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

經過李珣的介紹,楊渥這才明白,原來楊行密的病情看似治好了,不過卻落下了病根,若是好好接下來好好休息調養,或許還能活個三五年,若是繼續操勞下去,那可能長則一兩年,短則一年不到的時間,他的病情還會復發,到時候李珣也沒有辦法治好。

聽到這個結果,楊渥不由傷感,想起歷史上的楊行密正是繼續操勞了一年多以後病逝的,看來歷史在這一點上是沒有多大變化的。

唯一有變化的是,歷史上的楊渥在兩年前出任衙內諸軍使後,一直沒有什麼表現。而到了這個時候或許楊行密已經知道自己命不長了,所以即便楊渥表現不好,他也只能加大培養力度,讓他出任宣州觀察使。

而執掌淮南的重任卻依舊要壓在他的身上,以至於一年多後就病逝了。

而如今的楊渥卻因爲在戰場上已經成長起來了,如今已經有了足夠的威望,可以從楊行密手中接過執掌淮南的重任,從而讓他能有時間好好休息了。

想到這,楊渥直接去找到已經逐漸恢復過來的楊行密,一見面,楊渥便道:“父親,您如今雖然身子恢復了一些,但畢竟沒有痊癒,所以孩兒想正式執掌淮南,還請父親暫時歸隱,等休養好了身子再來操勞不遲。”

楊行密一愣,顯然沒有想到楊渥會這麼直接的向自己要權,甚至還說出了讓自己好好休養的話。

若是那些疑心病重的人,此時只怕就要懷疑楊渥是不是準備趁着自己病重而奪權上位了。

不過楊行密卻沒有往那方面想,他有些驚訝的望着楊渥,他從楊渥的神色中看到了悲傷,所以他沉思片刻便反應過來了。

“渥兒,是不是爲父的病還沒治好,還有病根落下,而且無法治好?”他沉聲說道。

“不是,父親的病早就好了,怎麼可能還有什麼病根呢?父親不要多想,孩兒只是想讓父親好好休息一段時間。”楊渥神色有些不自然的道。

楊行密沉默片刻才道:“渥兒,你又何必瞞我,我的身子我自己最清楚不過,這次能夠重新醒過來就算是大幸了。你就直說吧,那個李珣是不是和你說了什麼?你都原原本本的告訴我!”

楊渥擡頭看去,見楊行密正目光堅定的看着他,微微一猶豫,最後還是實話實說了:“李珣說,父親若是好好休養,應該還能有三五年時間,若是……,可能就只有一兩年不到了”

楊行密聽了反而笑了起來:“原來還有這麼長的時間,爲父還以爲沒幾個月了呢!”

楊渥覺得心裡有些發酸,這位他心目中的英雄,他所認可的父親,即便是知道了自己最多隻有三五年壽命,但他依舊錶現得如此豪邁。

“癡兒!”楊行密嘆了口氣,拍了拍楊渥的肩膀道:“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事,何必做小兒態,這可不像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的淮南世子啊!”

他自嘲的笑了笑道:“當年爲父在宣州時,曾經遇到一位隱者,他給爲父算過命,說爲父最後能夠封王,但最多活到五十五歲。今年爲父五十二歲了,如今看來,那位隱者算得很準嘛!”

楊渥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只聽楊行密接着道:“不管如何,爲父活了五十多歲,也不能算早亡了。本朝太宗皇帝那般英明神武,最後不也只活了五十歲嗎?”

“而且太宗皇帝選的太子,最後還差點葬送了大唐,而爲父卻培養了你這個接班人,想來這一點上爲父還是比太宗做得好吧?”楊行密忽然笑了起來。

楊渥苦笑,他來這裡的目的本來是想勸楊行密好好休養,沒想到到頭來反而是楊行密開始勸解自己。

只聽楊行密接着道:“爲父活了五十多歲,如今也沒什麼遺憾的,但有兩件事,爲父放心不下。”

楊渥連忙道:“父親有何事放心不下,還請明言,孩兒定當努力爲父親辦到。”

“第一件事情,爲父生在大唐尚未動盪之時,後來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爲父也趁勢在廬州起事,奮戰二十年,方有如今之淮南。不過爲父心中卻從沒想過要取大唐而代之。”

“爲父知道,你對大唐並沒因什麼感情,而且從你積極營造升州也能看出,你將來有建國稱帝的野心!”

楊渥一驚,他有這個野心很正常,雖然沒有公然表露過,但很多人只怕都能看出來,所以對於楊行密能猜到他的想法他也不奇怪。

不過楊行密這個時候提出來是什麼意思?難道他要自己放棄稱帝的想法?

