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

清英雙方議和之際,定海英人正水深火熱裡。因水土不服,疫病起,百人死;清人堅壁清野,縣城空無一糧,英人被迫出城覓食。定海民衆齊心合力,捕獲十幾英人。

不久,懿律率軍返回定海,向浙江巡撫伊里布索要被俘人員。伊里布以道光撫夷令,奉雞鴨牛羊“犒師”。幾經交涉,與懿律達成共識:維持定海現狀,待英方與琦善會談完畢,再定釋放俘虜與交還定海事宜。懿律後顧之憂,乘艦南下。

1840年10月20日,林則徐接吏部公文,文曰:“奉諭旨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以直督琦署廣督,其未到之前,以巡撫怡暫行護理。”

粵軍民不捨,自發爲則徐“公餞”,52面頌牌,贊則徐“民沾其惠、夷畏其威、煙銷瘴海、風靖炎州、德敷五嶺、威懾重洋、勳留東粵、澤遍天下”。則徐一一謝過,正準備赴京候處,又接“奉旨革職,並折回廣東,準備查問差委”。

11月9日,廣東水師船“陽右六號”擱淺,英艦開炮攻擊。因“撫夷”令,官兵不敢開槍還擊,只能跳海逃生。

關天培、賴恩爵、陳連升等極其憤慨,上書怡良,力求一戰。林則徐亦建議怡良,速奏聖上,自衛護粵。

11月20日,懿律督率艦隊抵粵,突感不適,所有事項均交由義律辦理。義律命“女王”號巡洋艦懸白旗,開至沙角炮臺,遞送伊里布公函及商討談判事宜。前有夷人炮擊師船事,三江口協副將陳連升不由分說,開炮相迎。

11月29日,琦善抵粵,欲嚴懲陳連升。怡良、關天培力保,琦善遂罷,卻道:“吾皇諭令撫夷,爲表祥和之態,嚴禁官兵開槍放炮,民間募勇,先散千餘,大角沙角大小橫檔之海防設施,扼要拆除。守備白含章等,速速接洽夷人,廣開和談。本大臣爵閣部堂 不似林督,以天朝大吏,終日刺探外洋情事。”

12月1日,義律會見白含章,列賠償商欠煙價、軍費2000萬兩、開放口岸、割地、在北京建領事館、領事裁判權、中英平等交往以及自由傳教等十四款項。

白含章道:“貴國動兵,軍費自取;我朝爲防堵,花費甚巨,此錢誰出?煙價無賠償之理。既是商欠,應找商人,官府本不承責;但我天朝寬懷爲本,可代償300萬。以前是英商與粵官府,故用稟文,今後中英官方對話,體例自可變通。”

義律將款降至1600萬,含章加至400萬,且曰:“割地斷無可能,與爾貿易,已是皇恩浩蕩。”

義律與含章交涉多次,無果,煩意徒生,照會琦善,再提大沽口約定。

琦善恐日久生變,償款提至六百萬,割地一事,不敢主張,上奏曰:“英人蠻橫,以戰相訛,請降旨600萬兩賠款,並於廣州之外,再加廈門、福州兩處通商,以抵割地之害。若仰沐聖恩,假以偏隅尺土,其地亦甚難擇。”

義律那廂,琦善再送牛羊米麪犒軍,以祈轉圜。

義律吃肉喝湯,亦不滿足,下通諜曰:12月6日零點之前若割地等事無滿意答覆,戰事再起。

琦善聞,急向虎門增兵。

白含章道:“吾皇諭旨,不可輕開邊釁。”

琦善道:“豈可引頸受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12月6日,義律再下通牒;然琦善仍以靜制動。義律再不忍,二十餘英艦分作兩隊,東西各向,狂轟大角、沙角炮臺。大角炮臺貨要庫中彈燃爆,守軍死傷200餘。千總黎志安眼見大勢已去,忍痛將十幾門大炮推入海中,突圍而去。大角炮臺失,英人遂水陸並進,合攻沙角。

