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章 鋁都

1925年5月2日。

欣代市。

隨着幾十年的發展,這座位於贊比西河三角洲上的原葡萄牙莫桑比克殖民據點,儼然成爲了東非東部沿海的新興城市。

欣代市最出名的產業就是電解鋁,是東非的“鋁都”,圍繞電解鋁這個最核心的產業,欣代市的工業發展近些年來突飛猛進。

鋁作爲一種工業化生產時間較晚且發展門檻較高的基礎金屬,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這使得欣代市經濟發展的韌性十足。

雖然早在1839年,德國化學家埃羅·馮·拉烏爾就已經通過氫還原法成功地從鋁土礦中提取出鋁,但是這種方法提取鋁的成本太高,難以得到大規模推廣。

直到19世紀末,電解鋁技術出現,鋁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才成爲可能,但是,當時電解鋁技術又面臨着一個巨大的難題,那就是對電力的需求太大。

而上個世紀,電力毫無疑問也是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也就只有當時的工業國,或者東非這種捨得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和技術人員的國家,才具備發展電解鋁產業的基礎。

19世紀的東非,顯然算不上工業國,而是一個類似俄國的半工業國。

不過,當時東非已經具備發展電解鋁產業的條件,一方面是東非當時電力工業已經相對發達,同時期也只有美國和德國能夠相提並論,所以東非有冗餘電力來發展電解鋁產業。

另一方面,則是東非政府對電解鋁產業的大力政策扶持,在19世紀末,東非已經培養和積累了相當多的技術型人才,這爲電解鋁產業發展解決了最根本的技術人才需求。

之所以強調後者,是因爲在19世紀,電解鋁本身就是相當前沿的技術,世界各國都處於摸索狀態。

而這也就意味着當時東非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們,在這個領域抄無可抄,需要更多的自主創新。

而東非的努力也沒有白費,1924年,欣代市的鋁產量就達到四萬多噸,位於世界第一位。

依照東非的傳統,顯然並不是只有欣代市這一個鋁工業中心,東海岸有的,只要有條件,西海岸必然也會建設備份,除此外還會依據資源,交通等條件,在其他適合的地區佈置同類型產業。

就比如東非南部的馬普托市,剛果河口的索約市,都有鋁礦提煉產業,在1924年,東非的鋁產量至少佔到全世界的六成以上。

欣代市政府。

市長李森正在給市裡的幾十家鋁廠或者相關企業開動員會,也可以說下達政治任務,謀求產量上的進一步提升。

他坐在會議桌前的黑色靠椅上,握着拳頭,用食指蜷縮的關節,敲擊着桌面強調着。

“今年是五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我們市的鋁產量,也應該把握好這個時間點,爭取在今年結束前前,全市的鋁產量突破到五萬噸以上。”

“現在,欣代市的發展雖然日益多元化,經濟上已經擺脫了過去,對鍊鋁產業的嚴重依賴,但是產業結構的變化,並不意味着市裡放棄對該產業的重視。”

“恰恰相反,政府不僅會繼續保留對該產業的原本優惠政策,而且在未來也會持續增加政策和資金上投入。”

“因爲沒有哪個標籤,能比鋁代表我們欣代市在帝國,乃至世界的工業領域形象。”

“甚至於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們欣代市就是因此發展而來,沒有鋁工業在欣代的落地,我們和其他國內的城市,可能被拉開二十年的差距。”

當然,按照李森的話,如果拋開工業領域,其他能夠相媲美的代表性標籤也不是沒有,就比如“贊比西河入海口”這個標籤,在東非國內就頗有影響力,畢竟贊比西河是唯一一條全部流域獨屬於東非的世界大河。

這就相當於遠東帝國長江入海口的上海,歐洲萊茵河入海口的鹿特丹,美國密西西比河口的新奧爾良等等。

雖然剛果河干流全部在東非境內,且絕大部分支流同樣屬於東非,但是剛果河流域並非東非獨享,剛果河流域內還有比利時的剛果自治領。

而且,剛果河雖然是東非第一大河,但是從經濟屬性上來說,它顯然不能和贊比西河對比。

但是,贊比西河相對於世界其他大河而言,因爲通航性較差的原因,它對東非的實際影響力和作用又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李森接着說道:“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除了政治和影響力上的需求以外,同時是因爲近些年來,我們市的鋁產業,已經受到了馬普托,索約兩市的嚴重競爭。”

