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猛米哈伊爾巧戲普列特尼約夫》
wωω ▪тTk дn ▪C ○
俄國的冬天總是格外的寒冷與漫長,而不同於夏天那漫長的白夜,冬天的聖彼得堡白晝僅有數小時,其餘時間全都籠罩在黑暗當中,在這種十分壓抑的氛圍當中,人們對社交的需求反而變得更加旺盛。
對於貴族們而言,冬天的聖彼得堡是社交的高峰期,貴族們常常會從鄉間的莊園返回城裡的豪宅,然後乘着鍍金的雪橇馳往盛大的宴會和舞會,在這種場合當中,貴族們身穿巴黎時裝,談論着政治與上流社會的八卦,欣賞着歌劇或舞蹈。
對於平民們而言,繁雜的工作仍然是他們生活當中的重要內容,在此之餘,兒童們將在街頭滑冰橇、打雪仗,成人爲了社交和驅寒往往聚集在小酒館內,在嘈雜的氛圍中灌下一杯又一杯伏特加。
倘若一不小心喝大了,他們的家人也未能來接應他們,那這種時候真的就是要比比身體素質了。
冬天的小酒館,有些時候其實比夏天的小酒館還要熱鬧。
至於聖彼得堡中的大學生們,由於很多高校冬季照常開課,他們往往是要裹着厚大衣在教室內聽講,直至交通因爲大雪基本癱瘓,他們方能迎來自己的假期。
而對於他們而言,地下讀書小組往往在寒冬夜晚裡更加活躍,學生們聚集在富裕同學的住所,圍爐誦讀一些學校裡不讓讀的東西,討論並不能在學校裡討論的政治話題。
以上三樣東西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確實都是米哈伊爾的日常。
首先先說大學這部分,頂着聖彼得堡的寒風又上了好幾天學以後,眼見天氣越來越冷,米哈伊爾也是真的越來越不想起牀,於是某天恰巧在校園裡遇到了聖彼得堡大學的校長,同時也是《現代人》的前任老闆普列特尼約夫,米哈伊爾一個沒忍住,直接就開口說道:“尊敬的普列特尼約夫校長,依我之見,這樣的天氣也差不多該放假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普列特尼約夫這位校長看上去挺正經的,其實某種意義上也是一位奸商。
就像米哈伊爾他們在接手《現代人》之前,《現代人》基本上已經到了快停刊的地步,整個雜誌社都在靠賣牢大普希金的遺稿過活。
而米哈伊爾他們決定要接手了之後,普列特尼約夫不僅要了三千盧布,同時也跟帕納耶夫約定,如果第一年的訂戶超過了一千二百個,帕納耶夫還得另外再付給他報酬。
假如《現代人》這一年有兩千個訂戶的話,那麼普列特尼約夫預計能再得兩千多盧布,而在米哈伊爾他們的努力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現代人》的訂戶已經足足被他們幹到了快三千.
據帕納耶夫所言,當他不得不再給這位前老闆分成的時候,普列特尼約夫看似非常正經,實則一個沒忍住直接就笑嘻了。
因此正常來說,在這個教師權威毋庸置疑的年代,尋常學生別說在校長面前造次了,就算是在普通教師面前都不敢質疑或者要求對方。
而對於普列特尼約夫來說,普通學生來他面前問放假的事情,他早就開口詢問對方的年紀和姓名了,可走到他面前的人卻是米哈伊爾,一看到對方,普列特尼約夫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從《現代人》拿到的分成,一個沒忍住,普列特尼約夫就又笑嘻了。
沒辦法,雖說他身爲聖彼得堡大學的校長,但如果不說其它額外的收入,僅就薪資而言,他一年的工資也不過就三千盧布。
這種情況下,來自《現代人》的錢還能叫少嗎?而且之後說不定還有額外的分成!
