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楊渥這個名字逐漸成了攻無不取的代名詞,只要他親自率領大軍來攻的,幾乎就沒有那一個營寨、哪一座城池能夠守住。

以前與南方藩鎮交戰時的那些戰績就不說了,光是與康懷貞的那一戰,從後來逃出來的士兵口中,寇彥卿知道了那一戰的經過。

康懷貞的五萬大軍防守的營寨竟然在一天之內就被攻破了,這種攻擊速度也太快了吧。

那一種種新奇的武器,讓人匪夷所思的攻擊手段,讓寇彥卿覺得絲毫沒有把守住宿州。

所以這些天守城之時他都是儘量在城外修築的營寨裡與淮南軍交戰,那樣一來,即便營寨被敵軍奪取了也沒什麼。

通過這些手段,他成功的拖延了二十多天的時間,可惜淮南軍的攻勢的確猛烈,如今他再也沒有辦法繼續拖延了。

而一旦淮南軍開始攻城,他是真的不能保證能堅持多久,只能希望朱全忠儘快派出援兵。

汴州。

“這已經是第三批前來求援的信使了!寇彥卿畏敵如此,實在讓孤失望!”

此時,汴州城中朱全忠以前的府宅已經被改造成了華麗的宮殿,宮女、侍衛等與皇宮之內的做派已經沒什麼分別了。

不過,朱全忠一直都對唐朝中期以來的宦官把持朝政的局面深感戒備,所以他不僅強迫李曄殺盡天下宦官,同時他自己也不再任用宦官。

“大王,既然寇彥卿不斷派出信使請求援兵,或許宿州那邊真的發生了什麼不知道的事。更何況,那楊渥詭計多端,手段莫測,實在難以防備,如今他親自率領大軍攻城,或許真有辦法破城。”敬翔有些擔憂的道。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楊渥一直在催促着淮南軍發動猛攻,如果沒有一定的破城把握和決心,他應該不會如此。所以屬下覺得,大王應該早一點派出援兵解圍!”

朱全忠道:“那麼李克用呢?難道不需要防備他嗎?”

敬翔笑道:“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李克用應該沒有打算大規模用兵,這從他直到現在都沒有集合兵力可以看出來。所以大王再留着汴州的這十多萬大軍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了,不如留下一部分繼續戒備李克用,其餘的南下爲宿州解圍!”

朱全忠點點頭,目前李克用的確不像有大動作的樣子,看來也是過去幾年被打怕了。

“那如果派出一部分軍隊南下解圍,會不會被楊渥各個擊破了?”

朱全忠如今也沒有了當初氣魄,尤其是王家渡口的那個晚上,一想到一支一千人的淮南軍就將他的十萬大軍攪得大亂,死傷一萬多人,他就感到後怕。

若是那一次向他們突然發動突襲的不是那支一千人的淮南軍,而是楊渥親自率領的十多萬淮南精銳,只怕樑軍就要全軍覆沒了。

有了那幾次教訓之後,他自然不敢再輕視楊渥,如今宿州的淮南軍就有近十萬人,那麼他派去解圍的至少也要有七八萬人才能確保安全。

若是不僅想要爲宿州解圍,而且還想向淮南軍報一箭之仇的話,那麼需要的兵力就更多了。

“大王難道忘記了魏博的軍隊嗎?”敬翔笑道:“上次羅紹威不是派人來向大王求助嗎?這次正好幫他將事情辦了!想必大王只要將具體計劃和羅紹威一說,他一定會非常積極的幫助大王的。”

“你是說徵調魏博軍一同南下對付淮南軍?”朱全忠心中一動,當即醒悟過來。

在唐末,牙兵作爲藩鎮節帥所設親兵,常常用來戍守牙城,負責侍衛節帥居宅,所以待遇較他軍優厚,一般都驕橫難制。

而魏博節度使的牙兵則尤其悍驕不顧法令,在這個時代有“長安天子,魏府牙軍”的說法。

對於魏博牙兵來說,廢除節度使或者擁立節度使那都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當初,田承嗣當上魏博節度使的時候,選募六州矯健勇猛的武士五千人爲牙兵,給與他們優厚的給養賞賜,藉以保衛自己,作爲心腹親信。

從那以後的一百多年間,這支牙兵父子相繼,親族團結,比起當初更加驕傲專橫,稍不如意,就廢掉節帥而更換,自八十年年前的魏博節度使史憲誠以來的歷任節度使都是立於他們之手。如今的節度使羅紹威,他的父親羅弘信也不例外。

