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

“陛下,當年高邑一戰,先帝命王彥章領兵,結果被晉軍大敗,折損精銳數萬人,自那以後先帝就不再以其爲統帥,這是爲何?因爲先帝深知此人可以爲將,卻無爲帥之能。陛下若是以其爲統帥,大軍必敗啊!”張漢傑急急忙忙勸阻道。

趙巖更是冷聲道:“陛下,臣聽說王彥章對陛下這些年不以他爲主帥深感怨恨,常說陛下昏聵,不能識人,這才導致近些年接連兵敗。陛下,如此狂妄之徒,怎能讓他手握重兵?”

兩人心中焦急,頓時以各種讒言試圖阻止朱友貞。

被他們這麼一說,朱友貞也變得有些遲疑起來:“這王彥章當真這麼說過嗎?”

“是啊,陛下。不僅如此,那王彥章還聲稱若是他爲主將,必帶兵進京來清君側!”張漢傑連忙答道。

朱友貞頓時臉色不悅,道:“清君側?王彥章這是把朕當做昏君嗎?”

下方李振、敬翔二人見了頓時焦急起來,現在這可真是到了危機時刻,若是真讓張漢傑二人得逞,讓段凝去統領大軍救援宋州,那麼樑軍最後的精銳就完了。

敬翔到了此時顧不得其他,他站出來大聲喝道:“陛下,請聽我一言!”

朱友貞愣了一下,轉身向敬翔看去,只見這位老臣此時神色極爲嚴肅的站在衆臣最前方道:“當年先帝奪取天下的時候,從來都不認爲我敬翔沒有才能,不管大小事情都讓老臣參與謀劃。如今國勢危急,而陛下卻始終忽視老臣之言,老臣已經沒有什麼用了,不如去死。”

說完,敬翔轉身就向大殿的柱子碰去,想要撞死在庭柱之上;幸好一旁李振眼疾手快,將他拉住,這纔沒有出現血濺五步的事情來。

但朝中上下衆臣還是被他的舉動給嚇了一大跳,便是張漢傑和趙巖二人的氣勢也被壓了下去,只好縮在一旁不言不語。

朱友貞連忙勸道:“敬先生乃是先帝舊臣,功勳卓著,朕豈敢不聽先生之言。先生有什麼想法不妨直言。”

不管怎麼說,朱友貞對敬翔這個朱溫時代的老臣還是非常敬重的,平時就算不聽從他的意見,但也不敢對他有絲毫怠慢;如今敬翔都以死相諫了,朱友貞自然不敢再忽視其意見。

敬翔這才大聲說道:“如今局勢十分緊急,段凝此人無統兵之能,若是陛下用他爲將,大軍必敗!唯有用王彥章爲大將,才能挽救朝廷的危亡。”

“敬先生所言甚是,朕用王彥章爲主將就是。”朱友貞只好點頭答應下來,並且當場下令,以王彥章爲南面招討使,霍彥威爲招討副使,統領五萬大軍南下救援宋州。

至此,爭論了兩三天之久的朝議終於有了一個結果,老臣敬翔在關鍵時候站出來,以死相諫,最終迫使朱友貞以王彥章爲統帥。

退朝之後,走出大殿的時候,李振暗自豎起了大拇指道:“關鍵時候還是敬先生力挽狂瀾,在下自愧不如啊。”

敬翔卻是擔憂道:“局勢只怕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了,陛下雖然答應了以王彥章爲統帥,但他心中更傾向於段凝,如今不過是勉強答應下來,日後若是局勢有變,陛下必然會以段凝代替王彥章,到時候大事休矣。”說到這,他不由得搖了搖頭。

他知道,自從楊師厚死後,這幾年來朱友貞對那些功勳老將們心中多有忌憚,在任用那些將領時往往都在想着如何防備他們。

所以不管是劉鄩、賀瑰、霍彥威、寇彥卿、牛存節,他們雖然先後擔任過北面招討使,但只要戰局有所不順,朱友貞就會下旨將其罷免,換上新統帥。

如今雖然勉強任命王彥章爲統帥,但敬翔很是懷疑,朱友貞的信任到底能持續多久,別戰局稍微有些不順利就將其免職了。

而在另一旁,張漢傑和趙巖二人在退朝之後也在小聲商議着。

“不必擔心,那王彥章雖然當上了招討使,但吳軍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只要他出點差錯,到時候咱們自然有辦法對付他。”

