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

說話的是陳奇瑜。

對於因缺糧而導致軍隊失去戰鬥力的認識,他是殿中最有發言權的一人。

當年的車廂峽之役便是明證。

被困在峽谷裡面的數萬流賊投降之後,陳奇瑜在精兵護衛下進去參觀了一番。

那些平日裡如狼似虎的流賊們在斷糧五六天之後,一個個形容枯槁,如同地獄裡的餓死鬼一般,當時的狀況,根本不用官軍去收拾,只需一千個民夫就能把他們殺光。

從此之後,陳奇瑜對斷糧造成的嚴重後果有了深刻的認識,當年的場景永遠留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大尹所言正是兵部所慮之主因也!啓奏聖上,兵部上下正因慮及於此,方纔將整個策略做了較大改動,並就此作出相應之部署,或許此策將成爲影響戰局之關鍵所在!”

楊嗣昌衝着朱由檢拱手施禮後強調道。

“哦?楊卿此言何講?須知陳卿適才所提事關重大,朕正欲問計與戶部,以勿使前方將士有斷糧之虞,兵部之策略爲何於此有關?楊卿講來聽聽!”

假如按照兵部制訂的戰略計劃來迎戰建奴的話,糧草的供應可就成了重中之重。

朱由檢知道戶部這大半年來,爲此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所儲備的糧草物資也是按五個月的期限去操作的,時間再長就不知道了。

“啓奏聖上,自崇禎九年至今,由大明境內爲其輸送糧草物資之通道全部斷絕,奴酋無奈之下方遣兵馬掃蕩靼虜、朝鮮,以從兩地獲取相應補給。但靼虜除卻牛羊牲畜以外,其餘物資甚至比東奴還要匱乏,而朝鮮之地實是苦寒貧瘠,東奴雖遣軍打糧,其所獲恐怕亦是甚微。長此以往,建州絕難維持下去,奴酋所謀者,唯有盡斂物資、聚齊重兵南下一途,力求從我大明之地擄掠以求其飽。聖上,就算其盡聚其物南下,又能可供其大軍食用多少時日?如此可見,若敵南下,所求者唯有速戰速決,其志在必得之意可現!若是我軍以重兵阻之,觀其習性,其必會想方設法探我糧道以謀之,此間既是我求勝之機!”

楊嗣昌的長篇大論講完,殿內一片沉寂。

他從容地將題本收入懷中後,理了理袍服靜立當地,面上的神情雖然沉靜依然,但眼神裡卻是滿滿地得意感。

“楊卿且坐,容朕及諸卿思之!”

朱由檢微笑着開口道。

楊嗣昌施禮後轉身回到原位坐下,一名小太監手捧托盤,腳步輕快的來到他的座前,將一杯熱茶輕輕地放在一旁的矮几上,然後將几上有些涼的茶杯拿起放在木盤上後,轉身消無聲息地去了殿角處。

楊嗣昌端起熱茶輕啜一口,兩眼掃視着殿內衆人,臉上浮現出了一絲志得意滿的笑容。

他相信這個戰略計劃肯定會被皇帝採用,一旦關外之戰官軍獲勝,他這個定策之功是跑不了了。

那可是首功。

軍功最重的就是首功,憑着這個功勞進內閣沒有絲毫問題。

“侯卿,太倉錢糧尚有餘存否?若是戰事一起且延長開來,戶部有無把握籌措更多錢糧以供大軍?”

“啓稟聖上,太倉現有結餘兩百三十萬兩銀兩,供用庫現儲糧米共計二十萬石,此爲應急之需,不可輕動;現下戶部已向關外起運糧米豆料共二十萬石上下,足可供二十萬人馬四個月嚼用。現冬日已過,運河北段已開始化凍,漕運再有半月即可啓用,以臣之斷,戰事時日拉長也無礙!”

侯恂信心滿滿地向朱由檢保證道。

自從晉升大學士參與機務以來,他所知道的內情比以往多了許多,尤其是今年準備開始的攻伐建州之戰,侯恂對其中的詳情也是甚爲明瞭。

現在京畿周邊以及陝西屯田開荒接連取得了成功,山東、河南、山西災民也在官府的引導下向南有序轉移,並且皇帝果斷下令漕運總督於運河設置大型糧倉,截留漕糧以供災民食用,種種舉措之下,戶部的壓力大爲減輕。

供用庫儲備的二十萬石糧米是在起運軍糧後的結存,也是爲了防範突然出現的天災而準備的救命糧,但只要漕運開動起來後,南方的糧米便會源源不斷的輸送過來,到時候供用庫的倉房將會逐漸填滿,這就是侯恂的信心所在。

而楊嗣昌剛纔的分析讓侯恂心中更加篤定。

建州那種苦寒之地,總人口不過兩百餘萬,還比不上京畿地區的人口數量,他們田地的產出能有多少?

侯恂雖然不懂軍略,但這不妨礙他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並得出結論:建州若是出動十萬以上的人馬,那他們的糧草供應絕對撐不了半年。

“諸卿對兵部之方略有何建言?孫卿?”

朱由檢笑着開口問道,然後直接點名,看看孫傳庭有沒有其他意見和想法。

“啓稟聖上,臣以爲兵部此策大體可行,臣並無異議!現下只需據此方略制訂相關戰術即可。戰場之上形勢千變萬化,臣以爲每一處要害所在須得配備忠誠可信之大將統之,以防一處敗陣而貽害全軍!”

孫傳庭起身施禮後坦言道。

“臣亦是贊同兵部此策!而孫學士之建言亦是重中之重!原先之兵力部署須得從新審視,勿使怯懦無膽之將鎮守要害之處!尤其是糧道輜重之地,須擇重臣督之!”

陳奇瑜起身施禮稟道。

他這話裡的意思已經十分明顯,就差毛遂自薦親督糧道了。

雖然現在已被皇帝晉升爲大學士,並且身兼順天府尹這樣的高位,這已經是爲入閣鋪平了道路,但陳奇瑜卻執拗的想用軍功來洗刷過往的恥辱,爭取以清白的名聲成爲閣臣。

車廂峽縱敵的嫌疑始終讓他深以爲恥。

當日一時的得意忘形讓他飽受輿論的指責和攻擊,他必須用一場大功來堵住世人之口。

孫傳庭肯定會親統秦軍去往前線,以他的智謀和秦軍強勁的戰力,軍功肯定是跑不了了。

楊嗣昌的運籌之功也是板上釘釘,侯恂等人不會去前線,而事關全局的糧草輜重必須有決定性的大人物負責,他必須把這個重任從兵部侍郎手裡搶過來。

哪怕給他的不是勇衛營、秦軍那樣的精銳,他自信也能借機建功。

既然朝中公認地兩位知兵重臣認同了兵部的方略,剩下的溫體仁等人自然不會再去摻言,即將展開的會戰計劃終於定了下來。

“既是諸卿一致贊同,那兵部之策朕便照準了!稍後幾位卿家須抓緊制訂相關措施,勿使因細微而毀全局!陳卿所言糧道一事尤爲重要,朕自會思之!此戰關乎重大、不容有失!兵部可行文曉諭全軍,戰事開啓之日起,凡有不聽軍令者,無論官職大小皆可斬之!”

“臣等謹遵聖喻!”

溫體仁等人齊齊站起身來躬身應命。

“此事議到此處吧!接下來議一議臺灣大捷之事!”

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八章 皇莊4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
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八章 皇莊4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