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

杜荷低聲道:“不敢讓殿下爲難。”

李承幹剝開一顆核桃,拿出核桃仁放入口中嚼着,思量了片刻道:“波斯亡了,往後的貿易可能要接觸大食人,其實戰爭也是有好處的,西面的戰爭加快了大食對東方的瞭解。”

“現在的大食人知道大唐是個很富裕的國度,也知道肥皂的來源,戰爭也是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方式。”

“那麼往後需要加大肥皂的產量嗎?”

李承幹搖頭道:“人總會想要更多的,不用加大產量,用茶葉就可以了。”

一個內侍端着熱好的羊奶而來,李承干將羊奶倒出來,放入事先煮好的茶葉。

煮到有些發黃的茶湯倒入碗中,再倒入羊奶。

李承干將碗遞上,道:“這是奶茶,你嚐嚐。”

杜荷嚐了一口,細細回味着道:“羊奶讓茶葉不這麼澀了,羊奶喝起來不這麼膩。”

李承乾笑道:“鬆州送來的消息,松贊干布喜歡茶葉,他將兩者結合,做出了奶茶,這種奶茶比單純的茶葉更好喝,也更容易得到西域人與突厥人的認可。”

多年經商的杜荷看到這碗奶茶,便察覺到了端倪。

他低聲道:“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炒茶,但奶茶更容易讓人接受,這等風味可以會讓他們有更大的茶葉需求,往後的茶葉要漲價了。”

李承幹頷首,道:“孤讓宮裡囤積了六石茶葉,放久了就是陳茶。”

杜荷嘆道:“是在下疏忽了。”

“孤是儲君,還要執掌國事,有些事不用去問,朝臣就會將這些事寫成奏章遞交,知道得更多。”

杜荷道:“殿下放心,在下會讓奶茶風靡西域與突厥。”

如今的杜荷擁有三處地產,擁有五個紡織作坊,兩個醬油作坊,一個造紙作坊,二十五歲的他身爲關中首富,也是現在的市稅大戶。

在他手中的作坊擁有八千餘人爲他勞作,他的生意一直都是最好的。

當然了,這也少不了朝中給他的幫助,在生產環節,他總是第一個吃到甜頭的人。

現在杜荷又得到了一次搶佔先機的機會。

各縣各鄉的作坊業發展還有很多問題,產業結構上也不好,產業分佈也不均勻,已開始有貧富差距了。

杜荷就是最大的貧富差距。

“最近家裡如何?”

“兄長今年來關中過年了,我與兄長素來不和,便來洛陽散散心。”

杜荷的兄長是杜構,是當年杜如晦的長子,承襲萊國公爵位。

杜荷是次子,他行商自然會被杜構所不滿。

京兆杜氏向來是名門,轉眼間就成了關中的首富,那還是士族名門嗎?

杜荷苦笑道:“兄長與楚客叔叔都快將我趕出家門了。”

李承乾道:“建一座技術院吧,你任職院長,往後會有很多技術交給你。”

杜荷行禮道:“謝殿下。”

“相識多年,這麼多年的交情在,不用言謝。”李承幹看着已放涼的奶茶,“在作坊勞作的鄉民是最簡單的人,多給他們一些保障,人力是資源,可不能將人只當作資源。”

“在下銘記。”

兩人是多年的朋友,李承幹聽着杜荷的講述,他接觸的人多是一些商賈,或者是勳貴子弟。

他還說了河北煤窯的事,他覺得朝中大包大攬,已引得許多商賈議論。

所以說,治理社稷的事終歸是不能滿足所有人。

杜荷比朝中的官吏更清楚錢的流向,也更清楚哪些縣比較富,哪些縣比較窮。

若杜荷進入京兆府,他就能夠調整現在的產業不均勻與結構散亂的困境。

所謂產業不均勻,是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有的縣作坊很多,有的縣沒有作坊,技術水平低,效益不佳,地方基礎較差。

前兩年關中新建了五十座作坊,因腳步太快,人心浮躁,很多人冒進,導致這些作坊倒閉了近一半……

最後還是杜荷給他們打點的,贖買了他們倒閉的作坊,花了一些銀錢建設成酒肆與商鋪,這才扭轉了盈虧。

所以杜荷公子依舊是關中遠近聞名的大善人。

但這種幫助只有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對杜荷來說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錢,不過他家底厚,就當是抄底收購產業的一種手段。

