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

相比於底層將士們的慌亂,董璋等主要將領的表現絲毫不比他們好多少。

在那些底層將士的口中,吳軍光是前鋒就有鐵騎上萬,而董璋他們得到的消息就要具體得多,不僅知道吳軍前鋒騎兵並沒有傳言中的上萬人,而是五千騎兵,同時也得知王彥章已經被吳軍俘虜的消息。

原來頭一天吳軍俘虜王彥章後,繼續向前攻佔壽張;過了壽張之後又行軍二十多裡這才停下休整。

楊渥命人將之前與王彥章交戰中俘虜的一些樑軍將士釋放回去,並且告訴這些俘虜吳軍大軍即將來攻的消息,恐嚇他們說吳軍兵力多達十萬,光是前鋒就有上萬騎兵,勢不可擋。

楊渥的目的明顯達成了,今天一大早,當這些俘虜抵達樑軍營地之後,很快就將傳言傳遍整個軍營,讓樑軍將士顯然一片恐慌之中。

而這時候,休整了一個晚上的吳軍則以最快速度向樑軍營地殺來,不給樑軍任何準備的時間。

狠,實在是太狠了!

董璋在心懷恐懼的同時,又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仔細回想之後纔想起來,這不就是當初李存審用來嚇唬朱溫時用的招數嗎?

當初李存審在攻打樑軍營地之前也是先將俘虜釋放回去,讓他們散佈謠言恐嚇樑軍,然後在樑軍驚疑不定的時候突然發起進攻,最終大獲全勝,用一個假消息就將朱溫嚇得連夜遁逃一百五十里,最終在羞怒之中得了重病。

而如今吳軍同樣是在進攻之前先釋放俘虜用來嚇唬樑軍。

當然,現在的情況和當初還是不同的,當初李存審完全是嚇唬人,而現在吳軍卻是真的有強大的實力,至少作爲先鋒的五千騎兵是可以確定的。

有這五千騎兵在,他手中這六千多士氣低落的殘兵敗將就絕非其敵手。

打是打不過的,逃跑的話,鄆城附近地勢平坦,沒什麼起伏,這樣的地勢最適合騎兵馳騁,再加上敵軍距離他們這裡已經只有十多里路程,以騎兵的速度要不了多久就能趕到。

他們這羣雙腳走路的步兵如何能從四條腿走路的騎兵手中逃脫?

打,打不過;逃,也逃不掉。

剩下的唯一一種選擇就只有堅守待援了。

不過堅守待援的話,雖說附近就是鄆城,但考慮到鄆城中糧草儲備缺乏,最多隻能供應大軍五天之用,若是五天之內援兵不能趕到,他們就插翅難飛了。

問題是,五天內援兵能夠到達嗎?

董璋心中充滿懷疑,不過此時他已經無從選擇了,因爲敵軍即將到來。

“傳令各部,立即向鄆城轉移,速度一定要快,務必要趕在敵軍抵達之前!”董璋來不及多想,連忙下達命令。

不過很明顯他的命令還是下達得太晚了一點,當各部將領剛剛將他的命令傳達下去,部分將士正在整隊離開營地,準備依照命令前往鄆城的時候,遠處已經有馬蹄聲傳來。

“轟!”

“殺!”

在震天動地的馬蹄聲中,不時有喊殺聲傳來,數不清的騎兵策馬飛奔,以極快的速度向營地靠近,顯然他們已經在做最後的衝鋒。

這種數千騎兵飛速奔馳造成的場面,讓樑軍將士頓時更加慌亂起來。

“不好,快撤回來!”

“哎呀,趕緊逃回城內!”

“前面的不要擋住道路,趕緊散開!”

