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

熹微的晨光透過窗紙,驅散了室內的昏暗。

程顥與程頤回到住所內對坐,案上放着兩碗粥和兩張胡麻餅,正在用早餐。

程顥端起碗啜了一口粥,開口道:“昨夜之事,我思之愈深,愈覺陸北顧,實乃攪動一池深水之奇石。”

程頤啃着餅,頭都沒擡,直到嚥下嘴裡的食物纔開口道:“兄長所言不虛,陸北顧年未弱冠,然其思辨之鋒銳,格局之宏闊,直追當世大儒。”

“尤其他對‘矛盾’之闡發,竟能將表叔‘太虛即氣’之宏大構架,點化爲宇宙生滅、人事變遷之樞機,更以此洞察國朝百年沉痾,指陳慶曆新政之失.歐陽公‘國士之器’、‘王佐之才’八字,非虛譽也。”

嗯,張載跟二程是有親戚關係的。

張載是二程之父程珦的表弟,比他倆大十來歲,所以二程纔會稱呼張載爲“表叔”。

而之所以張載被認爲是關中人,是因爲其父天聖元年年任涪州知州時,在任上病故,家議歸葬開封,十五歲的張載和五歲的張戩,護送父柩越巴山,奔漢中,出斜谷行至郿縣橫渠,因路資不足加上當時關中時局紛亂,所以張載將父安葬於橫渠南大振谷迷狐嶺上,全家也就定居於此,他的“橫渠先生”的稱呼就是這麼來的。

程顥頓了頓,話鋒一轉,憂慮之色更濃:“然則,正因其鋒芒太露,根基所繫,尤需深究。”

“我觀其論,雖引濂溪先生《太極圖說》爲發端,言‘無極而太極’、‘動靜互根’,但其核心之‘矛盾’相生相剋、主次轉化之理卻與濂溪先生由‘誠’立極,主靜立人極,最終歸於‘中正仁義’的修養路徑,乃至其‘文以載道’、‘志伊尹之志,學顏淵之學’的經世情懷,頗有差別,似有跳出窠臼,另闢蹊徑之意。”

聽着兄長的話,程頤頷首道:“是啊,濂溪先生之道,如春風化雨,涵養中和,而陸北顧之論,則如利刃破冰,銳意求變,其源流,絕非一脈。”

不多時,程顥吃完了,他擦了擦嘴巴,起身收拾碗筷,一邊收拾一邊說道:“自唐中葉啖助、趙匡、陸淳首倡‘舍傳求經’,欲直探聖人之意,已開新風先河。至我朝慶曆興學,胡安定於蘇湖、太學倡‘明體達用’,重經世實學;孫泰山著《春秋尊王發微》,力斥漢唐註疏之繁瑣,直指‘尊王攘夷’大義;石徂徠更是以《怪說》等文,激烈抨擊佛老、西昆體,倡儒家道統,其文風雄奇峻峭,乃至偏於險怪,有宋一代新學風之先驅。”

“然石徂徠之‘險怪’文風,本爲矯枉過正、振聾發聵之利器,卻被後學末流,尤其是如今太學中以劉幾爲首的一批人,誤解、濫用,徒摹其‘險怪’之形骸,堆砌僻典,語意晦澀,號爲‘深奧’,實則思想貧瘠空洞,將‘太學體’推至極端,已失石徂徠當年激濁揚清、衛道護統之本意。”

程頤也吃完了手裡的餅,然後拿着破布開始擦拭桌面上的粥漬,不屑道:“此輩沉溺於文字之奇詭,於真正的‘明體達用’探究大道本源,反是南轅北轍。”

“正是如此!”程顥哼了一聲,“太學不僅是學生,就連先生也以‘險怪’標榜,視國子監內如濂溪先生這般不尚虛文、潛心探究宇宙人生根本之理者爲異類,斥其學說‘玄虛’、‘近道’”。

他越說越是激憤:“殊不知濂溪先生由《易》入道,以《太極圖說》闡發‘無極而太極’至‘萬物化生’之宇宙生成,其意旨正在爲儒家倫理確立形上根基,其‘主靜立人極’、‘中正仁義’之說,更是直指心性修養之根本,此乃‘明體’之極致!其氣象之博大精深,豈是他們所能明白?”

