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軍工推銷

遠東。

收到本土電令的理查德,很快就見到了遠東政府高層,開始推銷武器生產線的工作。

理查德直接找到時任遠東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開門見山道:“李閣下,你就說你們要不要吧!”

而李鴻章又不是不知兵事,甚至對此相當瞭解,對西方發生的事很清楚,他端詳了理查德送來的德萊塞步槍樣品說道:“做工確實精良,不過,理查德大使,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種德萊塞步槍好像在普魯士和法蘭西的戰爭中表現並不是很出色,所以……”

你還挑上了!理查德有些不服氣,所以理查德說道:“沒有錯,伱說的是事實,德萊塞步槍表現並不完美,但是放在當下尤其是遠東地區是足夠用的,而且據我所知你們頂級的軍工企業還有很多還在生產極其落後的前裝步槍,我們這套德萊塞步槍生產線可是比那些步槍要先進,這一點在幾年前的意奧戰爭就被證明了,就拿金陵製造局所生產的1853恩菲爾德步槍來說,完全是落後一個時代的產品。”

“理查德大使,道理是這個道理,可目前我們並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或者說我們沒有新的採購計劃。”

這種外國向清國推銷自己武器的事,實際上李鴻章見多了,洋人說話一般而言不太可信,再者說現在朝廷是真沒錢。

理查德不急,他說道:“李閣下,這件事你不要急於下定論,你只要知道它們的價格後,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喜歡的,整套德萊塞步槍生產線,只需要11萬兩白銀,這個價格,絕對物超所值,這可不是普通軍火,而是軍火生產線,我可以這麼和你說,拿到這批生產線後,完全可以滿足你們軍隊的需要。”

這個價格確實不貴,這批生產線開足馬力幾乎可以滿足遠東的全部需求,畢竟東非陸軍規模在裁軍前維持在二十萬左右,還有七十萬的民兵和警察,都使用東非自己生產的德萊塞步槍。而此時遠東的常備兵力,也才維持在八十萬左右,所以實際上東非更多。

當然,民兵和警察在東非肯定不能算作常備武裝力量,不過戰鬥力也不能小覷,在鎮壓土著方面,這是東非的絕對主力,土著數量那麼多,加上國土面積大,所以有必要維持這麼龐大的軍事力量。

理查德的話確實有些嚇到李鴻章了,他詢問道:“貴國真的只要十一萬兩?”

要知道金陵製造局作爲當前遠東最大軍工廠,每年經費大概也就十萬兩左右,而金陵製造局的產能卻極其有限。

理查德:“自然如此,而且這批生產線雖然是東非使用過的,但是我們東非也才置辦幾年時間,你們拿過來照樣可以使用很長時間,絕對物超所值。”

李鴻章思考了一下問道:“雖然如此,但是我們並不需這麼多生產線,貴國能不能便宜點,我們少買一些?”

理查德搖搖頭說道:“那可不行,我們這是一錘子買賣,要麼就全部賣掉,要麼就一點也不賣。而且,這種生意本來就是虧本在做,我們東非也就賺點船費,所以價格一點也不能再減。”

確實是虧本生意,當初恩斯特買下這批生產線花的錢可就多了,而且還要從歐洲運到東非,現在又要從東非運到遠東。不過這都是必須的,恩斯特格外重視東非軍事力量發展,有些事就是虧錢也必須做,當德萊塞步槍落後時,被替換掉也是必然的,哪怕其在東非王國服役時間都沒有多長時間。

當然,恩斯特這次只打算賣六成左右,因爲德萊塞武器生產線整合整合,還是可以用來生產毛瑟步槍的。毛瑟步槍一開始就是毛瑟兄弟以德萊塞步槍爲藍本,升級改造的產物,所以改完後生產毛瑟步槍沒有問題,不過許多零部件要重新生產。

李鴻章聽到理查德這麼說也只好作罷,人家說的也是,價格這麼低,那有些要求也是必然的。

不過,他還是要確定一下這個東非王國不是拿自己開涮,畢竟遠東陸軍可是目前世界名義上第一大陸軍,你一個小小的德意志殖民地,真有這個實力,大言不慚的滿足遠東軍隊需求?