……

衆多將領慌了神,各種命令蜂擁而至,讓將士們更加慌亂。

一時間,整個營地裡的樑軍一片大亂,有想要返回營地固守的,有打算逃到鄆城依託城池堅守的,有翻越寨牆準備直接當逃兵的,當然也有少數人已經放棄抵抗,準備投降吳軍的。

唯獨就沒有準備在此時站出來抵抗吳軍的,即便是身爲主將的董璋在此時也只想着如何逃回鄆城,而不是如何抵擋吳軍。

此時大軍一片混亂,留下來抵抗就如同送死一般,董璋可沒有那麼傻。

此外,放棄大軍單獨逃跑的話也不是不行,雖說他的麾下主要是步兵,不過他還有他的侍衛卻是有馬可騎的。

若是放棄大軍在侍衛的護衛下直接逃離,他還是有信心逃回去的。

只不過,在放棄了大軍之後,他即便逃回去又能如何呢?沒有了軍隊的支持後,他在樑國的地位同樣堪憂,。

上次解圍宋州兵敗,朝中就有不少非議,認爲他在關鍵時刻拋下大軍獨自逃跑的行爲嚴重失職;這次若是他再拋下大軍獨自逃亡,等回到洛陽後誰知道將會面臨什麼。

眼見敵軍已經殺過來了,董璋一咬牙道:“傳令下去,將寨牆推倒,大家以最快速度逃回鄆城,堅守待援。”

……

遠處,親自帶兵衝鋒的史弘毅眼看前方敵軍一片大亂,當即毫不客氣的朝着混亂的敵營直衝過去。

“兄弟們隨本將衝啊。”他一邊狂叫着,一邊帶頭衝了上去。

“衝啊!”伴隨着震天的喊殺聲,兩千騎兵排成兩排密集隊列,以閃電般的速度衝入敵營。

“轟!”奔騰的戰馬與樑軍混亂的士卒相互撞擊,發出巨大的轟鳴聲。

僅僅這一瞬間,就不知道有多少樑軍士卒死於非命。

呼嘯而來的騎兵根本不與混亂的樑軍多糾纏,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向前突進,手中揮舞的鋼刀猶如死神降臨一般,不斷收割着樑軍士卒的生命。

在這一波衝鋒的騎兵後面,還有另一波騎兵尾隨着,同樣以極快的速度衝殺進來,對剛纔從第一波騎兵衝鋒中僥倖活了下來的樑軍發起新一輪的衝鋒。

……

遠處,楊渥帶着上前騎兵停駐觀戰,身旁一人鬚髮皆已發白,身上滿是包裹着的傷口,此人正是受傷未愈的王彥章。

“王將軍,你覺得,董璋接下來會如何選擇?他會不會直接投降呢?還是說拋下大軍獨自逃離?”楊渥滿懷笑意的問道。

“大王,董璋驍勇善戰,爲人忠義,他是不可能投降的,大王若是想要他投降,這是不可能的。”王彥章沉聲答道。

昨天被俘以後,他因爲傷重,再加上疲倦脫力,很快就昏迷過去,所以楊渥命人給他好好包紮傷口,同時讓人帶着他前行。

休息了一晚上後,如今王彥章雖然還沒有徹底恢復元氣,不過畢竟是武將出生,身體底子厚,騎馬隨大軍前行卻是沒問題的。

今日在他醒來之後,楊渥也曾派郭崇韜去勸降他,以“良禽擇木而棲”之語加以勸說,但王彥章卻道:“我王彥章不知書,卻也知道‘‘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的道理,如今我已經老邁不堪,不可能再爲吳王效力的。”

這個結果絲毫沒有出乎楊渥預料,唯一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接下來他親自召見王彥章的時候,發現王彥章對他的態度還是非常客氣的,至少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對李存勖他們。

不過轉念一想楊渥便明白過來,王彥章一生大多數時間都與晉國征戰,當然對晉王等人沒有好感,而對吳國的觀感反而要好一些。

這讓楊渥不禁有升起了勸降他的想法,可惜一番嘗試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王將軍覺得董璋不會投降,在下卻不這麼認爲。”這時,郭崇韜接口道:“董璋此人當年作戰雖然算得上驍勇,不過那都是當年的事情了,這些年他做了刺史之後,可曾有像當年那樣身先士卒過?上次他救援宋州兵敗,要不是因爲他獨自拋下大軍逃跑,樑軍的損失也不會有那麼大。”

“不錯,董璋此人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之人,他是不會有什麼忠義之心的,若是他這一次立即帶着侍衛逃跑的話,或許還能逃回洛陽;若是他選擇留下來的話,只怕要不了幾天他就會投降我軍。而且他選擇留下來的可能性更大。”楊渥判斷道。

“哼!”王彥章冷哼一聲,沒有回答。

楊渥笑了笑,有些不以爲意的繼續觀戰。

在俘虜了王彥章之後,關於他爲什麼會獨自帶着五百人向鄆州進軍的原因也算搞明白了;所以如今楊渥知道,樑國內部的傾軋遠比他想象的要嚴重。

有張漢傑和趙巖這兩人在,樑國如今已經基本上被一羣無能之輩所把持,那些有能力的人很難受到重用;像王彥章這種人更是直接被排斥到只能帶着五百騎兵向吳軍發起進攻的地步,這實在讓人感慨。

