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來說,在1845年這個時間點,想要在歐洲有些國家弄到一個爵位並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情,最簡單的方式無疑就是花錢,像在奧地利和西班牙這種國家財政緊張的國家,完全可以靠大額貸款或者國債認證來換取爵位,大概兩萬英鎊就能搞到一個公爵頭銜,四千英鎊就能搞到一個男爵頭銜。
英國和法國同樣如此,只不過成本無疑要更高,而且還得各種打點,有些想通過官場來晉升的,往往需要貸款上班,支出要遠遠大於收入。
哦對,這一時期買爵位記得避開老法,只因1848年一來,革命老區老法又當起了急先鋒,革命成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在法律層面上廢除了貴族的所有特權。
不過說到底,對於真正想進步的人來說,爵位本身不重要,爵位裡面所包含的含權量纔是真正需要考量的東西,就是不知道將軍在這一塊是怎麼想的
對於這個問題米哈伊爾並未思考太久,畢竟各種各樣的事情可謂是接踵而至,米哈伊爾一時之間完全閒不下來,首先找上米哈伊爾的便是頗爲興奮和激動的涅克拉索夫:
“米哈伊爾,我就直接進入正題吧,你什麼時候能把俄語的《八十天環遊世界》拿出來?
不瞞你說,自從屠格涅夫帶着一堆東西回到聖彼得堡後,我花錢在聖彼得堡的各種報紙上都刊登了你在巴黎的新聞,這下子好了,不知道有多少新讀者都在給我們雜誌寫信,說只要能夠連載這部在巴黎大火的小說,他們絕對會訂閱我們的雜誌。
之前流失掉的那些讀者在如今的這股聲浪面前簡直不值一提!保守估計,這下子我們雜誌的訂戶估計要來到四千以上了,這樣都快是目前的《祖國紀事》的兩倍了!我敢打賭,那位克拉耶夫斯基先生要是知道這個消息估計都要氣的暈倒過去了。
哦對了,你這部小說在巴黎是每天都連載的對吧?那在我們俄國就完全不用着急了,用整整一年的時間來連載它都行!”
米哈伊爾:“?”
什麼叫在俄國就完全不用着急了?
把俄國人當波蘭人整是吧?
涅克拉索夫你這傢伙真是越來越有商業頭腦了
對於涅克拉索夫的這一提議,米哈伊爾並不是太認可,畢竟連載的太慢的話,讀者的怨氣往往都是衝着他來的。
而在跟涅克拉索夫表示會盡快的同時,米哈伊爾還順帶讓涅克拉索夫幫忙聯絡一下英國的出版商,雖然他的稿子還在準備,但先接觸接觸瞭解一下具體的情況還是很有必要的,否則隨隨便便投過去又怎麼可能輕易成功?
即便是在後來,阿瑟·柯南·道爾也是被退稿了好幾次才終於得以發表,而發表之後不久便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那麼放在今天,所謂的偵探小說無疑就更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想必英國的出版商也不一定有多少人敢於嘗試。
這種情況下,提前聯繫好人找好關係無疑能夠讓很多事情更加順利,事到如今米哈伊爾當然算是小有名氣,而小有名氣肯定也有小有名氣的打法。
另外就是這一時期的俄國文學界跟英國文學界也並非完全隔絕,早在四十年代初期,俄國這邊的《祖國紀事》其實就已經連載了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傳》的部分內容,畢竟作爲這一時期英國文學的頂流,狄更斯老哥還是很有牌面的,不然也不至於作品剛出版就被美國盜版過去。
換而言之,米哈伊爾拿出來的這些小說估計遲早也要被盜版過去,那樣的話還真算是用一種別樣的方式在老美那邊積累名聲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的美國文學正處於剛起步不久的階段,得益於被公認爲“美國文學之父”的華盛頓·歐文的努力,他的代表作《見聞札記》開創了美國短篇小說的傳統,其中《瑞普·凡·溫克爾》和《睡谷的傳說》等作品以浪漫主義風格和本土題材,首次使美國文學獲得國際聲譽。
如今這個階段美國文學值得一提的人物便是影響了後世許多作家的愛倫·坡,再後面一點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則是被林肯稱作“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的斯托夫人,她於1851創作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可謂是影響巨大。
當米哈伊爾不由自主地想到這些東西的時候,他面前的涅克拉索夫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先是一愣,接着便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向了米哈伊爾。
聯繫英國出版商?米哈伊爾又想幹什麼?
