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

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

松濤齋內很安靜。

“如何以史論形式作答‘錢荒之弊及通變之道’”,這個問題引發了他們這些頂尖州學生的思考。

這種刁鑽路數,將時務之緊迫,硬生生嵌入史論之框架,考校的正是那化古爲今、融通無礙的真本事。

蘇洵並未立即起身。

他輕輕撫平案上微皺的箋紙,還在做最後的思考。

“那便由我爲諸生啓牖吧。”

終於,蘇洵開口了。

他的聲音並不洪亮,帶着濃厚的川音,有些沙啞。

“錢荒之弊,非今日獨有之痼疾。溯其源流,乃‘利’與‘權’二字相纏相噬,千年不絕。”

蘇洵開宗明義,一針見血地將複雜的貨幣問題歸結到權力與利益的核心衝突上。

“《管子》有云:‘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此‘一孔’,非獨指鹽鐵之利,亦指貨幣之權柄。”

“昔者漢武,以白鹿皮幣、白金三品,巧奪豪強之利,以充邊用,其法不可謂不奇。然何以‘算緡’‘告緡’一出,天下騷然,商賈破產,市井蕭條?”

“蓋因其‘權’操之過急,‘利’攫之過酷!以酷法強奪,雖得一時之財,卻如剜肉補瘡,傷及國之元氣,此乃‘度’之失也!”

他引漢武帝的貨幣政策爲例,直接點出“度”的失衡是導致政策失敗、加劇社會矛盾的關鍵。

這與他之前讀過陸北顧《六國論》裡的說法隱隱呼應,卻更深入地結合了歷史實例。

顯然,蘇洵並不是一個保守的人,他懂得如何學習別人的優點,尤其是從那些他認爲“值得學習的作品”裡去汲取精華。

“王莽新政。”蘇洵語調微沉,“其改制幣制,五物六名二十八品,花樣百出,朝令夕改。其心或欲復古、或欲均利,然法度繁苛,民不識用,反致‘農商失業,食貨俱廢’,奸僞叢生!何也?不通‘變’之大道!”

“變通之道,貴在‘因時制宜,簡而可行’。王莽泥古不化,妄圖以繁雜之制逆時勢人心,猶如以朽索御奔馬,焉有不敗之理?此乃‘通變’之失其本!”

他將王莽作爲反面教材,痛斥其改革脫離實際、制度繁雜、缺乏可行性的根本錯誤,精準地扣住了“通變之道”的要害這番分析不僅停留在現象,更深入到了政策制定者的心理和時代背景。

蘇洵的聲音漸漸拔高:“及至魏晉南北朝,錢法混亂更甚。劣錢充斥如鵝眼、𫄧環,民不堪命,竟有‘以物易物,錢帛不行’之景!朝廷鑄錢,竟成掠民之具!此非錢荒,實乃‘政荒’!吏治不清,法度不明,縱有良幣,亦如明珠投暗。故錢荒之根,深植於吏治之腐朽,法度之鬆弛!”

他將錢荒問題直接指向吏治這個核心根源,“政荒”二字振聾發聵。

又何嘗不是在意指如今鐵錢橫行的四川呢?

這已不僅是史論,更是對大宋現狀的反思。

蘇洵的特點就是如此,其文風雄奇高古,具有雄辯之風,往往觀點明確,析理深透,語言犀利,結構謹嚴,議論文往往直接針對大宋社會的現實而作。

可以說蘇洵別的不行,但就“議論文”這塊,水平確實當世頂尖,放到歷史長河中來看,也足有一席之地。 最後,蘇洵總結道:“觀古鑑今,錢荒之弊,癥結有三:一在權柄操切失‘度’,二在通變之法失‘簡’與‘實’,三在吏治不清致‘政荒’。今之困局,豈非重蹈覆轍之兆?”

“欲解錢荒,若只重開礦鑄錢,或強推交子,而不思約束權貴兼併、整肅吏治、釐清法度、務求便民之實策,則恐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史之爲鏡,明得失,知興替,當思之,慎之!”

他話音落下,松濤齋內一片寂靜。

——什麼叫雄辯家啊?

蘇洵的論述,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卻如重錘擊鼓,字字千鈞!

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對歷史案例的分析深刻入骨,邏輯鏈條環環相扣,將複雜的經濟問題、政治問題,通過精煉的史實和犀利的觀點,剝繭抽絲般展露無遺。

尤其是那貫穿始終的批判精神和對吏治腐朽毫不留情的揭露,更顯其思想的鋒芒和作爲古文大家的厚重底蘊。

此刻,衆人神態各異。

蘇轍正在思考,顯然父親這番宏論也給了他極大的啓發。

崔文璟眉頭緊鎖,看着紙上記錄着蘇洵論述的要點,努力消化。

周明遠聽得有些發懵,只覺得蘇洵說的每個字都懂,連起來卻如山嶽般沉重,只能下意識地跟着點頭。

而陸北顧的神色,則極爲凝重。

只能說,巔峰狀態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絕非浪得虛名。

“天下英雄,果然如過江之鯽!需得時時警醒,不可稍有成績,便起懈怠之心。”陸北顧心忖道。

不過,蘇洵的強悍,也激發了陸北顧的鬥志。

在合江縣學,說實話,他並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對手,拖他後腿的只是自己薄弱的基礎以及緊張的時間而已。

而到了瀘州州學,歷年縣試脫穎而出的精英匯聚於此,纔算稍微有了點強度,其中有些人基本功確實紮實,經驗也非常豐富,但也談不上有多出類拔萃。

可到了這次四州聯考之後的集訓,陸北顧能明顯感覺到,四州有不少頂尖州學生的實力,確實是值得重視的。

而這,只是四川南部四州遴選出的精英而已。

大宋全國有多少個州?

二百四十個!

由此可想而知,全國頂尖州學生匯聚一堂的禮部省試,到底是什麼強度!

而且,明年還是註定要青史留名的科舉大年,更是天下英雄齊聚開封!

如果自己不夠強,憑什麼在“千年龍虎榜”上留名?

陸北顧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激盪,目光變得無比專注。

他腦海中,蘇洵那振聾發聵的“權、利、度、變、政”幾個關鍵字反覆盤旋,與自身所學、所觀、所思激烈碰撞融合。

隨後,陸北顧提起筆,認真記下從蘇洵史論中得到的感悟。

從此刻開始,他將拿出最強狀態!

(本章完)

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87章 頒獎儀式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28章 難得奢侈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58章 沐佛節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52章 知恩圖報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47章 放榜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39章 宋瘋子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34章 芙蓉城第38章 開源?節流?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65章 觀棋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31章 《水龍吟》第83章 春秋筆法第236章 周敦頤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271章 心懷宇宙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222章 清風樓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83章 春秋筆法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82章 縣試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23章 獨竹漂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65章 觀棋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27章 旬測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87章 頒獎儀式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28章 難得奢侈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58章 沐佛節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52章 知恩圖報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47章 放榜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39章 宋瘋子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34章 芙蓉城第38章 開源?節流?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65章 觀棋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31章 《水龍吟》第83章 春秋筆法第236章 周敦頤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271章 心懷宇宙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222章 清風樓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83章 春秋筆法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82章 縣試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23章 獨竹漂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65章 觀棋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27章 旬測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