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

楊渥並沒有在意劉崇景這麼一個“小角色”,畢竟此人目前還只是一個廂軍的指揮使而已。

如果不是因爲他的父親是劉威,這件事甚至不需要讓楊渥來鄭重討論,內閣的諸多大臣基本上就能處置了。

至於說這段時間劉崇景立功較多的事情,同樣沒有引起楊渥的懷疑。

劉崇景的駐地唐年縣再怎麼靠近邊境,那也不過是一個縣城而已,而且位置還不是什麼重要地區,所以當地甚至連禁軍都沒有駐守,自然不會有多重視。

而楊渥的長劍都密探的主要任務還是對外打探消息,在對內方面,也就是那些級別相對較高的將領纔會重點去監查。

若是連劉崇景這麼一個廂軍指揮使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監查,那麼這長劍都的規模和效率也未免太高了。

再加上劉崇景如今做的事情還沒有造成什麼後果,他所獲得的好處也還在“適當”的範圍之內,所以還沒有引起長劍都的警覺。

楊渥沒有多想便決定恢復劉崇景在禁軍中的職務後,轉而看向範遇道:“這段時間你們長劍都的人對湖南那邊打探的消息如何了?他們的移民做的怎麼樣?”

“啓稟大王,馬殷搞的移民行動目前已經接近尾聲,從湖南各州大約有六萬百姓被強制遷移到辰州、漵州兩地。”範遇恭恭敬敬的說着。

如今隨着楚王馬殷在轉移發展方向,開始向西南進攻後,這一年多時間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首先就是當地蠻人部族大量向馬殷投降。

這些蠻人部族的實力,從根本上來說是遠遠比不上馬殷的。

之前之所以能夠成爲馬殷的心腹大患,那不過是因爲馬殷還不夠重視他們,沒有集中力量去對付他們。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那些沒有開化的地區即便將其攻佔也沒有多少利益可言,完全比不上那些經過了開發的土地。

所以在那時候,馬殷的目標自然是向東與淮南或者向南與嶺南爭奪土地。

後來隨着淮南的強勢,感到了巨大壓力的馬殷選擇了與嶺南劉隱交好,雙方罷兵言和,以集中力量對抗淮南。

但兩年前的戰爭表明,吳國的實力的確不是馬殷所能抗衡了,這樣一來,他自然會非常明智的選擇另謀出路。

而在他集中兵力的情況下,在軍隊數量、將士的訓練程度、紀律、武器裝備,以及將領的謀略等方面都大爲不如的蠻人部族,自然只有紛紛潰敗或者舉衆投降這兩種選擇。

在奪取了辰州、漵州等地之後,馬殷知道這些地區目前還是以當地蠻夷爲主。

這些蠻夷或許在武力的壓服下會選擇向他們臣服,但這種臣服還只是面服心不服,那些蠻人也不可能向他們提供賦稅、兵源等。

這樣一來,馬殷要想迅速開發這些地區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是移民。

在他的大力主持之下,邵州、潭州、澧州、朗州等地先後有近八萬百姓被迫遷移,不過因爲中途有不少百姓逃亡或者死在路途之中,最終成功抵達當地的只有六萬百姓。

聽到這個結果,在場衆臣臉色都有些不好看,尤其是周隱等文官,更是眉頭緊皺。

這麼大規模的遷移百姓,不僅會造成原本人口就不怎麼多的湖南人口更加稀少,更是會造成大量的百姓傷亡。

自古以來移民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百姓在遷移途中如何保證他們的安全,遷移到了目的地後如何保證他們不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在百姓遷移之後如何保證他們的糧食供應,這些都是需要精心準備的問題。

若是準備得不充足,只怕一次移民最後就可能會引起巨大的災難,最終成功活下來的百姓可能連一半都不到。

而從馬殷這次牽制百姓的過程來看,他的準備絕對不怎麼充足。

此外,從目前的時間來看,這些百姓遷移過去後今年的農時已經被耽誤了,沒有了今年的收成後,只怕有更多百姓將會餓死!

