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新家
夏日的安樂溪泛着粼粼波光,一艘烏篷船停靠在青石碼頭邊。
這裡是合江縣城東南角的小碼頭,通常都是山區方向往來行人用的,若是長江那邊的大件貨運則會選擇停靠在城東北角的史壩水驛,那裡岸上有很多倉庫,配套設施極爲完善。
裴妍牽着陸語遲和陸言蹊走下船板,船家幫她們把好幾箱行李都擡了出來。
家裡罈罈罐罐之類的當然很多,但值點錢的細軟就這些了,有些不方便移動的,這次就沒有搬,後續可以再搬一趟。
“孃親,小叔叔在哪兒呀?”
陸語遲踮起腳尖張望,小手緊緊攥着裴妍的衣角。
陸言蹊則是躲在了裴妍身後根本不敢說話他年紀小,從小就沒離開過古藺鎮,這是他第一次出遠門。
豆腐蹲在裴妍的肩頭,來到不熟悉的地方表現得也有點慫。
“別急,你們小叔叔說了會來接我們的。”
裴妍安撫道,目光在碼頭熙攘的人羣中搜尋着那個熟悉的身影。
信上已經約定好了日期時辰,裴妍相信陸北顧不會不來的。
忽然,一個清朗的聲音從人羣中傳來——
“嫂嫂!”
陸北顧一襲青衫,身姿挺拔如修竹,正從碼頭的人羣中快步穿行而來。
他臉上帶着久別重逢的笑意,眉眼間卻比離家時更添幾分沉穩。
“小叔叔!”
陸語遲和陸言蹊歡呼一聲,掙脫裴妍的手,像兩隻歡快的小雀兒般撲了過去。
陸北顧蹲下身,一手一個將兩個孩子攬進懷裡,揉了揉他們的腦袋瓜。
豆腐則一下子爬到了陸北顧的肩膀上,找到了安全感一下子就趾高氣揚了起來,彷彿在說“我兩個真厲害”!
裴妍笑着看着這一幕。
“北顧.”
“嫂嫂一路辛苦了。”
陸北顧站起身,接過她手中的包袱,語氣溫和:“宅子已經收拾妥當,我們回家。”
“好,回家。”
碼頭旁就有等着拉人拉貨的車輛和負責搬運的力夫,陸北顧僱了輛驢車,讓腳伕幫忙把行李擡到驢車上,他們一起坐在車上,向着合江縣城裡駛去。
宅子是陸北顧從老馮的女兒馮金花手裡買來的,她家急着換鋪子,手裡又缺錢,得知陸北顧願意買宅地,很是感激地給他便宜了不少。
至於原先前鋪是用作肉鋪的,陸北顧倒是不介意.但考慮到畢竟還有女人和孩子住,所以他在買之前還是特意去法王寺問了問,肉鋪是否會跟煞氣之類的有關係,但和尚們告訴他沒什麼說法。
實際上這點確實是陸北顧多慮了,大宋市井商業發達,肉鋪也只是正常的商業活動,根本沒人講究這些。
坐在驢車上穿過比古藺鎮繁華得多的街市,兩個孩子興奮地東張西望,指着路邊的糖人攤和雜耍藝人嘰嘰喳喳。
“小叔叔,新家也有西瓜吃嗎?”陸言蹊仰着臉問。
“有,後院還給你和姐姐留了塊地,想種什麼都可以。”
驢車在青石板路上咯吱咯吱地停下,陸北顧先跳下車,轉身扶着兩個孩子下來。
前鋪臨街,如今三開間的鋪子已經打掃得一塵不染,陽光透過雕花窗櫺灑進來,在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因爲所有原有的東西都被徹底搬空了,所以這裡顯得有些空曠,房間裡只有樑柱聳立着。
“這鋪面之前是肉鋪,買下來之後把前鋪的地磚和門窗都換了,現在煥然一新了。”
陸北顧說道:“若是嫂嫂想弄些營生,這裡正好可以用。”
隨後,穿過一道門,便是後院。
後院是三間正房,左右各帶一間廂房,正房前有廊檐,檐下掛着新買的竹簾,既能遮陽又不妨礙通風。
而正中則是一條青石小徑,兩側各有一方花圃,左邊種着幾叢花,右邊則空着,顯然是留給孩子們種瓜果的。
豆腐警惕地觀察了一下週圍,然後躲到了花圃裡嘗試隱藏自己。
可惜並沒有什麼意義,一隻白貓躲在偏黑的土地上面簡直不要太顯眼。
“這花圃?”裴妍蹲下身,指尖輕觸鬆軟的泥土。
“都是肥土。”陸北顧笑道,“語遲要是想種西瓜,這裡的土比古藺鎮的黃壤好多了。”
陸語遲歡呼一聲,隨後拉着弟弟就往裡面跑,開始了小孩子的探險之旅。
“東廂房是竈房,我住西廂房,正房嫂嫂你和孩子們住。”
按理說其實東廂房的地位一般要比西廂房高的,但合江縣這邊卻很多都是東廂房做竈房,因爲東廂房夏天西曬嚴重,冬季又需要直面西北風,居住舒適度比較差。
而西廂房則沒有這些困擾,不僅上午採光好,也不會受風吹出病來。
裴妍走進正房,只見窗明几淨,左中右三處小空間被屏風所隔開。
一張櫸木架子牀靠東牆擺放,牀上鋪着嶄新的藍布被褥。
別的地方壓根買不到櫸木牀,因爲櫸木目前絕大部分都生長在大理國以及川南大山裡,這種牀都是大山裡的工匠在當地做好,然後通過安樂溪水運出來賣錢的。
之所以不把木材通過河流順流而下運到下游,而是要在上游先加工好,是因爲一方面櫸木本身易於加工,且表面光滑適合刷漆,另一方面則是櫸木爲硬木,密度高、質地堅硬,抗壓、抗彎強度優越,但不耐長期潮溼,所以沒辦法直接往河裡扔進去就運.如果是用船隻運木頭,那成本還不如先加工好再運。
靠窗則是一張梳妝檯,臺上擺着銅鏡和木梳,旁邊還放着個小小的針線笸籮。
而西牆那側,則是兩個孩子的牀和桌子。
“這些都是新置辦的。”
陸北顧站在門口,聲音溫和。 “北顧。”裴妍環視了一圈問道,“這宅子花了多少錢?”
