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

咸豐帝聞金陵內亂,即刻諭令怡良、官文、德興阿、都興阿、曾國藩、胡林翼、福濟、和春、張國樑等:乘其內訌,次第削平,兵餉可不加增,而成功庶幾有望。各處戰局日順,惟江西,徒事遷延,勞師縻餉,失陷各郡,尚無一處克復。石逆不得逞於皖楚,勢必竄入贛地,煽惑莠民,其勢愈難收拾。曾臣國藩宜應乘此賊心渙散之時,趕緊克復數城。否以何顏對江西士民耶?西安將軍福興,即刻馳赴江西辦理軍務,以挽危局。

曾國藩接旨,謂郭嵩燾道:“吾皇不砍吾頭,已是恩賜。塔、羅相繼亡殂,攻守俱疲。贛域之況,一塌糊塗。贛東,李元度撤圍撫州,移軍貴溪,七千之衆,折損過半;而今方知,帷戰陣非李所長。經此一敗,贛東半壁,半載無爲。蕭啓江、劉長佑、劉坤一勇猛,圈圍袁州三月,據稱指日可破。賊復占上高,糧道通達;上高啓承袁、瑞二州,其地之逆,務必殲滅。”

郭嵩燾道:“袁州黃旗、花旗內訌,宛如金陵賊訌;堡壘最易內破。福興兵抵,可緩贛東之局。”

曾國藩道:“福興與國樑不睦,方調至贛,八旗兵將,不可奢望。曾國華、劉騰鴻、吳坤修已斷南路臨江之接濟,圍困瑞州四月;瑞州、袁州,孰快乎?去歲,石逆達開連陷瑞州、臨江、袁州、吉安,江楚道閉,文報家問不通凡數月。溫甫代吾赴鄂乞師,胡林翼慨增五千兵馬,遂克咸寧、蒲坼、崇陽、通城、新昌、上高六縣。自是江楚始得通問。使吾有生還之日,溫甫力也。左宗棠來諮,言沅甫、周鳳山、黃冕率兵六千,由萬載、萍鄉,直搗吉安。袁州、瑞州、吉安若克,贛西定矣。塔齊布之後,臨沅鎮都司畢金科佔樟樹鎮,奪章田渡,攻饒州城,真乃悍勇之將,可堪大用。”

郭嵩燾道:“沅甫幹才,志堅心韌,定成大事。畢氏確悍,然終非吾輩中人。”

曾國藩道:“羅山、智亭若在,無關溫甫、沅甫事。江西吝於給餉,湘、陝、川、浙等處撥餉多爲空口藉詞,無濟實用,全靠辦捐收釐苦苦支撐。頓兵不戰,坐耗軍需,朝廷安不詰責。久居贛地,有剝民之權,無澤民之位,招人恨也!吾參劾贛撫陳啓邁私販鴉片、袒陛下屬、留難軍餉、虛報戰功、凌虐縉紳。吾與贛吏,勢如水火,再無調和。胡潤芝之去其危攬其財,實乃至理箴言。”

郭嵩燾道:“爲官之道,實乃爲管之道;山高皇帝遠,明正則能胡作,言順就可非爲;孰爲黎民生與死?新撫文俊,曾隨林公則徐治事,惜乃蒙古旗人。”

曾國藩道:“雲仙之識,高吾一毫,久居紛亂之地,吾實不忍。兄本進士及身,又因功授翰林院編修;吾有書信一封,隨兄北上,面陳戶部尚書肅順,以兄之才智,或可另有作爲。此若成,吾朝中亦有人矣!此若否,爾亦著顏回湘陰矣!一全配一美,喜憂參着半,可否?另,吾之書函,肅順觀後,務必回收;有感之發之文,多采,勢必細細研磨。”

郭嵩燾道:“滌帥飭令,不敢不從;京城險惡,或去去便回。”

曾國藩道:“雲仙多慮,京城之人,坐井觀天,焉有吾等之識!速傳吾令,曾國荃、周鳳山二軍,務必疾馳飛進,圍攻吉安;曾國華、劉騰鴻竭盡全力,再攻瑞州,一鼓而克,善莫大焉。”