稍微想了想之後,涅克拉索夫果斷選擇停止繼續想下去,關於米哈伊爾的想法一直很多這件事涅克拉索夫他們這羣人向來都是知道的,畢竟哥幾個沒事閒聊吹牛逼的時候總歸是會討論到文學、哲學、小說和詩歌之類的,而一旦討論到這些內容,他們其實總能從米哈伊爾嘴裡聽到一點新東西。
這種情況下,米哈伊爾搞出什麼新東西似乎並不會讓人覺得意外,但是米哈伊爾你這傢伙,你這麼努力是想讓我們死嗎?
倘若米哈伊爾知道涅克拉索夫的想法,米哈伊爾只想說他要是不努力那纔是真有可能要死了
當然,像這一次的話,米哈伊爾準備等自己去了英國好好待幾個月,並且重新閱讀了大量的資料之後再做打算。
畢竟像《八十天環遊世界》這種小說尚且能用科幻幻想和資料來應對,但倫敦的偵探這一角色,那可真得好好實地考察一番了。
另外到時候都去歐洲了,米哈伊爾確實也能順路去布魯塞爾一趟,見證一下正義者同盟的改組和那篇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宣言的誕生,那將是另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的重要起點。
而說回現在的話,聽到米哈伊爾的要求的涅克拉索夫當即就點了點頭,隨後想到了什麼的他突然就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說道:“其實最快的辦法肯定還是直接去找克拉耶夫斯基先生,他在這方面的人脈確實雄厚,但他現在生氣都來不及,又怎麼肯幫我們這個忙呢?”
“這件事不着急,慢慢來就好。”
在這麼回答了涅克拉索夫之後,沒過兩天,米哈伊爾就正好在上學的途中偶遇了《祖國紀事》的老闆克拉耶夫斯基,雖說現在兩家雜誌不太對付,但作爲優勢方的米哈伊爾無疑是心態良好,當即便擡了擡手跟衣冠楚楚的克拉耶夫斯基打了個招呼。
而一遇到米哈伊爾,前幾天才被屠格涅夫給裝了個大的的克拉耶夫斯基可謂是五味雜陳,一方面米哈伊爾越來越是聖彼得堡文化界大人物的事實讓他不由自主地就想露出微笑,然後迴應對方的招呼,但另一方面,克拉耶夫斯基又不停地提醒自己眼前這人正是《祖國紀事》的大敵。 好在是兩個底層代碼衝突了一陣之後還是後者佔據了上風,於是克拉耶夫斯基果斷冷哼一聲,然後開口迴應道:“您這又是要去做什麼大事?又要從哪個人手裡搶過來什麼好處?”
“我正要去上學。”
米哈伊爾指了指自己身上的校服誠實地說道。
克拉耶夫斯基:“.”
該死!我怎麼老是忘記這件事!
正當打過照面的兩人各走一邊的時候,很清楚克拉耶夫斯基沒少往《現代人》和自己使手段的米哈伊爾也是一邊走路一邊跟旁邊的德米特里說道:“其實,我有一個夢想,我想在《祖國紀事》上連載長篇小說”
聽到這個聲音然後當即就是一頓的克拉耶夫斯基:“?”
真的嗎?
那我再給你一個機會也不是不行
只可惜當克拉耶夫斯基趕忙將頭扭過去的時候,米哈伊爾已經消失在了拐角處.
