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0章 海軍想法

在《東洋晚報》等報紙新聞的引導下,許多從前在日本不太重視,或者陌生的地方,引起了日本國民的關注。

尤其是在江戶這個日本首府之地,更是加速了信息的傳播,並且容易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

江戶,日本海軍大學。

剛剛入職不久的教官,南雲忠一就對《東洋晚報》很感興趣。

他板正的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拿着一把剪刀,裁剪着新一期的《東洋晚報》的國家志內容。

桌子邊擺着一碗漿糊,還有一本發黃的厚冊子,冊子的封面上用鋼筆寫着“南洋諸國圖文冊”,類似的圖文冊,他手裡不只有一本,比如遠東,東太平洋,甚至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

“南雲君,你又在擺弄你的寶貝!”辦公桌對面的同事問。

南雲忠一一邊修剪着菲律賓地圖,一邊回答說:“是的,小田前輩,昨天的《東洋晚報》,印發了關於呂宋島的一些內容,我認爲很有價值和參考意義,所以把他們收錄起來,這樣也對我接下來的教學能夠起到不小的作用。”

“優秀的地理知識,對於我們海軍戰士而言,應該成爲最基本的素養,既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同時又能對他們的軍旅生涯有所幫助,同時有利於戰爭中做出對帝國有益的決策。”

“當然,《東洋晚報》關於於諸國地理和國情的質量相當優異,尤其是其地理圖文內容,不僅製作精良,而且有許多獨有的內容。”

“就像我手上這張呂宋島資源和軍事分佈圖,這幾乎在普通報紙上很難見到,《東洋晚報》在這方面確實更加用心。”

這也是必然結果,東非爲了吸引日本的注意,所以對於《東洋晚報》的內容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至於這些內容的來源,則來自東非情報部門的彙總。

近些年來,東非對世界各個地區的投資越來越多,與之伴隨的則是東非情報系統在全世界各個領域的擴張,就比如呂宋島的情報,有不少東非企業和專業人士的幫助。

否則的話,東非也不可能如此順利的摸清其資源,人口,經濟,工業,軍事等情況。

小田說道:“南雲君,很有精神,帝國就需要你這樣的優秀年輕人,繼續將這種態度保持下去,未來帝國海軍絕對有你的一席之地,不要像陸軍馬鹿那樣不學無術,且狂妄自大。”

在教育後輩的時候,小田也沒有忘記拉踩一下日本陸軍,將海軍這一優秀傳統傳播給自己的後輩。

他接着說:“上一次倫敦海軍會議,陸軍那羣馬鹿擺了我們一道,他們這羣蠢貨,完全不知道海軍對帝國的重要意義,居然爲虎作倀,公然支持帝國海軍的裁軍。”

“簡直就是歐美非列強的走狗,丟盡了帝國軍人的臉面。”

“我們日本本身是一個島國,海軍應該成爲國家軍事力量的主導力量,成爲英國那樣的海洋強國。”

日本作爲島國,整體國情和英國更類似,但偏偏日本陸軍很強勢,能和海軍分庭抗禮,而英國陸軍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

這讓本就看不慣日本陸軍的海軍,對其更加敵視。

尤其是上一次倫敦海軍會議,日本海軍可謂栽了一個大跟頭,迫於國際壓力,日本軍部高層礙於形勢,只能減少軍艦的建造規模。並把多餘的軍費和資源,悉數劃撥給陸軍。

陸軍佔了便宜也就算了,還對海軍加以嘲諷,這讓海軍派系氣的夠嗆,雙方的矛盾進一步被激化。

對此,小田面色陰沉的說:“軍部遲早會爲此付出代價,日本本身就不應該把精力放在陸軍身上,未來等到其他列強的軍艦開到家門口,重演黑船事件,他們哭也來不及了。”

“尤其是倫敦會議上,我們作爲亞洲第一強國,居然只能排在英國,東非和美國之後,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要知道這三個國家本來就是日本最大的外部威脅。”

“而且我們的國力本來就遠不如這三個超級大國,所以這是極爲不公平的,理論上來說,日本拿到的份額至少應該僅次於英國,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帝國的安全。”