好一個米哈伊爾,才接手半年左右的時間就把原本只剩幾百訂戶的《現代人》給辦成了這個樣子,看來無論是他還是我都有光明的未來
綜上所述,面對米哈伊爾的這番話,普列特尼約夫笑嘻了之餘,也是頗爲客氣地衝米哈伊爾點了點頭:“米哈伊爾先生,學校這邊會好好考慮你的意見的,學校這邊也在跟有些單位溝通,估計再過兩天就會有消息了。”
就這樣,或許是接下來的天氣確實又變得惡劣了,總之學校放假的消息很快就傳達了下來。
而由於當時米哈伊爾跟普列特尼約夫說話的時候,不遠處還有幾位一臉見了鬼的老師和學生,因此同放假通知一同傳開的,還有一個名爲《猛米哈伊爾巧戲普列特尼約夫》的故事
在聽到這個傳聞後,米哈伊爾當然是否定三連:“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普列特尼約夫得知了這個傳聞之後,雖然他的臉一下子就黑了下來,但他確實也不想對米哈伊爾做些什麼。
但他這種息事寧人的舉動,反而是加強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於是一時之間,本就已經在大學裡有着很高的聲望的米哈伊爾,一下子就得了更多學生們的熱烈簇擁:
“好樣的,尊敬的米哈伊爾!我就知道,連校長都奈何不了你!”
“我們學校的假期要比其它學校足足早放好幾天!都這樣了你爲什麼還要說跟你無關?難怪人人都說你是他們見到過最謙虛的人。”
“親愛的米哈伊爾,我們熱烈地擁護您啊!”
米哈伊爾:“?”
就在不遠處的學監阿列克塞:“???”
這還是普通的大學生嗎?!
但是他竟然真的就基本上不參加任何私人、具有危險性質的聚會,既不怎麼抨擊政府,對於沙皇陛下的態度除了有點平淡以外好像也沒有其它的毛病
既不貴族也不平民更談不上正常的學生,到底該怎麼定義這個傢伙?
監視!必須繼續監視!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正是由於這樣的監視,米哈伊爾確實不怎麼參加其他學生的私人聚會,像上述所說的冬夜地下讀書小組,雖然相對來說比較穩妥,但是對於米哈伊爾而言,還是統統拒絕穩妥一點比較好。
而對於米哈伊爾的拒絕,其他學生自然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很少有學生像米哈伊爾這樣,大部分教授或多或少的都有點在意他,負責監管學生的人員更是不肯輕易放過他.
當然,米哈伊爾雖然去不了,但就像有些學生告訴米哈伊爾的那樣:
“我們都理解您的情況,不過請您放心吧!其實在您來學校之前,我們的讀書小組就經常會閱讀您的作品,您來了之後就更是如此了,每每有這樣的聚會,我們首先閱讀的便是您的新作!讀完之後我們就開始討論各種在學校裡不能討論的問題了。”
米哈伊爾:“???” 鍵政之前必須念上那麼兩句,主打一個地道?
你們這些傢伙
但不管怎麼說,學校這邊確實是放假了,米哈伊爾自然就有空閒去幹別的事情,而上述所說的那些,除了大學生活以外,貴族們的宴會和舞會,米哈伊爾在這個冬天裡接觸的確實也比較多。
在法國的文學刊物上發表了法語寫的小說,並且還得到了法國大文豪的稱讚,這件事在聖彼得堡的貴族們那裡所造成的影響,似乎比米哈伊爾想象中的還要再大一點。
可能是恰巧趕上了貴族們宴會舞會比較多的時候,再加上屠格涅夫就愛往這種場合裡面鑽,吹牛逼吹着吹着可能就要把這件事拿出來講上一通,這樣一來,自然就激起了這些冬天裡閒出屁的並且幾乎將法語當成自己的第二母語的貴族們的好奇心,乃至於再將文學界發生的這件罕見的事情講給其他貴族聽。
而講給別的貴族聽後,也往往能得到其他貴族驚詫的眼神。
沒辦法,即便俄國現在是響噹噹的“歐洲憲兵”,但在文化這一塊,說是依舊跪在老法面前都不爲之過,有些俄國貴族,那確實是說起法國話比說起俄國話都還要地道的多。
這種情況下,又怎麼不會爲文學界的這一樁奇聞而感到驚訝呢?
