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

時光荏苒,轉眼一年時間過去,如今已經是天佑二年的八月。

在過去的這一年時間裡面,楊渥雖然開始執掌淮南軍政,但他卻一改當初比較激進的做法,轉而變得非常沉穩起來。

除了建立忠烈祠,率領淮南上下官員舉行盛大典儀進行共同祭拜,以提振將士的士氣外,這一年時間裡他基本上沒什麼大的動作,一切都以維持穩定爲主。

對他來說,雖然他有足夠信心保證淮南的穩定,但一來他畢竟是剛剛上位,如果現在就急匆匆的對楊行密的諸多政策進行改變的話,未免會招來非議。

二來之前進行的諸多改制實施的時間還是太短,加上兩浙剛剛攻佔,此時不宜進行大的變動。

當然,楊渥這一年時間裡面也不是什麼事情都沒做。

在對外方面,這一年時間裡關係到淮南的最大的戰事就是朗州的雷彥恭被湖南馬殷消滅了。

隨着杭州圍城的結束,之前用來對付錢鏐的大批軍隊被解放出來,所以楊渥在第一時間就向鄂州增兵,使得鄂州的駐軍除了五千州兵外,還保持兩萬精銳的外鎮兵,依舊是由劉存率領。

隨着這些軍隊的抵達,鄂州的防守也變得固若金湯,所以馬殷很明智的放棄了進攻鄂州的打算。

不過馬殷雖然暫時不打鄂州的主意了,卻把注意力轉到了朗州雷彥恭的身上。

這個雷彥恭以及其父雷滿,其兄雷彥威,佔據朗州數十年,說是朝廷委任的一方節度使,但實際上卻與打家劫舍的土匪差不多。他們父子三人經常率領麾下四處打劫,南來北往的商隊他都不放過,向來是荊湖之患。

兩年前,成汭率軍東進與李神福爭鋒的時候,雷彥恭就曾經與馬殷一同起兵打劫江陵,不過因爲他打家劫舍的習性太重了,所以最後一把火將江陵燒了,結果他雖然佔領了江陵也最終無法守住。

就在去年十二月,他更是作出了一番大事,他把樑王朱全忠派去聯絡馬殷的使者都給打劫了,結果終於惹怒了朱全忠和馬殷,兩家於是在今年初共同出兵攻打雷彥恭。

雷彥恭本來就只有兩州之地,又是土匪習性深重,軍隊戰鬥力不佳,往日裡打家劫舍還可以,但與湖南和樑軍交戰就顯得不足了。

所以僅僅兩個月時間他就堅持不住,派遣使者向淮南求援。

雷彥恭雖然沒什麼出息,而且實力較弱,但畢竟是依附淮南的勢力,他被朱全忠和馬殷攻打,淮南自然不好坐視。

那時候鄂州的外鎮兵還只有一萬人,楊渥便派劉存率領這一萬人去接應雷彥恭,命他若能擊退敵軍守住朗州更好,若是不能也不必強求,以保全軍隊爲首要任務。

楊渥卻沒想到這個劉存還真的像嚴可求當初說的那樣,知恥而後勇,僅僅率領一萬軍隊便大敗朱全忠任命的荊南留後賀瑰率領的三萬大軍。

不過因爲在這之前雷彥恭就已經丟了朗州,僅憑他們這點人想收復朗州根本不可能,而且也沒多少意義,所以劉存接應到雷彥恭後便撤軍回了鄂州。

之後,因爲楊渥正式執掌淮南,加上李神福年紀已大,身體不好,所以楊渥辭去樞密使的職務,由李神福擔任,而李神福的都督職務則由劉存擔任。

同時,鄂州的守軍兵力也進一步增加到了一個軍兩萬人。

而在對內方面,楊渥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對親軍進行調整。

當初淮南進行軍隊整編的時候,調整的主要是外鎮兵和牙外軍,駐守廣陵牙城之內的親軍卻基本沒有動過,那些親軍將領都是楊行密的心腹。

不過隨着楊渥的接位,他自然要將這些親軍將領逐漸改爲他自己的人。

所以在這一年時間裡,他採用各種辦法,逐漸將親軍將領調往外鎮軍任職,同時以自己的心腹加以取代。

到目前爲止,整個親軍共有五千人,分屬五個指揮使,由已經從新軍“畢業”的刁彥能、李禪、李承鼎、狄元以及鍾離五人擔任。

其中李禪和李承鼎分別是李承嗣和李神福的兒子,這兩人都是性情沉穩,沒什麼野心之人,加上與楊渥有姻親關係,這才得以入選。

而狄元和鍾離二人則是當初從楊渥自己的親軍裡面選出來的十人中的兩個,雖然沒什麼大的本領,但勝在忠心。畢竟作爲親軍的指揮使,忠心纔是最爲重要的,能力稍弱一點倒也沒什麼。