“不錯,以前他是招討副使,即便戰事不利,責任都被推脫在主將身上;如今他成了招討使,只要戰事有所不順,他身爲主將就更加難以逃脫干係了。”

說到這,兩人心中反而變得輕鬆起來。

……

八月底,樑國朝廷下令,從黃河沿線抽調四萬樑軍,再加上洛陽一萬軍隊,一共五萬人南下寧陵,匯合那裡的一萬多樑軍,由王彥章統領,負責解圍宋州。

消息傳來時,寧陵城中的王彥章不由得大喜道:“陛下向來使用庸人爲將,這一次總算是用對了人。”

霍彥威苦笑道:“不知朝廷的援軍什麼時候才能抵達寧陵,宋州那邊的局勢可是不怎麼妙啊。”

宋州的局勢何止是不妙,簡直是危急到了極點。

就在樑國朝廷尚未作出決定之前,東路吳軍在奪取碭山後,一面轉道向北進攻輝州,一面派出部分兵力支援李承鼎,幫助他攻打宋州。

對於宋州這個戰略要地,吳軍乃是志在必得。

雖然因爲宋州城池不大的原因,讓吳軍無法投入太多軍隊;而且因爲宋州城四面環水,護城河又深又寬,一時間也難以將其截斷,但吳軍用蘇州炮投擲大量榴彈卻給守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現在可不比當年,當年吳國攻城時雖然也曾經用過榴彈,但那時候的吳軍除了要攻城外,同時還要練兵,所以很少使用榴彈,一般情況下都是以正常的手段來攻城。

但現在卻不同,經過這麼多年的準備,自然不可能放着最好的武器而不用。

接連的榴彈轟擊讓城中士氣原本就不怎麼高的守軍叫苦連天,許多士兵趁着夜色逃出城外向吳軍投降,守將全彥不能制止。

在這種情況下,全彥不斷派人來請求援兵,顯然城中的局勢非常危急。

“朝廷援軍?”王彥章聞言搖了搖頭道:“兵貴神速,若是等待朝廷援軍抵達後再出兵救援宋州,只怕時間已經來不及了。而且那樣一來吳軍也將會有所準備。”

“那王將軍的意思,難道現在就率軍救援宋州嗎?”霍彥威有些遲疑道。

“不錯,兵貴神速,本將現在就出兵,吳軍一方定然想不到我軍的行動這麼迅速,肯定能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這……”霍彥威啞然道:“王將軍,我軍目前剛剛經過大敗,目前士氣低迷,用他們去主動進攻,這是不是有些冒險了?”

他雖然清楚宋州局勢危急,同時也承認王彥章的說法有些道理,若是等到朝廷援軍到了後再出兵,只怕真的遲了。

不過從他本心上來說,他還是覺得王彥章的決定有些草率了。

當日在宋州城西面三十里出被吳軍突襲,霍彥威所部兩萬大軍被打得大敗,雖然因爲天色黑了的緣故,讓吳軍的追擊未能取得大的效果,但最終樑軍的損失依舊驚人。

當霍彥威在寧陵收攏殘部後才發現,他原本的兩萬大軍已經只剩下不到一萬人了。

這並不是說其他近萬人都被吳軍消滅了。

事實上,真正被吳軍消滅或者俘虜的或許不超過五千人,其他的士兵其實都是趁亂當了逃兵。

南線的樑軍原本士氣就不高,再加上新打了敗仗,大家都對擊敗吳軍不抱希望,當逃兵的自然很多。

後來王彥章率領援軍抵達時,雖然一度鼓舞了樑軍的士氣,擊退吳軍的進攻,但等到大家發現王彥章的援軍竟然只有五千人時,大軍的士氣頓時再度低迷起來,不少人都覺得朝廷已經放棄了他們。

這樣一支殘兵敗卒組成的軍隊,若是不經過整頓就投入戰場,別說是用他們來發起進攻,就算是用他們來防禦吳軍的進攻都很難。

王彥章卻是信心滿滿道:“就是因爲我軍士氣低迷,所以現在就需要採取果斷措施,對吳軍發起主動進攻;不然若是被動防守的話,大軍的士氣將更加低迷,到時候不要敵軍進攻,我軍就不戰而敗了。”

