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

“啓稟陛下,臣對吳王的瞭解並不多,而且臣所知的也只是一些道聽途說而已,難以辨明真僞!”張格躬身道。

“至於臣的弟弟,他當初爲宣諭使時在淮南還算受禮遇,不過後來吳國立國後,吳王就不再那麼重視他了。”

“更何況,蜀中距離江淮太遠,想要通信也很困難,所以臣也不能通過臣之弟弟得到什麼消息!”

王建輕輕嘆了口氣道:“罷了!”

他也沒指望張格能夠有什麼特別的瞭解,畢竟他也知道兩地的確離得太遠,要想交通往來的確非常麻煩。

這時,張格又道:“陛下既然想了解吳王,何不直接去問李珣?他曾經出使過廣陵,甚至還爲吳武王治病過,又與當今吳王有過接觸,想必他會了解一些吧?”

“李珣?”王建皺眉。

他畢竟上了年紀,記性已經有些衰退,所以過了片刻纔想起這麼個人來。

“你說的是那個據說醫術很高明的李珣嗎?嗯,朕記起來了,此人當年的確出使過廣陵。”

“不錯,臣說的正是此人!”

王建點點頭,卻沒有再提起李珣。

其實他之所以突然想要了解吳王楊渥,便是因爲他需要儘快做出決定,決定是應該向北進攻關中,還是應該向東進攻荊襄。

向北進攻關中的話,自然就意味着和李茂貞翻臉;而如果選擇進兵荊襄的話,幾乎可以肯定,蜀國將會與吳國開戰。

兩種選擇都各有利弊,讓他難以決策。

而此時,若是他決定進軍關中的話,他需要的理由已經有了,只要等他做出最後決策而已。

此時,他的御書房之中就有一封寫在手帕上的書信,乃是他的女兒普慈公主所寫。

普慈公主就是那位嫁給了李茂貞的侄兒秦州節度使李繼崇,促使岐、蜀兩家聯盟的那個女兒。

而這次她在手帕上寫密信,讓服侍她的宦官宋光嗣帶給王建,主要原因就是她的丈夫李繼崇嗜酒無德,而且經常在酒後對她無禮,所以她就向王建提出希望能回成都來。

作爲兩家聯盟的象徵,若是王建允許普慈公主返回成都居住,那麼自然就意味着兩家盟約就此結束。

到時候甚至不需要王建主動出手,感到受了羞辱的李茂貞自然就會主動發兵來攻,到時候他就有了足夠的藉口去討伐岐王李茂貞。

至於進兵荊襄,他同樣有足夠的理由。

或許是因爲樑軍在高邑兵敗,讓高季昌對樑國不抱希望的緣故,前段時間,高季興暗中派遣使者前來請求歸附。

當然,王建也知道這種歸附只是名義上的歸附,實際上高季昌自然不可能讓蜀軍的手伸進荊南去。

高季昌的目的不過是爲了將來吳軍若是進攻江陵時,能夠引蜀軍前來救援罷了。

不過雖然知道高季昌的打算,但將來若是他真的像蜀國請求援兵,到時候蜀國自然就有機會圖謀江陵。

本來若是沒有高季昌的這個變故的話,王建肯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與李茂貞撕破臉,畢竟兩家雖然號稱聯盟,但在此之前兩家也經常交戰,仇怨不小;與之翻臉,他的麾下衆將都會感到欣喜。

不過有了高季昌的突然來降,王建自然就要慎重考慮一下,到底需不需要與李茂貞鬧翻。

李茂貞雖然近些年接連敗於樑軍,聲勢日漸衰微,而且實力也大不如前,不過如今的岐國依舊是當世大國,實力就算不如蜀國,只怕也差不了多少。

而吳國的實力更不用說,那可是能在正面戰場上與全盛時期的樑軍對敵的勢力,光是精銳的禁軍就有二十萬之衆,另外還有水軍和州兵,總兵力高達三十餘萬。

這樣的一方強大勢力,絕不是可以輕忽的存在。

所以王建若是選擇與李茂貞爲敵的話,對於吳王楊渥就只能儘量交好;反之,若是選擇東進荊襄,與吳國爲敵,那麼與岐王李茂貞就要繼續維持聯盟的關係。

總之,以蜀國的實力是難以同時與兩家爲敵的,必須拉攏一家,打擊一家。

這時,張格見王建神色猶豫,顯然是有什麼事情難以決斷,便試探着小聲問道:“陛下可是遇到了什麼難處?臣雖然沒什麼見識,但或許也能爲陛下參詳一二?”

王建心中一動,當即並沒有隱瞞,就將這兩方的態勢對他說了。

“臣不知陛下爲何猶豫,不過臣以爲,進兵荊襄明顯不如進兵關中!”張格卻是極爲肯定的道。

“哦,你又有什麼理由?”王建頓時來了興趣。

他的本心其實也是傾向於進攻關中的,而且此前在和其他一些心腹大臣私下商議的時候,他們給出的意見也多是如此。

不過在他的心中又隱隱有些擔憂,畢竟自己如今已經年老,如今的太子又不像是能開拓進取的君主。

反觀吳國,楊渥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吳國的國勢又處在蒸蒸日上的階段,若是讓吳國人得去了荊襄,誰知道楊渥會不會進一步圖謀蜀國。

要知道當年宋武帝劉裕在北伐中原之前,就先行出兵成功滅掉譙蜀,奪取了蜀地,甚至一舉攻佔了漢中;之後才大舉北伐中原,取得重大勝利,一舉攻克洛陽、長安等地。

若不是之後國內局勢大變,而且在劉裕回南方之後,留守長安的文武大臣又自相內訌,結果導致劉裕北伐功敗垂成,只怕歷史上第一個由南方向北方統一天下的王朝就已經出現了。

有了歷史上劉裕的例子在前頭,如今楊渥建立的吳國同樣有些與劉裕類似,甚至楊渥比起那時已經年老的劉裕還要年輕許多,還要更有朝氣。

所以王建纔會覺得,與其等到將來吳國主動來攻,還不如現在就設法遏制吳國的勢頭,至少不能讓他們太容易得到荊襄。

總之,兩種想法都讓王建心動,都讓他難以決斷。

這時,張格躬身道:“臣以爲,荊襄四戰之地,即便得到也需重兵防守;而且荊襄北臨樑國,南接吳國,縱然以蜀國之強,只怕也難以同時與這兩國爲敵。”

“此外,陛下即便想要繼續維持與岐王李茂貞的盟好,但陛下又怎麼能保證李茂貞不會主動與陛下開戰呢?”

“李茂貞主動與朕開戰?”王建悚然而驚。

的確,之前他只想到自己主動與李茂貞開戰的可能,卻是忘了李茂貞也有可能主動與他開戰。

若是他一心想着與李茂貞交好,而去覬覦荊襄之地,到時候李茂貞突然翻臉,那麼他就有可能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了。

想到這,王建心中當即作出了最後的決定。

ps:這個月有些忙,作者君表示儘量把保底七十章碼完,剩下的加更一共是五章,(其中包括上個月的打賞兩章,六、七、八,三個月的月票加更三章),這五更作者君儘量碼,若是不能碼完,就只能推遲到下月了。

好在這個月忙完後,接下來就會輕鬆多了,相信下個月一定能把加更的補上。

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十二章 合議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
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五十一章 混戰 (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軍再戰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三百零八章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十二章 合議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