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

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

這位剛從西北秦鳳路調任來的知縣,面容黑黢,臉上溝壑縱橫,不像個讀書人,卻像是老農一般。

但當他鋒銳的眼神掃過衆人以後,現場卻頓時變得落針可聞了起來。

縣學與州學不同,在如今的仁宗朝,州學設有專門的“教授”一職作爲主管州學的官員,而縣學的主管官員則是由當地知縣兼任。

知縣,掌握着他們從縣學晉升州學名額的審覈權!

因此對於這些縣學學子來講,這場縣試前的最後一場策論考試異常重要,直接關乎到能不能給新調任來的知縣留一個好印象。

李磐開口了,他的聲音有些黯啞,像是西北那被風吹過的粗糲沙石。

“景祐五年,李元昊僭號稱帝,我朝興師伐夏。今雖和議,然西北邊患未除,諸生當以‘御夏之策’爲題,各抒己見。”

李知縣話音方落,考場內便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宋夏戰爭雖然也是仁宗朝發生的事情,但對於這些蜀地士子來講,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距離都太過遙遠了。

從寶元二年開戰,到慶曆四年達成“慶曆和議”,宋夏戰爭持續了五年多,但“慶曆和議”距今可是已經足足過去了十二年啊!

隔着關中和漢中,“夏”這個國家對於他們這些蜀地士子而言,也實在是太過陌生,陌生到連個模糊的印象都沒有,更遑論以此爲題洋洋灑灑地來寫一篇策論。

不管是大宋還是蜀地,如今都已承平日久,少有人議論兵戈之事,所以對於策論的押題,更是從來沒有過“御夏之策”這個選項。

——換句話說,這題嚴重超綱了!

陸北顧餘光掃見,方纔攙扶他的兩名士子已是面如土色,其中一人更是連硯臺都打翻了,墨汁潑灑在青衫下襬,洇出一片狼狽的黑色。

“肅靜!”

學正一聲厲喝,考場重新歸於寂靜,只剩下紙張翻動的窸窣聲。

眼下,不管這些士子心裡怎麼罵娘,硬着頭皮寫,他們也得寫一篇策論出來交卷。

陸北顧垂眸研墨,腦海中關於北宋與西夏的史料如走馬燈般流轉。

第一次宋夏戰爭,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規模戰役,都以北宋失敗而告終,而目前西夏雖然暫時服軟,兩國處於和平期,但其狼子野心卻從未消弭。

接下來還會先後爆發四次宋夏戰爭,其中尤以宋神宗五路伐夏最爲著名,而因爲宋夏戰爭的資料太多,所以現代史學界的研究成果也可謂汗牛充棟。

陸北顧蘸了蘸墨略一沉思,便有好幾種不同的思路涌現出來。

不過,相比於那些老生常談,他更想寫點真正超越這個時代見識的東西。

此時心中想着事情,他的手腕懸停於硯臺之上,墨塊在硯臺上推拉,這個動作讓身旁的學子投來詫異目光尋常人研墨都是來回畫圓,哪有這般推拉的?

陸北顧卻恍若未覺,打好腹稿以後便提起了筆。

這些不自然的小細節他都可以慢慢融合記憶改正,當下重要的是其實是注意“避諱”,以及規避一些現代人下意識會犯的錯誤,寫策論的時候可別整個“北宋”“西夏”的稱謂出來。

此時,考場上的其他士子也都陸陸續續地動筆了。

知縣李磐踱步走在他們中間,不時駐足旁觀,但眉頭卻是越來越緊蹙。

絕大部分士子,壓根就不知道夏國的地理位置在哪,少部分對夏國有點概念的,寫出來的策論也是看着慷慨激昂,實則狗屁不通。

就比如這個名叫何聰的。

“夏者,西陲蠻夷也,當效漢武故事,發大軍犁庭掃穴”

——典型的紈絝子弟空談。

大軍犁庭掃穴聽起來很霸氣,也不是沒人實踐過這種策略,當年遼興宗親率十萬大軍渡過黃河,長驅而入四百里伐夏。 結果呢?夏軍熟練地堅壁清野,遼軍補給線被斷,最後一戰大潰,遼興宗僅以身免。

李磐的面色愈發陰沉,直到走到了那個衣衫溼透的少年旁,看了眼開頭。

“夫夏者,南抵河湟①,北及大漠,西至瓜沙②,東臨屈野。”

“有河套之饒,得橫山之險,帶甲十萬,坐而觀之,謂千里大國也。”

李磐僅僅看了兩句,便面色稍霽,這少年對夏國的地形、兵力、面積都有着正確的認識。

當然,這種水平在李磐看來,也僅僅是“不差”罷了。

接下來,要是還能寫出一些譬如範文正“築城漸進”之類的論點,那麼諳熟西北邊事的李磐,則能給這少年評個乙下的成績。

而李磐繼續看下去,瞳孔卻不由地猛地一縮!

