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

節度使府中。

李神福自然是沒什麼病情,不過楊行密的病情卻事關重大,即便是楊渥已經有足夠的威權來穩定淮南,但他還是不願讓消息輕易泄露出去。

所以無奈之下就只能以給李神福治病的名義來徵召各地名醫了,這隻能算是無奈之中的辦法。

此外,讓李神福裝病,這也是檢查那些應募前來的醫者的醫術的一種手段。

當然,實際上裝病的也不是李神福本人,而是一個普通的而且身體極爲健康的人,畢竟李神福也是身居要職,哪有那麼多時間來這演戲。

而楊渥之所以讓一個健康之人裝病,卻是想更好的看出一個醫者的醫術水平來。

比如此時,剛剛給“李神福”看過病的一位醫者就在搖頭晃腦的向楊渥介紹着他對李神福“病情”的診斷。

“……總之,李將軍的病乃是多番勞累所致,只需服下在下開的藥,保證三天之內就能痊癒!”

他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見楊渥臉色露出不耐煩,於是趕緊做了總結。

楊渥不由嘆了口氣,看來要在民間尋找到一位真正的名醫的確是希望不大。

前些日子在崔先生都對楊行密的病情束手無策後,楊渥又把廣陵的其他有名氣的醫者召來看過,然而得出的結論和崔先生差不多。

還不死心的楊渥想到或許“高手在民間”,於是又下令從民間徵集名醫,不過爲了防止楊行密中風的消息到處亂傳,引發動盪,之前那些名醫都被下了禁口令。

而這一次徵召的醫者因爲不知根不知底,自然不可能讓他們隨意見到楊行密。

所以楊渥決定先讓他們給一個真正的病人看病,以初步檢查他們的醫術,而通過者則被帶來給“李神福”看病。

而這位裝作“李神福”的人實際上本來就無病,這一點只要是有些醫術的人基本都能看出來。

不過節度使府這麼大張旗鼓的徵集名醫,聲稱是給李神福看病,那些醫者不疑有他,自然就以爲是自己醫術不到家的緣故。

所以那些醫者中大部分人都表示自己醫術不到家,看不出來“李神福”得的是什麼病。

當然,也有一些膽子大的就胡亂說了一通,比如眼前這位就是如此。

對於這些胡亂診斷之人楊渥自然是直接攆出去,但對於那些直言自己看不出“李神福”得了什麼病的人,雖然楊渥也知道這是自己故意誤導了他們的緣故,但這也看得出來他們自己對自己的醫術也不夠自信。

既然連他們自己都對自己的醫術不夠自信,由此可見,他們的醫術即便高明,只怕也高不過崔先生他們。

倒是有兩個醫者前來給“李神福”診斷時,一口便斷定他沒有什麼病。

這兩個醫者的到來也讓楊渥一度起了希望,一打聽才知道,他們原來一個是以前專門給錢鏐一家看病的醫者,另一人則是當初皇宮裡面供奉的御醫,因爲戰亂流落到淮南。

可惜的是,這兩人去給楊行密診斷後,得出的結論也是與崔先生的結論一樣,可以保住楊行密的性命,但要讓他醒過來卻是辦不到。

雖然這些醫者都不能治好楊行密,但楊渥還是將這兩人都留了下來,作爲節度使府的供奉醫者。

當然,他們的家人也被立即遷移到了廣陵居住,他們的底細也被範遇的人查了個清楚,以防他們以後出了什麼亂子。

至於那些給其他李神福看過病後覺得自己醫術不夠的,楊渥也將他們留了下來。

這些人或許不是什麼名醫,甚至連崔先生這種級別的醫者都算不上,不過給普通人治病以及教授弟子卻是足夠了。

楊渥打算在廣陵成立一個醫學院,專門培養各方面的醫學人才,當然其中也包括軍醫。

如今天下大亂,人口驟減,淮南雖然平定了兩浙,但也缺乏足夠人口去開發。而要擴大人口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提高醫療水平。

此外,這幾年打仗下來,楊渥發現戰場上傷兵因爲得不到及時治療而死亡的現象也有不少,所以增加軍醫的數量也勢在必行。

成立醫學院,迅速培養醫者,這樣或許培養不出名醫,甚至是像崔先生這種級別的醫者都難以培養出來,但能夠培養出那些能治普通小病的醫者就足夠了。

可惜的是,如今醫者倒是尋了一大批,但最關鍵的問題,如何治好楊行密的病,或者如何讓他醒過來,這一點卻始終沒人能夠辦到。

“殿下無需太過憂慮,大王向來寬宏濟民,想來上天也會庇佑,或許哪天突然就醒過來了呢?”

