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

淮南軍在象牙潭大破危全諷聯軍的消息迅速傳播開來。

失去了危全諷聯軍的牽制後,楚軍的後路將受到淮南軍的嚴重威脅,而前方的高安城在得到三千江州州兵的加強後,短時間內無法攻破,所以楚軍除了撤退外應該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威第一時間便率領五百人親自趕往高安前線,準備組織軍隊反擊楚軍。

而周本的行動比他還要迅速,在象牙潭之戰結束後的第二天一大早他便率領五千精兵轉向西進,一路急行。

雖然士兵們都感到很疲憊,不過剛剛取得一場全勝的淮南軍卻是士氣高昂,根本沒有受到疲憊的影響。

到下午時,楚軍的領兵將領苑玫和袁州刺史彭彥章二人才得到危全諷兵敗的消息,頓時大驚。

不過在驚訝之餘,二人又開始對這個消息嚴重懷疑起來。

雖說之前就收到消息說有一支上萬人的淮南軍直奔象牙潭而去,似乎是由周本統領的淮南最精銳的鎮國軍,不過按照時間來算,現在周本最多趕到象牙潭與危全諷大軍對峙纔是。

危全諷的兵力畢竟有六萬人,即便周本再怎麼驍勇善戰,鎮國軍再怎麼精銳,但也不至於這麼快就使得危全諷全軍潰敗纔是。

難道說剛剛收到的危全諷兵敗的消息是淮南軍故意放出來以擾亂楚軍軍心的?

在這種懷疑之中,苑玫和彭彥章二人並沒有立即採取撤兵行動,而是一面停止攻城行動,一面派更多的斥候去打探和確認消息。

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纔有確切的消息傳來:危全諷聯軍已經兵敗了!

不僅如此,斥候還打探到周本在擊敗了危全諷之後,又迅速轉向西進,準備截斷楚軍退路。

按照淮南軍那驚人的行軍速度來看,此時只怕已經截斷了楚軍的退路,他們或許已經被包圍了!

做出這個判斷之後,苑玫和彭彥章二人頓時冷汗直冒,下方正等着二人命令的部將們更是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苑玫也是蔡州軍的老將,是很早就追隨劉建峰的將領,爲人驍勇敢戰,領兵打仗的能力較強。

不過此人卻有些類似於樑軍大將李思安,也是一個能力較強,又不缺勇氣,但總是打敗仗的將領。

這次馬殷派他來攻打高安,本來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時機,只要再給他一段時間,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攻破高安,進圍洪州。

奈何他的盟友危全諷卻是這麼無能,不僅之前在象牙潭無端停留了二十多天時間,一直遲疑不前,以至於錯失了攻佔洪州的最佳時機;如今更是在一天之內就被兵力遠遠不如他的淮南軍給擊潰了,以至於連楚軍的後路都被敵軍截斷了。

以如今的形勢,楚軍唯有兩種選擇,一種便是趁着敵軍大隊未至之前就立即退兵,不過這種選擇就意味着他們必須倉促行動,不僅容易被敵軍所趁,更是需要強行衝破敵軍的阻攔;第二種選擇則是不管後路的問題,大軍繼續發起強攻,爭取在敵軍主力趕到之前就拿下高安。

“第二種選擇明顯太過冒險!我軍之前已經強攻了多日,始終無法拿下高安,那麼接下來又能夠在短時間內一舉攻破城池嗎?更何況,即便攻破了高安又能如何?我軍後路被截斷,若是不能在短時間內打通,到時候被敵軍圍困在高安這座小城中,只怕要不了幾天就要全軍覆沒了!”苑玫冷聲道。

目前的局勢很明顯,第二個選擇更像是是自尋死路,第一個選擇還有一點突圍出去的希望。

彭彥章對他的意見深表認可,當即兩個主要將領便決定了立即撤退的計劃。

不久,一堆熊熊大火在楚軍的營地中燃起,那是楚軍將無法帶走的輜重燃燒掉所引起的。

接着,楚軍不顧連起來攻城的疲倦,立即起兵南下,準備突破淮南軍的封鎖。

至於之前在攻城戰中受傷的士兵,那些人在這種炎熱天氣中本來就容易傷口感染,此時更是被直接拋棄,讓他們自生自滅。

這種做法本來無可厚非,不過卻使得本來就是倉促撤軍的楚軍更加士氣低落,加上軍中漸漸有各種傳言,說的基本都是危全諷大軍已經被擊潰,他們現在已經被淮南軍包圍的事,這些留言進一步造成楚軍將士們人心惶惶,缺乏鬥志。

苑玫和彭彥章二人看在眼中,急在心裡,卻是因爲時間倉促,根本沒空安撫,只能告訴士兵們傳言都是假的,讓他們振作起來。

可惜這些語言在現實面前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當天下午,當他們向南行軍了四十多里路程時,突然遭到淮南軍的突襲,全軍一片混亂。

