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

王陶這話當然是開玩笑。

這幫人就是中了進士,正常來講沒有個二十年,根本爬不到知州的位置,可再過二十年,王陶若是仕途順利,沒準都穿紫袍了,到底是誰提攜誰?

若是不順利,二十年後的王陶大概率也是資歷知州,在各州之間調來調去,同級之間,又談得上什麼提攜呢?

至於再往後,按宋代人的平均壽命來講,不用提攜了,能不能活到那時候都很難說。

衆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你們不信?”

王陶也樂了,他是個趣人,這時候喝上頭了,話也敞開了說:“我給你們這些年輕人指一條馬上就能當知州的終南捷徑,聽不聽?”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愣了。

還有這等捷徑?從來沒聽說過啊!

“王判官請講。”呂惠卿趕緊說道。

王陶這時候反而賣了個關子,問道:“今年朝中都發生了哪些大事,知道嗎?”

事關朝政,其實他們這些年輕人是不太敢講的,倒不是朝廷不允許講.在如今的仁宗朝,因爲廟堂風氣寬鬆,士大夫議論朝政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因言治罪的情況。

就是包拯那種當着仁宗面狂噴,吐沫星子都飛仁宗臉上了,仁宗都沒把包拯怎麼着。

至於私下議論則更爲尋常,上到廟堂諸公,下到市井小民,都在津津樂道宮廷廟堂的這些事情。

他們純粹是不敢在王陶這個官員面前講,但曾鞏不同。

曾鞏一看就跟王陶以前沒少議論時政,乾脆道:“是官家中風?還是狄青被罷了樞密?亦或是請立儲君?”

“都是啊,這三件事情是互相關聯的。”

王陶藉着酒勁兒說道:“官家中風是引子,我聽說的是,年初中風以後,官家在禁中神智不清,大呼‘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語極紛錯,引發惶恐,還是皇后站出來把事情平息了下來。”

這件事情是禁中的一件大事,根源就是帝后之間的利益因爲立儲之事已經截然不同了,以至於仁宗現在極度不信任曹皇后和她的親信宦官們,甚至在神志不清的時候,直接把臆想出的場景當衆喊了出來。

“而等到康復,官家御延和殿召見羣臣,記憶其實就明顯時常出現偏差了,還曾誤認了遼國使者。”

年輕的曾布,這時候愣頭愣腦地插話問道:“那官家中風跟狄青被罷樞密使有什麼關係?我聽說狄樞密素來忠誠,此次是無故被罷。”

“正是因爲官家中風,所以狄青才必然會被罷樞密使,不明白嗎?”

王陶給這個曾鞏的族弟額外解釋了一句:“否則真有萬一,狄青手裡有調兵權,又得軍中將士擁戴,黃袍加身了怎麼辦?不要覺得不可能,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車之鑑還少嗎?真出現這種情況,誰能擔得起江山翻覆的責任?”

曾布的醉意瞬間驚醒,他年輕,乍一看看不清這裡面的門道很正常,但不代表他傻。

畢竟,五代十國也剛過去百年,那段歷史大家都還是很清楚的。

別說什麼“忠誠”之類的話,在黃袍加身的誘惑面前,就不存在“忠誠”這兩個字。

再者說,郭威沒頂住,趙大也沒頂住,憑什麼現在指望狄青能頂得住呢?

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文臣攻擊狄青的理由看起來都很荒謬,狄青也確實得仁宗喜愛,但最後還是罷了樞密使。

因爲沒人敢擔再來一次黃袍加身這個“萬一”的責任,更沒人敢去賭人心,仁宗自己也不敢。

——趙宋怎麼得天下的,別人可以當不知道,趙宋官家還可以當不知道嗎?

曾布回過味來:“所以纔要急着立儲君?”