“四十二貫。”
“馮家急着用錢,正常這種三分之一畝地的宅地,市價是要五十貫的。”
陸北顧忽然想起來問道:“對了嫂嫂,來之前古藺鎮的土官可曾上門覈實過遷籍的事情?”
買下這處宅地的第一時間,陸北顧就去縣衙辦遷籍了。
李磐也很關心他,知道陸北顧沒時間自己跑,所以特意派了個差役幫陸北顧去跑手續。
那差役便是與李磐同去成都的隨行護衛四人之一,陸北顧又私下給了辛苦費,辦事自然也利落。
“土官覈實過了,態度出奇的好。”裴妍答道。
“那應該很快就能把戶貼遷過來了。”
陸北顧點點頭放下心來,對於他來說,這是一件大事。
只要進州學的時候是合江縣戶籍,那麼考過州試,就沒人能拿戶籍這個由頭來卡他的解額了。
有縣衙的人幫他跑流程,李磐又還沒升遷到瀘州當判官,這件事情在合江縣是不可能存在阻力的。
所以接下來對他來講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踏踏實實地準備縣試。
畢竟只有考過縣試,才談得上以後的事情,要是陰溝裡翻船可就鬧笑話了。
裴妍看着陸北顧,忽然發現他眼睛裡也有了不少血絲,顯然這段日子並不輕鬆,又要來回奔波,又要讀書備考,還得安家置業。
“北顧,這些日子你一個人辛苦了。”
陸北顧搖搖頭,從懷中取出四封帖子,遞給裴妍:“這是法王寺般若經舍的薦書和法名憑證,語遲和言蹊都能去般若經舍聽俗講,主持還會親自賜法名。”
裴妍接過帖子,指尖微不可查地有些發顫。
范仲淹的故事深入人心,她當然也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在這世道,能得寺廟庇護、識字讀書,是多少貧寒子弟求都求不來的機緣。
更何況,對於很難去私塾唸書的女娃來講,這更是難得的受教育機會。
哪怕是市井人家的孩子,也知道懂識文斷字比當文盲以後要有出息的多。
“喔對了,還有這個。”
陸北顧拿出一個小匣子,遞給了裴妍。
“這是什麼?”
“打開看看就知道了。”
裴妍接過那方紅漆小匣,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咔嗒”一聲輕響,銅釦彈開。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抹灼目的海棠紅,四尺蜀錦在匣中迭得整整齊齊,日光透過窗櫺落在錦面上,那紅色便像活過來似的,泛着炫目光澤。
稍稍傾斜匣子,錦上金線繡的折枝花紋也隨着光線流轉,彷彿真有暗香浮動。
“這”
裴妍的指尖懸在錦緞上方,竟不敢觸碰。
她在古藺鎮繡過最貴的料子,也不過是富戶嫁女用的湖綢,哪曾碰過這樣寸錦寸金的蜀錦?
至於在開封的日子,對於她來說,則已經遙遠的像是隔着一層霧牆了。
陸北顧的聲音帶着笑意:“李知縣在路上買的,分了我們一些。”
話音未落,裴妍突然發現蜀錦中間還壓着兩個小巧物件。
掀開一看,竟是兩尊金玉佛像。
佛像不過拇指大小,一尊金胎掐絲的玉彌勒笑眼彎彎,金玉交輝間讓人心生敬仰。
“法王寺開過光的。”
陸北顧取出來說道:“配上紅繩給語遲和言蹊戴着,能保平安。”
而當裴妍把蜀錦拿出來的時候,發現匣子的最下面,還放着一串鑰匙。
裴妍望着鑰匙,忽然覺得胸口堵得厲害。
她想起古藺鎮那幾間有時候會漏雨的舊屋,想起寒食節那日圍堵的債主,想起這些年戰戰兢兢的日子.
窗外的蟬鳴忽然變得很遠。
“嫂嫂?”
裴妍猛地回神,才發現自己一滴淚正落在海棠紅的錦緞上,那滴淚珠在蜀錦上滾了滾,竟沒留下半點水痕。
“太貴重了。”
她想把蜀錦收起來,匣子卻被陸北顧奪走。
“若沒有嫂嫂這些年勉力支持,哪來的今天?嫂嫂給自己裁件褶襉裙,也權當慶祝了。”
“孃親怎麼哭啦?”
這時候陸語遲帶着陸言蹊探險完畢,走進了正屋來,拽了拽她的袖子。
裴妍慌忙抹去眼角的溼意,笑道:“孃親是高興。”
陸北顧靜靜看着她,輕聲道:“嫂嫂,往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夕陽西下,四人一貓的影子在青磚上拉得很長,又漸漸融入了合江縣溫暖的暮色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