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
馬達加斯加島。
東非在馬達加斯加島上設置有兩個省份,分別是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雖然這兩個省份在東非的存在感偏弱,但是近些年來,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的經濟發展並不遜色東非大陸部分。
東非在當地的投資,主要圍繞軍事、礦產還有農業,這三方面展開。軍事上,馬達加斯加島的戰略意義比較突出,是東非鉗制莫桑比克海峽的重要支撐,而礦產是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的經濟支柱,近些年來,東非在馬哈贊加省疑似發現了石油,這進一步激發了東非開拓此地的熱情。
最後是農業,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的農業以灌溉農業,畜牧業爲主,東非人沿着河流開闢農田,種植水稻,棉花等作物,而畜牧業集中在馬哈贊加省,以牛羊爲主,除此外,當地的漁業資源也比較豐富。
隨着,東非政府對伊默里納王國關注加強,本國的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也重新受到了關注。
農業部長芬格爾彙報着當前兩省的農業狀況。
“馬達加斯加島的農業發展模式,和東非其他地區有很大區別,這裡的農業商品化程度很高,圍繞河流和港口展開,和阿根廷,巴西類似。”
“地廣人稀,適合大牧場經營模式,然後,牛羊和穀物等農產品,通過港口輸送到東非東海岸各地,而馬達加斯加的農業產區,集中在河流兩岸,進一步減少了運輸成本。”
“這幾年,馬達加斯加島的養豬業增長很快,依託當地充裕的穀物產量,還有相對封閉的環境,是發展養豬業比較理想的區域。”
芬格爾之所以重點提及這一點,這是因爲東非是豬肉消費大國,但是東非本土大陸部分,卻並非理想的生豬養殖場所,尤其是非洲豬瘟等疾病的傳播。
千防萬防,東非也沒有防住非洲豬瘟對東非養豬業的衝擊,畢竟這種病毒的發源地就在東非,東非首例非洲豬瘟發現於東部沿海地區,時間是1917年8月。
俗話說“當你家裡發現一隻蟑螂的時候,已經有成百上千只生活在這裡。”
非洲豬瘟就是這隻“蟑螂”,當東非專業機構發現,並且確認這種病毒存在時,它已經在東非東部地區廣泛存在,並且迅速向四周蔓延開來。
至於預防,難度十分巨大,它的原始宿主本身就是東非當地的野生豬類。
即便如此,東非政府也沒有完全放棄治療,在恩斯特的授意下,1917年開始,東非政府以東非高原爲中心,開啓了大規模的“滅殺”運動。
整個東非中東部的養豬業,在政府的無差別打擊下,幾乎全軍覆沒,並且嚴令禁止當時政府劃定“疫區”的豬肉和豬苗銷售和出口。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東非贊比西河以北的豬肉市場形成了巨大真空,相對應的則是贊比西河以南養豬業的崛起,而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養豬業也是在這個背景下,發展起來,並且迅速壯大的。
馬達加斯加島和非洲大陸被廣闊的莫桑比克海峽隔開,加上此前,這裡根本沒有養豬業,自然也就不會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
芬格爾說道:“目前,我們在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建設了不少大規模養豬場,並且制定了嚴格的養殖規範,未來這裡可能會成爲帝國最重要的豬肉供應地。”
“即便整個大陸部分的豬肉養殖業全軍覆沒,未來馬達加斯加也可以滿足國內的大部分需求。”
“不過,這種情況基本不可能出現,畢竟我們在南方,西部還有許多養豬業,並沒有受到豬瘟的影響。”
因爲東非政府的果決,所以非洲豬瘟雖然在十年前給東非養豬業造成了巨大損失,但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在二十年代,東非沒有再發現一例非洲豬瘟。
