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

將高起潛送到前世盧象升戰死之地處死,就像把李自成掛在歪脖子樹上是一個道理: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

對於罪惡深重之人,就該讓他們得到前世沒有過的下場,遲到的正義也比沒有要好。

朱由檢很是爲自己的創意感到高興,至於受命的錦衣衛如何執行他便不再過問。別說高起潛已經失勢多年,就算他現在仍舊掌握大權,但只要自己一聲令下,錦衣衛仍然會毫不猶豫的徹底執行。

沒過數日,負責將高起潛處死並埋葬的小隊錦衣衛回返京師後入宮交差:尚衣監掌印太監高起潛在奉命巡視地方時,晚間因飲酒過量墜井而亡,因天氣炎熱之故,遺體只能就地安葬,其在京遺產由錦衣衛“協助”處理。

沒過兩天,一份查抄清單以及二十五萬兩銀子被錦衣衛都指使李若鏈親自送入宮內。

李若鏈用此舉來向朱由檢表明,錦衣衛在處理高起潛遺留財物時並沒有動什麼手腳,朱由檢對李若鏈的知情識趣非常滿意,對他很是誇讚了幾句。

這次的行動是朱由檢刻意爲之,爲的就是檢驗一下親軍內部的風氣有無腐化墮落,要是錦衣衛內有人在抄家時敢趁機上下其手,那就等着被專政鐵拳痛擊吧。

東廠埋在錦衣衛裡的釘子一直等着有立功的機會呢。

同樣,東廠番子裡也有不少親軍暗樁,就連廠衛高官也不知道誰是誰,這些雙面人都有單獨密奏的權利,但凡在廠衛中發現不法行爲,他們就會即刻上稟。

這種簡單卻有效的措施自三年前開始實施,再加上南鎮撫司在明面上的監督,使得數萬廠衛們辦差時都是謹慎異常,有力地杜絕了要害部門權利不受控制而可能產生的巨大威脅。

有效地監督纔會最大程度上防止腐敗行爲的蔓延和大面積爆發,而被監督對象不僅是廠衛,還包括所有吃皇糧的官吏在內。

廠衛之間的交叉監督已經大見成效,而對所有大小官吏進行監督本來就是他們最重要的職責,在自己過得不舒服的狀況下,廠衛對各級官府的監視也是下了大力氣,尤其是京師各部寺,原先署衙中只有親軍派駐的坐班,現在就連東廠也奉旨往各衙門安排了人手,以此來提醒大小官吏們不要有行差踏錯之舉。

督察院的監督作用,與嗅覺靈敏、體系不同的廠衛比起來相對要小了一些。

畢竟大家同屬文官系統,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殺出來的,心理上有着天然的認同感,在遇到某些事情時,還有些人情往來、利益勾連等說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在裡面,就算有上官的嚴格要求也很難做到不枉不縱,這也是朱由檢加強廠衛權利的重要原因,而實踐證明,這種手段所產生的效果還是相當之好。

在各種經濟活動與後世相比並不頻繁的現在,官吏們撈取錢財的手段基本上是通過貪墨所得,索賄受賄的行爲非常少見,因爲並沒有太多的渠道能將他們手中的權利變現。

現在大明從事工商業的主體,或者叫做大戶,要麼是有自身有深厚的背景人脈,要麼就是像四海商行這種自家人,只要工商業戶有納稅的憑證,官府根本沒有權利,也沒有必要去約束他們的正當經營行爲。

至於小商小販小企業主,本身就是利潤微薄,而朝廷對這些小生意也採取五十稅一的特殊優惠政策,以使他們能夠生存下去,畢竟每一名商販業主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數口人需要養活,生活不易。

朱由檢採取的高薪養廉政策,讓絕大多數官吏根本不需要採用其他手段就能過上不錯的日子,在滋生腐敗的溫牀欠缺的情形下,大明的吏治還是相當清明的。

除了京師各衙門之外,對地方官府的監督依舊是錦衣衛的重要職責,尤其是對涉及訴訟律法等刑事、民事的案件審理,錦衣衛與御史都會給與特別關注。

每逢地方提刑按察使司有案件公開審理,當地錦衣衛和御史主官都要親臨現場聽審,錦衣衛還會對案件的來龍去脈做出詳細調查,最後與案件終審判決結果一起作爲檔案歸攏收藏,以備上一級提刑按察使司複覈時使用。

朱由檢認爲,司法的公正和公平,是最能讓天下黎庶不爲濫權傷害的具體體現。所以他一再對錦衣衛堂官們提及此事,要求各地錦衣衛所一定要把監督司法權作爲頭等大事來抓,任何時候都不可鬆懈怠慢,錦衣衛南鎮撫司更要定期派員劃片暗訪,一旦發現親軍內部有瀆職懈怠者,立刻革職拿問,並且要施行連坐,對拔擢犯事者之人也要追責。

朱由檢還特地下旨,取消了百姓無論被告還是原告,一旦進了衙門就要首先被打板子的這一執行了多年的惡政,從而把老百姓最基本的公平權確立了起來,讓天下普通民衆能夠慢慢樹立起有冤屈儘可以大膽告狀的觀念,不再視惡政如虎而敢怒不敢言。

其實自古以來,歷朝歷代不論是朝廷還是各級官府中,對老百姓危害最大的不是官員,而是各級衙門、尤其是基層縣衙裡的吏員,這些吏員手握的纔是實權,他們纔是真正代表官府與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人。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古諺從來都是最精闢的總結。

朝廷大老爺制訂的政策初衷大部分是好的,但是在執行過程中,這些吏員便會利用其中的漏洞上下其手,打着朝廷的旗號對百姓們進行盤剝逼迫,最後自己撈的盤滿鉢滿,朝廷的策略卻最終失敗,而百姓們卻因爲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從而把滿腔的恨意歸結到朝廷身上,最終這些恨意和怒火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會因某個契機而全面爆發,進而造成整個社會的巨大動盪。

在取消了對吏員升遷的各種歧視和限制、將其納入吃皇糧的一員、解散附屬於他們的白役(臨時工)後,吏員羣體的面貌頓時有了極大改觀,諸多能力突出的吏員,已經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幹出一番成績、從而取得官身並且繼續升遷的方向上,日常與百姓打交道時也學會了大老爺們那種和善的做派,處置相關事務時也是依律而行,不再以尋求以盤剝苛虐爲目的。

與前程和所帶來的更大利益相比,盤剝一百戶老百姓得到的利益,還不如升遷後一年的俸祿所得,再說,現在不同往時,錦衣衛那幫人對吏員下手可是狠辣無比,一旦被其盯上根本沒得跑。

在朱由檢的嚴厲要求下,各地衛所對吏員的監督異常嚴格,數年來已經打掉了上百名當地以盤剝致富的胥吏家族,軟硬兼施、雙管齊下,吏治不想清明都難。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三百六十章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十七章 樊城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二十七章 初戰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三百六十章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十七章 樊城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二十七章 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