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

“孤聽聞楊行密已死,如今淮南乃是楊渥執掌。孤打算率領大軍趁勢討伐淮南,諸位覺得如何?”

在楊渥爲了淮南缺馬之事而頭痛時,汴州城中,朱全忠捋着頷下已經開始發白的鬍鬚向麾下謀士們詢問着。

藉着去年一個月內討平趙匡凝,拓地千里的威勢,朱全忠在這一年裡可謂風光無限。

在外部,隨着趙匡凝被剿滅的消息傳開,楊崇本和李茂貞的聯軍當即嚇得返回了鳳翔,雖然沒有向朱全忠服軟,但這一年裡也不敢再向東襲擾,生怕引來朱全忠的再一次打擊。

而隨着李茂貞和楊崇本的撤軍,剛剛從成都動身不久,還沒來得及去關中和李茂貞、楊崇本匯合的蜀軍也同樣撤了回去。

王建本來就地勢偏遠,中間又隔着岐王李茂貞,朱全忠對他的威脅還不算大,所以王建對討伐朱全忠的興趣也不大,如今既然李茂貞和楊崇本都撤兵了,他自然也就撤回去了。

而淮南楊行密更是剛剛消滅錢鏐,如今正需要休養生息,自然無意北上與朱全忠交戰。

至於晉王李克用,自從晉陽兩次被樑軍包圍後,李克用大感沮喪,甚至一度想要放棄晉陽,回到雲州去,後來雖然在部將勸說下堅持下來,但晉王的勢力也大爲衰退。

如今經過三年時間的恢復,晉軍開始重整旗鼓,不過要與朱全忠交鋒卻還差得遠。

所以在其他藩鎮或者被消滅,或者被嚇退,或者乾脆就按兵不動的情況下,李克用也不打算單獨出兵討伐朱全忠,不然引得朱全忠再次北上進攻他那就得不償失了。

如此一來,在朱全忠的威勢之下,諸多藩鎮各個都選擇了退縮,當初那場聲勢浩大的“討朱全忠同盟”,在還沒開始的時候便宣告結束了。

外部的壓力一去,朱全忠又藉着這股威勢趁機在朝中大肆打擊那些親唐勢力。

四月份時將李曄的諸多皇子灌醉之後一併殺光,拋屍九曲池;六月份時,李振建言說,那些朝中大臣常常自謂清流,應該將他們殺掉然後投之於黃河,使其成爲濁流,朱全忠笑而從之。

到了此時,整個朝堂已經徹底被他掌控,而他的目光也重新開始轉向外部,他準備將淮南作爲下一個打擊目標。

然而他的話音剛落,敬翔便站出來反對道:“大王,此時討伐淮南,屬下以爲不可!”

朱全忠有些不喜,但敬翔畢竟是他的心腹,所以他還是問道:“敬先生以爲不妥?”

敬翔這才意識到自己剛纔說得太直接了,有些拂了朱全忠的面子,他連忙躬身道:“屬下不敢,屬下只是覺得現在還不是討伐淮南的最佳時刻!”

“如今爲何不是最佳時刻?楊行密已死,楊渥繼位。即便這個楊渥有些能耐,但他畢竟連二十歲都不到,淮南那些將領豈會各個心服?”李振站出來反駁,他轉身向朱全忠道“大王,屬下覺得此時討伐淮南,正當其時!”

這一年時間楊行密在淮南已經很少公開露面,即便是露面也只是極少數淮南的高層才知道,加上楊行密去年病重的消息也泄露出來了,所以朱全忠在廣陵的探子就以爲楊行密已經病死了,連忙將消息傳到了朱全忠這裡。

當初錢鏐有一次遇到刺殺,在接下來兩個多月時間裡沒有公開露面,結果楊行密就誤以爲錢鏐已死,急匆匆的派李神福前去討伐。

而廣陵到汴州的距離還要遠得多,加上楊行密沒有公開露面的時間也更長,所以朱全忠對這個消息也沒有感到懷疑。

此外,楊行密去年病重的事情有許多蛛絲馬跡都能查到;更重要的是,朱全忠認爲如果楊行密還活着,他不可能突然將權利交給楊渥,自己卻退居幕後。至少朱全忠他自己是不可能這麼做的。

所以這諸多情報最終讓朱全忠確定楊行密已死,便是敬翔也沒有感到懷疑。

至於爲何直到現在淮南都一點消息沒傳出來,朱全忠認爲很可能是楊渥擔心楊行密已死的消息傳出後可能引起動盪,所以選擇了密不發喪。

既然楊行密已死,楊渥接位,不管他如何能力出衆,在朱全忠想來淮南內部都應該有不少暗中反對之人;至少楊渥應該無法像楊行密那樣使得淮南上下一心。

而在朱全忠一方,如今外部沒什麼壓力,內部的掣肘也基本消除,正是大舉對外用兵,逐漸削平各路藩鎮的好時候,所以他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報當年清口一箭之仇的機會。

“不然!楊行密雖死,但楊渥也是久經戰場之人,並非那些無能紈絝之輩;淮南上下或許不能像楊行密時那樣上下一心,但對於他們來說,大王卻是他們共同的敵人。所以大王此時討伐,淮南即便暗中有反對楊渥之人,在大王大軍壓境的壓力下他們也會團結起來的!所以屬下覺得此時應該繼續觀望。”

李振搖搖頭道:“敬先生怎麼就能肯定淮南上下面對我大軍壓境的情況會團結一致進行抵抗,而不是望風而降呢?”

