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

胡舍裡手提着一具五六斤重的連枷,藉着樹木的掩護向着不遠處的明軍小隊疾奔。

東北地區所謂的密林只是相對而言,其實樹木間距還是相當寬闊,並非密不透風的那種。

胡舍裡是鑲白旗中的一名白甲兵,雖然還不到四旬的年紀,但已經參加過與明軍大小几十場的戰鬥,死在他手下的明軍將官士卒足有近百人了。

他手中的這具連枷便是從一名被他殺死的明軍夜不收手中繳獲來的。

此次胡舍裡奉命帶着十名八旗兵前出哨探,意圖從官道兩旁的羣山密林中,繞過明軍的堡城後一路南下,探查明軍糧草輜重的所在,以便給八旗精銳的突襲提供精確的情報和位置。

在胡舍裡的心目當中,明軍就是一羣貪生怕死的膽小鬼。

雖然明軍的火銃施放時動靜嚇人,被銃子打中不死便是重傷致殘,但這幫如婦人般膽小的明軍根本沒有勇氣與八旗兵正面相峙。

每每臨陣時,還不等自己的族人進入射程之內,驚慌失措的明軍已經紛紛將火銃打響,然後扔了火銃轉身就逃,自己和族人只需攆上去從背後宰殺即可。

偶爾有個別勇悍的明軍翻身迎戰,但結果卻是獨木難支,在勇悍的八旗兵圍毆下轉瞬便會命喪當場。

接到主子派下來的哨探將令後,胡舍裡從心裡根本沒當回事,當年他曾經跟隨大隊打到過寧遠,對這一帶的道路並不陌生。

在深山老林中長大的他慣於翻山越嶺,在林中辨別方向的能力也是與生俱來,加上對明軍心理上的蔑視,胡舍裡對這次哨探任務充滿了信心。

在從西側的山林中繞過鬆山城後,他帶着這隻小隊人馬一路向南疾行。

胡舍裡判斷,明軍存放糧草輜重的地方應該在寧遠城附近,那裡據鬆錦兩百餘里,位置上足夠安全,給前方輸送糧草的距離也十分地合適。

從他以往的經驗上判斷,明軍不可能會在官道的兩側佈置哨探。

第一,明軍不會認爲清軍敢派人往南滲透。

第二,按照那些明軍大將的慫包樣,知道戰事臨近時只會令全軍龜縮城內,根本不敢出城哨探。

但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這才繞過兩座明軍的堡城,沒想到竟然在深山密林中與一隊明軍遭遇。

雖然崔行雲也是老軍伍出身,但論起在密林中的經驗,還是比胡舍裡要差上少許。

自幼隨着族人入山圍獵的胡舍裡,在崔行雲他們還在一里開外時,便敏銳的捕捉到了一匹明軍戰馬偶爾發出的響鼻聲。

胡舍裡在判斷出崔行雲他們的前進方向後,隨即決定伏殺這小股明軍,最好能逮住個活口問出一些有用的軍情來。

儘管他不清楚明軍的具體人數,但這不妨礙他得出這是明軍哨探的結論。

大隊明軍不可能出現在複雜難行的山林中,也沒有必要這麼做。

他帶着的十個人中有三人攜帶威力巨大的步弓和重箭,這三個人分別尋找有利位置準備射殺明軍。

不管對面明軍有多少人,在被弓箭殺傷之後,自己帶隊一衝,沒人能逃得掉。

但是,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這一隻小股明軍居然極爲精銳,三名弓手只有有一人連續射出兩箭,其餘二人只來得及射出一箭後,前面的四名明軍或傷或倒地或避開,竟然在瞬間做出了最爲及時的應對。