當然,東非政府也沒有放鬆警惕,畢竟誰也不能確定,非洲豬瘟真的被消滅,此前也說過了,非洲豬瘟來源於原本非洲的野生豬類,而想完全消滅這些野生豬類,顯然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
就比如東非的一些自然保護區,這些區域內的非洲野生豬類,依然存在,而這也就意味着,未來非洲豬瘟可能會捲土重來。
芬格爾說:“目前,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已經出臺了相關法規,從而杜絕當地養豬業和大陸部分的接觸,有了這道防火牆存在,馬達加斯加就能成爲我們養殖業的一道備份。”
“不僅僅是關於養豬業,其他諸如牛羊的養殖也是如此,即便大陸部分發生動物瘟疫,也能保證馬達加斯加島不受影響。”
這有些類似,如今東非對大麥克香蕉種植的處理和管理模式,基本上各個主要種植區被人工隔離開來,從而防止在一地發生香蕉枯萎病的時候,不會影響到其他產區。
事實上,如今香蕉枯萎病1號,已經在拉美的香蕉種植園爆發,而東非尚未未發現相關病例,就是得益於東非的嚴格管理模式。
而非洲豬瘟又有所不同,香蕉枯萎病畢竟是發生在國外,只要嚴加防範,基本不會對東非本土的香蕉種植業產生影響,可非洲豬瘟卻是反過來,其他國家要提防這種病例,從東非傳播出去。
從這一點來說,此前東非政府對非洲豬瘟的迅速反應,可以說不僅僅是對本國養豬業的保護,同時是對世界養豬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這反映了東非在制度層面的優勢,畢竟前世,非洲豬瘟在非洲氾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當時非洲各國沒有能力對其進行控制和治理。
如果在非洲豬瘟爆發的早期,就可以控制住其蔓延趨勢,說不定就不會出現21世紀,非洲豬瘟在全世界的蔓延情況,而是限制在非洲內部。 前世非洲豬瘟正式被確認是在1921年的肯尼亞,而東非能在1917年確認這種病例,這反應了東非政府相對健全的牲畜疫疾監控和防治體系。
雖然說東非的專家僅僅是比前世早幾年時間確認這種病毒,但其中的意義完全不同。
因爲本時空裡,東非對非洲的殖民和開拓行動,可是直接引發了非洲地區的“生物大滅絕”,像非洲野生豬類,數量也下降了一個驚人的程度。
這也意味着,即便確認非洲豬瘟時,東非豬瘟的野外攜帶者,數量比前世要少的多,而東非相關領域專家,研究的樣本自然也不多,雖然依舊沒有阻止非洲豬瘟的爆發,但已經在現有水平下,把經濟損失降到了最低,並且最終達到可控範圍之內。
弗里德里希說道:“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即便是有限開發,也有成爲東非糧倉和肉倉的潛力,這兩個省份氣候,地形等條件,有利於農業的大規模開發,在帝國內部,綜合農業條件也算中等偏上水平。”
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的面積加在一起,大約三十萬平方公里,佔據了整個馬達加斯加一半的面積,雖然是熱帶草原氣候,但是河流衆多,水源充足,更關鍵的地方在於人口也不多。
因此,不管是發展種植業,還是畜牧業,都有很大的可發掘潛力,其農業發展條件,至少比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有優勢的多。
當然,馬達加斯加島氣候最優越的地區,還是要屬中部的高原地帶,不過高原主體在伊默里納王國手中。
弗里德里希說道:“伊默里納王國的開發,能夠帶動我們馬哈贊加省和圖利亞拉省的經濟發展,畢竟伊默里納王國的各項條件,比我們這兩個省還要優越,唯一的缺點就是伊默里納王國的人口還不夠,至少應該增加到千萬規模,才能勉強算合格。”
“沒有充足的人力,經濟作物種植的成本就降不下來,所以,伊默里納王國三百萬的人口還是太少,我們應該加速向這個法國殖民地的移民力度。”
