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

在汲縣街頭將大牛和妞妞帶回到京城皇莊的王安成,現在已經積功升至百戶一職,崇禎九年被委以重任,率手下校尉力士來到兗州建立了新的百戶所。

“屬下謝過百戶提攜之恩!此事全賴百戶及兩位總旗謀劃得當,屬下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百戶及二位總旗當爲首功!”

一張馬臉的喬村人醜心眼卻不少,聞聽王安成的話後立刻將高帽給扔了出去。

“提攜談不上,我王某人絕不是攬功諉過之人,該怎樣就怎樣!李立,回本官的話!”

“稟百戶,張聞香、邱玉蓮、黃芸三人乘坐預先安置好的馬車正在迴轉途中!屬下幾人回返途中會商過數次,皆認定此次行動毫無破綻之處!就算仵作驗屍也會當做溺亡!”

總旗李立回稟道。

“待張聞香幾人迴轉後,稍作歇息即刻將她們全家轉到濟南府去,那邊自會有安插之處。兗州府是不能留了,萬一被今日孔府中人認出,會有些麻煩!告知她們三人,打下月起上峰會將其全家薪資翻倍給予!”

那三名婦人皆是錦衣衛的外圍人員,日常以走街串巷賣藝的身份出現。其家人也是錦衣衛外圍,平日裡每到月頭會到定好的隱秘所在,領取錦衣衛發放的薪資及費用,足夠其一家人過着安逸的生活。而這次立功之後,錦衣衛經歷司自會將其薪資翻倍。

“卑職領令!”

李立拱手回道。

“此事規矩如同往常,家屬親眷皆不能告知!”

王安成告誡道,李立等三人皆點頭稱是。

這是錦衣衛內部的老規矩,李立等人都是世襲出身,自是對衛內的規定了如指掌,王安成是出自上官的謹慎,所以才又叮囑一遍。

這次誅殺孔胤植的行動是在朱由檢的授意、駱養性的指令下進行的,除了參與這次暗殺的人員以外再也無人知曉。

王安成在接到指令後立刻召集總旗李立、周強兩名總旗密商,以求能圓滿的完成上峰的指令。

暗殺孔胤植並不難,畢竟千百年來無論怎樣改朝換代,都無人對孔家的家主下毒手,加上衍聖公府並沒有武裝力量,只有少許家丁,對外界的防範等同於無,所以若想暗中除掉孔胤植非常簡單。但駱養性的密令是要讓外界以爲孔胤植是意外身亡,與任何人都無關,那此事的難度就陡然增強了數倍。

王安成與李、週二人扮成商販、乞兒、農戶、遊方道士等數種身份,分別趕赴曲阜城對孔胤植日常的習慣進行了解,經過長達數月的跟蹤查探,終於摸清了孔胤植的一些生活規律。

回到兗州後,三人經過數次反覆的商討,最後定下了今天的行動計劃。然後王安成將所內綽號水鴨子的校尉喬村定爲具體實施的人選,李立與周強爲策應。

在喬村等人數次踩點後,參與行動的人員在這期間演算並實踐了幾次。

從張聞香等人吸引家丁的注意力,到喬村下水潛游至孔胤植眼皮底下的時間、直至將其拖到湖底溺斃後脫身返回、三人藉着雜草灌木的掩護跑到幾裡外拴着馬匹的地方、張聞香等人去樹林後面乘馬車離開等等。在這些細節所耗的時間基本都控制的相差彷彿,並確認幾無失敗的可能性後,王安成才下達了動手的命令。

接近午時的時候,孔胤植已經腫脹變形的屍身被從湖中打撈上岸,混在人羣中的錦衣衛便裝密探迅速騎馬將消息送回兗州,僅僅過了片刻之後,兩騎快馬馳出兗州府,直奔京城而去。

三天之後,皇宮裡的朱由檢便接到了孔胤植溺斃的消息,在驚歎這次行動精密的謀劃佈置之餘,他吩咐駱養性,對參與此次行動的官校定要不吝升賞,並且要在有高等職位空缺時優先予以拔擢,能制訂出這種無懈可擊的方案的人才可不能讓其埋沒。

朱由檢之所以要將孔胤植誅除,純粹是出於後世思維中的一腔義憤,屬於典型的憤青極端主義。

對孔胤植這個三姓家奴,後世時的朱由檢便對其行爲十分的不齒。

掛着大明太子太師、太子太傅頭銜的孔胤植,在大明即將覆滅時先降李闖,後降滿清,並在清軍打到山東時率先剃髮易服,其所作所爲已完全喪失了儒家的風骨,變成徹頭徹尾的投機者,一個爲了家族利益可以拋棄國家民族的卑劣小人。

