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

錦州城內有幾座佔地寬大,房舍林立的奢華宅院,分別屬於左都督、錦州總兵祖大壽、副總兵祖大樂、寧遠總兵祖大弼三兄弟,以及他們的妹夫,山海關總兵吳襄。

祖大壽的宅邸處於幾座豪舍最中間位置,其結構之宏大,佔地之寬廣,裝飾之華麗,更加優於其餘幾座宅院。

後宅主院落的書房中,祖大壽正在接見秘密前來的李率泰,長子祖澤潤侍立在父親身後。

在原遼東遊擊、大淩河之役被俘降清的姜新的牽線搭橋下,李率泰花費重金賄賂了數名將領後,才得以受到了祖大壽的接見。

祖大壽身材不高,但魁梧壯實,坐在鋪着虎皮的交椅上猶如一座小山一樣,一雙狹長的雙目精光四射,不時的掃視一眼坐於下首的李率泰。

自從崇禎四年在大淩河城被圍數月,因斷糧已久無奈之下詐降後,以奪取錦州爲由逃回來的祖大壽再也沒見過建奴的使者。

雖然期間皇太極三番五次的遣密使攜帶書信前來,催促祖大壽勿要食言毀約,儘速將錦州獻出,但祖大壽不見來使,只以種種藉口搪塞推諉,仍是固守錦州一線,拒不獻城。

這次之所以與李率泰見面,實是在身邊的親信將領數次建言請求下,不想駁了衆人面子的祖大壽才勉強答應下來。

他心裡清楚,這幫孫子不知道吃了建奴多少財物,這才輪流頻繁替密使說話。

室外已是滴水成冰,但兩面燒着的火牆卻使得室內溫暖如春,身着裘皮的李率泰已是額上見汗,渾身只覺燥熱無比。

他端起身邊矮几上的茶水一飲而盡後,那種令人煩躁欲嘔的感覺才略略差了一些。

身着綢緞便袍的祖大壽沉聲開口道:“洪太着你前來何事?本將事務繁忙,有事速速講來!”

李率泰伸袖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順勢拱手施禮道:“回總制的話,此次我皇命鄙人前來,乃是想與總制重續情義,共謀將來之路,並命我攜重禮酬謝總制多年來對我大清相幫之情!”

祖大壽冷哼道:“有話就說,有屁就放!老子與那洪太有屁的情義?爾等就是建州土蠻,還大清!你我何來共同之路!”

李率泰略臉上的表情顯尷尬,但既然人家否認和建州有交情,並且讓他將此行的目的照實說出,無奈之下他也不再繞彎子了。

他從懷中摸出一封信,起身想上前遞到祖大壽的手中,誰知道祖大壽一擺手,不耐煩的道:“有事直言!這勞什子的信本將沒工夫看!”

李率泰只得重新坐回椅子上,將信擱在了矮几上後開口道:“祖將軍,此次鄙人乃是代表我皇求援來了!現下我大清遭遇一時之困,還望祖將軍伸出援手幫我大清一把,我大清上下必會感激不盡!”

祖大壽額斜着眼睛瞧向李率泰,呲牙一樂:“嘿嘿!真是奇事!你家主子號稱英明神武、無所不能,當年本將還敗在他的手下,這咋地忽然就求到我門上來了?來,你給咱說說,洪太遇上啥事了?缺糧了還是缺別的了?”

李率泰無暇理會祖大壽語帶諷刺之言,將商路斷絕之後,建州陷入物資匱乏的窘境合盤托出,懇請祖大壽能在這關鍵時刻伸手相助。

祖大壽聽罷哈哈大笑起來,祖澤潤也是面帶嘲諷之色。

阿濟格扣邊敗回建州一事早就傳到了遼東將門的耳朵裡,祖大壽在幸災樂禍的同時,也對朝廷突然出現如此的強軍吃驚不已。

一直以來,關寧軍隨來與後金屢戰屢敗,但他們向來都認爲自己纔是大明最精銳的武裝。之所以屢次敗給建奴,是因爲對手太強悍,只要關寧軍都打不過的對手,換誰來也白給。

沒看到關內屢剿不滅的流賊,在朝廷抽調幾隻遼東騎兵後就迅速滅亡了嗎?這就證明,關寧軍纔是朝廷最後的依仗,所以,向朝廷要錢是理所當然的。

這種狂妄自大的心理在遼東將門中普遍存在,所以乍聞以勇悍著稱的阿濟格竟然在昌平被官軍所敗,並且損失不小的消息,遼東將領們猶自不信。後來關於這場戰役的各方消息陸續傳來,遼東諸將才終於相信,朝廷手中有一隻比關寧軍更強悍的武裝存在。

還沒等祖大壽們考慮好以後如何與朝廷相處,李率泰就來了。

看到驕橫已極的建奴接連吃癟,祖大壽能不樂嗎?

李率泰早就料到祖大壽的反應,等祖大壽笑完後,他從容拱手道:“祖將軍,您只看到我大清接連受損之事,可您就未曾想過,長此以往,我大清日漸衰敗之後,祖家將會有何下場?古語有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倘若真有那麼一日,我大清真有不忍言之事,祖家以何存續?多年來遼東將門蔑視明廷,置明國皇命與不顧之事枚不勝舉!祖將軍難道以爲明國朝堂上下,對遼東將門歷年之舉毫無怨言不成?我大清傾覆之日,便是祖家敗亡之時!”

