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

同一時刻,寧陵城外,李承鼎等人也在爲追擊敵軍做出安排。

這幾個月吳軍一直堅守宋州、亳州、陳州等城池,面對樑軍的不斷進攻一直被動防守積蓄力量,如今終於等到全面反擊的時刻,衆將心中都有些激動。

早在楊渥大軍佔領曹州之前,當朱友文派人詔令段凝撤兵回守開封時,相關的消息就被暗中投靠吳國的人傳遞過來。

所以在兩天前,楊渥就發來詔令,要求李承鼎時刻監視樑軍的動靜,一旦樑軍有撤兵的跡象就要立即追擊上去,即便不能將其擊潰,也定要將其牽制住。

所以在那時李承鼎就率領大軍向寧陵進發,駐軍於寧陵城南二十里。

二十一日,當段凝做出決定,命霍彥威率軍一萬人留下斷後,樑軍準備全線退守開封時,這個消息同樣在當天晚上就被康延孝通報給了李承鼎。

得到消息後,李承鼎不敢怠慢,當即便下令各部做好出兵準備。

所以在第二天樑軍主力撤退時,李承鼎同樣下令大軍離營,向寧陵進發,當先開道的正是柴克宏率領的三千騎兵,他親自率領的四萬步軍則尾隨在後。

自古出兵容易退兵難,在退兵的時候遭到敵軍突襲而導致大敗虧輸的戰例實在是太多了。

段凝雖然深知在退兵時要留下得力大將負責斷後,但問題是他這次退兵太過倉促了,許多事情都來不及安排好。

比如在樑軍退兵之前,因爲段凝的用兵策略有誤,導致樑軍兵力分散,以至於如今退兵時難以集中兵力,能夠隨段凝一同撤兵的不過六萬人而已,其餘軍隊都分散在各處來不及收攏。

此外,同樣是匆忙撤兵的緣故,別說霍彥威在幕僚淳于晏的勸說下,已經打定主意集中兵力堅守寧陵,放任吳軍繞道追擊段凝率領的主力,就算霍彥威想要分兵扼守附近道路,在倉促之間也難以做到。

所以當吳軍抵達寧陵城下時,作爲先鋒的柴克宏很快就發現霍彥威在部署上存在的問題時。

“樑軍堅守城池不出,附近道路和橋樑等全部讓開,沒有一兵一卒扼守,難道說霍彥威根本不想阻攔我軍嗎?”柴克宏有些驚訝。

從康延孝那邊傳來的消息不僅明確的說了由霍彥威統領的斷後樑軍的兵力,同樣也點明瞭霍彥威並非被段凝強迫留下來斷後,而是他自己主動提出來的。

按理說,既然霍彥威主動提出來斷後,那麼他一定是做好了與吳軍奮起一戰的決心的;不說別的,至少通往開封的主要道路、橋樑等總要分兵扼守吧?

霍彥威手中有一萬大軍,若是留下三五千人守城,其餘軍隊用來扼守要道,若是他真的這麼做的話,雖然柴克宏有信心擊破樑軍,打通道路,但這肯定會浪費不少時間和精力,那時候樑軍主力說不定都逃遠了。

如今霍彥威直接將大軍退入城中,這般做法就讓人難以猜到他的打算了。

柴克宏低頭沉吟片刻,始終猜不到霍彥威的心思,當即不再去想這事。

“不管如何,霍彥威既然放開道路,那我軍直接繞道追擊段凝的主力就是,沒必要在這裡與其糾纏!”

他當即下令各部分兵佔領要道,同時命人去寧陵城下堵門,防止樑軍突然殺出來;與此同時,柴克宏又趕緊派信使告訴後方趕來的李承鼎,讓他立即派步軍上來增援。

霍彥威的部署毫無疑問極大的方便了吳軍追擊敵軍的行動,當李承鼎率領的大軍抵達之後,他當即下令讓留下五千軍隊來牽制霍彥威,他自己則率領大軍繞過寧陵城繼續向北追擊。

而此時,由段凝率領的樑軍主力向北撤退才僅僅走了三十多里路程而已!