二月之後,郭嵩燾抵京,經戶部尚書肅順引薦,入值南書房,咸豐帝欣賞其才,屢次召見,勉曰:南齋司筆墨事卻無多,然所以命汝入南齋,卻不在辦筆墨,多讀有用書,勉力爲有用人,他日仍當出辦軍務。

1856年11月8日,曾國華、劉騰鴻率軍直逼瑞州城下,炮矢齊發,雲梯甫進。

殿左二十七檢點賴裕新督率守軍,居高臨下,火彈炮石,紛如驟雨。湘軍傷亡慘重。

15日,武進士普承堯率寶勇兩千,前鋒突擊,西門攻城。普軍梯城大半,城上忽以全桶貨藥傾下。普軍冒險不成,傷亡二百。

曾國華屢攻不克,遂沿瑞州南北築城作壘,內困賴軍,外斷接濟。

國藩無奈,遂示:堅城難攻,傷耗巨大。茲仿照圍困武漢之式,周挖長濠,斷其接濟,唯當力堵援賊。則城中匪黨糧盡勢窮,當可擒渠掃穴,收復堅城。此坐困之策,或爲以後各軍攻堅之本。

1856年11月底,周鳳山、曾國荃率軍4000,攻克安福,兵臨吉安。周、曾以草填壕,直抵城根,梯城而攻,守軍槍炮箭矢齊放、木石沸油交瀉,周、曾不支,退。

曾國藩親顧周、曾,面授機宜。國藩道:“九江、瑞州、袁州執迷攻堅,死傷無數,前車之鑑,不可再覆;圍賊困斃,方乃良策。”

曾國荃、周鳳山亦知攻堅之難,遂依令而行。

袁州被圍三月,油鹽既斷,米糧貨藥日匱,軍心動盪;天京動亂音至,兵營紛紜:天父殺天兄,終歸一場空,打打包裹回家轉,還是做長工。

劉長佑射書入城,極盡挑撥。分副侍衛李能通思忖再三,投劉內應。劉長佑乘機連夜環攻,李能通獻門以納。劉長佑佔得袁州,復攻臨江。

韋俊困守武昌,得知昌輝謀逆、天京內亂,再無戰心,謂國宗洪仁政、秋官副丞相鍾廷生道:“家兄陰鷙,戕害萬人性命,其罪當誅。天王萬歲萬歲萬萬歲,聖明仁慈,禍未及家人。吾家老幼婦孺,與韋逆昌輝,天壤之別,皆誓死效忠天王天國。胡妖林翼、楊妖載福屢射書入城,勸吾歸降,吾心如磐石,立斷之。吾等囿此廿月,彈盡糧絕援無;如不棄城而去,恐將全軍覆沒。”

洪仁政道:“同舟共濟,一載有餘,韋國宗其心之正,其智之明,其力之勇,其志之堅,天地可鑑。今水、陸、糧、援皆絕,三十六計,唯走爲上。”

鍾廷生道:“吾與漢陽守軍誓以兩國宗馬首是瞻。”

韋俊道:“胡妖林翼,新增水師六營,船250,勇4900;陸師亦增5000。漢陽、武昌外圍,深壕寬溝,四面長圍。陸路已然不能。惟沿水路西移,撤出妖圈,撐船就岸,逃出昇天。漢陽、武昌脣齒相依,鍾丞相率軍先行。所撤之軍,須前突中顧後衛,漸次有序;切忌散漫潰亂,狼奔豕突。”

洪仁政道:“吾水師已被打殘,水路可行?”

