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

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

“哪來兩全其美的解決之策?”

李磐苦笑道:“兵精怕重演武夫當國,兵不精則必然要堆數量;數量少了不頂用,數量多了那多募就得多花錢。”

這話說的沒錯,大宋的“三冗”問題,最大頭其實就是“冗兵”。

大宋的財政收入是實物稅與貨幣稅混雜統計的,在如今的仁宗朝,每年財政收入摺合成銅錢大約是5700萬貫到7000萬貫。

其中的80%都要投入到維持上百萬常備軍所需的軍費裡,還要拿出8%來養士大夫,剩下的12%纔是其他開支。

所以,大宋很有錢,但也很缺錢。

一旦搞不到足夠的錢,那就無法維持這支吸納了大量不穩定因素的常備軍,那麼不僅邊境不再穩定,整個大宋社會也會隨之變得極度混亂。

所以不管是過去的慶曆新政還是未來的熙寧變法,目的其實說白了就兩個字——搞錢!

陸北顧指着桌上放着的《御夏策》,說道。

“若是按學生這篇《御夏策》裡所規劃,寨堡招募大量土人弓箭手駐守,撤回部分戰力堪憂的禁軍、廂軍,如此一年西北前線可省起碼200萬貫。”

“朝廷不會允許大量招募土人弓箭手的。”

李磐微微蹙眉,有些不耐。

若是陸北顧只有這些想法,那這場談話也沒有必要繼續進行下去了。

但此時陸北顧卻認真分析道:“若是隻招募一半土人弓箭手,是有可能真正實施下去的。”

“是有可能實施,但只招募一半,省出來的100萬貫練不出騎軍。”

李磐拿起茶杯又放下,有些無奈地說道。

“你不知道戰馬市價,一匹吐蕃馬就要50-70貫,一匹党項馬更是要100貫以上.更何況養馬也是要花錢的,100萬貫連萬騎規模都維持不了,幾千騎兵於事無補。”

然而就在這時,陸北顧卻忽然說道。

“學生倒是有個辦法能解決這100萬貫的缺口,只是不知該說不該說。”

“但說無妨。”

“不知令君有沒有想過,鹽、糧、錢,這三者其實不是各自獨立的?萬事萬物,皆可聯繫。”

李磐眉頭蹙得更緊了,他有些若有所思,但還是沒想通。

直到陸北顧湊到李磐耳旁細語了一番,李磐聽完後先是一怔,隨後止住了陸北顧的話頭。

“所以,這就是你文中提到‘貨殖斷筋絡’一策,具體的實施辦法?”

“是。”

“你怎麼想出來這麼一個.天馬行空的法子?”

陸北顧坦誠道:“如丁渭故事。”

李磐第一次顯現出焦躁的神情,他站起身來在室內踱步。

作爲一個實用主義者,他很清楚,這個辦法與《御夏策》大略而言的內容相比,相當的詳實,是真正可行的計劃。

——這也是《御夏策》中最重要的經濟政策的真正展開。

也正是因爲這個辦法太過可行,李磐甚至在某個瞬間,生出了“據爲己有”的念頭。

這個念頭不道德,但李磐並非是一個道學君子,一直以來他都很清楚,想要實現自己的抱負,就必須要有與之相匹配的權位。

而獲得更高的權位,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得到上官的賞識。

在如今的四川就有一位即將高升的大人物,是一定會賞識陸北顧剛剛提出的辦法李磐敢肯定。

但“據爲己有”這個念頭剛剛升起,便被李磐按了下去。

無關道德,只談利弊。

李磐思索了幾息,看着正襟危坐的陸北顧,還是下了決心。

“這法子,出了這個門,你誰都不許說!”

李磐認真說道:“此事若是可行,定然事關重大,我需稟與上官知曉,待會兒我要先寫一封信送到成都府.如無意外,等到寒食節回來,我會帶你去見一個人,到時候你細細說與他聽。”

陸北顧心頭一跳:“見誰?”

李磐鄭重說道:“一個很重要的人。”

“若是能入了他的眼,你的未來,註定不可限量!”

陸北顧沉默了。

事情,似乎起了連鎖反應。

不過聽起來對他而言倒是有利無弊初始地位低就有這點好處,若是真有什麼地方說的不妥當,倒也沒人會真的跟他計較。

畢竟他只是一個年輕的縣學學生,有些事情思慮不周或者見識不足那纔是正常的。

反而言之,若是說的好,那麼是一定能夠獲得極大好處的。

至於這位“很重要的人”到底是哪位大人物,陸北顧猜不出來。

但他能肯定,地位一定是比知州這個級別要高的。

因爲一方面如果只是知州這種頂頭上司,應該不至於讓李磐如此鄭重其事;另一方面李磐不打算把信送到瀘州而是成都,就已經說明問題了。

陸北顧頷首應了下來,隨後兩人又聊了一陣,待茶水飲盡,李磐方纔放他離去。

“寒食節這幾天,你把想法好好捋一捋,到時候務必不能出岔子。”

“學生明白。” 待陸北顧離去後,李磐寫了一封密信,隨後叫來兩個親隨,仔細吩咐道。

“你們不要坐船溯江而上,而是要騎快馬走驛路去成都府,給你們每人撥雙馬,速度要快,不要吝惜馬力,爭取五天時間到。”

“到了成都府,把這封信親自交到張相公府上,然後就在那裡等消息,唯有得了張相公鈞旨才能回來到時候包船請幾個船工輪流搖櫓,路上不許耽擱,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合江縣,明白嗎?”

“是!”

