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禮部貢院

陸北顧手上的兩封信,一封是張方平寫給歐陽修的推薦信,另一封則是宋祁寫給宋庠的家信。

不過,他思量片刻之後,還是決定先去拜訪曾經教授過自己詩賦的老師,如今的殿中侍御史趙抃。

原因很簡單,他不是很清楚歐陽修與宋庠之間的關係。

所以,在送這兩封信之前,還是要找人問問現在廟堂上的情況,免得兩頭不落好。

而陸北顧在開封認識的人,除了他那不知道在哪的姐姐陸南枝,就只有老師趙抃了。

畢竟,眼下張方平和範祥,還都在四川沒回開封呢。

“我打算先去禮部貢院那裡把家狀和解狀交了,然後再去拜訪殿中侍御史趙抃,崔兄同去嗎?”

聽了陸北顧的話,崔文璟有些意外,不過他很快答道:“我跟你同去不合適,你自己去吧。”

“行。”

陸北顧點點頭,對方拒絕是一回事,但自己不說就是另一回事了。

把書籍和衣衫等行李都放好之後,陸北顧趁着天色還亮,帶着兩封信以及解狀、家狀離開了天清寺。

開封是三重城垣結構,分別是外城、內城、宮城,一般來講官衙都是在內城的,不過應試舉子所需要交解狀、家狀的地方,並非是位於內城的禮部,而是位於外城城南的禮部貢院。

這地方很好找,因爲它正處於開封城的中軸線附近。

開封城的中軸線,在內城被稱作“御街”,在外城被稱爲“南薰門內大街”,其實是一整條由北到南的大街,只是名稱因內外城而有所不同。

反正離得不算特別遠,陸北顧又能辨方向,他乾脆走出天清寺後步行順着道路向西走,沒有僱傭驢、騾。

這段靠近天清寺的居民區比入城經過的鬧市安靜許多,青石板路兩側多是青磚灰瓦的普通民宅,間或有幾戶稍顯齊整的門庭。

孩童在巷口追逐嬉鬧,婦人倚門閒話,偶爾有挑着擔子的貨郎吆喝着“炊餅”、“時新果子”慢悠悠走過,聲音在相對狹窄的巷弄裡顯得清晰悠長。

空氣中瀰漫着柴火氣,以及秋日落葉堆積後的微腐氣息。

行不多時,前方豁然開朗,一條寬闊的河流橫亙眼前,河上架着一座頗爲壯觀的石橋。

這是橫穿蔡河的觀橋,這座觀橋與北面的雲騎橋、宜泰橋、高橋一起,共同承擔了開封外城東南角區域與中軸線區域之間的人員、貨物往來。

陸北顧跟着人羣踏上觀橋,橋面被踩磨得光可鑑人。

他頓住腳步,扶着橋欄向下望去。

橋上車馬行人絡繹不絕,橋下則是另一番景象.大小船隻穿梭往來,有載着糧秣柴薪的貨船,也有載着魚鱉蝦螺等水產品的漁船,更有不少載着一筐筐蘿蔔、菠菜、芥菜、萵苣、菘菜等蔬菜的菜船。

顯然,光是本身維持這座巨城裡上百萬人口每天的吃喝,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且複雜的工程了。

下了觀橋再往北走一段,西拐便是東大街了。

東大街與西大街是東西向的主幹道,它們與外城南北向的主幹道南薰門內大街交叉,共同構成了外城城南區域的“十”字交通網絡。

甫一踏上這條主幹道,陸北顧便感覺一股不同的氣氛。 跟之前他剛進城看到的那些販賣各色商品的商業街不同,東大街幾乎全都是文教相關的店鋪鱗次櫛比的招牌幌子在秋陽下招展,上書“精校典籍”、“湖穎名筆”、“歙州佳墨”、“澄心堂紙”、“新雕印書”。