貞觀十九年的冬天很漫長。

大雪中,一車車的蜂窩煤運入了洛陽。

有些時候李承幹擔憂洛陽與關中會不會提前出現環境污染的問題。

但再看看,人們因得到蜂窩煤能夠用來取暖做飯,看到人們臉上的笑容,又覺得這都沒什麼。

人類文明的歲月很漫長,現在提前走兩步,未來或許可以少走很多步。

在一聲聲鐘聲中,李承幹抱着剛出生不久的女兒,今天小孟極滿月了。

寒風呼嘯的洛陽皇宮靜謐得像是靜止了一般。

直到貞觀二十年,正月,皇帝開始爲封禪準備。

禮部要做的事有很多,封禪之前就派人前往泰山,爲封禪事宜做準備。

李承幹坐在父皇的大殿內,聽着父皇發着牢騷。

去年說的封禪,現在就抱怨着前往泰山耗費的人力與物力太多,不願去封禪。

“陛下,太子殿下,倭人使者求見。”

“不見!”李世民當即丟下一句話。

李承幹撫着額頭坐在一旁,示意內侍太監退下。

現在的倭人還沒有國名,他們只是倭人,一種人罷了。

也不知道金春秋是怎麼搭上倭人的,現在的新羅人正在與百濟開戰,金春秋要一統高句麗的南面。

讓高句麗,百濟,新羅三足鼎立的局面化爲兩家獨大。

但金春秋並不是一個打仗的好手,他與百濟義慈王的戰鬥有輸有贏,有來有回的。

兵部侍郎崔敦禮一度讓人送去書信,說他金春秋是個不成器的。

崔敦禮罵得很對,唐軍東征的時候金春秋就隨着大軍出行,他跟着唐軍什麼本領都沒有學到,難道不該罵嗎?

他跟着唐軍東征時,都幹什麼去了。

指望着金春秋能夠打下百濟之後,東渡攻打倭人?

要不是看在金春秋與朝中還算是熟悉的份上,還不如扶持百濟義慈王,儘管義慈王很無道。

皇帝正在抱怨着泰山封禪要準備的事太多。

太子的臉色也很不好看。

貞觀二十年剛開始,正值正月,一家人正在過年,本該是慶賀的佳節,陛下與太子的心情都很不好。

就算是皇帝對封禪的過程滿腹抱怨,朝中還是有條不紊地準備着封禪事宜,甚至拿了李唐皇帝家的族譜先一步送去了泰山祭祀。

見父親出了殿,小於菟忙上前道:“爹,爺爺是不去封禪了嗎?”

李承幹揣着手道:“皇帝說出去的話,豈能輕易收回,還是要去的。”

小於菟接着道:“那孩兒也能封禪嗎?”

李承幹忽然一笑道:“你還小,不用去想這些事。”

“嗯。”

小於菟跟在爹爹身邊,一路走過了一座座大殿,來到了皇城中的兵部。

兵部侍郎崔墩禮就在這裡當值。

見是太子殿下來了,正在吃着湯餅的崔敦禮忙行禮。

李承乾道:“不用多禮,你吃吧。”

今年河北的麥子收成很好,洛陽與關中並沒有饑荒,也沒有發生褚遂良擔憂的事。

現在湯餅麪食已是絕大多數人的主食。

崔敦禮三兩口將湯餅吃完,而後擦嘴行禮道:“殿下前來有何吩咐?”

李承幹看着掛在兵部牆上的地圖,“新羅還要多久才能拿下百濟?”

崔敦禮回道:“去年夏季,新羅與百濟各地狂風大作,許多地方都被淹了,他們不得不向高句麗借糧,現在已停戰了。”

“你知道倭人嗎?”

崔敦禮在地圖邊上畫了一個圈,道:“臣所知倭人就在新羅渡海以東。”

小於菟坐在一旁,聽着爹爹與崔敦禮的談話,椅子很高,雙腳便前後不停晃着。

李承乾道:“讓金春秋拿下倭人,他需要多少兵力?”

崔敦禮回道:“若新羅人擁有唐軍兵械,千餘人足矣。”

“當真?”

“前隋時,隋煬帝派裴世清前往倭人地界,查問倭人情形,聽說倭人的王安排了很多女子伺候裴世清,爲了留下他倭王甚至還將女兒送給裴世清……”

李承幹聽着這些奇聞異事,一時間竟然語塞。

崔敦禮道:“不過前隋留下來的卷宗並不多,都是一些坊間傳聞,也不知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但裴世清確實去過見過倭王。”

說罷,他還拿起一卷奏章,道:“這是高句麗守備將軍高延壽遞交兵部奏章,倭人想要將一些高句麗人遷去他們的地界,高延壽並沒有答應,而是將這件事遞交了朝中,臣還未批覆。”

李承幹接過奏章看着上面的內容。

崔敦禮道:“倭人長得並不高,他們羨慕高句麗人的高大。”

“此國需要滅了。”

聽到殿下言語,崔敦禮有些疑惑,但也沒有多問,滅就滅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李承幹叮囑道:“讓高延壽帶兵協助金春秋,若今年夏天金春秋還拿不下百濟,就告訴他以後不要派使者來大唐了,讓他跳海自盡去。”