至於刁彥能更是楊渥一手培養出來的,對他自然忠心可靠。

除了將親軍將領逐漸替換爲自己人外,親軍的將士也逐漸改成那些陣亡將士的孤兒,而下層軍官則逐漸改爲楊渥最初的那支五百人老親軍中的將士。

這些老親軍的將士經過這三年的培養,還活着的一般至少都能擔任隊長乃至營指揮的職務;他們都是楊渥一手訓練出來的,每一個人的名字他都記得,所以這些人也是對楊渥最爲忠心的。

經過這般調整,如今的親軍可以說纔是楊渥自己的親軍,才能做到完全掌控,不必擔心出亂子。

當然,對親軍的調整都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慢慢進行的,直到前一段時間才徹底完成。不僅在軍隊中基本沒有引起動盪,甚至許多將領到了現在都沒感覺到親軍發生的變化。

除了對親軍進行調整外,楊渥還在嚴可求等人的建議下開了一次“恩科”,主要針對的是兩浙的士子,以收攏兩浙的民心。

去年科舉的時候雖然兩浙已經基本被淮南攻佔了,不過那時候畢竟大局未定,許多士子都還在觀望,所以前來參加淮南科舉的並不多。

不過今年再次科舉參加的人數就多了很多,而且因爲有了去年的經驗,考生做的準備也要充足許多,他們考試的成績總體上比去年的強,不過卻沒有什麼能力特別突出的,而且最後錄取的人數依然只有五十人。

這五十個新錄取的進士,除了前三名留在節度使府觀政外,其餘人和去年的科舉一樣,也是外放的地方擔任縣令等職務。

不過與此同時,楊渥也宣佈了,以後每過兩年就會進行一次科舉,錄取的人數也會大幅度提升,不過錄取的進士除了前十名直接擔任縣令級別的官職外,其他進士或者“同進士出身”的都必須從九品官開始做起。

爲了防止有考中的士子覺得自己的排名不高,不願去地方擔任九品小官,想重複參加科舉以考出好的名次,楊渥進一步規定,凡是已經錄取之人,不得重複參加科舉。而且在考生的年齡上也作出限定,凡是年齡超過三十五歲的禁止參加科舉。

這幾項規定一出來,便在淮南上下引起軒然大波。不過如今走科舉之途入仕的畢竟還是少數人,他們在淮南也沒什麼話語權,而那些武將們更是對此漠不關心,甚至暗地裡還支持楊渥的做法。

對那些武將來說,他們在戰場上拼死拼活才能得到高位,憑什麼那些科舉之人只要在家讀點書,然後一朝考中了就能一步登天?

有這些人的支持,再加上楊渥的強硬表態,以及楊行密的出面支持,這些規定最終還是得以通過。

除了調整親軍和開恩科以外,在其他方面楊渥基本沒做什麼調整,便是明州、台州等已經成爲內地各州的刺史如今也依舊是用武將在擔任。

沒辦法,一來去年科舉取士的那些人擔任縣令才一年時間,提拔得太快不好;二來那些地方當初王茂章攻佔的時候因爲要趕時間,所以他採用了許多粗暴的辦法,結果到現在那幾州的盜匪都很多,不用武將鎮守着,難保不出問題。

總之,一切都以穩定爲主,儘快讓淮南上下習慣自己的統治纔是最主要的。

這天,廣陵城中,天氣十分炎熱,節度使府也變得十分熱鬧起來,因爲今晚這裡會進行一場大宴。

這次大宴的主要目的是慶賀楊渥的長子的出生。

去年十月份,他的妻子周夢潔終於懷上了,把楊渥給喜得整天樂呵呵的。那時候李珣還在廣陵,他親自把脈後說懷的應該是個男孩,這下楊渥倒是不怎麼在意,但楊行密的喜色就要更濃厚了。

果然,十月懷胎後,半個月前周夢潔安然產下一子。

這個兒子既是楊渥的長子,又是他的嫡子,一出生便成了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核心焦點。

而在此之前,楊渥的母親史夫人也產下一子,另外楊行密的妾室王氏又產下一女,到如今,楊家在楊渥這一代已經有了楊渥、楊隆演、楊濛、楊溥、楊潯,以及剛剛出生不久,還沒取名字的老六這六個兒子,女兒除了已經出嫁的三個外,還有三個,不過都還年幼。

再加上楊渥剛出生的這個兒子,楊家總算是三代齊全,人口不再像過去那麼稀少了。

而今天舉行宴席的目的除了慶賀楊家長孫的出生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給最近出生還沒有取名字的三個小傢伙取名。

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章盧枇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十章 詢問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
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章盧枇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十章 詢問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