在下令弓手將明軍戰馬射倒然後從兩側迂迴包抄後,胡舍裡悶聲不響地帶頭衝了過去。

其餘七人則是分散開來,準備兜住這小股明軍,將他們全部殺死。

三名弓手射倒明軍戰馬後將長弓斜背,抽出兵刃從遠處迂迴了過去。

崔行雲的前隊遇襲不過是瞬間之事,後隊的四人見狀迅速抽出兵刃,向前隊靠攏過來,他們的坐騎則是自己溜達到了一旁。

崔行雲將從戰馬兜囊中摸出的短弩上好弦,從腰間的插袋中抽出一支弩箭搭在短弩的凹槽中,根據建奴沉重的腳步聲判斷着。

在心中默數三下之後,崔行雲從躲藏的大樹後面一閃而出,手中短弩與眉眼齊平,手指一扣牙發,弩弦輕響聲中,短小鋒利的弩箭閃電般激射而出,十餘步外一名手持虎牙槍的建奴甲兵應聲而倒。

崔行雲射出的弩箭命中他的眼窩,巨大的衝擊力使弩箭直接透腦而出,將他紅白相間的腦漿帶了出來。

一名清軍見狀猛躥數步向崔行雲撲來,轉瞬之間已經奔至他面前數步之外,手中的鐵鞭已經有舉起之勢。

崔行雲將手中短弩砸向這名清軍,趁着對方身形略微一滯的當兒,右手迅即自懷中掏出燧發手銃,搬起龍頭之後扣動了扳機。

“轟”的一聲大響,白色的硝煙在密不透風的林中凝聚不散,崔行雲扔掉手銃抽出了腰間的長刀。

幾步外,手持鐵鞭的清軍被近距離火銃激發產生的衝擊力擊飛數步後仰面摔倒,手中鐵鞭墜落在地。

他的胸口被炸出了一個大洞,鮮血如泉水般涌出,嘴巴大張着,圓睜的雙目之中滿是驚恐之色,身子略略扭動幾下後便去了另一個世界。

僅僅十餘息之間,崔行雲便連殺兩名清軍健卒。

而此時後隊上來的四名明軍,以及被射中護心鏡的那名士卒已經與胡舍裡等三名清軍發生了激烈的打鬥。

胡舍裡連枷揮動橫掃,身前的一名明軍無法躲閃,只能用手中長刀豎起格擋,結果長刀被砸飛後,連枷也砸中他的肋部,一聲悶哼過後,這名明軍被砸倒在地,張口嘔出大塊的血肉。

這一下重擊已將他的內臟擊碎,眼見得已是不活了。

數步之外的一名明軍對着胡舍裡射出了弩箭,因爲距離太近的緣故,胡舍裡躲避不及,弩箭直接釘在了他的左肩上。

胡舍裡疼痛之下怒吼一聲,手中連枷奮力擲出,正中這名明軍的頭部。

隨着咔嚓一聲脆響,那名明軍的鐵盔被砸的凹陷進去,半邊腦袋也被砸的稀爛,身體如同樹樁一般直直的倒在地上。

一名清軍手中虎牙槍用力一擺,將對面一名明軍的長刀擋開後順勢直刺,正中這名明軍的小腹部,鋒利的槍頭破開棉甲深入腹中。

這名清軍將槍頭用力一攪,那名明軍口中發出不似人聲的慘嚎,花花綠綠的場子順着棉甲裡面流淌出來,對面的清軍一腳蹬出,那名明軍身子飛出,後被撞在一棵大樹上後向前一趴,隨即疼的在地上打起滾來。

“轟”

“轟”

兩聲大響接連響起,剩餘的兩名明軍手中的燧發手銃趁機打響,那名用虎牙槍的清軍腦袋被銃子擊的稀爛,身體硬硬的砸在地面上,連慘呼聲都沒來得及發出便已身亡。

另一名清軍也被手銃命中胸腹倒地,但短時間內還未身死,扔掉兵刃的雙手捂着傷處一邊嚎叫一邊打滾。

打完手銃的兩名明軍分別將手銃砸向被兩名陣亡清軍遮擋着的胡舍裡,順勢抽出長刀一左一右向胡舍裡衝來。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
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