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

入夜。

金陵城中,宋國公府上。

劉威端坐在書房之中,身前書案上平放着幾份書信,都是已經被拆開看過的。

他今年已經五十四歲,身材中等,頭髮微白,身經百戰的他,臉上總是充滿着一股濃厚的英氣和剛毅,讓人見了不由得心生好感。

此時,劉威正仔細的看着手中的書信,看完後,他將書信放下,皺眉沉思起來。

在他的身旁坐着的,乃是他曾經的幕僚,如今官居金陵府長史之職的黃訥。

黃訥當初在劉威府上做幕僚,後來經過高勖的推薦,作爲楊信的副手擔負起了修築捍海堰的工程任務,因爲表現突出而受到重用。

如今雖然出仕了,但黃訥依舊保持着當年爲劉威做幕僚時的習慣,經常來他府上爲他籌謀。

過了一會兒後,劉威從沉思中清醒過來,搖頭說道:“唉,都和你說過多少遍了,你如今已經在朝中做官了,就不要經常來老夫這裡了,這樣傳揚出去影響不好!”

黃訥笑道:“國公多慮了,下官本來就是從國公府中出去的,如今與國公多走動一些,沒人會說閒話的!”

劉威聞言苦笑一聲,也就由得他去了。

他也知道,一般人還真不會說閒話的,他真正所擔心的人,除了王宮中的那位外,也沒有別人了。

但他同樣也知道,以楊渥的心胸,對這點小事還是不會介懷的。

堂堂一個國公,而且還是當年爲吳國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勳的老臣,若是手下一個爲他奔走的部下都沒有,那纔是不正常。

所以劉威纔對黃訥的做法並不強求。

“不知道這一次世子來信中都說了些什麼?前些日子聽說他在鄂州那邊接連立了幾個功勞呢!”黃訥接着問道。

“哼!還能有什麼?無非是立了幾個不大不小的功勞之後,就想着老夫幫他在朝堂中說話,讓他調回禁軍中來!”

“那麼國公的打算呢?世子再怎麼說也是國公的長子啊!”黃訥一邊詢問,一邊小聲提醒着。

身處這個朝堂之中,每個人不可避免的就會遇到派系之爭。

這種派系之間的區別,根本不是黃訥想不參與就不參與的;尤其是他曾經作過劉威的幕僚,天然就帶上了劉威的印記,就算他想要擺脫也是擺脫不了。

更何況,以劉威在朝中的威望,即便他現在不領兵了,但他依舊有不少人脈在,依舊有崇高的威信。

所以黃訥也沒有必要去擺脫與劉威之間的關係。

這樣一來,他自然是無比關心劉威這一系的實力發展。

而劉崇景作爲劉威的世子,將來也會是劉家的掌權人,現在卻只是一個廂軍的指揮使,這顯然不足以支撐起一股能影響到朝堂的勢力。

若是他將來只能以廂軍指揮使的身份終老,那麼劉家這個派系自然就只能解散或者另外尋找一個帶頭人了。

“讓他回禁軍中來?不,老夫可不覺得這對他是一件好事。崇景這人我最清楚不過,爭強好勝不說,偏偏眼高手低,沒有那個能力,卻又想身居高位,那隻會害人害己的!像如今好好在廂軍裡面呆着也沒什麼不好的!”劉威搖搖頭嘆息道。

黃訥連忙勸道:“可是國公,世子畢竟是你的長子,將來也會繼承你的爵位。但他若是一直在廂軍裡面呆着,得不到多少立功機會,將來只怕……”

“只怕什麼?怕他繼承了爵位後因爲官職太低而丟臉嗎?”劉威冷笑問道。

正所謂知子莫若父,劉威對自己兒子當然是最瞭解不過的,知道他表面上看有些能力,但實際上卻沒有帶兵打仗的才能,再加上他的心性又是個功名心太強的人,繼續留在禁軍之中只會壞了大事的。

“可是國公,世子有上進之心,想要回到禁軍中來,總不好不給他上進的改過自新的機會吧?”黃訥道。

劉威聽了不由得愣了一下,隨即又沉思半晌,這才堅定的說道:“你不必勸了,老夫之意已決,崇景還是繼續留在廂軍中的好!”