而談到學業的話,按照目前的進度來說,米哈伊爾差不多就是在今年夏季來臨之前畢業。
如果是正常大學生的話,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在考慮怎麼樣才能混進政府單位吃上一份皇糧,但這確實不是米哈伊爾現在要走的路,畢竟考慮到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忙起來根本沒完沒了,估計壓根就沒什麼上班的時間。
而且當個小文官有什麼用?既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俄國。
對於米哈伊爾的這個決定,他的媽媽和妹妹自然已經知曉,儘管她們之前因爲報紙上那些對於米哈伊爾的批評和謾罵感到生氣和不安,米哈伊爾的媽媽普莉赫裡婭更是感覺稍稍有些失落,但她們還是選擇無條件地支持米哈伊爾。
儘管她們無比希望米哈伊爾能夠過上安逸穩定幸福的生活,但究竟什麼是幸福,還是需要米哈伊爾自己來選擇,而事到如今,米哈伊爾究竟選擇了什麼似乎已經很明瞭了。
另外談到上學的話,說實話米哈伊爾最近正在爲這件事情感到頭疼,畢竟自從巴黎的事情發酵之後,米哈伊爾只感覺自己的同學以及自己在學校的處境可謂是越來越火熱了。
如果說之前有些學生想聚集在米哈伊爾周圍多少還有所顧忌,那麼現在他們是真有點不避人了,尤其是最初那幾天,米哈伊爾感覺自己險些都要被他們擡去遊行了。
不過最後依舊是嚴厲兇狠的學監阿列克塞登場遣散了情緒過於高漲的學生,而等他嚴肅地看向米哈伊爾那有些褶皺和釦子沒繫好的制服,不等米哈伊爾心裡咯噔一下擔心要被找麻煩,下一秒學監就將手伸向了米哈伊爾衣服上的扣子.
米哈伊爾:“???”
有點太曖昧了嗷.
好在是米哈伊爾及時出手,自己就完成了這件事,而反應過來的學監阿列克塞也是嚴肅地收回了手,接着還是沒忍住點了點頭說道:“幹得好!寫死那羣法國佬!讓他們的作家全都沒有飯吃!”
面對這種情況,米哈伊爾還真有點好奇涅克拉索夫花了錢的稿子裡到底都寫什麼了,雖然他看了之後大概率會覺得非常難繃。
而米哈伊爾如今在學校裡的情況雖然有點危險,但他確實用不了多久就能畢業了,學校這邊當然也不可能卡他畢業,首先米哈伊爾學的確實不賴,到時候說不定還能混個優秀畢業生之類的東西,其次現在的話,聖彼得堡大學的校長普列特尼約夫是真的巴不得米哈伊爾趕緊畢業走人。
畢竟畢了業之後米哈伊爾想做什麼都不關他的事,但是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那他整個人估計就真要麻了,更何況他跟米哈伊爾實際上還存在着一些金錢關係.
米哈伊爾當然也是想順利畢業的,不過他同聖彼得堡大學的聯繫估計還是不會斷,首先他是要作爲慈善人士來資助一些學生的學業的,其次就是到了1846年,米哈伊爾就真的要考慮要不要招募一下車爾尼雪夫斯基這員大將了。
或許還是要等一等,畢竟剛上大學的老車還是得繼續學習成長一番。
就在米哈伊爾將有些事情做一個收尾的時候,在這段時間裡,關於巴黎的那些東西,他也終於是沉澱完畢了,於是他很快便將有些東西一一寄往了巴黎。
而當米哈伊爾這邊發生着各種事情的時候,巴黎這座城市依舊在發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跟米哈伊爾相關的,則是《八十天環遊世界》單行本的發行,由於《世紀報》這邊的動作十分迅速,幾乎是在這部小說熱度最高的時候推出了單行本,因此銷量自不用提,幾乎是沒過多久就成了巴黎的暢銷書。
與此同時,《世紀報》這邊也是趕忙聯繫英國的出版商想要敲定一些合同,這年頭雖然盜版橫行,英國佬的吃相同樣難看,但只要速度夠快,至少也是能有一口湯喝。
不過在協商這件事的時候,英國那邊的出版商可謂是既滿意同時又不太滿意,滿意在於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個英國人,而且塑造的相當不錯,而不滿意的地方則是小說當中的某些情節:
“污衊!這是對於大英帝國赤裸裸的污衊!這種毫無根據和憑空捏造的情節必須全部刪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