整個策論的內容,開始轉向了一個他從未見過的方向!

“然細窺夏虜之政,實以貨殖爲筋絡,以甲冑爲表裡,行商賈之實而蓄騎射之威,此所謂‘披王袍而操市利,執干戈而算錙銖’者也。”

“昔管仲治齊,以輕重之術困衡山③;范蠡圖吳,以計然之策④弱敵國。”

“今夏虜之謀,亦在壟斷絲路,挾駝馬之輸以強軍資,耀兵革之利以求通商。”

“其於延州置榷場,以青鹽易米粟;於西界設互市,以馬匹換鐵器。”

“商隊往來如織,而甲士隱於其間,譬如虻蚊吮血,初不覺痛,復而體弱,虻蚊遂壯,及至毒發,則膏肓難醫。”

在陸北顧看來,西夏從來都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它的本質是以武力控制商路的部落聯盟!

而對於西夏這個特殊的樣本,從經濟角度來分析其地緣政治關係,這種角度在這個時代完全可以說是另闢蹊徑!

這種新穎卻切合實際的論調,只是看了一眼,就將李磐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畢竟,李磐在秦鳳路前線任職的時候也曾經思考過,爲什麼現在大宋執行的“築城漸進”戰略只能抑制西夏的擴張,而不可能真正壓服西夏,更不可能徹底抵禦西夏的侵擾。

當時他得出的結論,是“築城漸進”戰略對於大宋財政的負擔過大,大宋做不到不斷地修築寨堡、配駐士卒.這裡面是有說法的,築城不是隨便往地圖上畫一下就開始築的,而是需要結合水源、地形等因素挑選地點,而且必須要保證城內的兵力能夠抵禦數萬夏軍的圍攻。

換言之,宋軍因爲缺乏騎兵且可堪野戰的部隊太過稀少,故而必須用數量和工事來彌補質量,但反過來說,西北前線的寨堡和駐軍數量越多,對財政的壓力也越大,所以這個戰略根本做不到一路把寨堡修到賀蘭山去,宋夏之間也就這麼僵住了。

而這個少年的策論,則給出了一種與“築城漸進”戰略截然不同的全新戰略構想!

此時的李磐,已然是一副鄭重其事的態度,眼睛認真地盯着不斷揮毫的陸北顧。

他迫切地想要看看這篇論調獨樹一幟的策論,究竟能提出怎樣的御夏之策。

——————

①河湟,指由湟水和黃河衝擊而成的兩個谷地的統稱,在書中時間被親宋的青唐吐蕃首領唃廝囉佔據,是北宋對抗西夏的重要盟友。

②瓜沙,指瓜州和沙州,原爲歸義軍所佔據,在書中時間當地的主導勢力爲回鶻人,雖臣服西夏但雙方仍有間隙。

③輕重之術困衡山,指春秋時期齊桓公欲取衡山國,但此國善鍛兵器難以攻取,管仲秉持其經濟思想即“輕重之術”,擡高衡山國兵器價格引得諸國爭搶,使衡山國人大量放棄農耕從事鍛造,隨後在秋天封鎖商路並擡高糧食價格,迫使衡山國不得不依附於齊國。

④計然之策,《史記·貨殖列傳》載范蠡曾拜計然爲師,計然教給范蠡“貴流通”、“尚平均”、“戒滯停”等七策,范蠡用其使越國富強。

(本章完)

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18章 終無應者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46章 《賦得梅》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68章 拜碼頭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249章 陸北顧的《仲達論》【求月票!】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261章 包青天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158章 州試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17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27章 旬測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38章 開源?節流?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194章 始惜月滿 花滿 酒滿【求月票!】第252章 趙徽柔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65章 觀棋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28章 難得奢侈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65章 觀棋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71章 心懷宇宙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84章 詩賦第273章 他不是知道錯了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174章 新法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65章 抉擇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32章 驛站見聞第32章 驛站見聞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
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18章 終無應者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46章 《賦得梅》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68章 拜碼頭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249章 陸北顧的《仲達論》【求月票!】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261章 包青天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158章 州試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17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27章 旬測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208章 呂惠卿的小心思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38章 開源?節流?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194章 始惜月滿 花滿 酒滿【求月票!】第252章 趙徽柔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65章 觀棋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28章 難得奢侈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65章 觀棋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271章 心懷宇宙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84章 詩賦第273章 他不是知道錯了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174章 新法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260章 流外入流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65章 抉擇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264章 鹽鐵司的任職邀請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32章 驛站見聞第32章 驛站見聞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