這些年來,東非實際上也在往伊默里納王國投放移民,當然,東非向一個法國殖民地投放移民的目的顯然不單純,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移民,來對伊默里納王國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也是東非的一個長期國策,不僅僅是伊默里納王國,但凡東非周邊國家,東非能插上一手的幾乎都有相關措施。
而其中也揭示了東非政府的巨大野心,那就是建立起一個龐大的類東非文化圈,從而拓展和奠定東非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
在硬件上,東非通過對這些地區輸入白人和黃人移民,使其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畢竟東非就是一個黃白混血國家,這也意味着東非和單一膚色人種,或者兩種以上膚色人種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有天然的隔閡。
單一膚色很好理解,至於兩種以上膚色人種國家,就比如美國,巴西,印度這種,美國和巴西人種構成比東非更加複雜,尤其是黑色人種,至於印度則是棕色人種,更加特立獨行。
軟件上,則是文化和思想輸出,即便未來東非周邊人種和東非趨同,文化隔閡如果不打破,那也起不到太大效果。
畢竟,恩斯特早就確定了一點,那就是未來隨着東非的發展,終究有一天,東非會因爲經濟和社會因素,不得不引入移民,那同文化,語言,價值觀的移民顯然更符合東非標準,也更容易融入東非。
這一點在前世歐洲就已經有了典型案例,毫無疑問東歐的移民比中東移民更加優質,他們在價值觀上崇拜西方,不會像中東移民要求那麼多,造成的社會問題也更少。
而現在東非的情況是,除了東非以外,周邊地區類似東非一樣的同文化混血人種基數還不夠多,所以,推動這些區域的人口增長,就是目前東非政府積極做的事情之一。
恩斯特可不想東非像前世非洲大陸一樣,存在大量阿拉伯教信徒,亦或者是印度人,拉低未來東非社會的精神面貌。
弗里德里希說道:“過去十幾年裡,伊默里納王國人口增長,帝國就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不過這顯然還不夠,接下來,應該加快這個過程,反正遠東移民足夠多。”
1929年,馬達加斯加總人口大約在五百萬以上,而前世這個時期,馬達加斯加的總人口也就三百萬上下水平,而現在,僅僅是佔據馬達加斯加不到一半面積的伊默里納王國人口就達到三百萬之多。
這些多出來的人口,顯然東非發揮了關鍵作用,要知道,前世法國爲了補充自己殖民地的人口,可是從非洲大陸強制遷徙了不少黑人土著到馬達加斯加島等地區。
而本時空裡,法國就算有這個想法,也不可能實現,因爲東非的崛起,直接導致了大半個非洲黑人的絕跡,如今也就只剩下西非地區黑人佔據完全優勢,可西非僅僅是非洲的一塊區域,現在非洲大陸,哪怕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黑非洲”這個詞彙都已經不再適用。
而法國顯然不可能從西非遷徙人口增加馬達加斯加的人口,但是馬達加斯加島人口比前世更多,只能是東非的手筆,過去十幾年,東非向伊默里納王國輸入了十幾萬華人移民,再加上法國和東非對伊默里納王國的投資和開發,這也讓伊默里納王國生產力水平提高,醫療條件改善,從而有了容納和養活更多人口的基礎條件。
雖然是法國殖民地,但東非在經濟上對伊默里納王國的影響更大,其中伊默里納王國的絕大部分礦產和農產品,基本上都是出口到東非境內,而在伊默里納王國投資的東非企業數量,也遠比法國多的多。
如果不是法國在伊默里納王國的駐軍,伊默里納王國簡直和東非殖民地沒有區別,法國當然知道東非這是在經濟和文化等領域蠶食伊默里納王國,可他們也完全沒有辦法。
而且,東非對伊默里納王國的投資,法國也是受益方,所以還不如趁着現在對伊默里納王國的統治,加快對這裡的掠奪,能撈一筆是一筆,至於建設,在法國看來,北非,西非和印度支那顯然纔是未來法國海外殖民地的重點。
至於伊默里納王國,花再多的錢,也不過是給未來東非做嫁衣,所以對於東非在伊默里納王國的各種動作,法國基本睜一眼閉一眼,伊默里納王國實際上就是東非有實無名的經濟殖民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