這對於極爲看重百姓的周隱等人來說自然是讓他們極爲惱怒的事情。

可惜當初馬殷遷移百姓的時候,吳軍完全沒有準備好,根本無力去幹涉。

嚴可求沉聲道:“這件事倒也不全是壞事,西南諸州,歷來都是蠻夷部族出沒的地區,馬殷願意遷移百姓去開發那裡也不錯,至少將來我們不必費心費力的去移民了。”

“大王,馬殷既然連潭州的百姓都開始往辰州和漵州遷移,從這一點來看他應該是有打算放棄潭州等地了。”相比去心中惱怒的周隱等人,郭崇韜等人卻能更加清醒的看待這些問題。

“潭州之地,馬殷的實力本來就不如我國,上一次還是有百姓的支持才能堅守下去,如今馬殷卻將當地百姓遷移走,這應該是做好了放棄潭州的打算,所以臣以爲此時進攻潭州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李承嗣的意見與郭崇韜差不多。

“看來諸位都覺得應該對潭州動兵啊!不過對江陵呢?諸位覺得江陵應該何時奪取爲好?”楊渥一邊用手指在桌上輕輕敲動着,一邊說着。

此時對潭州用兵,楊渥並不反對,畢竟如今南方的對手已經只有那麼寥寥幾個了,迅速統一南方纔是目前最重要的。

不過除了潭州之外,楊渥同樣對江陵很有興趣。

如今已經是武義三年的八月份了,若是歷史沒有什麼變化的話,要不了多久時間,徹底改變晉樑爭霸局勢的柏鄉之戰就會爆發。

雖然歷史上的柏鄉之戰中,樑軍的統帥乃是那時候已經改名爲王景仁的王茂章,而如今王茂章卻安安分分的在吳國當他的都督,沒有投靠朱溫,所以在樑軍統帥都改變了的情況下,柏鄉之戰的最後結果都有可能發生改變,甚至於還會不會在柏鄉這個地方交戰都不好說。

但楊渥覺得,這場戰爭的爆發卻不會有什麼變動。

換言之,晉軍和樑軍在不久之後肯定會發生一次大規模的交戰,這就是楊渥進攻江陵的大好時機。

“江陵?如今我軍不是已經和朱溫達成了暫時停戰嗎?攻打江陵的話豈不是有失大王的信譽?”周隱皺眉道。

“信譽?那朱溫自己就是全天下最不講信譽的人,跟他有什麼信譽可講的?更何況,大王不過是和他有停戰的默契而已,又沒有真正的停戰和約,這算得了什麼失信?”陳彥謙不以爲然笑着說道。

如今這個年代本來就是一個爾虞我詐的時代,那些老老實實遵守信用的人,一般都很難出頭,反倒是那些完全不講信譽的人往往能夠踏上高位。

朱溫、王建、李茂貞、劉仁恭等等,這些都是天下間最爲狡詐的梟雄,但也只有他們這種人才能在這亂世混的最好。

至於楊行密這種名聲在外的“好人”,其實究其本質也非常腹黑,當初在實力弱小的時候,那種坑盟友的事情也沒少做,不然他也不可能打下淮南的基業。

而楊渥同他父親一樣,雖然在平時也非常看重名聲,一般情況下都會遵循信義,但若是真有足夠的利益,他也不介意背信棄義一次。

所以問題的關鍵還在於現在有沒有必要攻佔江陵。

“大王,臣以爲現在攻佔江陵的時機還沒有成熟。如今對江陵動兵,不僅需要防備樑軍南下救援,同時還有可能導致蜀王王建的干涉,所以臣以爲江陵之地目前最好不要輕動,還是等更好的時機出現了再說!”郭崇韜道。

“王建會干涉?”楊渥心中驚訝。

說實話,他還真沒考慮這種可能性,畢竟在歷史上王建自從建立蜀國之後,存在感一直不怎麼強,基本沒有什麼擴張的舉動。

此外,歷史上後唐滅前蜀的行動進行得實在太輕鬆了,這或多或少的讓楊渥會對蜀國有些輕視,平時也很少考慮到王建。

此時聽郭崇韜提起王建有可能干涉到吳國對江陵的進攻,楊渥連忙問道:“郭參軍的意思是,高季昌若是被我軍進攻,他有可能在得不到樑軍支援的情況下向王建投降,引蜀軍來抵擋我軍?但王建會這麼做嗎?”