霍彥威聞言點了點頭,道:“王將軍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王將軍就下令吧。”

“傳令各部,本將已經被朝廷任命爲南面招討使,負責統領大軍爲宋州解圍。命各部整頓軍備,提振士氣,等待朝廷援軍到來。”王彥章轉身對身旁傳令兵道。

霍彥威聞言神色一亮,道:“王將軍的意思是,故意讓吳軍以爲我軍將要等待援軍抵達纔出兵?然後將軍再率領大軍突然發動進攻,打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不錯,若是以正常手段正面進攻,想要突破敵軍防線只怕很難;所以本將要用謀略迷惑吳軍,只希望吳軍將領不要識破纔好。”

……

同一時間,許州城中的匡國軍節度使高季昌也在爲吳軍北伐的消息而猶豫着。

當初他聽說了吳軍北伐的消息時,驚得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半晌之後,纔有些語無倫次的向身旁衆人詢問:“吳軍在這個時候北伐了?這怎麼可能?他們怎麼可能在現在就北伐?”

這些問題自然沒有人能回答他,因爲樑震、倪可福等人同樣驚呆了。

如今幾天時間過去,高季昌依舊沒有做出決定,到底應該抵擋吳軍,還是應該直接向吳軍投降。

若是投降吳軍,吳國的政策早就擺在那裡,他到了吳國之後肯定不會受到重用;但若是抵抗的話,以許州這點兵力,顯然不可能擋住吳軍進攻,失敗是必然的事情。

雖說即便抵抗吳軍失敗後,他仍然可以逃回洛陽去,但失去了領地之後,他就算逃到洛陽又能如何,他並非朱友貞的親信,到了洛陽依舊難以得到重用;更重要的是,如今樑國完全是一副大廈將傾的局勢,誰都不知道樑國能堅守多久。

這兩天爲了這個問題,高季昌帶着他的衆多心腹反覆商議了許久,最終也沒能做出決斷。

就算是樑震這個心腹謀臣同樣有些不知所措。

他當初給的建議是向朝廷請求放棄許州,移鎮延州,就像溫韜當初放棄關中,選擇移鎮亳州一樣。

這個計劃原本進展得還不錯,朱友貞雖然沒有直接答應下來,但也做出了承諾,只要高季昌能協助朝廷在一個月內消滅朱友能的叛軍,他就同意將高季昌調往延州。

所以前段時間他還在摩拳擦掌的準備出兵斷掉朱友能的後路,誰知道就在那時候吳軍北伐的消息傳來,一下子就打亂了他的所有計劃。

如今吳軍即將打過來,他也不得不面臨艱難的選擇。

過了許久之後,很久沒有開口的倪可福突然開口道:“節帥,根據目前得到的消息,荊襄那邊的吳軍在攻佔了鄧州、沁州等地後暫時停留在鄧州,而壽州這邊的吳軍在攻佔穎州和蔡州後,同樣沒有急着出兵北上。這些都說明吳軍的打算應該是步步爲營,穩紮穩打,逐步吞食樑國地盤。”

“這種辦法雖然看上去會讓我方有了準備,但反過來也說明吳國的野心並非僅僅是佔領地盤,更重要的是治理,是將這些地盤徹底統合起來;最後再集中力量一舉攻滅樑國。”倪可福分析道。

“那麼你的意思呢?”高季昌被他這無頭無腦的話搞得有些糊塗。

“末將的意思是,吳軍不慌不忙的進行這一切,這就需要不少時間才能攻佔整個中原;而如今晉軍正在黃河北岸虎視眈眈,他們一定不會坐視吳軍單獨吞併中原,到時候必然會出兵南下。”

“而一旦晉軍南下,中原到底會歸屬於晉國還是吳國,如今猶未可知。節帥何不再觀望一段時間?”倪可福道。

原本按照他們的估計,吳軍會尋找一個晉軍完全被拖住了的時機北伐,或者選擇繼續觀望,等到晉國和樑國徹底兩敗俱傷後纔會北伐。

但現在晉軍雖然有河北之亂需要平定,但距離完全被拖住還差得遠,至少黃河沿線還有不少晉軍存在,若是晉王李存勖選擇率軍渡河南下,未必就沒有與吳軍一戰之力。

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六百五十六章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
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五章 家宴(上)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六百零七章決斷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六百六十一章商議軍情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六百五十六章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