十里遠處,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潮州鎮總兵李廷鈺,靜佇靖遠、威遠二炮臺,因琦善裁撤,兵力有限,無力應援。

三江口協副將陳連升指揮沙角炮臺守軍600餘人,激戰竟日,傷亡殆盡,英人攻入,連升揮刀肉搏,中彈殉國。

8日,義律釋放戰俘、致書關天培:沙角歸英國管理,廣州開埠通商,貨物均在沙角集散,停建所有炮臺。否則將兵臨虎門。

關天培急向琦善求援。琦善遣兵200,馳援虎門。又謂白含章道:“大角沙角瞬間即失,虎門即便增兵萬餘,也是枉送。”

白含章道:“義律釋放吾兵,實乃不意再戰。所提各款,非無協商之處。”

琦善道:“打即不過,那便再談。”

11日起,琦善與義律連商六日,草簽五約:一、英撤兵大角、沙角、舟山。二、琦善同意奏請給予相港一處寄居。三、賠償600萬兩白銀,即付100萬,餘五年付清。四、兩國平等交往。五、清國新年後十日內廣州開埠通商。

16日,義律私情致請琦善釋放兩商人。

琦善回諮:貴公使大臣來文,已悉。所請釋放港腳黑人、法蘭西人,本大臣爵閣部堂即飭去員,帶交貴公使大臣可也。

月底,琦善接道光帝諭令:看此光景,該夷反覆鴟張,恐難以理喻,必當一面論說,一面準備多方羈絆,待其稍形疲憊,乘機剿戮,方可制服也。

聖意兩端,琦善騎虎難下;而夷人,非惟防不勝防,抑且事無底止。風箱兩頭,首鼠兩端,琦善只能一拖二拖再拖,企圖一拖了之。

1841年1月20日,琦善再接諭旨:逆夷寄居相港,要求過甚,情形桀驁,既非情理可諭,即當大申撻伐。逆夷再或投遞字帖,亦不準收受,並不準再向該夷理論。現已飛調湘、川、黔軍馳援,着琦善與林則徐、鄧廷楨一同妥善辦理攻剿事宜。朕意已決,斷無遊移。琦善身負國恩,不可失之冒昧,亦不能有所畏懼,務必籌劃萬全之策,妥善籌辦。

琦善看過,兩眼迷離,片刻無語。

義律欲生米速熟,未經琦善同意,單方公佈穿鼻協議。琦善怒,拒不蓋欽差大臣關防。

義律依約撤兵定海、大角、沙角;進佔相港,照會賴恩爵撤守。琦善會晤義律,一口咬定相港問題仍需候奏。義律堅持穿鼻既定之約,何況定海、大角、沙角已先行歸還。兩人相持不下,談判陷入僵局。

林則徐觀穿鼻之約,驚,急會怡良,言琦善割地干係重大,不可等閒視之。怡良恍然大悟,連夜上奏,彈劾琦善割地賣國。

則徐、怡良急,琦善更急,再疏:地理無要可扼,軍械無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堅。若開戰似必不能勝。夷已歸還大角、沙角、定海,奏懇恩准新年伊始英商仍來廣州貿易,防照葡萄牙人澳門寄居之例,準其就粵東外洋之相港地方泊舟寄居。

琦善疏罷,左支右絀,變通穿鼻條約修正草案:一、準令英人來粵通商,並在相港一處寄居。應即永遠遵照,不得再赴他省,不得再有滋擾。二、英商來粵船隻仍與十三行議辦,不必與天朝官員通達公文。三、嗣後英來粵商船如有夾帶鴉片,則船貨沒官,人即治罪。四、英國前次負屈之處,現已概行說定,以後永無異議。