在日本海軍看來,或者日本整體國民,只要不是糊塗蛋,都應該明白一個基本的道理,那就是日本的威脅只可能來自於大海上,黑船事件就是美國海軍打開了日本的國門。

所以,只有那些海軍實力強於日本的國家,他們是真正能夠威脅到日本本土的。

更別提,英國,東非和美國都在太平洋地區擁有自己的軍事基地,具備對太平洋地區的遠程戰爭能力。

在沒有其他國家干涉的情況下,日本基本上一個都打不過。

所以,小田看來,簽訂了倫敦海軍條約,對日本危害極大,而當時上躥下跳的日本陸軍,就應該以賣國賊身份論處。

因此他強調:“沒有陸軍的鼓動,我們說不定能爭取到和美國,東非同等的地位,至少保證在戰爭之初,能具備和兩國海軍決戰的能力。”

“但是,就是因爲這羣罪人,我們明面上實力都不如美國和東非,更別說,這兩個國家的工業實力遠超帝國,一旦戰局拖延,我們連賭一賭的能力都沒有。”

小田之所以把東非和美國單獨拎出來,而不討論英國,那是因爲明眼人都知道如今英國在走下坡路,就現在英國的情況,根本不可能和那些有實力的列強開戰。

而什麼是有實力的列強,日本恰好就在其中,至少從軍事層面來說,日本有能力讓那些體量和他差距不大的列強兩敗俱傷。

也就是英國,法國,德國和奧匈帝國這種國家,至於東非,蘇聯和美國,因爲體量太大,一場戰爭失敗,對於這種國家也不會造成太大問題。

甚至別說列強,就算遠東帝國這種實力看似不強的大型國家,他的戰爭韌性也不容小覷。

這一點看看奧斯曼帝國和印度就能有更深的感觸,奧斯曼帝國曾經面積也不小,但是很多國土都是沙漠,而且遠離核心區域,不好控制,一遇到問題,就容易被分割。

甚至不需要列強國家親自動手,一些地區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奧斯曼帝國中央政府的控制。

至於印度,它的缺陷除了印度人的奇葩性格和文化以外,國土上的劣勢也比較明顯,就比如缺乏縱深和複雜國土地形,這就容易導致其被征服,當然,更多的是印度本身在其宗教文化的馴服下,缺乏抵抗意識。否則就印度這種人口規模,還有比較可觀的國土,恐怕澳大利亞的袋鼠都沒有印度人這麼好征服和統治。

所以,像東非,蘇聯,美國這種超大型國家,不管人口,地緣,國土面積等等硬性條件都過硬的國家,所具備的戰爭潛力和抵禦大型戰爭的能力都是很強的。

就算日本能靠偷襲,將這三個國家的海軍殲滅,他們也不會有亡國的風險,並且能夠短時間裡恢復,並且做出反擊。

反觀日本,作爲一個島國,他的面積本來就不大,沒有陸地戰略縱深,一但沿海被其他國家海軍攻擊,基本就能對其造成重創。

比如日本首府江戶,它就處在沿海地帶,哪怕別國軍艦對着江戶放幾炮,也絕對不會打空。

這種地緣劣勢的安全形勢下,日本怎麼可能有底氣和東非,美國海軍開戰?除非,日本自身海軍實力要強於兩國,有守住家門口的實力。

但現實恰好相反,本來基礎地理條件就差,海軍還被限制發展,還要受陸軍馬鹿的氣,小田等日本海軍人員,怎麼可能滿意。

南雲忠一對小田前輩的看法也比較認可,他說:“未來帝國想要稱霸亞洲,就必須大力發展海軍,而海軍想要發展,就必須退出倫敦海軍條約,從而擺脫其限制。”

“當然,如果這樣做,勢必會引發其他列強的不滿,而我們日本本身是一個資源十分依賴進口的國家。”

“所以真正的獨立自強,不受制於人,就必須擺脫資源上的限制,遠東帝國雖然是大國,但是其資源,其實也不算豐富,尤其是諸如橡膠,石油,銅礦等物資上。”

目前遠東帝國發現的石油資源,不能說完全沒有,也可以說聊勝於無,至於橡膠,那完全就是熱帶國家產物,銅礦也不需要多說,從古代算起,遠東帝國自身都不富足。

這一點對於日本同樣適用,畢竟日本目前人口也高達六千多萬,這個人口規模,就算放在遠東帝國古代,也很少有王朝也算不少了。

就比如漢朝,其人口最多可能也就六千多萬,更別提如今是工業時代,人類對各項資源的需求更加高漲。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管狹小的日本,還是面積龐大的遠東帝國,他們現階段的資源其實都不理想。

爲此,南雲忠一說:“想解決帝國資源獨立問題,非要在未來拿下整個南洋,包括澳大利亞地區,才能夠實現帝國真正的獨立自強。”

“澳洲煤鐵之豐富,即便帝國未來子民億萬,也足夠帝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加裡曼丹島北部和緬甸等地的石油,能夠解決帝國石油的缺乏。”