……

寧陵北面八十里,考城城外,一支四五千人的騎兵正在道路兩旁下馬休息,不遠處一支五百多人的騎兵則肅然列隊於城外,前方緊閉的城門以及城牆上如臨大敵的守軍都表明這支騎兵來者不善。

這些人正是由楊渥親自率領的五千騎兵,經過一上午的強行軍後趕到這裡。

自從得知樑軍打算退守開封后,楊渥很快就判斷出若是用步兵追擊敵軍的話很難追得上,唯有騎兵才能以最快速度追上敵軍。

所以在攻佔曹州後,楊渥毫不猶豫的再次拋下步兵,單獨統領騎兵先行南下。

雖說這一次僅僅帶着五千精騎,而段凝的大軍卻有六七萬人,而且其中還有樑軍幾乎全部的三千騎兵,可謂兵力雄厚,但楊渥卻絲毫不感到擔憂。

一來敵軍征戰日久,士卒疲憊,士氣低落,如今又匆忙撤退,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露出破綻,容易被吳軍所趁。

二來楊渥這五千騎兵並不是孤軍奮戰,李承鼎率領的大軍就跟在樑軍身後追擊,有他麾下數萬大軍的配合,要擊破樑軍並不是什麼難事。

“那個什麼縣令還是不肯投降嗎?”此時,等了一會兒後,頗有些不耐煩的楊渥皺眉問道。

抵達這裡之後,時間已經是下午了,將士們都有些疲憊,所以楊渥一面下令各部停下來休息一會,一面派人去城下勸降,希望城中能提供一些熱食和熱水。

如今正是正月,一年中最爲寒冷的時候,寒風凜冽,恰好頭一天又下了雪,地面上積了薄薄的一層雪;草木等都打了霜,又溼又涼,難以點燃,所以想燒點熱水做點熱食喝都很難。

此時將士們又飢又寒,雖然隨身攜帶了一些乾糧可以充飢,不過在這麼冷的天氣裡若是能吃點熱食,喝點熱水,暖暖身子,那樣自然更好。

“大王,那縣令雖然願意投降,不過似乎城中的百姓有些顧慮。”負責派人勸降的史弘毅答道。

“有什麼顧慮?難道擔心我軍屠城嗎?”楊渥有些不悅道。

吳軍的軍紀向來很好,幾乎沒有出現過屠城的事情,這一點按理說城中百姓也知道纔是。

“大王,臣聽他們說,前段時間有樑軍過境時曾經大肆擄掠,如今咱們率軍到來,他們心中有些擔心也是難免的。”

“有樑軍在這裡擄掠?”楊渥皺眉。

他知道樑軍的軍紀向來不怎麼好,連屠城的事情都沒少做,更別說擄掠這種“小事”了。

不過以前樑軍屠城或者擄掠地方,那都是發生在敵佔區,在己方地盤上很少這麼做;而前不久考城還是樑軍的地盤,樑軍連自己地盤都擄掠,由此可見其軍紀已然敗壞到何種地步。

“那麼讓他們提供熱食和熱水呢?難道這也不答應嗎?”楊渥接着問道。

若是連這個要求都不答應,楊渥將來攻破考城後,說不得就要懲治一些人了。

“大王放心,他們說熱水熱食都在準備,過不了多久就能準備好。”史弘毅連忙答道。

楊渥臉色這纔好了一些,只要能提供熱水熱食就行,此時軍情緊急,他們在稍加休息後必須繼續向南趕路,根本沒時間停留。

過了一刻鐘後,城中果然派人將準備好的熱食熱水等送來,當然,守軍並不敢打開城門,僅僅是用繩子吊下來而已。

在試過毒後,楊渥讓將士們都吃點熱食,喝點熱水,以補充熱量,他自己當然也不例外。

吃點東西后,果然渾身上下舒坦了許多。

休整完後,正當楊渥準備下令讓大軍上馬時,有信使從南面飛奔而來。

“大王,最新的消息,由李將軍派人送來的!”信使還沒到,他的聲音就遠遠傳來。

楊渥連忙命人將那信使放過來詢問。

“大王,李將軍命小的來告訴大王,段凝讓霍彥威統兵萬人留在寧陵負責斷後,不過霍彥威的軍隊卻集中在城中,並沒有扼守周邊要道,所以李將軍留下五千軍隊牽制霍彥威後,已經率領主力繼續追擊敵軍去了。”信使連忙說道。