“大王請看那邊,敵軍似乎在往鄆城方向逃離……”這時,程勳指着遠處戰場向楊渥等人道。

樑軍的大營距離鄆城並不遠,只有一里多路程。

之所以在這裡建立營地而不是停駐在鄆城之內,說起來這與王彥章也脫離不了關係。

當初他們得到的命令是救援鄆州,設法解除鄆州之圍,所以王彥章帶兵來到鄆城之後,沒有選擇進城,而是在城外就地築營,以方便大軍快速行動。

之後雖然因爲董璋的原因,大軍並沒有按照之前的計劃向鄆州進擊,但營地依舊是在城外,沒有轉移。

如今吳軍突然殺到,頓時就打了樑軍一個措手不及。

“一里路程,即便是步軍也要不了多久就能趕到,看來董璋最後還是選擇了堅守城池了?”楊渥淡淡的道。

“不過鄆城城小糧乏,難以堅守;董璋這麼做唯一的希望就是援軍能很快抵達;不過在現在的情形下,只怕樑軍不會再派援兵過來了。”郭崇韜道。

如今樑軍的主力都集中在段凝手中,按照宋州那邊在今天早上剛剛發過來的消息說,段凝目前正在嘗試南下解圍許州,同時又不斷派兵攻打亳州等地,這種安排實在是讓人費解。

不管是解圍許州也好,還是攻打亳州也好,實際上都不能威脅到吳軍根本,而且受到宋州吳軍的牽制,段凝能夠分兵用於解圍許州或者攻取亳州的兵力都不多,這麼除了聲勢浩大外,沒多少用處。

所以在得到這個消息後,楊渥便決定等消滅董璋之後,大軍先休整一段時間,等待東面戰局徹底結束後,再集中兵力向西進軍,一舉消滅段凝。

在衆人說話間,大營裡面的戰事漸漸平息下來,除了一部分人隨董璋逃入鄆城外,大部分樑軍不是被消滅,就是做了俘虜。

很快,史弘毅對戰果進行簡單統計後,便滿臉笑容的前來彙報:“大王,末將剛剛粗略進行了一番統計,敵軍被消滅共有一千三百多人,被我軍俘虜的有三千四百多,剩下的大概有一千多人逃入鄆城堅守。至於繳獲的錢糧物資等目前尚未進行統計。”

“嗯,我軍傷亡如何?”楊渥臉上露出笑容。

“我軍傷亡甚微,除了十七人陣亡外,另外還有七十六人受傷,損失戰馬二十多匹。”

楊渥點了點頭,畢竟是一場消滅了數千敵軍的大戰,只有十七人陣亡,這麼一點傷亡還是能夠接受的。

他面帶得意的看向身旁王彥章,見他臉色鐵青,頓時知道他心中肯定對此結果感到惱怒。

“看來王彥章心中還是放在樑國那邊,沒有任何投降的想法啊。”楊渥嘆了口氣。

這樣的結果按理說應該在他預計之中,不過不能將王彥章勸降還是讓他感到有些可惜。

“也罷,暫時留他一命,反正對孤沒什麼損失。或許等到將來樑國滅亡之後他就會投降了。”

忠臣良將誰都喜歡,楊渥自然也不例外,既然成功將其生擒,自然要做一番努力,看能否將其勸降。

“大王,接下來該如何,要不要派人去勸降董璋?”這時,郭崇韜詢問道。

楊渥沉吟片刻,道:“暫時不必,現在董璋剛剛遭逢大敗,只怕心中充滿怒火與不甘,現在的他是不會考慮投降之事的;等他冷靜下來後,對自己的處境有了一番瞭解,那時候咱們再派人勸降就方便多了。”

“是,大王英明。”

“傳令下去,大軍尋找合適地方紮營,派人將繳獲的輜重運到新營地去;另外,史將軍,你現在就去安排,將各路要道都佔領了,以防董璋逃亡。”楊渥下令道。

“末將遵命。”

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七章 我服了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十三章 溫馨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
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七章 我服了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二百三十章 應對(再續)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十三章 溫馨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