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

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

李畋從書案後起身,走到靠牆的書架前,那幾排高大的書架幾乎頂到了房樑,上面密密麻麻排滿了各種典籍、卷宗和手札。

他動作遲緩地從中抽出兩本厚厚的大部頭。

“嘩啦”一聲輕響,兩本線裝書冊被放在了陸北顧面前的書案上。

書頁邊緣已有些捲曲磨損,顯然是常被翻閱的舊書。

——《春秋墨義要覽》與《禮記墨義要覽》。

“省試之重,首在墨義。”

李畋似乎話說多了,聲音變得更沙啞了:“此乃根基,根基不牢,縱有錦繡文章,亦是頃刻即傾。這兩本書彙集了自國朝自官家登基以來,特別是慶曆、皇祐年間禮部省試所出的《禮記》、《春秋》墨義真題及其精要解析。”

此前,合江縣縣學學正,曾經借給陸北顧三卷《禮記舉隅》,當時就提到過《禮記墨義要覽》這本書。

只不過對於當時的陸北顧來講,這種禮部省試才能用到的書,實在是太難了,並不適合他,遠不如用於速成的《禮記舉隅》對於成績提升的效率高。

而既然白沙先生這裡有,又能直接指導,便再好不過了。

他翻開《禮記墨義要覽》,只見裡面小楷密密麻麻,除了大段大段關於《禮記》各篇章字詞、名物、制度的精準釋義,更多的是在題目旁細細批註着“易混淆”、“常考點”、“需辨析”等字樣。

而許多地方,還有李畋自己的旁註,用更小的字寫着與其他典籍的互證,或是對前人註解的補充。

顯然,這本書屬於李畋的“教案版”了。

“《禮記》乃禮樂制度之淵藪,亦是省試墨義之大宗。其精要在‘明器數,辨等差,通人情’。”

他隨手翻開一頁,指着一道題:“看此,‘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相見於郤地曰會’。此題看似簡單,考的是《曲禮》相見之名,然其背後關聯的是諸侯邦交之禮制。若只死記定義,不明其所以然,一旦題目稍加變通,如問‘遇’、‘會’之別與‘朝’、‘聘’之異同,便易混淆。”

“此書集註,便在於幫你釐清這些名物制度間的經緯脈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尤其要細究《王制》、《月令》、《禮運》、《學記》、《儒行》等篇目,涉及治國、農時、教化、士人操守,皆爲省試所重。”

陸北顧凝神細看,果然見那道題目的集註旁,用小字詳細列出了“遇”、“會”、“朝”、“聘”的具體適用場景、禮節差異,甚至還引了實例佐證。

他心中凜然,意識到這看似簡單的批註,背後是對整個禮制體系的深刻理解。

李畋又拿起《春秋墨義要覽》,書頁翻動間,一股更沉鬱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

“《春秋》微言大義,一字之褒貶,榮於華袞;一字之貶斥,嚴於斧鉞。墨義於此,重在‘明是非,別善惡,通權變’。”

他翻到一處明顯被多次翻閱、書頁邊緣已發黑的部分:“此乃方纔你我所談‘責帥’之論相關集註,你既知此論之重,便更需深究其源流。”

陸北顧看到書頁上羅列了數道關於“責帥”的真題。

“‘帥師不稱師,何解?’。”

“‘《春秋》書‘晉殺其大夫先縠’,責在何人?’

每一題的集註都不僅給出答案,更引經據典,剖析《春秋》筆法背後的大義。

“《春秋》墨義,絕非孤立考校字詞。”李畋喝了口茶,“它考的是你對聖人大義的理解,對歷史興衰的洞察,對現實政治的映射,歐陽修、宋祁、範鎮、梅堯臣修《新唐書》力倡古文,在其中對《春秋》經義的尊崇與闡發,卻是不遺餘力而明年的主考官,大概率就是修《新唐書》的這幾位裡面挑一個,而宋祁如今已經離京,所以也有可能是其兄宋庠。但不論是誰,省試命題,亦必受此風影響。”

聽到這話,陸北顧剎那間怔了怔神。

——猜的這麼準?