“如今淮南的諸多事物都還等着殿下拿定主意,尤其是兩浙初定,各種事物都急需處理,殿下不可在此多耽擱!”一旁,見了楊渥臉上的失望之色,殷文圭小聲勸道。

這段時間楊行密病倒,楊渥卻是徹底執掌起淮南的各種事物起來。

與上次楊行密出巡各地時讓楊渥代掌節度使府不一樣,這一次淮南那些知道消息的高層官員都明白,或許楊渥不久就會真正取代楊行密成爲淮南的主人了。

所以這段時間衆人對楊渥表現得也愈發恭敬了。

這時,有侍衛前來報告:“殿下,剛剛又有一位醫者應募前來,而且已經通過了第一輪的測試,此時正在給“李將軍”看病。”

楊渥道:“又有醫者前來?現在已經進去了多久?”

他心中卻是不抱多大希望,最開始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有十幾個醫者前來,後來逐漸減少,最近更是幾天時間纔有一人前來。

楊渥雖然很忙,不過既然今天已經在這裡了,那就不妨再看看這個醫者的表現吧。

沒過不久,在裡面給“李神福”看病的醫者出來,見了楊渥卻是直言道:“裡面之人健康得很,什麼病都沒有!你們還是帶老夫去見真正的病人吧!”

楊渥愕然,沒想到眼前之人不僅看出了那個假李神福沒有病,而且還猜到了他不是真正的病人。

不過更加讓楊渥吃驚的是,眼前之人面貌上有波斯人的特徵,加上一口濃厚的蜀中方言,讓楊渥想起前些天崔先生提起的蜀中名醫李珣。

“先生莫非是蜀中名醫李珣?”楊渥心中不禁升起了希望。

“不錯,老夫正是李珣。閣下何人?也聽過老夫之名嗎?”

楊渥大喜,連忙行禮道:“在下楊渥,見過李先生!”

“楊渥?”李珣有些皺眉,他覺得這個名字似乎聽過,卻是一時想不起來是誰。

一旁,見楊渥有些尷尬,殷文圭輕輕咳嗽一聲道:“李先生,這位便是我淮南的繼承人,吳王的世子殿下!”

李珣吃了一驚,沒想到眼前之人便是聲名遠揚的吳王世子。

楊渥這兩年指揮淮南軍着實打了不少勝仗,連遠在蜀中的王建都聽說過,有一次在酒宴上還嘆息說“生子當如楊渥”的話,言語中對楊行密有個好的繼承人是羨慕不已的。

他目前還沒有確立繼承人,不過膝下兒子雖多,但都不是上佳之選,而且還相互爭奪繼承權,讓王建感到頭痛。

而楊行密的兒子裡面就只有楊渥這一個成年的,還恰好表現得這麼優秀,楊行密甚至都不需要考慮就可以選出繼承人。

這也怪不得王建會對楊行密感到羨慕。

不過,楊渥的名聲卻是因爲王建的一句話而在蜀中廣爲流傳起來,這卻是楊渥不知道的。

此時,聽說眼前之人就是楊渥,李珣先是愣了片刻,繼而反應過來,慌忙行禮。

一番介紹後,李珣這才知道事情的全部經過,也明白了自己所要治的病人不是什麼李神福,而是吳王楊行密!

這雖然讓李珣感到有些驚訝,不過他這次來廣陵的目的就是爲了交好淮南,既然有如此好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

而對楊渥來說,李珣雖然是個外人,而且與王建有較深層次的聯繫,不過考慮到如今淮南與王建並沒有利益衝突,反而在對付朱全忠上有共同點,所以他覺得李珣不會冒着掉腦袋的危險故意亂來。

更何況,如今各方醫者已經來診斷過了,都沒有什麼辦法治好楊行密,甚至連讓楊行密醒來都做不到,如此情況下,楊渥不管如何都寧願讓李珣試一試。

好在,李珣雖然不是扁鵲、華佗那種史上著名的醫者,但他的醫術也的確很強,能夠得到崔先生認可的,自然不是徒有虛名。

在他的精心治療之下,五天後,楊行密終於醒了過來,不過,他的雙腿卻失去了知覺,無法行走。

“殿下,老夫開了一些安神的藥湯,讓大王連續服下,老夫再給大王做鍼灸,應該要不了多久,大王就能完全恢復,雙腿也能恢復知覺。”

聽了這個結果,楊渥這才鬆了口氣。

只聽李珣繼續說道:“不過大王雖然醒過來,但他還是不能操勞,以後都必須好好休養。而且,即便是這樣,大王只怕也……”

楊渥心中一沉:“只怕什麼?”

“只怕也活不了幾年了!”

“什麼?”楊渥驚呼。

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七章 我服了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四章 朱廣德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
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七章 我服了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四章 朱廣德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