門前常有三五學子駐足低聲交談,偶爾有挑着書箱的力夫或是趕着裝載成捆書卷的騾車經過,車轍壓過青石板路,發出沉悶的滾動聲。

之所以如此與衆不同,是因爲大宋的國子監、太學與禮部貢院一起,都位於東大街附近。

所以,東大街這裡也儼然成爲了開封城一處重要的文脈匯聚之所。

至於國子監與太學有什麼區別?說來也簡單。

國子監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員子弟,平民無法入學,目前常年保持在七、八十名學生的規模,國子監的監生普遍無心向學,東遊西逛是常態,學風渙散,教學基本上流於形式,判監事、直講等國子監官員,也就是掛個名領俸祿,基本上什麼都不管,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

太學則與地方的州學、縣學一樣,是“慶曆興學”的產物,誕生距今不過十二年,是范仲淹爲了革除國子監弊端、選拔真才所創立的,就建在國子監旁邊,而太學沒有任何門第限制,平民也能入學,慶曆四年第一批就招了二百人,並聘請石介、孫復等大儒擔任講官,採用經義齋、治事齋等分齋教學,並且有着嚴格的月考、年考制度,目前已經達到了六百多名學生的規模。

當然了,這兩所學校雖有不同,但裡面的學生考科舉,跟地方州府裡的學生所需要走的流程都是一樣的,都得先考解試拿解額,才能參加禮部省試。

陸北顧循着路人的指點,很快找到了東大街南邊的禮部貢院,這地方與國子監和太學隔東大街相望。

他隨着其他同樣前來遞交文書的外地舉子一同步入其中,在指定的位置排隊等候。

門內影壁前設有一排長案,數名身着公服的小吏正襟危坐,負責收驗文書。

輪到陸北顧時,他將家狀和解狀雙手奉上:“瀘州舉子陸北顧,前來繳納家狀、解狀。”

一名麪皮微黃,留着山羊鬍的吏員接過文書,眼神銳利地掃過。

他先是仔細覈驗解狀上的州府官印、知州簽押,確認無誤後,又開始逐行審視家狀上面的籍貫、三代名諱、年齡、外貌特徵。

當看到外貌特徵這一行文字描述的時候,他特意擡頭看了眼陸北顧。

“.身長七尺,儀觀端偉,面如冠玉,眉目俊朗,鼻準豐隆,髭髯清整。”

山羊鬍吏員提筆記下名字,將兩份文書分門別類歸入不同的卷宗格內,動作麻利。

“好了,已驗訖錄入,解狀存檔,家狀待省考畢後,若得中,殿試之前還需再覈對謄錄一次。”

然後,山羊鬍吏員遞過一塊刻有編號的鐵牌。

“收好號牌,這東西不能丟,丟了有被冒考的風險,覈對起來很麻煩。”

“多謝公人。”

陸北顧接過號牌,心頭一塊石頭落地,這禮部省試“應試資格審覈”的第一步算是穩穩踏過了。

他並未立刻離開,而是稍作躊躇,隨即再次向那山羊鬍吏員拱手,聲音壓低了些,帶着恭敬:“敢問公人,可知殿中侍御史趙公府邸所在?晚生乃趙公門生,此番進京,欲往拜謁恩師。”

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62章 實力排序第277章 粔籹蜜餌,有粻餭些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47章 劉幾的質疑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53章 上門催稿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165章 抉擇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56章 開封再見第21章 略施小計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51章 官家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84章 詩賦第84章 詩賦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3章 漱玉別業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81章 除夕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76章 姐夫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21章 分別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84章 詩賦第43章 鑊氣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251章 官家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34章 芙蓉城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
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62章 實力排序第277章 粔籹蜜餌,有粻餭些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47章 劉幾的質疑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53章 上門催稿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165章 抉擇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56章 開封再見第21章 略施小計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51章 官家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84章 詩賦第84章 詩賦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13章 漱玉別業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281章 除夕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76章 姐夫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21章 分別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84章 詩賦第43章 鑊氣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251章 官家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34章 芙蓉城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