外,再出現第四個尾大不掉的諸侯?王某人還不是爲了避免你郭威百年之後,姓鄭的趁機起兵,令江山動盪,百姓生靈塗炭?

“天!那小子居然把滄州軍,整訓到了如此地步?秀峰,你確定傳言屬實?”正委屈得即將落淚之時,耳畔終於傳來的郭威的聲音,好像剛剛睡醒一般,又好像故意而爲之,“如果朕,如果朕當初麾下有這樣一羣虎狼之士,又何必用築城的笨辦法去對付那李守貞?直接將其騙出城外,一鼓而擒便是。既能贏得乾脆利落,又能節省朝廷錢糧!”

“陛下!”王峻眼眶中的淚水,立刻就被怒火燒乾。擡起頭,死死瞪着郭威的臉龐,雙臂用力揮動,“是滄州軍,鄭子明的滄州軍。石重貴眼下據說就住在滄州附近的海島上,而鄭子明與常思的女兒,也即將生下一個兒子!”

“是啊,朕知道這事兒,朕已經讓君貴代朕送過賀禮了!”彷彿根本聽不懂王峻在說什麼一般,郭威繼續笑着點頭。“常思的幾個兒子,都是庸碌之輩。兩個女兒卻一個比一個聰明,一個比一個大氣。朕現在真的很後悔,當初沒聽了你的話,認常婉瑩做乾女兒!”

“陛下,臣不是跟你在說笑話。常克功與鄭子明翁婿日後若是聯手……”聞聽此言,王峻的雙臂揮舞得更急。真不能衝上去,狠狠抽郭威幾個耳光,令此人恢復警惕和清醒。

“好了。”郭威衝着他輕輕搖頭,隨即走到案後,“噗通”一聲坐了下去,將身體慵懶地後仰,“滄州軍再強大,也是大周的兵。朕絕不會做那種,自毀棟樑的事情。君貴有句話說得好,咱們用人,不能專用本事不如自己的。否則,就是罐子裡養王八,越養個頭越小。根本不用去想光復燕雲,重整九州。”

“陛下……”王峻又急又氣,終於按耐不住,前衝數步,雙手扶住郭威的書案,如一頭豹子般低着頭咆哮,“前提是,你得有本事掌控此人得住。否則,就是在玩火,早晚有被……”

“怎麼,秀峰兄,你認定了朕沒本事,掌控不了鄭子明麼?”郭威仰起頭,再次打斷了王峻的話,眼睛正對王峻的眼睛。

他這次沒有動怒,但目光卻如冰水,直接灌進了王峻心底。令後者立刻就打了個哆嗦,鬆開桌案角上的胳膊,緩緩後退,“陛下,你應該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全天下,我王峻只佩服幾個人,而你……”

“我恰是其中之一,對麼?”郭威將身體慢慢坐直,一股無形的霸氣,從背後散發出來,像泰山般壓向王峻的頭頂,“秀峰兄,朕知道你對朕忠心耿耿。朕也相信,你都是爲咱們這羣老兄弟而謀。但是,秀峰兄,朕現在是一國之君,而你,是一國樞密使。你,我,還有王殷他們,都不再是一羣拎着刀子搶飯吃的兵痞。咱們不能看誰不順眼,就立刻拿刀剁了他。那咱們就不是什麼皇帝和百官,而是一羣剛剛打下了個大寨子,坐地分贓的土匪!甚至連土匪都不如,好歹,土匪還知道作戰奮勇者領頭功。好了,朕不想再聽你提鄭子明的任何事情了,除非,除非你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真的圖謀不軌。”

“這,這……”王峻被壓得受不出話,雙拳緊握在腰間,骨節處隱隱發白。

“臣等告退。”鄭仁誨怕他繼續跟郭威爭執下去,鬧出不必要的麻煩。趕緊上前半步,躬身大喊。隨即,輕輕拉了一下王峻的衣角,帶着滿臉不甘的後者,快步而出。。

“呼!”看着一前一後走出的兩人,郭威長長吐氣。

關於鄭子明,關於這個擁有曠世之才的子侄,要說他心裡沒有一點戒備,那肯定是瞎話。但是,鄭子明軍隊和基業,都是在大周朝的公開允許規則之內,憑本事換回去的。整個過程中,沒有得到過絲毫優待,平心而論,朝廷對其還虧欠頗多。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朝廷僅憑着“鯤鵬撲食蛟龍,蛟龍司雨”的瞎話,就對鄭子明痛下殺手。恐怕所失去的就不是一鎮強軍,而是全天下能臣良將忠心。

要驍勇善戰,還要驍勇善戰得恰到好處,既能爲國家打敗入寇的敵軍,還不能讓朝廷對其本事感覺忌憚,否則,就要丟官罷職,甚至身首異處!這個度,也太難把握!即便是神仙,恐怕也無法做到!

而他郭威,卻是人間帝王,麾下統領的全是凡夫俗子,不是什麼妖魔鬼怪!