看着兩名親隨匆匆趕往馬廄的方向,李磐的眉頭終於稍稍放鬆開來,他看着那篇謄寫出來的《御夏策》,喃喃自語。

“備邊、用間,這兩策能想出來的人大有人在,可這經濟一策,有這般想法,實在是.不世出之才。”

另一邊,走出縣學的陸北顧並不知道李磐的所思所想,但只是頗爲躊躇。

不管是一週假期結束後李磐要帶他見的大人物,還是兩個多月後的縣試,那都是未來的事情了。

而就在當下,他該何去何從呢?

按照正常來講,該回家了。

宋代可以說是華夏曆史上休假最多的朝代,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放假。

寒食節是與元日、冬至並列的三大節,假期時長足足七天,再加上與清明節連着,所以縣學的學生們,攏共是有八天假期。

這麼長的假期自然不可能還在縣學裡待着,所有人都是要回家過節祭祖的。

而陸北顧在繼承了前身記憶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繼承了其中寄託的情感。

畢竟,人就是由記憶組成的啊!

所以雖然陸北顧的靈魂思維來自現代,但對於這個時代的家人,他同樣有着難以割捨的感情。

“既然下定決心要在這個時代好好地生存下去,那麼逃避也不是辦法,醜媳婦還得見公婆呢,正常面對吧。”

陸北顧收拾好東西,揹着笈囊來到了縣學不遠處的渡口。

渡口處,幾艘烏篷船靜靜泊在岸邊,船頭壓着青石板,船尾浸在碧波里。

船伕們三三兩兩地蹲在岸邊,見有客來,紛紛起身招攬。

而這時候,一艘烏篷船裡忽然有人喚他的名字。

陸北顧定睛一看,卻是之前落水時喊人搭救他上岸的兩名同學之一。

此人姓盧,名廣宇。

“盧兄?你這是去哪?”

“我家住古藺鎮二郎灘鄉。”

陸北顧一怔,如此說來,兩人倒是住在同一個鎮上,只是陸北顧住在鎮裡,而對方住在不遠處的鄉里。

看來前身確實不擅長社交,連同一個方向回家的同鄉,此前都不熟悉。

再次謝過對方的救命之恩後,陸北顧好奇問道。

“方纔我便見你離開縣學?怎地現在還沒出發?”

“嗐,船伕這不得等人齊了纔好開船。”

“也是。”

陸北顧點點頭,說道:“你我一同回去吧,正好有個伴。”

隨後他踏上跳板,船身微微晃動,驚起幾隻棲息在船舷的水鳥。

鑽進烏篷,陸北顧在綁在艙板上的竹椅子坐下,從這個視角看,安樂溪水清可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開船嘍——”

又等了一會兒,待船滿員後,站在船頭持篙的船伕一聲吆喝,竹篙點開碧波,烏篷船緩緩離岸。

岸上的合江縣城漸漸遠去,青灰色的城牆在春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船行溪上,兩岸青山如黛。

時值仲春,山間杜鵑開得正豔,一簇簇火紅點綴在蒼翠之間,偶有白鷺掠過水麪,翅尖點起一圈漣漪,轉瞬又沒入叢中。

從合江縣到古藺鎮這段,安樂溪不僅河牀開闊、水流平緩,而且石灘極少,所以並不需要拉縴。

哦對了,安樂溪便是後世的赤水河。

這條河流在秦漢時因流域爲南夷鰼部落所以稱“鰼部水”,而兩漢魏晉時則稱“大涉水”,到了隋唐因河水赤紅且多毒蛇改稱“赤虺河”。

而在如今的大宋,則因“溪上多壽木,藤蘿柏竹,禽鳥花卉,四時無不可樂”,故名之曰“安樂溪”.至於改名“赤水河”,那是明朝的事情了。

這年頭車馬舟船很慢,看着兩岸風景,倒是令陸北顧的心也漸漸靜了下來。

他與盧廣宇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着,而聽着他們聊天的內容,船尾搖櫓的老漢搭話道。

“兩位小郎君是回古藺過寒食?”

“是,在縣學進學。”盧廣宇回答道。

“了不得!”老漢眼睛一亮,“滿朝朱紫哪個不是讀書人?讀書纔有大出息哩!”

陸北顧聞言,只是笑而不語。

滿朝朱紫是讀書人不假,縣學學子也是讀書人不假,但你也得一路過關斬將考中進士不是?

wωω●тt kan●℃O

就在這時,盧廣宇忽然問道。

“陸兄接下來作何打算?”

(本章完)

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63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147章 放榜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62章 實力排序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31章 《水龍吟》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58章 沐佛節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51章 官家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261章 包青天第53章 上門催稿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31章 《水龍吟》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44章 詩賦之道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83章 春秋筆法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127章 “水窗”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52章 知恩圖報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41章 觀瀾社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43章 鑊氣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52章 知恩圖報第152章 “三難”第127章 “水窗”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78章 新家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252章 趙徽柔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54章 小娘子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84章 詩賦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222章 清風樓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127章 “水窗”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
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75章 豐厚回報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63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147章 放榜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246章 又是平手第62章 實力排序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31章 《水龍吟》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58章 沐佛節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51章 官家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261章 包青天第53章 上門催稿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31章 《水龍吟》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44章 詩賦之道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83章 春秋筆法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127章 “水窗”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52章 知恩圖報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41章 觀瀾社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43章 鑊氣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52章 知恩圖報第152章 “三難”第127章 “水窗”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78章 新家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252章 趙徽柔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54章 小娘子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84章 詩賦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203章 故壘西邊,周郎破曹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26章 陸北顧的想法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222章 清風樓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127章 “水窗”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