黃訥聽了之後只好作罷,開始商議別的事情,不久之後才告辭離去。

書房中,最後只剩下劉威一人獨自沉思。

他反對劉崇景回禁軍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爲他知道楊渥對他與陶雅這兩個老臣的態度極爲複雜。

一方面,他們兩人都是楊行密的同鄉好友,在楊行密還沒起兵之前就追隨在左右了;換句話說,他們的地位就好比劉備身邊的關羽張飛一般,都是最早的元從老臣;便是李神福都要比他們二人資歷淺一些。

而在之後楊行密創業的過程中,二人更是立下了極大的功勞,在如今的吳國朝堂之中具有極高的威望。

甚至於,歷史上楊行密病重時,就有不少人認爲應該將淮南節度使的位置傳給劉威。

可以說,現在的吳國朝堂中,也只有這兩人的聲望最高了。

所以楊渥對他們二人心懷忌憚就可以理解了。

而在另一方面,楊渥又想着給這些功勳老臣一個善終,不希望做出誅殺功臣的事來,尤其是在劉威二人沒有犯錯的情況下。

所以楊渥在忌憚二人的同時,又對二人極爲禮敬。

在劉威看來,現在的情況就是最好的,他自己在朝堂之上擔任要職,長子則在廂軍中擔任閒職,如此恰到好處。

而一旦劉崇景轉入禁軍,以他那麼強的功名心和對權利的渴望,再加上他本身又缺乏能力,極有可能會打破如今的平衡,將劉家帶入深淵之中。

這纔是劉威反對幫他在朝堂中說話的原因。

可惜的是,有些事不是由他一人說了算的,即便是劉威打定主意不幫其子說話,但他耐不住許多門生故舊、親朋好友的勸說。

在黃訥告辭離去之後,接着又有一些以前的故舊上門拜訪,說的也基本是劉崇景的事。

後來甚至連好友陶雅都親自登門了,在這些人的勸說下,劉威無奈中也只能同意了衆人的心意。

當然,他作爲劉崇景的父親自然不好親自出面上書,但只要他點頭同意,朝堂中還是有不少人願意賣他一個面子幫劉崇景說話的。

沒過多久,朝堂之中陸續有人上書向楊渥求情。

“啪!”

華蓋殿中,楊渥將手中剛剛看過的奏章扔在了書案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這麼多人爲劉崇景說話,這是劉威點頭了啊!看來這老傢伙也不是那麼的淡然嘛!”回想着奏章中的內容,楊渥心中若有所思。

“大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劉崇景昔日雖然因爲立功心切而擅自出兵,以至於兵敗,理應受到嚴懲;不過如今他已經認識到了錯誤,還請大王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一旁,周隱見楊渥已經看完了奏章,當即站起來一臉肅然的說着。

在朝中衆臣爲劉崇景求情的同時,劉崇景本人也上書楊渥,自承昔日之過,認錯的態度極爲誠懇,所以即便是周隱這個素來剛直之人也會爲他說話。

“大王,臣以爲周閣老所言甚是,劉崇景此人還是有些能力的,而且他現在畢竟還年輕,不應當爲了一次錯誤而將一生都浪費在廂軍之中!”在周隱身旁,陳彥謙也開口道。

其他內閣大臣,除了劉威作爲劉崇景的父親不好開口外,其他大臣基本上都已經開口爲劉崇景說話。

“既然諸位都覺得孤應該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孤若是再不答應,倒是顯得不近人情了!也罷,既然劉崇景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加上他當初攻伐洪州時立下的功勞,孤便給他一個機會,恢復他禁軍指揮使的職務就是。”楊渥心中沉吟,最終還是決定。

對他來說,當初懲罰劉崇景,更多的目的還是爲了整飭軍紀,避免更多的擅自出兵的事件發生,倒不是刻意針對劉威的。

他也沒有這個必要去針對劉威,畢竟劉威如今都沒有兵權在手了,就算讓他劉家世代富貴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他能重用李神福的兒子李承鼎,能重用李承嗣的兒子李禪,還有陶雅的兒子陶敬昭等等,自然就不會去刻意針對劉崇景。

如今既然以儆效尤的作用已經起到了,其他各部將領已經沒有擅自出兵的情況了,再加上劉崇景本人又誠懇認錯,楊渥自然不好繼續糾纏此事,所以決定賣劉威等人一個面子。

“老臣多謝大王厚恩!”劉威連忙躬身說道。

“罷了!另外,雖說孤已經同意了他回到禁軍中來,不過如今禁軍各衛都已經有了指揮使,短時間內我軍也不會擴充軍隊,所以劉崇景暫時只能來當一個副手,這一點可要記下!”楊渥接着補充道。

“這個理當如此!”

“嗯,此事就這樣定了,接下來還是商議一下我軍下一步的計劃吧!從去年奪取福建至今,我軍也已經休整了大半年時間了,如今也是時候動一下了!”楊渥並沒有在劉崇景的事情上多糾纏,對他來說,這不過是一件小事而已,如今真正的大事還是統一南方的大業。

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
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十二章 武勇都之亂(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