“霍彥威直接放任我軍追擊?”楊渥聞言大喜。

他原本還擔心李承鼎被霍彥威阻擋,在短時間內難以追上敵軍主力;現在既然霍彥威根本就沒有阻擋,想來要不了多久李承鼎就能追上樑軍。

只聽信使接着道:“大王,李將軍還說,因爲道路積雪的緣故,大軍行軍的速度並不快,而且爲了保存將士們的體力,他估計今天難以追上敵軍,將會在明天上午追上敵軍,地點大致在襄陵城西面十里到二十里左右的地方。”

“好,你喝點熱水休息一下後,立即回去告訴李將軍,就說孤會在明天上午之前趕到襄陵,到時候由他率先對敵軍發起進攻,孤會擇機對敵軍發起突襲,一舉奠定勝局!”楊渥滿臉喜色的道。

“謹遵大王之命!”那信使連忙答道。

對於李承鼎的判斷,楊渥還是有信心的;既然他說能在襄陵城西面十里到二十里的地方追上敵軍,那楊渥就可以提前一步趕到那裡等候戰機。

到時候李承鼎率先發動進攻,吸引敵軍注意,而楊渥則率領騎兵隱藏在一旁隨時發動突擊,再加上隱藏在敵軍內部的康延孝,可以說明日一戰幾乎穩操勝券。

打發了信使回去後,楊渥下令大軍上馬繼續南行。

從考城到襄陵有近百里路程,雖然因爲路上有積雪的緣故,騎兵行軍的速度受到一些影響,不過在當天下午楊渥還是成功抵達襄陵北面十多裡的地方,並趕在當天天黑之前安下一處簡易營寨,讓將士們有一處相對溫暖的地方可以躲避寒冷。

第二天一大早,楊渥便派出大羣斥候向南打探情報,沒過多久就有了發現。

正如李承鼎預料的那樣,敵軍目前正在快速行軍,目前剛剛過了襄陵,並沒有進城停留,直接向西而行;而李承鼎率領的吳軍主力距離襄陵還有十多里路程。

十多里路程,這對吳軍來說要不了多久就能追上,尤其是吳軍的騎兵,更是隨時都能趕上去纏住樑軍。

到了這個時候,雖然段凝還在向西撤兵,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無法在追兵追上他們之前到達下一座城池。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在襄陵停留,畢竟一旦被吳軍纏上,而北面楊渥率領的吳軍又趕上來的話,樑軍將毫無取勝希望,唯有儘可能向開封趕路才行。

所以段凝一面繼續向西撤兵,一面也在暗自做好大戰的準備,尤其是樑軍中那三千精騎,更是隨時保持着警惕,防止吳軍突襲。

楊渥當即下令,讓大軍向南移動,繞到樑軍的西面十多裡,並且儘量隱藏行跡,不讓樑軍發現;同時暗中派人前去通知李承鼎,告訴他自己現在的位置和做出的安排。

此時可以說萬事俱備,只等李承鼎率先發動進攻了。

過了襄陵繼續向西行軍十多裡後,吳軍已經全面逼上來,到了此時,即便是底層那些完全不知兵法的軍官也明白,他們已經逃不掉了,一場大戰即將發生。

不用段凝下令,各部將領紛紛停下腳步,開始整頓陣列,爲大戰做好準備。

與此同時,各個將領開始趕到中軍來,與段凝做最後的商議。

“雖然不知道霍彥威是怎麼搞的,但如今敵軍已經追上來了,他們咬得很緊,咱們不得不戰。”段凝知道時間急迫,他簡略的說了幾句後,便開始做出安排。

目前樑軍大軍有六萬餘人,其中步兵就佔了五萬八千人,其餘還有三千人的騎兵;而吳軍方面,雖然不知道吳軍的具體兵力是多少,不過想來應該不會超過四萬人。

所以在兵力上,樑軍是佔據絕對優勢的。

不過戰爭的勝負從來都不只能看兵力,還要看士氣、戰意等衆多方面的因素。

樑軍兵力雖多,但一來久戰兵疲,士氣低落;二來大軍正在撤兵途中,將士們歸心正切,沒多少戰心;三來敵軍有備而來,進退自如,而樑軍卻需要迅速擺脫吳軍的牽制,儘早趕回開封,否則可能被北面楊渥統領的吳軍主力追上。

這幾個問題對樑軍來說都是非常致命的問題,所以即便樑軍的兵力遠比敵軍要多,但段凝等將領心中卻毫無勝算,反而一個個臉色驚疑不定。

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二章 人選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七章 我服了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
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三百九十三章兵敗與連鎖反應第二章 人選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七章 我服了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