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

此時,行宮之內,晉國上下文武官員濟濟一堂,正在商議着最近的軍情。

晉王李存勖高坐於上首,下方則是李嗣昭、李存章、李嗣源、李存進、閻寶、元行欽、孟知祥等諸多將領環侍在側。

今日議事的重點問題,自然就是對張文禮之亂的處置問題。

當初張文禮剛剛發動兵變殺掉趙王王鎔一家的時候,立即就派人來魏州向李存勖進表,一來表達自己的臣服之意,二來請求冊封,三來則是勸李存勖稱帝。

那時候,李存勖雖然有心起兵討伐張文禮,但衆將卻認爲,如今晉樑爭霸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晉國一方雖然竭盡全力,但也只能勉強壓制住樑國,在這種情況下,實在不宜與趙國鬧翻。

所以衆將認爲應該承認張文禮的地位,只要張文禮能繼續保持與晉國聯盟就行。

那時候李存勖心中雖然不甘心,但爲了大局着想,最後也只能硬着頭皮認了,派人去冊封張文禮爲承德軍節度留後。

然而如今一個多月時間下來,李存勖發現自己之前的忍讓似乎並沒有起到預想的作用,因爲張文禮暗中依舊在和樑國乃至契丹人勾連。

殺趙王一家,李存勖能忍;但與契丹人以及樑國勾結,這就不能忍了。

“當初諸位將軍都勸我說,張文禮作亂固然可殺,不過只要他能繼續保持與孤聯盟,那麼就應該承認他的地位。如今孤冊封他爲承德軍節度留後,但他卻不知感恩,反而暗中勾連契丹人和樑人,諸位還有什麼好說的?”

李存勖指了指桌子上放着的幾張白絹,那是黃河岸邊巡視的將士截獲的張文禮給樑國的信,清楚明白的證明了張文禮與樑國之間正在勾結。

至於與契丹人那邊,雖然目前還沒有抓到實際證據,但從各方面的跡象都能感覺到,張文禮同樣在勾結契丹人。

衆將臉色有些不好看,顯然也沒有想到這個結果。

過了一會兒後,李嗣昭開口道:“大王,末將以爲,當初之所以要冊封張文禮爲節度留後,主要目的就是爲了防止他倒向樑國一方。但如今既然張文禮已經倒向了樑國一方,大王不如立即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消滅。”

李存勖點了點頭,有些意動。

不過隨後閻寶卻道:“大王,末將覺得立即出兵突襲張文禮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李存勖皺眉問道。

“一來,大王剛剛冊封張文禮爲承德軍節度留後,現在立即就出兵討伐,這未免會讓人詬病。二來,大王試想,那張文禮自從變亂之後,一直心中惴惴,時刻都在防備着大王,我軍倉促派兵突襲,只怕不僅難以成功,而且還會徹底將其逼入樑國一方。”閆寶道。

“難道說此人現在還沒有徹底投入樑國一方嗎?”李嗣昭有些不滿的反問道。

“末將以爲,他現在雖然有投入樑國一方的想法,但尚未完全做出決定,若是大王再爭取一番,未必不能讓其回心轉意。”

李存勖聽到這,總算來了點興趣。

如今晉國的敵人已經夠多了,南方的樑國就牽制了晉軍大量的軍力,還有北方的契丹人更是虎視眈眈,隨時都想着南下劫掠。

在這種情況下,晉軍的兵力雖多,實力雖強,但真正能用來機動的兵力其實也不多。

所以若是不需要動兵就能繼續維持與趙國的聯盟,這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他沉聲問道:“你說的再爭取一番,不知你打算如何做?”

閆寶連忙道:“大王,張文禮之所以要勾結樑國人和契丹人,想來其中原因就是畏懼大王派兵討伐。如今大王既然截獲了張文禮給樑國人的信,不妨派人將這信送給張文禮。若是此人知道好歹,自然就會派人來向大王請罪。”

“那若是張文禮不知好歹,還要繼續與樑國勾結呢?”