他當然能從記憶裡得知明年的主考官是歐陽修,副考官是梅堯臣,並且能夠以此投其所好,但這是作爲穿越者的信息優勢。

而身處時代洪流之中的白沙先生李畋,卻能從官家爲了與五代後晉時官修的《舊唐書》相區分,所大力支持修《新唐書》,以及用支持古文運動幾人來主持修《新唐書》,這兩件事情的政治導向,判斷出明年墨義的題目重點,這眼光就實在是有夠老辣了。 這裡面的邏輯其實很清晰。

因爲歐陽修等人都是宋代古文運動的主力軍,所以他們不僅倡導“古文體”,還爲了對五代十國時期“天子兵強馬壯者當之”的風氣進行糾正,在修《新唐書》的過程中以春秋經義爲核心,強調尊王攘夷、正名定分、誅亂臣、討賊子、明君臣之道、辨華夷之防。

所以,這也註定了無論是誰當主考官,墨義的出題方向,都會圍繞着這幾個方面進行。

李畋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才能夠根據出題方向來提前押題。

這就意味着,對於禮部省試,陸北顧幾乎是贏在了起跑線上!

兩方面來講,一方面是李畋基於多年的科舉教學經驗,這種押題的成功率,可以說是極高的;另一方面,是陸北顧完全規避掉了正常全面複習,所需要爲“踩坑”而付出的時間成本。

對着限定範圍內的內容認真學習、研究,遠比所有內容全都學一遍,所需要的時間要少的多。

這也就讓陸北顧,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走在正確的方向上,提升最多的成績。

接下來,晨光熹微至暮色四合,除了吃飯,師徒二人幾乎足不出戶。

案頭堆滿了翻開的《禮記墨義要覽》和《春秋墨義要覽》,以及相關的《禮記正義》、《春秋三傳》等原典。

李畋的教學方式極其嚴苛高效。

他不再長篇大論講解,而是直接以真題爲靶,圍繞主要方向進行押題。

“《禮記·王制》:‘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此田制所本爲何?與孟子所言‘井田’有何異同?”

“《春秋》書‘宋人及楚人平’,此‘平’字何解?與‘盟’、‘成’有何區別?隱含何種褒貶?”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命相佈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此‘相’指何人?‘佈德和令’具體指何政事?”

陸北顧的回答必須精準、簡潔、切中要害。

一旦稍有猶豫、遺漏或理解偏差,李畋便會直接指出集註中相關段落,命他當場背誦、複述、辨析。

高強度的訓練讓陸北顧感到頭腦如同被反覆錘鍊的鋼鐵,疲憊卻異常清醒。

他不僅根據之前的基礎,加深了海量的名物、制度、經文章句的記憶搜索能力,更在李畋的引導下,漸漸觸摸到隱藏在字句背後的宏大體系。

第十日的午後,陽光斜斜地照在書案上。

陸北顧剛剛流暢地辨析完一道關於《春秋》“諱國惡”原則的複雜題目,李畋罕見地沒有立刻追問,而是沉默了片刻。

他拿起那本《禮記墨義要覽》,翻到《儒行》篇的集註處,指着其中一段他親手寫下的硃批。

“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李畋將書輕輕推到陸北顧面前:“此書,連同那《春秋》集註,你一併帶走,路上、入京後,時時翻閱,溫故知新。其中所載,不僅是登科之階,更是爲人爲官之箴銘。”

他頓了頓,目光深深地看向自己的關門弟子。

“十日之期已滿,老夫能教的,盡在於此。順江東去,去吧,去會一會那天下英雄!”

陸北顧雙手接過兩本沉甸甸的集註。

他將它們小心收好,對着李畋,深深一揖到地,久久未起。

書齋內,唯餘秋陽靜默,墨香如故。

(本章完)

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152章 “三難”第239章 宋瘋子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281章 除夕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58章 州試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282章 《別歲》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61章 包青天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84章 詩賦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67章 意外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40章 天下奇才!第34章 芙蓉城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3章 獨竹漂第78章 新家第43章 鑊氣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84章 詩賦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136章 童謠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23章 獨竹漂第29章 前往成都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7章 旬測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81章 帶着祝福努力吧!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251章 官家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82章 縣試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54章 小娘子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
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152章 “三難”第239章 宋瘋子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281章 除夕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58章 州試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282章 《別歲》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61章 包青天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84章 詩賦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67章 意外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40章 天下奇才!第34章 芙蓉城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3章 獨竹漂第78章 新家第43章 鑊氣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84章 詩賦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136章 童謠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23章 獨竹漂第29章 前往成都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7章 旬測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81章 帶着祝福努力吧!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16章 君子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251章 官家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82章 縣試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54章 小娘子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