於是李鴻章試探道:“貴國真的有能力提供這麼多的機器設備,如果是普魯士或者奧地利的話,那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畢竟他們兩國軍隊規模確實龐大,至於東非……”

隨着遠東和東非交流日益加深,遠東實際上也對東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那就是把東非理解成爲印度那樣的殖民地。

一開始東非王國確實嚇唬住了遠東,因爲那時東非打的是德意志牌,又是普魯士,又是奧匈帝國,整的好像自己就是兩國代表一樣,而這兩個國家可都不輸於英法俄。

實際上當時確實如此,黑興根親王國可不就是普魯士的一部分麼!那時,東非還是黑興根王室領地,那東非說自己是普魯士那也沒毛病,而等東非獨立建國後,東非也就不再把普魯士,奧匈帝國隨時放在口上,轉而更多以東非或者德意志這個籠統的概念稱呼自己。

至於德意志爲什麼籠統,那是因爲德意志太寬泛了,德國可以說自己是德意志,奧地利也可以這麼說,甚至盧森堡也可以這麼說,列支敦士登也能說,東非自然也可以這麼說,你就說這些國家是不是德意志國家吧!

當然,東非文化上屬於德意志,人種上就摻雜了不少水分,可不妨礙東非自稱德意志國家。

也許德國有些人,比如像阿道夫那種極端的民族主義分子,如果深入瞭解東非國情,知道東非王國是如何構成的,恐怕會不太承認東非王國國民的德意志人身份。

這也改變不了什麼,東非咬定自己是德意志,那就是德意志,至少德國和奧地利官方是肯定要承認的,排除黑興根王室因素,接下來兩國爲了各自利益都是要有求於東非的。

理查德說道:“呵呵,這一點你放心,我們東非有沒有實力,這個問題其實你可以直接問貴國在東非的大使李格先生,遠東有一句話叫做管中窺豹而知之全貌。李格先生應該可以作爲這個窺豹之人。”

李格!如果不是理查德這麼說,李鴻章都忘了大清國在東非還有這麼一號人,當初派李格去監督東非援助團,結果李格一去不返,幾個月後反而被那個東非什麼康斯坦丁國王來了封信,推薦李格爲遠東駐東非大使,當時遠東政府捏鼻子認了,畢竟以前還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加上康斯坦丁再怎麼說也是一個洋人國王,而李格之前只是個舉人,也就是預備官員,自己人都算不上,也沒有哪個倒黴蛋願意出使東非問問什麼情況,萬一像李格一樣被扣留了怎麼辦!

實際上李鴻章質疑一點問題也沒有,東非又不可能全世界嚷嚷自己其實有百萬大軍,除了開普敦和莫桑比克等知道東非王國有至少數萬軍隊以外,其他國家包括德國都認爲東非頂多是個普通殖民地水平,還是那種極其一般的殖民地國家。

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445章 凱末爾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55章 羞辱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94章 迎接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629章 教育第1296章 接見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938章 換血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714章 伊林加第673章 象牙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981章 捷徑第1233章 抓捕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332章 稻種第903章 萊茵宮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299章 預判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19章 農忙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600章 嘗試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204章 “流放”?“潤”!第149章 王位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924章 海洋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484章 訓練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961章 危與機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36章 軍售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
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445章 凱末爾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55章 羞辱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94章 迎接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629章 教育第1296章 接見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938章 換血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714章 伊林加第673章 象牙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981章 捷徑第1233章 抓捕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332章 稻種第903章 萊茵宮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299章 預判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19章 農忙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600章 嘗試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204章 “流放”?“潤”!第149章 王位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924章 海洋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484章 訓練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961章 危與機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36章 軍售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