崔敦禮忙道:“臣這就寫書信告訴他。”

李承幹又叮囑道:“封金春秋爲新羅柱國,命他執掌新羅一應國事與兵事。”

“喏。”

朝着外面看去,於菟正在外面玩着雪,他將雪揉成一團,又朝着遠處丟去,但丟出去的雪很快就散成了一片。

崔敦禮一手提着袖子,一手執筆正在書寫着,忽又問道:“殿下,臣聽聞倭人一直對中原臣服,貿然讓金春秋去攻打,恐師出無名。”

未等太子開口,他又道:“讓金春秋去攻打倭人,就不要寫任何的旨意,臣一封書信足矣。”

在爲君分憂這件事上,崔敦禮的辦事能力很周到。

不論是出兵打仗或是整理後勤,又或者現在任職兵部侍郎,都是一把好手。

來年他就是兵部尚書了,這是父皇的安排。

段瓚離開兵部,任諫議大夫。

待他寫好了文書與書信,李承幹還要確認了一番。

崔敦禮道:“臣有一事想問。”

“說。”

“殿下爲何要讓金春秋去滅了倭人。”

李承幹手中還拿着書信,目光看着書信道:“倭人很富有。”

“臣看以往史冊,乃至前隋的記錄中,那裡是一個十分貧瘠的所在。”

“倭人的物質很匱乏,因此他們很窮,但他們有銀山,一座座的銀山。”

崔敦禮遲疑了片刻,又不再言語了,就不該多嘴一問。

待太子殿下確認書信無誤,崔敦禮行禮道:“臣會讓親信安排這件事,金春秋定能在今年夏天掃平百濟,今年入秋之前就發兵攻打倭人。”

見爹爹從兵部出來,小於菟丟了手中的雪跟在爹爹身後,玩過雪的手紅彤彤的,他揣着手跟在爹爹身後,一臉的笑容。

春天的暖意還沒來,陛下與朝中的老將們去了驪山遊獵。

這一次小於菟也跟着去了。

不過於菟身邊有東陽還有明達在,倒也不用擔憂。

李承幹留在洛陽,專心安排着國事,打算將朝中的事先安排好,好與父皇踏實地前往泰山。

總不能一路走一路還處理政事。

待到貞觀二十年的四月初,萬物剛從冬日裡的嚴寒中復甦,一騎騎的快馬在洛陽城前聚集,形成一支十分龐大的隊伍,一架架車就在隊伍中。

此番封禪動用馬匹三萬,五萬大軍護送皇帝前往泰山封禪。

從去年的秋季準備到現在,這位天可汗要去封禪了。

文翰四賢記錄着此番皇帝前往泰山的事宜,要將這些事都寫在史書上。

大唐有了第一位在泰山封禪的皇帝。

洛陽城下,李承干與舅舅交代着國事,此番要前往泰山,洛陽的國事都要交給舅舅來辦。

回頭看去,見到父皇正在青銅鼎前祭拜着。

先在洛陽祭拜,而後再去泰山祭拜。

今天的父皇穿戴皇帝冠冕顯得格外的莊嚴。

小於菟與小鵲兒穿着新衣,這兩個孩子十分精神,跟在奶奶的身後,坐上了前往泰山的車駕。

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32章 拜訪舅爺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76.第376章 封禪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73章 “肥羊”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85章 兵馬未動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436.第436章 老將第169章 願爲前鋒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316章 人的孤獨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80章 漠北恩怨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57.第257章 活捉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542章 再遇玄奘270.第270章 新家第15章 你猜我猜?第91章 及冠賀禮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70章 家事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73章 “肥羊”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513章 華清宮第127章 遊園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257.第257章 活捉第168章 一夜206.第206章 真話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62章 對錯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152章 東宮舊人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488.第488章 陳子昂257.第257章 活捉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98.第298章 中秋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323章 新爺孫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519章 待價而沽493.第493章 李孟嘗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525章 塞人騎兵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
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32章 拜訪舅爺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76.第376章 封禪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73章 “肥羊”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85章 兵馬未動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436.第436章 老將第169章 願爲前鋒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316章 人的孤獨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80章 漠北恩怨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57.第257章 活捉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542章 再遇玄奘270.第270章 新家第15章 你猜我猜?第91章 及冠賀禮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70章 家事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73章 “肥羊”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513章 華清宮第127章 遊園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257.第257章 活捉第168章 一夜206.第206章 真話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62章 對錯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152章 東宮舊人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488.第488章 陳子昂257.第257章 活捉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98.第298章 中秋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323章 新爺孫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519章 待價而沽493.第493章 李孟嘗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525章 塞人騎兵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