所以羅紹威一直以來都對牙兵專橫感到憂慮,曾經派遣使者秘密向朱全忠求援,希望藉助他的力量來消滅牙兵。朱全忠雖然答應下來,不過一直都沒有時間幫他。

今年六月份,魏博牙將李公佺預謀叛亂,被羅紹威察覺,結果李公佺焚燬府舍,大肆剽掠之後,逃往滄州。此事之後,羅紹威更加憂懼,派親信楊利言再次向朱全忠求助,催促他儘快幫他消滅牙兵。

羅紹威自從附庸朱全忠以後,一直對他服服帖帖,不管是徵調軍隊,還是提供賦稅錢財,羅紹威都沒有推脫過,所以這一次朱全忠就想幫他一個“小忙”,算是回報羅紹威這麼多年來對他的擁戴。

想到這,朱全忠當即決定,派使者去徵調四萬魏博軍隊南下,再加上八萬樑軍,一共十二萬大軍,即便不算宿州城中的守軍,也足夠對付九萬淮南軍,不僅能爲宿州解圍,便是一舉擊敗淮南軍都有可能。

至於潁州那邊,朱全忠則命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領兵三萬解圍。

一時間樑軍大舉出動,各地都是兵力調動的場景。

宿州城外,淮南軍營地。

這幾天楊渥命王茂章北上永城,以延滯、隔斷樑軍的援兵,同時命張訓和周本各自圍城一面,他自己則負責西面城牆。

康懷貞提到的那一段後來修補過的城牆福正是位於他當面的這一段。

爲了儘量迷惑樑軍,以達到行動的突然性,楊渥在兵力部署上特意做了部署,他讓位於城南的張訓打着他的旗號,同時廣豎旗幟,儘量裝作兵力衆多的樣子,這樣一來,從城牆上看去,似乎城南方向纔是楊渥的主要攻擊方向。

至於城西,這邊楊渥只留了一萬人攻城,其兵力比起其他兩面來本來就少了許多,再加上楊渥命他們儘量隱藏實力,所以這一面的淮南軍看上去似乎實力最弱。

不過楊渥卻知道,城西的這一萬淮南軍雖然人數只有一萬,卻是真正的精銳,是從張訓和周本這兩軍中進一步挑選出來的精銳,其戰鬥力絕對是淮南之冠。

而其他兩面的淮南軍中卻摻雜了大量的州兵,看上去兵力衆多,但戰鬥力卻未必比城西的這一萬人強。

此時,一場試探攻城剛剛結束,淮南軍不出意料的被守軍擊退。

“怎麼樣?看到那一段城牆了嗎?具體是個什麼情況?”

“殿下,末將按照康將軍的指點,剛纔親自去觀看過了,這一段城牆長度約三十步,從遠處看的話根本難以分辨出不同來,但走近了看就能發現與其他城牆的不同,這應該就是康將軍說的後來修補過的城牆!”米志誠有些興奮的說道。

楊渥點點頭,臉上同樣露出喜色。

根據最新消息,朱全忠已經在調兵遣將了,按照他的動員速度,最多五天時間就能南下,再用五天時間趕到宿州來,而王茂章差不多能抵擋住五天時間,這麼一算的話,留給淮南軍的時間最多也就是十五天左右。

十五天時間,這還是最長的時間,若是樑軍先派出一部分援兵突破淮南軍設在外圍的防線,進入城中與守軍匯合,到時候樑軍必然士氣大振,而淮南軍士氣受挫,想要破城就更加難。

而且到時候敵軍大規模抵達,淮南軍連撤軍都會很匆忙,說不定還會被敵軍所趁。

所以真正留給楊渥的時間其實只有十天,十天之內不能破城,就要開始撤軍了。

至於說與樑軍來一場大決戰,楊渥還沒有下那種決心。

如今淮南軍剛剛取得一場大捷,楊渥的聲望正是最高的時候,若是貿然與樑軍決戰,他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而且因爲缺乏騎兵的緣故,淮南軍即便獲勝也很難再打出之前在淮河之南的那種大勝;而一旦失敗,之前的勝利就會被這一次的失敗所掩蓋,楊渥的聲望肯定會受挫,這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傳令下去,告訴張訓和周本,讓他們加緊攻城,不要顧及傷亡,也不要吝嗇於榴彈的數量,以八日爲期限,務必攻破城池!”楊渥沉聲下令。

同時,從後方運來的上百架蘇州炮也在迅速組裝,只等這些利器組裝好,上次隨軍帶來的一千發榴彈,以及後來又陸續運來的五百多發榴彈,就會接連不斷的向敵軍發射。

這一次爲了宿州,楊渥準備用掉一半榴彈來打開勝利之路。

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九章 夜談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六百五十六章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
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九章 夜談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六百七十章圍困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六百五十六章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