李率泰從小聰敏好學,在其五歲時,其父李永芳就請了一個遼東當地的老秀才爲其開蒙,待其成人後更是花費重金遍請遼東飽學之士知道他的學問。李率泰雖然無法參加大明的科舉,但多年的博聞強記之下,李率泰不僅口舌便給,並且其學問在後金中絕對屬於拔尖兒的那種,放在大明運氣好的話也能中舉。

李率泰說完這席話後,祖大壽勃然大怒,他戟指李率泰厲聲喝道:“你這奴才再要胡言!老子一刀剁了你!本將自祖上起便爲朝廷戍守遼東,期間立功無數!我祖家數位大好兒郎血染疆場!到本將這一代,更是父子兄弟齊上陣,與你家主子奮力拼殺!爲的就是替朝廷守住遼東,不使你等野人害我大明百姓!我祖家對大明從來都是忠心耿耿!你這奴才竟敢離間我遼東將門與朝廷!真是瞎了你的狗眼!若不是看在你已故父親的面子上,老子現在就剁了你喂狗!”

祖澤潤也是對李率泰怒目而視,但身子卻紋絲未動。

李永芳降清前擔任撫順遊擊,與祖大壽的父親、時任遼東副總兵的祖承訓關係不錯。若非其早早變節,祖大壽與李率泰應爲世交,雙方當以兄弟相稱。

李率泰面對祖大壽的危言恫嚇毫不在意,他心裡清楚,祖大壽要是想殺他根本不會多說廢話,早就讓人把他拖下去斬了。

剛纔祖大壽那番疾言厲色之語,與其說是講給他聽得,其實更像是自我安慰、自我開解之語。

這說明自己的言語已經觸及到祖大壽心裡最薄弱的地方。也是祖大壽曾考慮到,但始終不敢面對的現實問題。

後金和遼東交手多年,彼此知根知底,對於遼東將門平日對待明廷的跋扈之舉知之甚詳。

祖大壽在崇禎二年後金攻到京師後率軍撤離一事早就廣爲人知。自那時起,皇太極等人便認爲祖大壽有了貳心,所以纔在大淩河城放了他一馬,想以千金買馬骨的姿態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當時的後金並未強大到如今的地步,祖大壽思前想後,覺得跟着後金並無多大前途,所以才詐降而歸。

李率泰拱手後言辭懇切的道:“祖將軍,適才鄙人之言絕非危言聳聽,將軍與少將軍不妨靜心細想:數月前武英郡王敗北一事將軍應有耳聞,遼東與我大清交鋒多年,將軍應知我八旗之彪悍、武英郡王之勇猛!可就連這等勇將強兵也在昌平戰敗,那就是說,明廷已經有了足以與我大清抗衡之武力!雖然我八旗偶有敗仗也屬正常,這隻明軍已被我皇列爲必滅之師,但明皇及朝臣會自認有了可替代遼東將門的新生力量!從此將不會再對將軍言聽計從,將軍再向貴國朝廷要錢要物的話,怕是不會如此前那般予取予求了吧?!”

祖大壽和祖澤潤皆是沉默不語。

李率泰的話句句直指要害。自崇禎九年起,朝廷撥給遼東的銀錢物資已經逐漸減少,並且新任兵部尚書楊嗣昌還幾次給遼東行文,怒批遼東諸將虛報兵額,套吃空餉,久屯重兵卻無所作爲之舉,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見此情景,李率泰進一步加重了砝碼:“祖將軍,少將軍,我大清並無入關侵佔明國之意圖。我皇只願和祖家一併保得遼東這塊苦寒之地,兩家世代共享富貴便足以!爲人爲己,還請祖將軍成全!”

李率泰的這段話把祖大壽徹底說動了。

只要能一直維持現狀,建州始終在遼東給朝廷施壓,朝廷爲了保邊守土就不得不接受遼東將門的無理要求。

其實這樣做不是祖家首創之舉,在建州女真未崛起時,蒙古各部輪流扣邊,宣大、延綏、寧夏各鎮的軍頭們也是如此,以種種藉口向朝廷索要錢物,以維持自家和手下的榮華富貴。

若是建州能尋機重創昌平那隻明軍就更好了,從此朝廷再無強軍,到頭來還得只望遼東。

祖大壽沉吟半晌後開口道:“本將知你家所缺之物爲何,然本將究竟乃我大明之臣,做事絕不可太過!某今日便定個章程:此次你建州所需物資,生鐵不可過萬斤,火藥不可過千斤,糧食某家也缺,只給五百石!餘者由澤潤酌情處置!某有言在先,只此一回,再無下次!此事絕不可讓無關人等知曉!爾回去後告知洪太,讓他好自爲之!”

說罷,祖大壽起身而去,祖澤潤留下和李率泰商議具體如何運作事宜。

李率泰如釋重負,這次祖大壽答應賣給他們的的這些物資比預想中少了很多,但總算是解了後金的燃眉之急,自己回去也能有個交代。有了這些鐵料就能打製更多的箭頭和修補更多的兵刃,好爲來年開春西征做足準備。

雖然祖大壽說是隻此一次,但只要用重金開路,將原先那種小規模的走私活動經常化,待來年再尋到其他途徑,建州就會慢慢渡過這次的難關。

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
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