義律不允,仍以穿鼻條約爲準,否則將兵戎相見。琦善再請義律複議,且曰:此兩不甚相遠矣。

義律哭笑不得,運籌一天,再定六款:一、英人赴廣州貿易,仍領牌出入。凡船進口查無違禁之物,即行放入,毋庸出結。二、兩國官員平行往來交結。三、准將相港一島給予英國。四、嗣後居住相港的中國人、英國人犯有罪案,由兩國官員協同辦理。五、嗣後英商帶進違禁貨物者,如鴉片煙土者,並正項貨物走私漏稅,任聽官憲緝拿。六、條款之文,今議由欽差大臣蓋付關防,公使大臣簽名付印爲據,再由大英國主和大清皇帝再蓋公印。

琦善拒,乞緩十日。義律限五日,否則炮轟虎門。

2月16日,道光帝諭旨到:夷佔我大角、沙角,逆形顯著,惟有痛加剿洗,以示國威。着奕山爲靖逆將軍,隆文、楊芳爲參贊大臣,馳赴廣州討賊。琦善、關天培撤職留任,著即督帶將弁奮力剿除,申天討、建殊勳。着將此通諭中外知之。

琦善慘然一笑,上奏道光帝:《善定事宜》之六款項,系義律單方私擬,事關重大,未敢輕許。

琦善疏罷,復又照會義律:倘再如上次之不候迴文即滋擾,則前議一切皆歸烏有,本大臣爵閣部堂萬難再爲周旋。

2月19日,五日期限到,英艦虎門集結。琦善急書兩封,一曰萬事尚可商,二曰必欲相港全島,須奏明定議。特囑送信人,如義律恭順,兩信並交;否則只交第一封。

義律耐心早失,怒喝清國信使。伯麥提醒五日已到。

義律道:虎門早是囊中物,不戰屈人之兵是最好之選擇;我們不要清國的人民,不要清國的財富,不要清國的土地,我們要的是貿易,自由平等的貿易。再等五日又如何?

伯麥道:我們與清國的戰爭難道不是爲了財富嗎?

義律道:清國人云:人、物兩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義律不攻,琦善亦懼,急向虎門增兵,截止22日,共派兵3150名,僱勇5800名。

琦善嘆:“小小虎門,兵勇麇集,大炮溢滿,無復安插,夷船百炮齊轟,尚能剩幾?”

2月24日,十日時限到,琦善無復,義律下令進攻。伯麥乘艦觀覽,見下橫檔島無一兵一卒,喜;即刻佔領,並連夜建起野戰炮臺。第二日,英軍自戰艦、下橫檔發炮攻擊上橫檔、永安二炮臺,兩小時不到,上橫檔島諸炮皆毀,清軍全線潰退。側方之憂解,泊麥令十八艘軍艦集中300餘火炮,齊轟東面的靖遠、威遠、鎮遠三炮臺。

關天培、麥廷章殊死應敵。自晨戰至午,炮臺大炮全被摧毀,守軍死傷大半。

伯麥勸降,天培無視。傍晚,英軍攻入,天培督軍死戰,身着多傷血流如注,仍不言退。忽一炮彈襲來,天培隕絕於地。

天培僕人孫長慶尋將軍遺軀,英人許且鳴炮送。長慶見將軍“辮髮已割,左腕刀傷,身受炮火,焦無完膚。”,嚎。

則徐聞之泣呼: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雙忠同坎壈,聞異類亦欽偉節,歸魂相送面如生。

虎門破,英軍溯江而上,勢如破竹。

1841年2月27日,攻佔烏涌炮臺,3月1日,攻佔琶州炮臺,前鋒直抵廣州城下。

琦善慌,忙派廣州知府餘純保議和。

義律道:三日爲限,以《善定事宜》約,欽差、巡撫、將軍、林則徐、關天培五人簽字畫押,方可。

琦善躊躇兩日,不籤。第三日,正自躊躇,參贊大臣、湖南提督楊芳率部趕至。琦善雙手一攤,千斤重擔自肩卸。

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
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九章 奕山欺上瞞下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