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

“長伯,自陝北一別後,某曾以爲你我二人再難相見,不曾想到機緣巧合之下竟又重逢!可惜的是,待此次錢糧一事交接完畢之後,某便要隨洪公遠赴關外,離別前某有些話要叮囑與你,至於你如何取捨某並不在意!”

待侍女給二人倒上茶水退出後,沈世玉端坐主位,用明亮的目光注視着吳三桂,直言不諱的開口道。

“在陝兩年間,沈公待三桂親如子侄,沈公有言但講無妨,三桂靜聽教誨!”

坐於客位的吳三桂起身施禮道。

沈世玉擺手讓其坐下後繼續言道:“某比長伯年齒稍長,半生所歷之事比你略多;某之所以看重與你,實是因長伯你兼具文武,乃大明不可多得之將才也!若將來放手施爲,前途不可限量!只可惜你現今僅爲副總兵銜,縱有一身本領,卻無施展之地也!”

沈世玉的語氣中流露出惋惜之意。

對於文能揮毫潑墨、武能衝鋒陷陣的吳三桂,沈世玉是發自內心的欣賞。

大明不缺統兵大將,但像吳三桂這種文武雙全者,在普遍大字不識的將領中裡卻是極其罕見。正因如此,沈世玉抱着惜才的心理,方纔在洪承疇的授意下,與吳三桂加深了交往。

沈世玉言罷起身走到房門處朝屋外打量一眼,把門掩上後回到座位,壓低聲音道:“長伯,某有機密之事相告,此事事關重大,如何抉擇全憑你之本心!”

吳三桂見狀連忙將身體前傾,沈世玉接着道:“洪公離京前曾蒙聖上召見,據洪公對某所言,在流賊覆滅、境內人心日漸安穩、朝廷稅賦充裕、官軍選練數只強兵功成之際,聖上欲以洪公爲帥,於明年對建州大舉用兵,力爭大量殲滅建虜有生力量、毀掉其生存根基,以使困擾我朝多年之遼東邊患徹底消除!”

吳三桂聞言心中一驚,心思電轉間已明白了其中的寓意:若是來年朝廷對建州發動的攻擊取得成功的話,遼東將門養賊自重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

此事事關祖、吳兩家以及無數依靠在其門下生存的官將的前途命運,若是自己將此絕密消息告知大舅一家,肯定會在遼東上下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即將赴任的洪承疇與沈世玉怕是會面臨十分危險的處境。對於要來砸自家飯碗的人,某些人可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從親情和利益的角度來講,自己應當儘快把消息傳遞到錦州,以便使大舅早作謀劃和準備;但這樣一來,就會辜負了待自己如師如兄的沈世玉,以及將自己拔擢到副總兵一職的洪承疇。此事不管如何抉擇,都會傷害到於己有恩的一方,吳三桂想明白之後頓時心亂如麻,臉上也是陰晴不定,內心更是糾結無比。

“長伯,某知你心中所想;某當日聽聞此信之後,心內亦是掙扎糾纏良久。於私下思慮之時,某亦曾想過對你隱瞞此事,但此事關係到你吳家將來之前程,某若隱瞞與你,明年之後或許吳家之前景便會慘淡至極,就算某有心相助也怕是無能爲力;於是某便痛下決心,擇機將此事告知與你,至於結果卻不去考慮,某隻求心安,與你相逢時內心坦蕩便可!”

沈世玉看着沉默不語的吳三桂溫言道。

他理解吳三桂的心情,也清楚抉擇之難。之所以選擇將此事告訴吳三桂,也是他和洪承疇商量後做出的決定。

祖、吳兩家是真正的遼東之王,洪承疇若想在任上做出一番他人不能比擬的功績來,單靠以勢壓人是不可行的。

強龍難壓地頭蛇,若是能將吳家從遼東將門中爭取過來,或者說能把兩家分化開來,那對洪承疇經略遼東將是極爲有利之事。

沈世玉的話大部分出自真心,但目的並非全爲吳家着想。從內心深處,他對吳三桂確實非常看重,但在關係到東翁以及自家的前程時,他和吳三桂之間的友情便成了可以利用的籌碼。

“沈公厚愛,小子實是無以爲報!只是此事關係實在重大,小子終究閱歷太淺,現下心內已處兩難之境!小子不才,還望沈公指點迷津!”

沈世玉坦誠的態度打動了吳三桂,在猶豫半天之後他終於開口道。

“長伯,此事若想有個皆大歡喜之局,難就難在取捨二字上;祖、吳兩家代朝廷鎮守遼東多年,雖說於防範建州破關而入一事上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但世人皆知的是,兩家也從中獲取了巨大之利益;單從官銜來講,據某所知,祖家子弟最小官階亦是遊擊,但凡能披甲上陣者都是參將以上軍階;可號稱數萬之多的關寧鐵騎,多年來與建虜交鋒可曾有過勝績?自天啓年間始,朝廷歲入七成都撥付給遼東,每年耗費糧餉多達七百萬兩上下,可這些錢糧都落入誰家庫房?十幾萬寧錦軍卒有多少還能披甲執銳、與敵爭鋒?原先朝廷無可用之兵,迫不得已下只得仰**錦大軍防賊破關,可是世易時移,在百萬流賊覆滅、朝廷手握數只強軍之當下,遼東上下猶自卻不知收斂、不懂進退,此豈非取死之道乎?人之貪慾實無窮盡也!若將來朝廷聚集重兵至遼東,假途伐虢之例可遠乎?遼東上下可敢與朝廷爲敵?真要有那一日,長伯如何自處?”

沈世玉眼見吳三桂心神已經鬆動,便更進一步,直接將遼東上下貪得無厭的嘴臉揭穿,也把明年朝廷調兵前來的另一種可能說了出來。

沈世玉尖銳的言辭對吳三桂的內心觸動極大。

自家人知自家事,所謂的關寧鐵騎對陣同等數量的建奴野戰毫無勝算,多年來寧錦大軍只能依靠堅城大炮龜縮於城內守禦,十幾萬大軍分散於遼西走廊一帶的數十個城堡當中,只能勉強與建州維持着微妙的平衡。

若是朝廷真是以攻伐建州爲藉口,調集重兵順勢攻擊寧錦軍,到時都不用分兵,只要將祖家的老巢錦州拿下,將祖大壽等人擒殺,沒了主心骨的寧錦軍潰散敗亡已成定局。

以自己父親的性格,到時根本無膽敢聚兵對抗朝廷,何況在此之前,朝廷說不定把他們父子先給收拾了也難說。

“照沈公所言,聖上及朝廷莫非定要將祖、吳兩家趕盡殺絕才罷休不成?可我兩家世代效忠大明,並無反出大明之意啊?!”

沈世玉的話雖有道理,但吳三桂心內還是覺得不舒服;現在他已經有些相信沈世玉的威嚇之言,心裡更是隱隱覺得,朝廷明年聚兵的目的其實就是衝着遼東將門來的。

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章 客戶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七章 皇莊3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
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章 客戶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七章 皇莊3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