登基這十七八個月以來,郭威已經改變了許多,但是作爲一個將軍的基本信念卻沒有變化。那就是,有功就要賞,有過就得罰,賞罰必須分明。不能憑藉個人喜怒,降罪於屬下。否則,手中隊伍就會士氣大降,麾下弟兄們就會不知所措。

所以,對與滄州軍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郭威只能爲之驕傲,爲之喝彩,卻絕不能像王峻所挑撥的那樣,因嫉生恨。更何況,當初鄭子明面對遼國的反間計,乾脆利落的直接交出軍權,抽身而去的表現,已經讓郭威明白,此人所作所爲,絕不能用老一輩的常理而度之。

如果朝廷真的蠻不講理,對其橫加打壓的話,郭威相信,結果可能不會是鄭子明繼續選擇忍辱負重或者主動交出更多兵權。那個看似軟弱謙卑,實則內心極爲堅強驕傲的少年人,即便看在與柴榮的友情份上,不選擇造反,恐怕大怒之下,也會拂袖而去。從此江南塞北,肆意逍遙。

這天下,可不只有大週一國!也不會因爲大周佔據了中原和汴梁,就理所應當被視爲正統。還有南唐、荊楚、西蜀,甚至冒認劉邦後人的大遼。鄭子明如果離開大周,無論去其中哪一家,對方恐怕都會虛位以待。退一萬步講,即便鄭子明誰也不去投奔,從此泛舟海上,與常婉瑩兩個做了一對快活神仙。受損失的也是大週一國,其他幾國君主聞訊之後,恐怕個個都會撫額相慶,進而將頭扭向汴梁,滿臉鄙夷!

注:關於王峻,歷史上這個人就非常奇葩。極有可能是戰爭創傷症患者,根本無法適應太平日子。一閒下來,就懟天懟地懟空氣,無所不懟。

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六章 疾風 (三)第一章 傳說 (九)第二章 重逢 (一)第九章 暗流 (四)第八章 烏鵲 (八)第二章 霜刃 (八)第四章 撲朔 (七)第一章 問道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六章 君王 (四)第一章 磨劍 (二)第七章 國難 (七)第七章 治河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颶風(七)第三章 抉擇 (一)第九章 長纓 (三)第六章 疾風 (六)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八章 人心 (二)第六章 疾風 (五)第一章 新春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四章 答案 (五)第六章 破繭 (一)第二章 重逢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五章 逝水 (四)第六章 綢繆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一章 傳說 (四)第四章 饕餮 (四)第五章 短歌(四)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七章 勁草 (二)第三章 衆生 (七)第五章 黃雀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一章 磨劍 (八)第十章 狂風 (二)第六章 君王 (三)第五章 迷離 (三)第八章 烏鵲 (二)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七章 勁草 (三)第五章 短歌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三章 颶風(七)第二章 重逢 (八)第五章 短歌 (三)第三章 颶風 (九)第六章 綢繆 (一)第六章 破繭 (六)第十章 宏圖 (一)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六章 綢繆 (二)第八章 雄關 (七)第二章 蓬篙 (四)第六章 帝王 (四)第五章 逝水 (一)第八章 烏鵲 (一)第四章 耕耘 (五)第十章 易鼎 (五)第五章 短歌 (七)第五章 逝水 (二)第六章 破繭 (五)第四章 饕餮 (一)第六章 綢繆 (四)第六章 綢繆 (二)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二章 蓬篙 (十)第九章 暗流 (八)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九章 長纓 (二)第九章 萍末 (五)第九章 長纓 (八)第五章 短歌 (五)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三章 父子(九)第二章 霜刃 (九)第八章 人心 (九)第五章 迷離 (二)第一章 問道 (四)第六章 君王 (四)第四章 虎狼 (一)第六章 君王 (六)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三章 耕耘 (三)第一章 初見 (六)第八章 三生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三章 颶風 (四)第七章 塵緣 (九)
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六章 疾風 (三)第一章 傳說 (九)第二章 重逢 (一)第九章 暗流 (四)第八章 烏鵲 (八)第二章 霜刃 (八)第四章 撲朔 (七)第一章 問道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六章 君王 (四)第一章 磨劍 (二)第七章 國難 (七)第七章 治河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颶風(七)第三章 抉擇 (一)第九章 長纓 (三)第六章 疾風 (六)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八章 人心 (二)第六章 疾風 (五)第一章 新春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四章 答案 (五)第六章 破繭 (一)第二章 重逢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五章 逝水 (四)第六章 綢繆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一章 傳說 (四)第四章 饕餮 (四)第五章 短歌(四)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七章 勁草 (二)第三章 衆生 (七)第五章 黃雀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一章 磨劍 (八)第十章 狂風 (二)第六章 君王 (三)第五章 迷離 (三)第八章 烏鵲 (二)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七章 勁草 (三)第五章 短歌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三章 颶風(七)第二章 重逢 (八)第五章 短歌 (三)第三章 颶風 (九)第六章 綢繆 (一)第六章 破繭 (六)第十章 宏圖 (一)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六章 綢繆 (二)第八章 雄關 (七)第二章 蓬篙 (四)第六章 帝王 (四)第五章 逝水 (一)第八章 烏鵲 (一)第四章 耕耘 (五)第十章 易鼎 (五)第五章 短歌 (七)第五章 逝水 (二)第六章 破繭 (五)第四章 饕餮 (一)第六章 綢繆 (四)第六章 綢繆 (二)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二章 蓬篙 (十)第九章 暗流 (八)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九章 長纓 (二)第九章 萍末 (五)第九章 長纓 (八)第五章 短歌 (五)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三章 父子(九)第二章 霜刃 (九)第八章 人心 (九)第五章 迷離 (二)第一章 問道 (四)第六章 君王 (四)第四章 虎狼 (一)第六章 君王 (六)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三章 耕耘 (三)第一章 初見 (六)第八章 三生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三章 颶風 (四)第七章 塵緣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