敬翔道:“淮南上下會如何選擇,在下也不能肯定。不過楊行密素來以仁厚而聞名,淮南諸將大多感其恩德,加上楊渥也並非無德之人,所以在下覺得淮南上下紛紛向大王投降的可能性並不大。”

“更何況,”敬翔接着道:“去年一戰,大王一個月內就消滅了兩方藩鎮(山南東道和荊南),威震天下,這纔有了接下來一年裡各方藩鎮無不俯首的局面。所以屬下覺得,如今大王應當儘量保持這番勢頭。而保持如今這番勢頭最好的辦法則莫過於不斷的打勝仗!”

“淮南乃是天下強番,又新近剿滅了錢鏐,氣勢正盛,即便楊行密已死,有楊渥在,大王要消滅他只怕也難;萬一出現什麼意外,那就更是會丟掉去年一戰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威勢。”

“到時候那些過去一年裡對大王俯首的藩鎮只怕也要重新跳出來反對您了!”

敬翔知道,過去一年時間裡朱全忠做的事情實在招人恨,如今各大藩鎮不敢跳出來,只是因爲被去年一戰樑軍的驚人戰績給震懾住了。

而此時南下,若是戰事不順的話,那麼之前被朱全忠的威勢強行壓下去的各種不滿就會集中跳出來了。

聽了敬翔之語,朱全忠不由有些動搖,李振見了連忙道:“敬先生此言差矣,那些藩鎮都是些亡命之徒,又素來不服大王,他們若是想要站出來反對大王,又何嘗會被大王的威勢所嚇到?三年前大王將李茂貞圍在鳳翔城中一年多,最終迫使李茂貞交出天子請降,這種威勢難道還不夠嗎?但第二年李茂貞還不是一樣跳出來反對大王。”

“至於說淮南上下團結,難以消滅,大王,以屬下之見,這天下間哪有那麼多容易之事?淮南固然難以消滅,但事在人爲,若是不去嘗試,又怎麼知道能不能成功呢?”李振慨然道,言辭激昂,連敬翔聽了都有些動容。

朱全忠更是大笑起來:“不錯,說得好,天下沒有那麼多易事,事在人爲!孤決定……”

他看向衆人道:“各部開始集結,孤準備親自率領大軍討伐淮南!”

見朱全忠已經做出決定,敬翔也不再勸解。

離開議事之地後,敬翔將李振叫住,向他問道:“李兄,在下知道你憎恨朝廷科舉不公,所以你用各種方式來打擊朝廷官員,或者勸說大王殺死朝廷重臣,這些都沒什麼;但淮南畢竟是天下強藩,加上南方多河流,不利於我北方大軍作戰,昔日清口一戰便是如此。”

“此外,晉王李克用乃是大王多年勁敵,如今雖然勢力衰落,但經過這三年的的休整,他們的實力只怕已經恢復了不少。而且淮南缺馬,靠着南方縱橫的河流才能自保,到了北方就不足爲慮;相比之下,晉王李克用纔是大王的生死大敵啊!”

“如今你不顧李克用這個生死大敵,反而勸大王再次興兵南下,一旦戰事不利,各方藩鎮趁機起兵來攻,到時該如何處置?”

李振冷笑道:“南方固然水路縱橫不利於我北方人,但江淮之地未必就不能攻取;而一旦攻取了江北各州,不僅能極大震懾各大藩鎮,江北富庶之地更是能極大擴充我方實力,如此好事,敬先生爲何總是反對呢?莫不是你心中怕了淮人?”

說罷,李振一甩衣袖告辭離去。

身後,敬翔徵徵的看着李振離去的背影,一時間有些失語。

“唉,只希望大王這次南下能順順利利纔好,不然,則各方藩鎮起兵反對大王的日子也爲時不遠了!”

他卻不知道,李振告別他後,又返回了朱全忠那裡。

“大王率領大軍南征,若是沒有一位穩重之人在後方坐鎮,只怕會出現什麼亂子。所以屬下覺得,可以將敬先生留在汴州督運大軍糧草後勤,如此大王才能放心與淮南賊子一戰!”

朱全忠思慮片刻便欣然道:“你說的不錯,那就讓他留下來吧!”

(這一章是昨天的,昨天回去得太晚,很晚纔開始碼字。)

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九章 夜談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
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四十九章 撤軍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九章 夜談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四百四十四章高鬱的主張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四百一十五章密謀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六百七十八章危急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