“正是如此。”

王陶微微頷首,又喝了一杯酒:“有了儲君纔有國本,有了國本,國家纔不會輕易動搖,只是官家暫時還不願意立儲罷了。”

他後面沒說的話,大家自然也懂。

全天下,如今只有官家不願意立儲君罷了。

對於文臣們來講,誰當儲君甚至誰當皇帝都不重要,他們還是當官,而對曹皇后來講,誰當儲君甚至也不太重要.按照禮法,不管是誰當皇帝,跟她是否有血緣關係,她都是太后。

所以,唯一覺得“儲君是不是親兒子很重要”的仁宗,此時其實是隱約有“孤家寡人”之感的。

只不過,此時的仁宗身體終究還沒有徹底垮掉,還有精力用權術勉強維繫各方勢力之間的平衡。

而在這位享國日久、威信極高的官家面前,終究也沒有誰真敢逼着他馬上就立儲。

這件事情,也就這麼暫時僵持了下來。

而立儲這件事情,唯一的轉機,自然就是官家這幾年,能不能有個親兒子。

雖然官家現在年紀大了,概率不太高,但這種事情誰也不能肯定就是了.畢竟,官家十幾年前是陸續有過三個親兒子的,只可惜都夭折了。

呂惠卿追問道:“但這些與判官講的‘終南捷徑’有什麼關係?我們也沒能力和機會去往儲君上面靠吧,這可危險的很。”

這是實話,畢竟未來的事情,誰都說不準。

要是將來有一天,官家老來得子,那現在往濮王趙宗實身邊提前靠攏的人是什麼下場,就不必多說了。

“當然危險,但還有不危險的路啊。”

王陶跟幾人又喝了一杯,放下酒杯指點道:“不久前官家剛擢曹佾知青州、李端懿知鄆州,均帶安撫使職,殿中侍御史趙抃上疏說這倆外戚才謀不足請求官家撤回成命,但官家未理會,這就能看出風向了啊眼下官家覺得外人都靠不住,只有沾親帶故的自家人才放心,尤其是那種權力只來自於官家的‘自家人’。”

曹佾是曹皇后的弟弟,李端懿是李太后的侄子,兩個廢物被驟然提拔到了知州的位置上。

仁宗因爲文官集團內部對於立儲這件事情沒有任何分歧,所以竟然想通過扶持外戚,來給自己維繫朝局平衡增加籌碼。

這種超乎尋常的拔擢,只能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仁宗是真的急了。

那王陶這話語裡面有沒有點酸溜溜的意思呢?其實也是有的。

對於進士來講,走到知州這位置,平均時間是二十年。

王陶是慶曆二年那一榜的,正經進士出身,到現在可還沒做到知州呢!

而跟他同一榜的王安石何等大才?如今宦海沉浮二十年,也只是知州而已。

衆人面面相覷,那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他們又不是外戚,這種優勢,出生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了,又不可能現在去認曹皇后、李太后當親戚。

王陶看出了年輕人們的疑惑,乾脆點明:“福康公主啊!”

福康公主,宋仁宗長女,也是如今仁宗身邊唯一一個成年的女兒,極受仁宗信任寵愛。

而這種寵愛也是有理由的,福康公主自幼便機敏聰慧,極盡孝道,仁宗生病時,日夜服侍在身邊,並且赤足散發向天禱告,願以身代替父親。

如今仁宗無子,大病一場後身體不好,宮廷內外又都逼着他立儲君。

所以既不信任皇后,也不信任文臣的仁宗,身邊能信任的人唯有這個寶貝閨女.甚至信任到了將他在禁中一切起居飲食事務,都要交給福康公主負責管理才放心的地步。

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34章 芙蓉城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51章 歸途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43章 鑊氣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249章 陸北顧的《仲達論》【求月票!】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30章 江川號子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32章 驛站見聞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21章 分別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147章 放榜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74章 新法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74章 新法第158章 州試第251章 官家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58章 沐佛節第31章 《水龍吟》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92章 西南局勢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51章 歸途第75章 豐厚回報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38章 開源?節流?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28章 真神了!第58章 沐佛節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36章 童謠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58章 州試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92章 西南局勢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
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34章 芙蓉城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51章 歸途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43章 鑊氣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41章 你們現在就是監生了第249章 陸北顧的《仲達論》【求月票!】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30章 江川號子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32章 驛站見聞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21章 分別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147章 放榜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74章 新法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74章 新法第158章 州試第251章 官家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58章 沐佛節第31章 《水龍吟》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92章 西南局勢第94章 你說他叫蘇轍?第51章 歸途第75章 豐厚回報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38章 開源?節流?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28章 真神了!第58章 沐佛節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36章 童謠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159章 鴝鵒鴝鵒,往歌來哭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58章 州試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92章 西南局勢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229章 王霸之辨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