“其他南洋諸國,各種資源更是數不勝數,橡膠,煤炭,鐵礦,銅礦,鋁礦……”

“還有馬六甲海峽等戰略要地,控制住馬六甲等要地,則南洋諸國盡收帝國手中。”

“同時,這也能擴大海軍在帝國的優勢,讓陸軍馬鹿們,看一看誰對國家的貢獻更大。”

南雲忠一是未來日本南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或者說整個日本海軍都比較支持南下擴張。

除了能夠獲得驚人的利益,地緣安全以外,南洋本身就利於日本海軍的發揮。

但是很可惜,現在日本國內政治,陸軍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東擴和北上,而且他們相比海軍還佔據上風。

東擴就不用多說了,自古以來,日本都對東亞地區懷有狼子野心,這幾乎成爲了刻在日本人骨子裡的基因,而且遠東帝國如今國力衰退嚴重,更是成爲了日本眼裡軟柿子。

至於北上,那就是對付蘇聯了,這一點算是東擴的一個打包方案,畢竟依照日本人對俄羅斯人的瞭解,即便蘇聯這個換皮的沙俄,他們未來也必然會成爲日本的敵人。

更別說兩個政權的樑子在俄國內戰時期就結下了,當時日本可是遠東白匪的重要資助對象。

除了這些現實因素外,還有意識形態差異等等,都不可能讓現階段的蘇聯和日本化敵爲友。

但是不管日本願意不願意,他們都打定主意,要對蘇聯做出防備,甚至是主動出擊,畢竟蘇聯是能夠輻射到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的,而日本想做東亞霸主,就必然和蘇聯對上。

日本貪婪,俄羅斯人同樣如此,俄羅斯人只不過比日本的選擇更多而已,那就是歐洲,但是,這並不影響俄羅斯人全都要的潛在想法。

當然,南雲忠一對蘇聯就沒有太多關注,至少相對於南洋地區而言是這樣,就蘇聯遠東那惡劣的環境,遠不如南洋更有價值。

當然,整個南洋地區,他最眼饞的還是澳大利亞和加裡曼丹島,還有馬六甲海峽這三塊地方。

而且這三塊地方,想要獲取的難度也最低,雖然說加裡曼丹島分屬於英國和東非兩個頂級強國,但是去掉東非,只佔領英國在加裡曼丹島的殖民地,就足夠了,畢竟加裡曼丹島上,他最重視的資源就是石油,加裡曼丹北部,恰好是石油最豐富的地區。

前世馬來西亞和文萊都是因此成爲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家。

而這樣一來,南雲忠一的意圖就很明顯了,不管是資源種類齊全且豐富的澳大利亞,還是石油資源充沛的加裡曼丹北部,亦或者是戰略要地馬六甲海峽,這些都是英國人的殖民地。

這也就是說,未來日本只要能戰勝英國,把他們驅趕出馬六甲海峽西部,日本就能順手接過英國的這些遺產。

至少在南雲忠一看來,相對於強到令人窒息的東非和美國,毫無疑問還是英國這個“世界霸主”看起來更好欺負一些。

像東非,美國,蘇聯這些國家,他們的威脅雖然更大,但恰好不是現階段日本可以招惹的,尤其是東非和美國這兩個海軍實力不弱的國家。

而南雲忠一認爲,日本想能夠和他們抗衡,只有一條選擇,那就是消化掉南洋地區和澳大利亞,徹底擺脫日本對國外資源的嚴重依賴。

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章 穿越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418章 學徒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443章 監視第108章 歷史課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295章 拒絕第967章 奧拓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62章 後續第1156章 軟刀子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74章 “整肅”運動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676章 摩托第351章 過往第12章 戰場間隙第1152章 黑幫第240章 大借款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276章 “老朋友”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44章 貿易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157章 “0”號文件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99章 結款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08章 分析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4章 發“貨”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300章 掠奪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5章 牛馬第647章 準備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596章 壓迫感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454章 戰士歸來
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章 穿越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418章 學徒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443章 監視第108章 歷史課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295章 拒絕第967章 奧拓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62章 後續第1156章 軟刀子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74章 “整肅”運動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676章 摩托第351章 過往第12章 戰場間隙第1152章 黑幫第240章 大借款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276章 “老朋友”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44章 貿易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157章 “0”號文件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99章 結款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08章 分析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4章 發“貨”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300章 掠奪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5章 牛馬第647章 準備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596章 壓迫感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454章 戰士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