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紫袍大員

宋堂的講課風格很有激情。

他越說越激動,額上青筋微顯,唾沫星子幾乎要噴到前排監生的臉上。

講到激動處,他猛地一拍身前那張書案,案上的幾卷書冊都跟着跳了一跳,嚇得一個打盹的監生差點從椅子上栽下來。

講堂裡的這幾個監生要麼低頭裝鴕鳥,要麼眼神飄忽望向窗外那棵有些光禿禿的銀杏樹,只盼着這“宋瘋子”早點講完。

陸北顧與二程坐在後排。

程顥聽得專注,不時頷首,而程頤則眉頭微蹙,對其言辭激烈、幾近呵斥的態度似有不以爲然。

陸北顧則饒有興致,這位同鄉前輩的授課風格雖然很“獨樹一幟”,但講的內容是有真東西的,對他提升時務策很有裨益。

而就在宋堂痛心疾首地數落着監生們“不知稼穡之艱,不曉邊備之危”,準備展開他《西北民言》中關於邊地民生凋敝的論述時。

講堂那扇吱呀作響的木門,被“哐當”一聲大力推開了!

一股深秋的寒氣卷着落葉涌了進來。

門口站着一個身着紫色官袍、頭戴直角襆頭的老年官員。

他身材中等,官威甚重,一張圓臉此刻卻繃得緊緊的,身後跟着兩個吏員。

這突如其來的闖入,瞬間打斷了宋堂慷慨激昂的講課,堂內所有監生,包括陸北顧三人,都驚愕地看向門口。

紫袍大員?

這身官袍太過於唬人,以至於陸北顧還認真地想了想,這到底是哪號人物,纔會這時候出現在門庭冷落的國子監裡。

宋堂被打斷,臉色頓時沉了下來,眼中閃過一絲被打擾的不悅。

他認得來人,但顯然對這位上司如此莽撞地闖入課堂非常不滿。

“不知學士駕臨,有何訓示?下官正在講學。”

宋堂的聲音冷了下來,雖行了禮,語氣卻硬邦邦的。

來人正是以翰林侍講學士身份“判國子監”的國子監主官——楊安國。

實際上,提到仁宗朝國子監的持續衰落,是繞不開楊家的。

楊安國出身經學世家,他父親楊光輔就在仁宗朝初年從國子監直講開始,一路晉升到國子監丞,而等父親致仕後,楊安國進入國子監擔任國子監直講,景祐年間升任國子監博士,皇祐年間升任“判國子監”。

而在國子監繫統裡,國子監的最高長官“國子祭酒”和副長官“國子司業”是不設立的,實際上的管理職責通常由朝廷委派如翰林學士、知制誥、侍講、侍讀等侍從官以“判國子監”或“領國子監”的差遣兼任,而日常庶務則由國子監丞管理。

只不過,國子監雖然是楊家的發家之地,但楊安國對這裡的工作並不怎麼上心,他作爲當世精通《尚書》的著名經學家,最關心的其實是他經筵官的工作。

因爲經筵官是給官家講課的,只要跟官家的關係足夠好,國子監搞成什麼樣並不重要。

而楊安國自景祐年間以國子監博士的身份擔任經筵官後,就始終致力於跟仁宗搞好關係,他在經筵官這條路上,一路從崇政殿說書晉升到天章閣侍講,又晉升到天章閣待制,而目前更是爬到了翰林侍講學士這種高級經筵官的位置上。

當然了,楊安國官位高跟他講的好沒太大關係,他的講學特點就是完全以古代經典的註疏爲依據,沒有任何自己的見解和發揮,引用的事例甚至有時比較粗俗淺陋,很多經筵官同僚都以此作爲笑談。而他還特別擅長講解緯書.就是漢代附會儒家經義,帶有神學預言性質的書,甚至還將緯書推崇到與經書同等的地位。

但不管楊安國學術水平如何,仁宗就是喜歡他。

——因爲楊安國很能爲仁宗提供情緒價值。

在滿朝大臣數十年如一日的忠言進諫給仁宗添堵的時候,只有楊安國會在每隔幾天的經筵上不漏痕跡地用經學或者讖緯之說,作證仁宗做的事情都是對的,安慰仁宗受傷的心靈。

那麼仁宗知不知道楊安國是在純哄他呢?