“大王,剛纔末將已經說過,出兵突襲的辦法並不可取,張文禮定有防備。所以即便是要動兵討伐張文禮,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準備。大王不妨一邊派人送信給張文禮,看他作何反應;一邊則爲動兵做準備,如此兩邊都不耽誤。”

“好,就依照你說的辦。”李存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不久,鎮州城中,被晉軍攔截下來的信很快就被送回給了張文禮。

“什麼?竟然被晉軍攔截下來了?”一見到這些書信之後,張文禮頓時大驚失色。

這些信都是寫在白絹上,用蠟密封起來,由張文禮的心腹親自攜帶前往樑國,不想竟然還是被晉軍攔截下來了,這甚至讓他懷疑是不是他麾下有人向晉國走露消息。

“父親,晉王既然已經攔截了給樑主的信,那他將這信送還給父親,這又是什麼意思?”說話之人乃是張文禮的長子張處瑾,今年不到三十歲,卻是年輕有爲,經常隨父出征,深受張文禮喜愛。

“嗯,或許晉王是想以此來向我提出警告吧?”張文禮心中惴惴,有些不確定的道。

“那父親打算怎樣做?”張處瑾接着問道。

張文禮沉吟半晌,不知該如何回答。

張處瑾接着又道:“父親,既然晉王派人將截獲的信送回來,想必晉王也沒有下定決心對父親用兵,否則他早就開始調動大軍了,又何必多此一舉?所以孩兒覺得,父親爲什麼不繼續保持和晉國的聯合呢?想來晉王所求者,也不過如此了。”

“哪有你想的那麼容易?”張文禮苦笑起來。

他當然知道李存勖目前沒有下定決心對付他,這從當初李存勖派人來冊封他爲承德軍節度留後就能看出來。

不過張文禮之所以還要去勾連樑國人和契丹人,卻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

首先一個方面就是爲了徹底掌控趙國。

如今王鎔一家雖然已經被殺光,但這並不意味着張文禮就完全掌控了趙國,許多王鎔的舊部如今依舊想着殺張文禮爲王鎔報仇。

只不過目前張文禮得到了李存勖的正式冊封,再加上他控制了趙國大部分的軍隊,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王鎔的舊部暫時不敢隨意出頭。

但這些王鎔的舊部如今基本上都在向晉王靠攏,張文禮想要徹底掌控趙國,就必須設法除掉這些王鎔的舊部,而這樣一來也就與李存勖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除了要剷除王鎔的舊部外,張文禮所擔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李存勖將來會不會秋後算賬。

畢竟當初趙王王鎔與李存勖之間的關係極爲親近,兩人乃是兒女親家;不僅如此,自從王鎔背樑而轉投晉國之後,他就一直與李存勖保持着親密的關係。

每一次晉軍出征,趙王都會派兵隨同一起出徵,兩家之間的關係就如同一家人。

可以說王鎔和李存勖之間的關係既是盟友,同時又是朋友。

所以在王鎔被殺的消息傳到魏州之後,李存勖當即就痛哭流淚,想要起兵爲王鎔報仇,雖然最終爲了大局着想,勉強忍下了這口氣,但他心中報仇的想法卻是依舊存在。

對於這一點,張文禮自然也很清楚,所以即便是獲得了李存勖的冊封,有了掌控成德軍的正統名義,但他依舊不敢與李存勖走得太近,反而想着與樑國勾結。

“所以說,事情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並非爲父不想保持與晉國聯盟,而是晉王他根本就不可能放過我,所以我只能寄希望於利用樑國來牽制晉國。”張文禮苦笑。

當初發動兵變的時候,他還是將問題考慮得太簡單了,以爲只要將王鎔一家全部殺掉,接下來就能借助天下局勢,慢慢想辦法統合趙國,並且成爲一方諸侯。

然而等大事做成之後,諸多事情紛涌而來,那時候他才明白要想掌控趙國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所以現在的他,頗有些騎虎難下的感覺。

“父親,那樑國人到底靠得住嗎?他們不是連年戰敗嗎?如今還有多少實力能幫助我們?”張處瑾卻對樑國不怎麼看好。

“樑國人不管靠不靠得住那也沒辦法,咱們只能去聯絡他們。”張文禮搖了搖頭,接着又道:“對了,契丹人那邊聯絡得怎麼樣了?”

若是樑國人靠不住,那麼他能依賴的就只有契丹人了。

早在五年之前,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如願以償的改變了契丹族的傳統,正式成立契丹國,建立起了一個類似於漢人王朝的帝國。

自那以後,契丹人時常南下劫掠幽州等地,成爲李存勖的心腹大患。

四年前,耶律阿保機出兵圍攻幽州,結果被晉軍大將李存審給打得大敗;這兩年來阿保機無一日不想着再次南下報當年之仇。

若是張文禮能夠勸說契丹人南下,說不定還能自保;若是樑國人最終靠不住,而契丹人也不願意南下的話,那麼他就真的大事休矣。

張處瑾連忙答道:“父親,咱們的使者如今只怕剛剛抵達契丹那邊,即便有什麼好消息,只怕也不能這麼快就傳過來。不過那盧文進對於咱們卻是極爲友好,似乎願意幫咱們勸說契丹人。”

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二十九章 升官
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二十九章 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