只聽楊行密繼續道:“你有野心,爲父也不反對,即便反對只怕也沒什麼用處。所以爲父只希望你能答應一點……”

“父親請說!”

“朱全忠弒君,這是大不逆的舉動,將來亡我大唐者,必爲此人!所以你要向爲父保證,你將來若要稱帝,必須要先滅掉此人!若此人已死,也必須滅掉其後人!你能做出保證嗎?”

聽了楊行密的保證,楊渥這才鬆了口氣,這個要求並不算難,自己也沒想過要急匆匆的稱帝,大不了先稱王嘛。

至於消滅朱全忠及其後人,這一點即便楊渥什麼都不做,按照歷史的發展軌跡,過上十九年後樑就被李存勖滅了,所以這一條的難度其實也不大。

他當即向楊行密鄭重做出了保證。

楊行密點點頭,接着又道:“至於第二條,爲父能夠成事,靠的都是那些老兄弟,如今不放心的也是那些老兄弟。所以你要向爲父保證,只要那些老兄弟不謀反,你就必須要善待他們!”

楊渥聽了也沒有多想便同意了,這個要求同樣比較寬泛,並沒有什麼嚴格的界定,楊渥若是真想殺某個人,總能找到理由的。

歷史上各朝各代那麼多有免死金牌的功臣最後還不是被殺了,所以楊渥也不擔心這一點。

當然,若是那些功臣沒有謀反的想法,楊渥本身也沒想過要殺他們。

得到了楊渥的兩點保證後,楊行密這才露出了笑容,他語氣輕鬆的對楊渥道:“也罷,爲父身體不好,以後淮南的事物都交給你打理就是,爲父便退下來好好休養。”

“多謝父親!”楊渥躬身道。

楊行密點點頭,接着道:“既然公務說完了,那麼接下來就該說說私務了!你和你媳婦成婚,如今也有大半年了,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我楊家子嗣不多,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楊渥臉色一紅,沒想到他會突然提到這方面去。

其實他成婚也就大半年時間,而且中間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杭州軍前,所以周夢潔他們沒音懷上不是很正常嗎?

“父親,這不是時間還短嗎?哪有這麼着急的?”

“還早?爲父都沒幾年時間了,難道爲父想盡早報孫子還不行嗎?”楊行密有些不滿的道:“而且,你娘最近都懷上了,過不了多久你就能再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了,你好歹也不能一點動靜沒有不是?”

楊渥的母親史氏,今年還不到四十歲,雖然年齡有些偏大,如果保養的好,生孩子卻是不會出什麼問題。

而且除了史夫人外,楊行密還有幾房妾室也懷上了,讓楊渥不得不感嘆,這幾年楊行密的“播種”效率實在是高。

不過楊渥對此也沒什麼不滿的,楊家子嗣較少,能增加一點也是好事。歷史上那些開國皇帝們,有許多都是有名的播種機,像朱元璋就有二十多個兒子,便是剛剛死去的錢鏐,歷史上光是有名字記載的兒子也有三十五個,楊行密與這些人相比根本不算什麼。

而且,楊渥如今也早就確立了自己的繼承地位,這些弟弟妹妹們最多也就是多給些供養,又不會威脅到他的地位,反而在將來還能夠鞏固楊氏政權,並非壞事。

他沒在這個話題上與楊行密多說,而是提起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這時候,有侍衛進來報告說,山南東道節度使趙匡凝已經到了府外求見。

“走吧,正好也閒了這麼久,咱們就一起見見這位落難的節度使!”楊行密提議道。

雖然他說過要退下來,不過見一見趙匡凝這種事情卻是沒關係的,只要不是太操勞的事情就無妨。

更何況,楊行密有一段時間沒公開露面了,即便是要退下來,那也要給衆人一個說法。

當即,楊渥推着專門給他做的輪椅,前往議事大廳。

一進去,便見到淮南上下官員已經齊聚了,衆人見到楊渥推着楊行密進入,不由有些驚訝,但隨即又反應過來,

“屬下等拜見大王,拜見世子殿下!”

“諸位請起!”楊行密點頭笑道:“最近一段時間孤身體不適,都是世子在執掌政務,諸位在協助;大家都做的很好,孤心中深感欣慰!”

殷文圭等人連道不敢,說實話,楊渥雖然已經有足夠威望統領淮南了,但比起威望來還是遠遠比不上他父親。楊行密僅僅是露了個面,衆官員就彷彿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
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二百零六章 徐溫的上書(續)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三百七十四章決戰象牙潭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五十七章 鬧事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試探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三百九十章潞州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撤退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