“大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若是高季昌向王建投降並且請求援兵的話,王建同意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畢竟如今的蜀國在外部沒有任何威脅,而王建向北方發展的道路又被李茂貞這個盟友堵住了,所以他最好的選擇就是向東發展!”郭崇韜道。

“向東發展?那麼郭參軍爲什麼覺得王建不會向北發展呢?”這時嚴可求突然皺眉問道。

“向北?王建如今不是和李茂貞聯姻,雙方關係極好嗎?據說王建還經常向李茂貞提供各種援助,以他們的關係,王建應該不至於與李茂貞翻臉吧!”郭崇韜顯然覺得嚴可求的問題有些奇怪。

如今的李茂貞看上去就和王建完全是一家人一般,雙方之間的關係絕對比吳國和晉國的關係要親密多了。

所以郭崇韜等人下意識得就覺得王建不會向北方發展。

“聯姻?若是聯姻靠得住的話,那麼歷史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紛爭了!更何況,王建當初選擇和李茂貞聯盟,不過是爲了用李茂貞來抵擋朱溫的壓力;但如今朱溫的實力大幅下降,王建還需要李茂貞這個盟友嗎?別忘了,當初兩家爲了爭奪地盤可是常年交戰的!”

“這……”被嚴可求這麼一提醒,不僅是郭崇韜愣住了,楊渥等其他人同樣愣住了。

在場衆臣一個個都神色錯愕,隨即又低頭沉思起來。

的確,王建如今還真不需要李茂貞這個盟友了,而且雙方之間的仇怨一直都不少,以王建的狡詐,若是突然向李茂貞翻臉也是很有可能的。

而在另一方面,李茂貞同樣不是什麼善茬,他也是一個極爲狡詐之人。

在朱溫的實力大幅度下降,又被晉王李存勖拖住了手腳之後,李茂貞受到了壓力同樣大爲減少,對於與王建的同盟同樣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

再加上,李茂貞曾經多次向東進攻,試圖徹底奪取關中之地,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所以李茂貞同樣有可能在向東擴張失敗的情況下,轉而向曾經的仇家,如今的盟友開戰,以擴張地盤。

畢竟相比於依舊很強大的朱溫,似乎王建要好對付一些。

這樣一來,王建和李茂貞這對同盟了好幾年的冤家,的確是有可能重新翻臉的。

聽了嚴可求的分析之後,在場衆人都皺眉不已。

這時嚴可求接着道:“當然,這也只是臣的一種猜測,將來的局勢會如何發展誰都說不準。或許王建會選擇向東出荊襄,以建立當初劉備時的基業呢?而李茂貞或許會繼續與王建聯合,並且繼續與朱溫爭奪關中,這些也是有可能的!”

楊渥點點頭,他也知道,如今的局勢已經與歷史上的大爲不同了,再加上楊渥本來就對王建的前蜀不怎麼了解,想要判斷清楚王建接下來會如何這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罷了,既然目前還不能判斷清楚王建的打算,那麼爲了穩妥起見,江陵暫時還是不要動,等做好了充足準備之後再說吧!”楊渥最終決定。

“大王,那麼潭州那邊我軍是不是要出兵攻取?”李承嗣問道。

“當然要出兵攻取潭州!馬殷想要向西南發展,這是好事!他願意去開發那些蠻夷之地,這對我國將來也有好處,所以孤不介意將來給他一個喘息的地方。但潭州等地方,如今已經是完全的熟地,我軍只要奪取過來就能開發利用,自然不能繼續留在馬殷手中!”

“李將軍,你負責樞密院,必須儘快擬定一個進兵的計劃出來。這一次出兵,至少要奪取包括潭州在內的兩到三個州,所以孤允許動用至少四到六萬禁軍。其他各部也要儘快爲戰事做準備,爭取在九月份之前將準備做好!”

“臣等遵旨!”衆臣齊聲道。

湖南的州本來就不多,一次奪取兩到三個州,這對於馬殷絕對是一次重大打擊,只要來上幾次,馬殷就會徹底失去與吳國正面對抗的實力。

到時候,吳國就可以將其留下來作爲練兵的對手,剛好用來鍛鍊那些年輕將領。

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更新計劃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二百七十一章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六章 家宴(下)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五十四章 婚事
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更新計劃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二百七十一章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六章 家宴(下)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五十四章 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