程顥和程頤如此爲周敦頤鳴不平,也是有原因的.二程的父親大理寺丞程珦,早在慶曆六年,就將程顥、程頤送至周敦頤處拜其爲師了,如今二程師從周敦頤已有十年之久,感情深厚,且哲學思想大部分都來源於周敦頤的理論。

“說穿了,也就是國子監與太學之爭,如今國子監式微,先生身爲國子監博士,自然受到攻訐。”

洗完了碗筷的程顥,擦手說道:“昨夜我邀陸北顧同訪濂溪先生,用意正在於此,其‘矛盾’論,其銳利處,可破太學不少人的虛妄之說;其宏闊處,又能與濂溪先生探究宇宙人生根本之理的方向隱隱呼應。”

程頤的神情卻比兄長凝重得多:“陸北顧才具,弟亦不敢否認,然其論鋒芒太露,恐有偏頗之憂尤其他所言‘王霸並用’,以霸道爲破障之猛藥,此論雖切中時弊,然霸道之‘度’如何把握?稍有不慎,便是商韓復生,綱常崩壞!”

“更何況,昨夜他雖言‘目的仍在迴歸王道,穩固綱常’,然此‘迴歸’之路何其艱難?一旦開了‘霸道’之口,人心貪慾便如洪水猛獸,豈能輕易約束?我憂其才高,更憂其路險。”

程頤的顧慮不無道理,人心總是這樣,正如那句俗語“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所言一般。

“我又何嘗不知?”

程顥說道:“其氣象雖宏闊,根基卻未定,正是因爲其思想如野馬脫繮,才急需濂溪先生這等深諳儒門根本、持中守正的大儒,爲其指明大道正途,涵養中和之氣,使其磅礴才思不致流入偏激險怪一途。”

“況且,濂溪先生學問精深,氣象博大,或能於此子身上,窺見未來儒學新變之契機,亦未可知。”

程頤默然片刻,終於頷首道:“兄長思慮周全,只是怕他辜負了兄長這番心意,若是在先生面前太過鋒芒畢露,鬧出什麼不愉快反倒不好.你我作爲引薦之人,面子上也難看。”

“學問之道,如琢如磨。”

程顥微微一笑,目光深邃:“且看吧,在濂溪先生那裡,或許能讓我們,也讓他自己,都看到更清晰的路徑。”

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51章 歸途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21章 略施小計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13章 漱玉別業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97章 《與兄書》【求月票!】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30章 江川號子第83章 春秋筆法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261章 包青天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167章 淯井監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27章 旬測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194章 始惜月滿 花滿 酒滿【求月票!】第158章 州試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87章 頒獎儀式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83章 春秋筆法第30章 江川號子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1章 略施小計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52章 趙徽柔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62章 實力排序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252章 趙徽柔第31章 《水龍吟》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40章 天下奇才!第210章 甜水巷第28章 難得奢侈第167章 淯井監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
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51章 歸途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21章 略施小計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13章 漱玉別業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197章 《與兄書》【求月票!】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30章 江川號子第83章 春秋筆法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9章 前往成都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261章 包青天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167章 淯井監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27章 旬測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194章 始惜月滿 花滿 酒滿【求月票!】第158章 州試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87章 頒獎儀式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83章 春秋筆法第30章 江川號子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1章 略施小計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52章 趙徽柔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62章 實力排序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252章 趙徽柔第31章 《水龍吟》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40章 天下奇才!第210章 甜水巷第28章 難得奢侈第167章 淯井監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