但就像之前所說,這件事受到了文學界的一些人的質疑,但由於有些貴族似乎是剛從外國回來,恰巧聽說了這件事,於是便帶來了第一手的消息:
“是有這麼一回事,我在巴黎的報紙上看到過好幾次了,據說刊發之也引起了法國文學界很多人的討論,都在驚訝於這篇小說的技法和它傳達出的某種思想。至於那位作者的名字,我記得是米哈伊爾·羅曼諾維奇·拉斯科爾尼科夫。”
對上了,這不就全對上了嗎?
於是一時之間,閒出屁的這些貴族們也是紛紛打聽這位作家到底是誰,又有着怎樣的天才,能不能見上對方一面之類的話題。
在這其中,丹尼列夫斯基將軍在從別的貴族那裡得知這件事後,當即就是紅光滿面地猛拍大腿,張嘴就道:
“我敢說整個聖彼得堡的貴族們沒有誰是比我更熟悉他的了!這位年輕的作家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你們聽到的關於他的許多傳聞,那可都是在我家裡發生的!而即便是這樣的天才,他也對我的文學天賦感到瞠目結舌!
但是在這世上,哪有比爲沙皇陛下效力更令人快樂的事情呢?”
在別人那裡吹牛逼之餘,將軍也是再次熱情地邀請米哈伊爾去他家做客。
由於是將軍的邀請,那米哈伊爾能去肯定還是去一下的,就是每次去看到將軍熱情招待自己的模樣,米哈伊爾多少還是有點小愧疚的。
將軍如此熱情地待我,我卻
算了,這也沒辦法。
而除了將軍以外,有些上流社會舉辦沙龍的夫人們也是破天荒地主動邀請米哈伊爾這位年輕的作家。
關於俄國的沙龍風氣,由於直接進就是照搬法國的沙龍,那麼自然是有不少由女性主辦的文學沙龍。
在這其中,歷史學家卡拉姆津的遺孀以及他的女兒的沙龍,確實是許多俄國作家都不能忽視的沙龍。
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如果一個文學家想要在上流社會獲得文學聲望,就必須進入他們的沙龍,這相當於在給文學天才“頒發證書”。
與此同時,這樣的沙龍無疑也會進行一個嚴格的篩選,尋常文學家壓根連門檻都摸不到。
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其實都有人在勸米哈伊爾去這些夫人們的沙龍裡露個臉,但米哈伊爾對這樣的事情還真沒什麼興趣,他確實不像屠格涅夫那樣那麼熱衷於進入上流社會。
但是現在的話,米哈伊爾沒有主動去,但是這些夫人們卻是主動前來邀請,那麼即便米哈伊爾再沒什麼興趣,爲了不得罪人以及爲《現代人》贏得更加寬鬆的生存空間,米哈伊爾終究還是嘆了一口氣,選擇去應酬應酬。
說實話,到了這一步,米哈伊爾確實敢說自己這個老闆好像不完全是吃乾飯的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米哈伊爾的錯覺,他是感覺有些人的眼神好像有點奇怪.
除了這種情況以外,米哈伊爾倒是也跟着奧多耶夫斯基公爵混跡了幾場宴會,至於原因就像奧多耶夫斯基公爵說的那樣:“親愛的米哈伊爾,您知道,每逢冬天,我們聖彼得堡有些民衆的處境就會變得格外糟糕,而我也常常在這個時候去做一些慈善事務,也在號召更多的貴族做上一些慈善事務。
而在這其中,有些人對於文學界的事務還是有一些興趣的,他們最近也聽到了你的事蹟並且對你很感興趣,所以我覺得有你幫忙的話,或許會讓有些事情變得更簡單一點。”
米哈伊爾:“?”
雖然不覺得自己有那麼大的臉,但既然有可能促成好事的發生,米哈伊爾想了想便答應了下來。
在這年頭,很多時候文學家可能就是靠這種影響力才能在社會當中發揮不小的作用。
就這樣在上流社會應酬了一陣子之後,米哈伊爾也終於是迴歸到了地道的聖彼得堡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去。
只能說,這纔是米哈伊爾的舒適區。
而聖彼得堡普通市民的一天,自然是要從自家門口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