當然知道啊!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經筵官又不參與政務,什麼都影響不了,就當是專門找個人哄自己開心了。

所以,楊安國在經筵官的職位上任職長達二十餘年,仁宗不僅稱讚他品行方正、爲人質樸,還將他比作宋初以品德和學問著稱的大臣崔遵度,予以了格外的恩寵,給他“賜紫”。

所謂“賜紫”,指的就是官家可以特賜未達到三品但地位重要、深受寵信或有特殊功績的官員穿紫袍。

也正是因爲楊安國的心思全在經筵上面,所以無人管理的國子監長期擺爛,才形成了現在的狀態。

此時楊安國也顧不上宋堂語氣裡的不善,他此刻顯然被更急迫的事情佔據了心神。

楊安國大步流星地走進講堂,目光如電般在前排稀稀拉拉的那幾個監生臉上掃過,臉上失望之色更濃——這些膏粱子弟,哪個能指望得上?

“宋助教!”

楊安國聲音帶着明顯的焦躁,也顧不上官場客套,開門見山:“本官此來非爲訓示,實乃有事相求!”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卻更顯急切:“胡安定那老匹夫,仗着太學如今勢大,學生衆多,今天竟敢在禁中經筵上,當着官家的面,譏諷我堂堂國子監無人矣!”

“無人矣”三個字,楊安國幾乎是咬着牙根說出來的,顯然這口惡氣堵在胸口不吐不快。

胡安定,就是“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而太學就是在“宋初三先生”的手中崛起的,只不過泰山學派的石介英年早逝,孫復距離大去之期亦不遠矣,只有胡瑗還在勉力支撐。

如今胡瑗正是以太子中允、天章閣侍講的身份“管勾太學”,是太學的最高長官。

同時,胡瑗作爲“天章閣侍講”也是經筵官,只不過在經筵官的官職體系裡,是比楊安國的級別要低很多的。

而楊安國身爲國子監主官,更是在館職體系中級別極高的翰林侍講學士,地位清貴,卻被胡瑗如此當面奚落,顏面何存?

須知道,翰林侍講學士可是很多文臣夢寐以求的“貼職”,是經筵官的首領,地位僅次於掌內製,有着“半步宰執”之稱的翰林學士。

宋堂眉頭皺得更緊:“胡先生管勾太學,素來方正,竟也作此意氣之爭?”

顯然,楊安國的一面之詞,可能並不是事情的全貌。

有些事情,可能楊安國當着這些監生的面不太好說,畢竟這些監生都是官員子弟,很容易往外傳消息。

他也怕被人傳出去當做笑柄,所以就刻意遮掩了一些信息。

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21章 分別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56章 開封再見第158章 州試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67章 意外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8章 難得奢侈第249章 陸北顧的《仲達論》【求月票!】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23章 獨竹漂第156章 開封再見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82章 縣試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8章 終無應者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82章 縣試第252章 趙徽柔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31章 《水龍吟》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50章 國朝懸案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75章 豐厚回報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36章 周敦頤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174章 新法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74章 新法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67章 淯井監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
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21章 分別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56章 開封再見第158章 州試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67章 意外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8章 難得奢侈第249章 陸北顧的《仲達論》【求月票!】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23章 獨竹漂第156章 開封再見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82章 縣試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8章 終無應者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82章 縣試第252章 趙徽柔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31章 《水龍吟》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50章 國朝懸案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75章 豐厚回報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36章 周敦頤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174章 新法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74章 新法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67章 淯井監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