韋俊道:“悄無聲息,出其不意,行其無備。”

鍾廷生道:“兩國宗先退,吾後衛之。”

韋俊道:“不可!武昌一空,妖截江道,爾部甕中之鱉也。龜山火起,爾部撤畢,吾即殺出武昌。速傳吾令,自今日起,各部以攻代守、以進代退,五天一擾,七天一攻,日夜騷擾,亂妖心智。”

1856年12月19日凌晨,李孟羣例行攻擊漢陽,外江炮船洶洶而至,功城甚急,忽暴風大作,李恐有失,急令收隊。

陸師都司張得勝欲攻,遊擊劉滿道:“聽聞賊逆不日當遁,毋庸急攻,徒受炮傷也。”

向晚,龜山火起。李孟羣令營官盧又雄察看。盧又雄率衆攻至西門橋,彈矢屢放,竟無迴應;就近一觀,漢陽城空空如也。

李孟羣聞知,率軍追至江邊,斬殺太平軍百餘。遂又引軍入城,縱兵放火搶掠。一時火光燭天,照耀江波。

江北紛攘,胡林翼、李續賓習以爲常,不以爲然。夜半,李孟羣遣人渡江報捷。胡、李派兵探看,武昌城亦已空空如也。胡林翼不敢怠慢,飭令楊載福、李續賓、蔣益澧引軍尾追。

蔣益澧拒不奉令,告假還鄉。胡林翼知其桀驁不馴,且與李續賓不睦,遂順水推舟。

韋俊兩萬大軍,慌不擇路,退至九江、湖口。

林啓榮、黃文金皆東殿將士,韋俊兵叩城下,林、黃皆不敢納。韋俊無奈,南下景德鎮,暫且落腳。

官文、都興阿、李孟羣亦不示弱,飭令鄖陽鎮總兵王國才、協領多隆阿沿長江北岸,疾追猛攻,接連攻佔黃州、黃梅,進抵小池口,鏖戰三日,不克。月底,參將鮑超率三千霆軍至,乘夜偷襲,鮑超身先士卒,掣旗疾進,被鉛彈擊中,數日不醒。多隆阿無奈,復興兵浚濠,長塹圍困。

長江南岸,楊載福、李續賓二路大軍,水陸並進。半月時間,攻佔鄂州、大冶、興國、廣濟,再臨九江城下。

李續賓安營孫家壠,令兵士負薪填濠,將九江城外之樁柵、竹籤、焚拔殆盡。復又引兵攀城二十餘次,不克。遂自九江、官牌夾以南而東至白水湖尾,開浚長濠,濠深二丈,寬三丈五尺,計長三十餘里,逾山脊四重,留東門大路,爲誘戰追襲地。

武昌復得,鄂地盡收。官文急奏:二十二日未刻,克復漢陽,殲賊無數。賊之秋官副丞相鍾廷生、指揮劉滿,被炮轟斃。武昌兵勇望見對岸漢城煙焰,知已得手,激而急奮,齊力攻剿,亦於二十二日亥刻,克復省城。大軍東進,瑞州、義寧與北省崇陽、通城在在毗連。胡林翼僅留勇千餘,實形單薄。着奏留湖南候選道王鑫北進崇、通,控扼贛鄂之交,確保武漢之後。

胡林翼亦疏:二十二日,楊載福水師復將賊之戰船,逐一燒燬,片帆不留。陸師攻剿更急,賊逆不支,洞開城門,分路突圍。臣與諸將分路堵截,鏖戰三時之久,殲賊三千,擒斬檢點古又新、賴集興等各級佐將54名。午時,攻入武昌。武漢三鎮即得,則水陸東征之師,恃武漢爲根本。大營有據險之勢,軍士無返顧之憂。軍火米糧,委輸不絕;傷痍疾病,休養得所。是則平吳之策,必在先保鄂郡矣。

王國才幕僚方玉潤不屑,私謂王國才曰:“大軍圍攻武漢一年,並未損賊一樁一簽。賊於本月廿二日忽同遁去,蓋回援江省也。吾勞師靡餉,待賊自遁,然後成功,可慨也夫!”

王國才嘆曰:“闔國如此,孰能奈何?”

袁州克服,武昌又得,瑞州、安吉、九江、小池口復又圈圍,國藩甚喜,上奏:咸豐五年冬間,瑞州臨江袁州吉安相繼失陷,西路州縣多淪於賊。今秋援軍來瑞,而兩湖之路始通。自袁州克服,鄂師抵潯,而西路各屬以次恢復。吾皇萬歲,賊訌金陵,贛域向好。

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
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