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十一月初,京畿戒嚴解除,確認了建奴主攻方向爲錦州。朱由檢最擔心的情況並沒有發生。
遼西傳來塘報:奴酋黃臺吉親率大軍數萬騎包圍錦州城,錦州東北方向的大淩河城一千五百守軍見敵軍勢大,棄城撤回錦州,大淩河城被建奴佔據。
不過此時的大淩河城早就被焚燬了,只剩下殘垣斷壁,朝廷一直有人建議重修大淩河城,都被朱由檢給否決了。
錦州總兵祖大壽據城死守,圍而不攻,誰都知道皇太極想要玩圍點打援,但到底要不要救援錦州,這對於朝廷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朱由檢悚然一驚,心想:“壞了,還沒有把祖大壽給撤回來,他要是投降皇太極怎麼辦?!”
朱燮元很淡定,告訴皇帝就算要急也還沒到時候呢,今年給九邊發了餉,如果祖大壽少賣點糧食的話,理論上如今錦州有二十萬石糧食,足夠錦州守軍吃一年,錦州城高池深,還有紅夷大炮,根本就不怕皇太極。
不過皇太極也不是傻子,他明知道拿不下錦州還要來攻,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如果不是圖謀錦州,那麼皇太極會攻擊哪裡呢?!
過了幾天,新的消息傳來,皇太極圍困錦州以後,袁可立坐鎮寧遠,不動如山,寧遠總兵滿桂急於報答君恩,想要表現一下,率領騎兵跟皇太極做過一場,都被摁下。
蹲不到來援錦州的明軍皇太極也並不意外,他讓阿敏繼續包圍錦州,令多爾袞率領鑲白旗南下,猛攻旅順,旅順南城告急!
旅順北城已經在天啓五年被莽古爾泰攻陷焚燬了,旅順南城只有一千守軍,原本停靠在這裡的東江鎮水師緊急離岸,才避免船隻被奪,但港口物資被搶了很多。
毛文龍是真的倒黴,明明都已經讓水師提前跑路了,還是差點被摧毀了。
旅順歸屬於東江鎮,位置十分要害,去往皮島的補給船需要在旅順臨時停靠,丟掉旅順以後,毛文龍就真成孤兒了。
袁可立調遣登萊水師救援,用艦炮開道,掩護旅順守軍撤離,不過旅順也再次淪陷了。
這都什麼玩意啊?!朝廷內的清流都快氣瘋了,紛紛彈劾袁可立,明明知道旅順港那麼重要,輕易就給丟了?!朱由檢不置可否,繼續觀看局勢變化。
十一月下旬,漢城告急,朝鮮國王李倧派遣使者浮海而來,哭着求大明發兵救援。與此同時,西邊察哈爾部大汗粆圖臺吉與滿蒙聯軍交戰,一觸即潰,被人追殺到了宣府邊外,舉白旗向大明投降,祈求歸附。
朝鮮的事情就不歸袁可立管了,甚至說東江鎮其實都不歸他管,畢竟遼東經略理論上應該管理的是遼東鎮,雖然現在遼東在建奴手裡,遼東鎮也只剩下空殼,有官職沒有駐地。
皇太極還是很厲害的,原本朝廷以爲他跑去打錦州是喝多了想不開,沒想到他出手不凡,處處戳大明的心窩。
原本三方鉗制,封鎖遼東的策略一下子就被他打破了,雖然之前已經有這種跡象,但之前是殘而不破,還留有一絲餘地,可現在朝廷就要直面這個問題了。
廷議,朝鮮要不要救,怎麼救?!
楊鎬還是很想救朝鮮的,但問題是怎麼救,讓毛文龍去救嗎?!毛文龍自己都生死未卜,不用想都知道建奴打完朝鮮,下一個必定是毛文龍,或者順帶就把毛文龍給打了。
現在也還是海上結冰不夠堅,等近海結冰,島嶼與大陸連成一片,建奴就要登島作戰了。
兵部左侍郎楊嗣昌大聲說道:“陛下!朝鮮爲我大明藩屬,世代稱臣,今遭建奴侵襲,都城危殆,遣使泣血求援,若坐視不救,何以立威於萬國?!
建奴狼子野心,滅朝鮮則羽翼豐滿,朝鮮不可不救!毛文龍部水師慣於海上作戰,可令其即刻出兵,襲擾建奴後方,斷其糧道,逼迫建奴回師!”
“楊侍郎,如今東江鎮水師已撤往登萊了。”楊鎬有些無奈地說道。
“那便讓登萊水師運兵救援!”楊嗣昌繼續說道。
“東江伯雖勇,然其部多爲流民烏合,自保尚且艱難,豈能分兵救朝鮮?若強令其出兵,恐皮島、朝鮮皆失,反誤大事。”
“可密令毛文龍虛張聲勢,佯攻建奴後方,使其不敢全力攻朝鮮,待其回師,朝鮮之圍自解。此乃‘圍魏救趙’之策,無需其真與建奴死戰。”楊嗣昌信心滿滿地說道。
楊鎬懶得再理他,滿臉無奈地對着皇帝拱手道:“陛下,建奴勢大,朝鮮積弱,縱我出兵,恐難挽頹勢。
昔年援朝,傾全國之力,耗錢巨億,方得慘勝,今國力尚不及彼時,若再陷朝鮮泥潭,遼東必危!不如暫棄朝鮮,待國力恢復,兵強馬壯之時,再圖後計。”
“謬論!朝鮮若降,建奴可得朝鮮之糧、之兵,如虎添翼!今日棄朝鮮,明日則失遼西,後日危及京師,此亡國之言也!陛下,楊鎬年老不堪用,膽小如鼠,莫若罷之!”楊嗣昌高聲道。
朱由檢看得無語,好傢伙,這兩人算是槓上了啊,要不是怕楊嗣昌志大才疏誤了事,他都想把這廝送到前線去了。
看來遼東是真的崩盤了啊,朱由檢心中無奈,雖然有過心理預設,但真正看着自己和盟友的地盤不斷被建奴推平,想要繼續保持冷靜還是非常困難的。
就這,還是朱由檢提拔了一大批老臣,讓朝堂相對老齡化,變得穩重了許多的結果,要是按照原來的那套班子,恐怕會吵得更過分。
想要不失土也不是不行,那就不顧傷亡,拿人命去填,真刀真槍去跟建奴幹架。
朝鮮國亡不亡,朱由檢倒不是非常在意,他在意的是毛文龍能不能苟下來,可是毛文龍的東江鎮體系跟朝鮮是一體的,必須依託朝鮮國的存在,需要從朝鮮獲得補給,不然光靠朝廷,他根本就堅持不住啊。
要救援朝鮮,要救援錦州,要救援旅順,又有人鼓動着朝廷集結大軍出戰了,雖然皇帝說了自己想要守,但這不是眼看着各處都守不住了嘛,久守必失,這些人的想法也不無道理。
就在朝廷上還在爲救不救朝鮮吵架的時候,一封六百里加急的軍報直達皇極殿。
山海關總兵趙率教急報:皇太極親率兩萬騎繞行遼西關外,越過了寧遠和錦州,如今已抵達山海關!
嘩啦!朱由檢猛然從龍椅上站起來,兵部尚書朱燮元揪斷了幾根鬍鬚,楊鎬也張大了嘴巴久久不能合攏。
朱燮元難得失態,顫聲道:“陛下!此乃天賜良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