突襲他們的淮南軍正是周本統領的,他們在轉道西進,連續攻破了楚軍在後方設下的幾處補給營地後,乾脆在楚軍的營地裡休整了半天,直到楚軍主力趕到時才突然對他們發起突襲。

楚軍本來就是匆匆行軍四十里趕到這裡,又飢又累,在這種情況下遭到突襲,其結果可想而知。

更加對他們不利的是,在苑玫二人指揮那些混亂的楚軍在敵軍的進攻下苦苦支撐時,在他們的後方,劉威也率領六千州兵從高安急速趕到,與周本前後夾攻。

一敗塗地!

楚軍的訓練水平雖然不錯,但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也無法繼續堅持下去,只能四散突圍,或許還能趁亂逃出去一部分人。

“這些年馬殷的手伸得未免太長了,這一次總算是給了他們一個教訓!”

望着潰逃的敵軍,一直以來都表情嚴肅的周本終於露出了笑容。

這一戰從廣陵出兵,到二十天內日夜兼程趕到象牙潭,然後在四天時間內先後擊潰危全諷的六萬大軍,以及兩萬楚軍,而自身的損失卻微不足道,如此輝煌之戰果,讓周本回想起來都有些不可思議。

當然,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除了周本的出色指揮、各級將領的優異表現,以及淮南軍的精銳無比外,也與他們遇到的對手實在太弱有關。

尤其是危全諷的聯軍,六萬大軍幾乎是在交戰的第一時間就被擊潰了。

此外,敵軍將領的無能也是他們取得如此大勝的重要原因。

危全諷身爲撫州刺史,治理一方但是做得不錯,深受當地百姓的擁戴,不過論起領兵打仗,在周本看來危全諷的能力連淮南軍的一個普通營指揮都未必比得上。

至少淮南軍的營指揮也應該知道在敵軍陣前渡河可不是鬧着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敵軍所趁,從而導致大敗;而危全諷卻是非常草率的就做出了渡河的決定,以至於給了周本發起致命一擊的機會。

而苑玫和彭彥章的指揮,雖然比危全諷要強很多,不過依舊犯了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他們的行動實在太明顯了,失去了突然性。

尤其是撤兵之前燒掉輜重,那幾乎就是在告訴淮南軍他們將要撤兵了。

此外,若是周本處在苑玫的位置上時,他肯定不會選擇立即倉促撤兵,至少也要先打探清楚敵情,而不至於在匆忙中遭到淮南軍的突襲。

總之,這次洪州之戰的勝利,絕對是一次長途奔襲作戰的經典之戰,尤其是周本以閃電般的速度擊敗八萬敵軍的作戰,定然能使他名聲大振。

到天黑之時,戰場漸漸平息下來,總計有六千多楚軍做了俘虜,三千多人被殺,而淮南軍的損失比之前擊潰危全諷時反而要大一些,達到了八百多人。

當然,這些損失主要都是在一開始楚軍還在抵抗時產生的,後面幾乎就是一邊倒的追殺了。

這一戰的最大成果,不僅是擊潰了兩萬楚軍,爲兩次嶽州之戰報了個仇,更重要的是抓住了袁州刺史彭彥章!

與危全諷一樣,彭彥章也選擇了向淮南投降,並且主動提出讓留守袁州的軍隊向淮南投降,以保全他自己的性命。

對於這個要求,周本和劉威自然是欣然答應。

休整幾天後,周本與劉威率領淮南軍繼續南下進攻袁州和吉州兩地,袁州因爲有彭彥章的勸降,沒有任何抵抗便向淮南投降了。

吉州那邊,吉州的軍隊大部分都被淮南軍在象牙潭之戰中擊潰了,留守的不過四千多人,面對淮南軍的大舉進攻根本不敢抵抗,刺史彭玕在淮南軍到達之前就率領守軍出城向湖南而去,卻是準備徹底投靠馬殷。

而在另一邊,米志誠和李德誠二人統領的另一路淮南軍在危全諷的幫助下同樣輕而易舉的攻佔了撫州。

接着,在撫州休整幾天後,李神福答應調集的兩萬州兵此時也趕到了撫州,有這些大軍的補充,淮南軍繼續向信州進兵。

剛剛從象牙潭戰場上僥倖逃過一劫的信州刺史危仔昌同樣不敢抵擋,直接率領守軍棄城南下進入福建,準備去投靠王審知。

至此,江西八州之地,除了在此戰中並沒派出一兵一卒的虔州外,其餘七州之地盡數落入淮南手中。

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九章 夜談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
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六百八十一章死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九十五章 鳳翔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一百七十四章 廣德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九章 夜談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消息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三百六十三章再戰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