“尤其是索約市,近些年來鋁產量突飛猛進,就是和我們市的差距已經不大,產量可能已經突破四萬噸,而馬普托的鋁產量可能也接近四萬噸。”

“除了這兩個城市以外,其他有相關產業的城市在東非也不在少數,尤其是那些本來經濟實力就比較雄厚,工業基礎強大,電力供應充足的沿海城鎮,都是我們的潛在對手。”

“所以在現階段,也就是1925年,五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市的鋁總產量,只有突破五萬噸,才能確保不會被索約或者馬普托偷家。”

相對於鋼鐵,銅等金屬動輒萬噸的,甚至幾十、上百萬噸的產量,目前全世界,鋁產量能夠突破幾百噸就已經算是比較大的工廠,而突破一萬噸就可以說是世界級頂尖大廠。

所以,欣代市才能憑藉着“區區”四萬多噸的鋁產量,成爲東非乃至世界“鋁都”。

而欣代市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同樣是東非的國內城市,就比如和欣代市極爲相似的索約市。

兩者同樣位於大河入海口處,欣代在贊比西河入海口,而索約則在剛果河入海口,兩座城市都以鋁工業爲最有代表性的工業部門,都屬於東非的中等規模新興城市等等。

當然,從綜合條件角度來說,目前欣代市的各項基礎條件遠比索約市優越的多。

就比如欣代市發展歷史比索約市更長,欣代市位於肥沃的贊比西河三角洲上,周圍土地肥沃,農業發展條件遠優於索約市。

除此外,欣代市的航運價值也比索約市高的多,擁有更深的經濟腹地,這導致欣代的貨運業務比索約市達到的多。

雖然贊比西河口因爲泥沙容易淤積,不利於航運的發展,但是,這種不利條件並不是不能克服,反觀索約市所在的剛果河口,雖然因爲剛果河龐大的水量,以及較低的含沙量,河口位置不僅沒有泥沙淤積,反而被剛果河侵蝕出一條深入大西洋的深溝。

但是,從索約市到金沙薩中間的利文斯頓瀑布羣,使得剛果河下游成爲“天塹”,至少在短時間內,東非拿剛果河下游地區毫無辦法進行改造。

而且,除了地形上的差異以外,剛果河下游和贊比西河下游沿岸的差距也十分明顯。

從欣代市沿着贊比西河往西,一直到太特市將近一千多公里,可以實現通航,而兩岸是肥沃和廣闊的平原,農業發達,人口相對密集,城鎮數量比較稠密。

而上游更是有在東非全國範圍都比較重要的太特工業區。

這也就意味着欣代市不缺水運貨物,不管是沿岸的農產品出口,亦或者是上游鋼鐵等工業品和原材料的運輸,欣代市都是最佳選項。

反觀,剛果河下游兩岸,除了金沙薩以外,完全沒有其他大城市,甚至連村鎮數量都十分稀少。

這是因爲剛果河兩岸屬於熱帶雨林區域,缺乏農業尤其是糧食種植業發展的條件,所以人口和城鎮數量都遠不如贊比西下游區域,而要是算兩條河流的中上游地區,那差距就更大了。

而且,還有一個相當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剛果河下游複雜的河流情況,導致東非西部沿海鐵路繞路,也就是說剛果河下游,沒有鐵路經過。

而是選擇在中游和下游交界處的金沙薩,建設跨河鐵路大橋,這使得西海岸沿海鐵路向內部凹進去了將近五百公里,從剛果河北邊的卡賓達,到南邊的羅安達,只走鐵路和公路必須選擇金沙薩中轉,中間形成了一個三角地帶。

至於下游,也有部分河段可以通過渡輪通過,就比如位於河口的索約,從索約到河對岸的莫安達就依賴渡輪。

當然,索約市發展電解鋁產業也不是沒有優勢,就比如海運便利,有直達羅安達和其他剛果河北岸的鐵路和公路,而且上游的利文斯頓瀑布羣也並非完全沒有價值。

未來,東非技術進步後,未必不能將當地強大的水力資源利用起來,從而給周邊地區輸送龐大的電力資源。

東非政府正是考慮到剛果河下游強大的水電潛力,所以才提前佈局,在索約市佈置耗電量需求極高的電解鋁產業。

不過,真等到東非征服利文斯頓瀑布羣,將它轉變爲經濟效益,那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後的事了,因此在短時間裡,索約市的經濟絕不可能超過東海岸的欣代市。

