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

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

嘉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自十月末國子監與太學一戰後,陸北顧的生活便復歸平靜。

楊安國依照約定,爲他們三位廣文館生,超規格地提供了與國子監直講相同的待遇,陸北顧與崔文璟依依惜別後,搬入了國子監內居住。

而鳥不拉屎的國子監,反而比天清寺內還要安靜。

因爲在編制上,國子監也就三十多個學官,再加上五十多個監生,一共都不到百人而實際上住在國子監裡的老師只有十來個,平常來上課的監生更是個位數。

故此,陸北顧在繁華且吵鬧的開封城裡,得到了一處異常僻靜的休息學習之所。

他在國子監內的生活也過得非常舒心。

住的地方是獨門獨院,每天早晨起來洗漱、晨讀,去膳堂吃一頓免費的早餐,然後去宋堂那裡上課或者去聽提前預約好的國子監博士講學,中午再去吃一頓,下午坐近乎專用的騾車去宋庠府上深造,晚上去趙抃家裡鑽研詩賦或者去藏書閣讀書,亦或是自由安排。

入了冬,陸北顧甚至還領到了一件做工精細的絲綿袍用以禦寒。

這年頭棉花已經種植,被叫做“木棉”,但還是在南方更普遍一些,如果不算高官顯貴們從南方高價買來過冬的木棉被,開封城裡很少能見到棉花的身影。

而在這個沒有暖氣且優質燃料價格昂貴的時代,北方的冬天沒有禦寒衣物是真的有可能凍死人的。

畢竟,沒多少人能穿得起裘衣,絕大多數市井百姓都是往秋天穿的麻衣裡內填蘆花,而窮苦人家更是以麻紙或樹皮紙製成紙衣湊合,禦寒能力非常差。

而有這麼一件絲綢作外面料、內填絲綿的絲綿袍,體面而又保暖,確實是足以讓絕大多數人羨慕的事情。

總而言之吧,對於國子監這種經費充裕到花不完、人又非常少的貴族學校來講,只要能進來,衣食住行什麼的,根本都不用自己操心。

“陸郎君,到小甜水巷了,再往裡車進不去。”

車伕的聲音打斷了陸北顧的思緒。

“多謝,喝杯熱茶等我一陣子。”

陸北顧從懷裡內襯的裡兜中掏了十幾枚銅板遞給車伕,對方是國子監僱傭的人員。

國子監只有博士及以上的學官才能用馬車,陸北顧哪怕享受直講待遇,也只能使用騾車。

不過,平時國子監裡馬車、騾車都是沒什麼人用的,所以這輛騾車,就只有陸北顧出門會用了,一來二去,兩人也熟悉了。

“成。”

車伕是市井出身,家裡託了好幾層關係纔給他安排到了國子監當車伕。

這人三十來歲,話不多,但性格也不算老實,反而有些遊手好閒,不過從未耽誤過陸北顧的事情就是了。

見車伕拴好騾子,陸北顧向小甜水巷裡走去。

通常來講,他都得在趙抃家裡待一個時辰左右。

至於這段時間裡,車伕願意去周圍的飲子鋪或茶館喝東西,還是抓緊時間找個半掩門舒服一下,就不關陸北顧的事情了。

順着小甜水巷幽深的青石板路,陸北顧踏入了那間庭院。

院角那株老梅的虯枝在微寒的風中輕顫,平添了幾分蕭瑟。

推開書房的房門,一股暖意撲面而來,裡面正燒着火盆。

趙抃正坐在書案後,並未如往常般伏案疾書,而是微微仰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櫺上,神情間帶着疲憊。

“學生拜見恩師。”

陸北顧恭敬行禮,敏銳地察覺到今日的氣氛與往日不同。

案頭堆放的文書也似乎比往常更多,甚至顯得有些凌亂。

“坐吧。”趙抃收回目光,指了指旁邊的椅子。

“天寒了,喝杯熱茶暖暖。”

陸北顧依言坐下,接過旁邊老僕遞來的熱茶,小心地捧着,目光落在趙抃略顯憔悴的臉上。

“恩師似乎.氣色不佳?可是御史臺事務繁巨?”

趙抃端起自己的茶杯,輕輕吹了吹浮沫,沉默了片刻,才緩緩開口,聲音帶着一種塵埃落定後的平靜。

“朝中人事,又有大動。”

陸北顧的心微微一緊,放下茶杯,專注地聽着。

“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劉沆,罷相了。” 趙抃語氣平淡:“以使相銜改任工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應天府。”

所謂“使相”,指的是自唐代中期以後,凡爲宰相者必曰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故稱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銜的節度使爲使相。

到了宋代,常常會給親王、留守、節度使加侍中、中書令、同平章事之類的頭銜,謂之“使相”,屬於是有着宰相頭銜的榮譽稱號,但並不擁有宰相職權。

陸北顧默然。

這位在官家病重時掀起腥風血雨,與文彥博鬥得你死我活,更將御史臺視作眼中釘的宰相,終究還是倒臺了。

官家不僅給了使相銜,劉沆的寄祿職位還從兵部侍郎升到了工部尚書,以觀文殿大學士的身份知應天府,這幾乎是頂級文臣罷相遠離權力中心後最體面的安置了。

風暴的中心,似乎暫時平息了?