朱由檢早在去歲便令錦衣衛放出風聲,說是孔家南宗不堪日益衰敗之局面,意欲染指儒家正尊、奪回衍聖公的爵位。

他這是爲以後分化和削弱孔家在士林中的地位埋下伏筆,成敗現在還不好說,但借削弱孔家之際,趁機改革儒家思想已是大勢所趨。

孔家的地位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撼動的,貿然動手的結果很明顯,那就是自己會成爲全天下文人的公敵,朝廷所有官員都成了對立面,到時整個朝廷將會處於癱瘓的狀態,政務無人處理,其後果就是不久之後大明亂了,大明亡了。

對於舉起屠刀誅其九族一事,朱由檢心中會浮現出一幅畫面:倭寇用刺刀挑着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因爲那也是九族中的一員。

無知者無畏,無知者破壞力巨大,典型的代表就是前世的流賊與滿清。

朱由檢極度反感那種將自己充滿暴力、邪惡、毀滅、強權、破壞、冷酷、殘忍、反人類等等這些野蠻落後的觀念,以大義的名義強行灌輸給很多無知的年輕人,這樣的人若成爲頂層決策者,帶給整個國家的將會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和創傷。

幸虧這樣的蠢貨穿越回去禍害古人去了。

大義不是屠殺同胞,那樣與倭寇有何區別?

若是這種狹隘粗暴、野蠻落後的思想在後世大行其道,那將是多麼的可怕?不聽話,殺,然後以解放奴隸的名義再創造出新一批的奴才。

有多少罪惡假正義之手。

在朱由檢的認知中,任何思想都有其可取之處,儒家亦不外乎如是。

但不管任何思想、學說,都不應成爲統治者壓榨盤剝百姓的工具和藉口。正如儒家,仁義禮智信是其根本,但這種根本的實施不能只針對底層的百姓,而是要自上而下的一以貫之。

換句話說,所有優秀的德行,當政者首先要去做到,而不是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可以例外。

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若想讓既得利益者放棄私利,單靠改造思想是無法限制他們的,只有通過嚴格的法律和制度去約束纔有可能成功。

儒家致良知的基本思想是試圖用道德來約束人的言行舉止,但後世的無數事實證明,用法律約束公民的行爲比起用道德來更加管用。

這次孔胤植之死不可避免的牽扯到一個敏感的問題:衍聖公爵位的傳承。

按常理說孔胤植的長子孔興燮是順理成章的六十六代衍聖公的繼任者,但在朱由檢的計劃中,衍聖公的爵位是要虛懸一段時間的。

削弱孔家就是削弱儒家。誅除現任衍聖公,然後通過其他手段挑起孔家爲爭奪衍聖公之位而發生內訌,最後使其在士林和民間的聲望以及影響力大跌,這便是朱由檢的目的。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這是聖人說的。

但如果爲了衍聖公這個利,轉而大打出手,完全置君子的義而不顧,那你不就是小人了嗎?

儒家的象徵在衆人眼中成爲了爭利的小人,那儒家還有何資格用自己的學說治理地方和百姓?

這只是設想,具體實施起來怕是相當困難。畢竟是聖人的子孫,總要顧忌顏面,爲了整個家族長遠的利益着想,也不會輕易的爲爵位撕破臉皮。

再說歷代朝廷都有規定,禁止孔家爲爭搶衍聖公爵位內訌,認爲那樣會丟了讀書人的臉面,失了儒家的本分。

從嚴格意義上講,南宗纔是衍聖公的正尊。

建炎二年,聖人第四十八世嫡長孫孔端友隨宋高宗趙構南渡,定居衢州建立家廟,得宋高宗襲封衍聖公。一直到蒙元至元十九年,忽必烈詔當時任南宗第六代衍聖公的孔洙去京議封。孔洙稱因本支祖塋已有五代在衢,難以棄離。而曲阜子孫守墓有功,所以願讓爵於北宗,從此之後,北宗才確立了今天崇高的地位。

在朱由檢看來,孔家之所以分作南北兩宗,完全是爲了家族的存續而兩面押寶的投機行爲,這種做法在世家大族中屢見不鮮。就如後世某個階段一樣,父子兄弟表面上爲了所謂的理想而反目成仇,其實都是族中長者的安排而已,到時不論誰坐了江山,整個家族也能獲得足夠的利益。

就在朱由檢謀劃削弱儒家地位的時候,在繁華富庶的江南,一場因朝廷徵收商稅之事引發的騷亂也正在醞釀當中。

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八章 皇莊4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
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八章 皇莊4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