但是,經濟是經濟,產業是產業,索約市經濟威脅不到欣代,電解鋁產業卻實打實的已經對欣代市形成威脅。

所以,李森強調道:“我們和索約市分別是東西海岸的兩大鍊鋁中心,但是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劣勢,那就是在東海岸,還有馬普托能對我們形成威脅。”

“馬普托鋁工業的發展近些年來,已經分化了我們在南方的部分市場,對我們形成了一定的衝擊。”

“所以,我們欣代的相關企業,除了追求產量的提高以外,更要加強對鋁需求市場的拓展和穩固,尤其是海外市場的開拓,如今國內企業競爭相對激烈的情況下,海外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事實上,全世界,亦或者東非本國對鋁的需求量都極大,就目前東非國內來說,汽車,家電,電子設備,飛機制造等等產業,都對鋁金屬有着旺盛的需求,反過來說,目前世界鋁產量遠跟不上需求量。

這也是之前爲什麼說鋁工業一片藍海的原因,當然李森說的也很有道理。

雖然東非國內需求旺盛,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但是鋁材出口毫無疑問能給欣代市帶來更多的利益。

畢竟,當前世界上能夠生產鋁的國家相當少,全世界鋁產量加起來可能也就不到二十萬噸左右。

毫無疑問,相對於東非,那些沒有能力生產鋁的國家,他們如果想要進口,就必然要付出比東非國內更多的價格,畢竟沒有能力自己生產,就註定受制於人。

當然,有一點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國際鋁價雖然比東非本國高許多,但是需求量也少,畢竟很多落後國家,他們壓根用不到太多的鋁。

就比如之前提到的飛機制造業,鋁是製造飛機機體的重要基礎材料,但是世界上有航空工業的國家屈指可數。

所以,李森對企業人員提醒道:“想要擴大海外市場,光靠上游企業肯定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下游產業大力,而我們欣代市擁有大量鋁的下游產業。”

“包括鋁材加工,傢俱製造,容器,合金,爲其他企生產零部件等等,生產更多的終端產品,拓展鋁的使用範圍,毫無疑問能夠孵化和培植出更多的新興優質企業。”

“我們欣代市能夠從單一的鍊鋁,發展成爲如今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鋁產業鏈的完善,以及相關工廠和企業的不斷落地,從而爲本市發展,不斷提供新的增長點。”

“所以,這種風格應該繼續維持下去,除非某一天,鋁工業發展到如今鋼鐵產業這個程度。”

鋼鐵產業近些年面臨的過剩問題,一直都困擾着不少國家,與之相比,鋁工業想要發展到如今鋼鐵產業這個局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少最近幾十年裡,看不到頹勢,也就是說,即便欣代市死抱着這個產業,在未來幾十年時間裡,也不需要太擔心本市經濟發展陷入停滯狀態。

更何況,李森也說了,欣代市早就擺脫了產業結構單一的局面,近些年來,欣代市其他產業的發展也比較迅猛,而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贊比西河入海口這個優勢條件所帶來的。

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95章 拜訪第672章 危與機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377章 賄賂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672章 危與機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58章 巴拉圭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211章 集中營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332章 稻種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504章 脫鉤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949章 戰敗第80章 農業第536章 間諜第379章 黃金葉第444章 到家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658章 方針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473章 警示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6章 《東桑條約》第220章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206章 “收破爛”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546章 許可第616章 行蹤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833章 拖拉機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551章 交涉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156章 軟刀子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556章 氣吐血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47章 畜牧業第1248章 普吉島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
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95章 拜訪第672章 危與機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377章 賄賂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672章 危與機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58章 巴拉圭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211章 集中營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332章 稻種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504章 脫鉤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949章 戰敗第80章 農業第536章 間諜第379章 黃金葉第444章 到家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658章 方針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473章 警示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6章 《東桑條約》第220章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206章 “收破爛”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546章 許可第616章 行蹤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833章 拖拉機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551章 交涉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156章 軟刀子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556章 氣吐血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47章 畜牧業第1248章 普吉島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