然而,趙抃接下來的話,卻讓陸北顧的心沉了下去。

“劉沆罷相,他臨行前最後的‘回敬’,也到了。”

趙抃的語氣帶着一絲自嘲的意味:“御史臺因彈劾劉沆之事,範師道首當其衝,從侍御史知雜事降職外調,知常州。”

“而我亦將降職外調,知睦州。”

顯然,這是官家對於御史臺在今年連續抱團彈劾掉了狄青、王德用、劉沆的懲罰。

不到一年就搞下去了兩個樞密使,外加一個宰相。

臺諫的權力,似乎有些過大了。

“恩師.”

陸北顧喉頭有些發緊,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麼。

不捨、驚訝、對廟堂傾軋的寒意,交織在一起。

他深知範師道和趙抃在彈劾劉沆一事上,是抱着何等剛正之心,又是何等不顧個人得失。

如今劉沆雖倒,但趙抃他們這些衝鋒在前的御史,卻也付出了降職外放的代價。

趙抃似乎看穿了弟子的心思,擺了擺手:“無妨,外放州郡亦是報效朝廷,更何況廟堂之上,進退本是尋常。哦對了範師道去了常州,接的是王安石的缺。”

“聽說王安石治理常州極有政績,而朝廷多次委任館閣之職,他均固辭不就,坊間傳聞是個無意功名,不求仕途的高潔之士。”

聽到這個名字,陸北顧打起了些精神,關心地追問道:“那王安石赴京,是升任何職?”

“王安石任羣牧判官、太常博士,差遣是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輔佐新任開封知府治理開封。”

趙抃繼續道:“龍圖閣直學士、刑部郎中、知江寧府包拯,官家剛調任他爲右司郎中、權知開封府。前任開封知府曾公亮,則升任給事中、參知政事,增補劉沆的位置進了政事堂,他這麼多年熬下來,終於是位列宰執了。”

一連串的人事變動,就像是咬住了尾巴的貪吃蛇一般。

御史臺的範師道帶頭彈劾掉了劉沆,劉沆外放後需要增補宰執,因此曾公亮升任宰執,曾公亮的開封知府位置被包拯接任,而包拯點名要了王安石幫忙,所以王安石離開了常州,常州知州的位置又被貶官外放的範師道接任。

——閉環了屬於是。

而這些在歷史課本上熠熠生輝的名字,也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鮮活地出現在了大宋的中樞。

一股強烈的宿命感和歷史洪流的衝擊感,瞬間攫住了陸北顧。

他不再是那個冷眼旁觀的穿越者,他已被這洶涌的潮水捲入其中,成爲這大時代的一份子。

想到這裡,再看着趙抃,陸北顧的聲音帶着難以掩飾的不捨:“學生至東京蒙老師照拂,剛得能夠潛心向學的安身之所沒多久,如今老師卻要遠調了。”

趙抃看着弟子眼中真摯的神情,心中也泛起一絲暖意。

他走到陸北顧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你正值青春,前途無量,當以功名爲念,安心備考纔是正途。”

隨後,趙抃頓了頓,語氣轉爲鄭重:“此前國子監與太學之爭與你有利,倒也沒什麼,但開封龍蛇混雜,廟堂風雲變幻。爲師走後,你行事更要謹言慎行,持身以正.歐陽永叔、宋公序處,可依禮拜謁,虛心求教。然切記,莫要輕易捲入任何紛爭,你的戰場,在明年的禮部貢院!”

陸北顧站起身來,對着趙抃,鄭重地長揖到地:“學生謹遵恩師教誨!定當潛心苦讀,不負師恩!”

窗外,甜水巷的叫賣聲似乎也稀疏了許多。

書房內,燭火跳動,將師徒二人的身影長長地投在牆壁上。

一個是即將遠離權力漩渦中心的老者,一個是正盼望着金榜題名的少年。

而在這個嘉祐元年初冬的尋常黃昏。

趙抃口中那些震耳欲聾的名字以及一連串驚心動魄的人事變動,其實都在提醒陸北顧,他正站在一個何等波瀾壯闊的時代節點之上。

(本章完)

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32章 驛站見聞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92章 西南局勢第34章 芙蓉城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19章 收穫不菲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147章 放榜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21章 分別第46章 《賦得梅》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88章 晚宴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251章 官家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23章 獨竹漂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18章 終無應者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87章 頒獎儀式第30章 江川號子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39章 宋瘋子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251章 官家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31章 《水龍吟》第167章 淯井監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18章 終無應者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65章 觀棋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65章 觀棋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67章 意外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
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32章 驛站見聞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92章 西南局勢第34章 芙蓉城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19章 收穫不菲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147章 放榜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21章 分別第46章 《賦得梅》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88章 晚宴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251章 官家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23章 獨竹漂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59章 《黑神話:西遊記》的雛形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18章 終無應者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87章 頒獎儀式第30章 江川號子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62章 當行何策?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239章 宋瘋子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251章 官家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31章 《水龍吟》第167章 淯井監第108章 蘇軾的好勝心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18章 終無應者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65章 觀棋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65章 觀棋第71章 風過鬆杪兮霓迴天【求月票!】第67章 意外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