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

布宜諾斯艾利斯。

羅德斯公司的老闆羅德斯正在盤算着最近的收入,而從他咧開的嘴角來看,這個月公司業務依舊十分紅火。

羅德斯是一名英國移民,和南非德比爾斯礦業公司的老闆同名同姓,不過兩人的選擇路線不同。

雖然被東非削去了大半個面積,但是南非礦業依舊大有可有,只不過德比爾斯礦業公司也無法發展成爲前世那種巨無霸,更不可能有前世羅德西亞殖民地的誕生。

而阿根廷的羅德斯,同樣出身於英國,但是在阿根廷這塊地方,顯然還是發展畜牧業比較有前途。

當然,作爲英國人,羅德斯沒有選擇做農場主,而是靠着自己的身份和英國家族的人脈,做起了阿根廷和英國之間的貿易。

羅德斯放下賬單後,對秘書說道:“很好,這個月收益又上漲了百分之八,真希望這場戰爭不要太快結束,那樣我們才能賺的更多。”

秘書波爾則沒有那麼樂觀,他提醒到:“老闆,如今歐洲對物資的需求暴漲,連糧食都缺,更何況養殖業,趁着這個時間段我們正好多向歐洲出口牛肉,不過我們也有些麻煩,很多農場主趁機漲價,所以我們的收貨價格也擡高了不少,而且因爲運力緊張,運費也漲了不少。”

大家都漲價,那利益自然也就攤薄了,更何況阿根廷只是一個小國,只能混口湯喝,所以阿根廷賺的肯定沒有前世多。

這很好理解,前世一戰的紅利,大頭都被美國吃掉,而現在因爲東非的存在,其他國家想混口湯喝都更難了。

尤其對於阿根廷這種產業比較單一的國家而言尤其如此,前世阿根廷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國,因爲美國本身就是歐洲之外,最大的糧食和農業生產國,縱然阿根廷的土地肥沃,可阿根廷國土面積終究是有限的。

而現在多了一個東非就更過分了,雖然早期東非農業不起眼,但是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東非顯然也成了世界少有的農業大國。

東非的水土條件雖然比美國和阿根廷差,但是通過土壤改良,農業技術提升,以及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設,東非的農業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世界第一梯隊。

而第一梯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德國,一個東非,德國在化肥,農藥等農業技術上有着領先優勢,而東非則是農業機械化程度世界第一。

而做到農業機械化程度世界第一這一點是相當恐怖的,畢竟東非本土面積高達一千多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世界第一。

東非的耕地面積已經超過美國,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卻十分簡單,那就是東非人口比美國要多,供養更多的人口,自然要開發更多的土地。

雖然東非土地質量不如俄國烏克蘭平原,美國中部黑土區域,阿根廷三地土地肥沃,但是和德國相比要好的多,在不通過人爲改良的情況下,德國北部實際上不適合傳統農業發展。

德國北部屬於溫帶海洋氣候,放在以前只適合發展牧業,冰磧平原導致土地貧瘠,反之德國南部則雖然以丘陵高地爲主,但確是德國小麥的主產區,當然,這是過去的情況,通過近幾百年來的發展,德國北部顯然也成爲了一個農業十分發達的地區。

其實,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只要能解決水和光熱這兩個問題,都能發展農業。

而對於東非來說,農業最重要的就是解決水源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早在上個世紀,東非就通過大型水利建設解決了,接下來再折騰也不過是水上添花。

說回羅德斯公司。

羅德斯對波爾回覆道:“如今敢直接和德國,奧匈帝國做生意的也就是美國和東非,我們阿根廷終究國力太差,畏手畏腳,真是可惜啊!”

在英法兩國的封鎖下,類似阿根廷這種國家,在和德國,奧匈帝國進行貿易的時候,肯定無法向美國和東非那樣硬氣。

美國和東非作爲兩個歐洲以外的世界強國不害怕英法秋後算賬,而其他國家就不行,包括同樣是列強的日本。

日本的位置距離歐洲太過遙遠,如果日本敢學習美國和東非那樣明目張膽的和同盟國往來,英國和法國可不會給好臉色,即便日本海軍實力強大,也無濟於事。

日本海軍現在也有七十多萬噸的總噸位,這個水平放在歐洲也僅僅是略低於德,法兩國的存在,但是日本根本沒有能力將本國海軍投入到大西洋地區,畢竟日本可不想重蹈當初俄國的覆轍。

波爾說道:“阿根廷和美國,東非兩個強國根本沒有可比性,雖然我們有成爲世界大國的基礎,但是阿根廷人口短板過於明顯,縱觀如今世界,沒有四千萬人口的國家,很難成爲世界大國。”

波爾提到的一個標準是參照法國制定的,法國人口勉強達到四千萬,是列強中人口比較少的存在。

雖然西班牙人口更少,但是西班牙已經徹底取代日本,淪爲列強守門員,實際上西班牙的綜合國力可能連列強都算不上,屬於比較有爭議的國家,但是有爭議總比沒有爭議強,只需要再來一場類似美西戰爭的事件,西班牙可能就徹底跌出世界大國地位了。

反而是日本,在日俄戰爭後,短短几年時間,就徹底坐實了列強國家身份,雖然日本在經濟領域可能還不如西班牙,可日本的軍事實力能把西班牙甩幾條街。

而且西班牙經濟層面也未必勝過日本太多,再丟掉大部分海外殖民地之後,西班牙幾乎沒有退路,反觀日本還有朝鮮作爲殖民地,並且在遠東貿易中佔據重要地位,幾乎壟斷了遠東帝國東北地區的大部分生意。

而日本本土人口就高達五千萬,放在歐洲也能排到第四,僅在奧匈帝國之後,而人口一但超過五千萬,幾乎就有大國之資。

與之對比,人口僅八百萬的阿根廷,怎麼也不可能掀起太大風浪,就是和比利時這種小國相比,都有些力有不逮。

羅德斯作爲英國人,其實對阿根廷沒有太多感情,只不過現在自己的利益和阿根廷息息相關,所以才忍不住抱怨一下。

如果阿根廷真成了世界大國,這反而不是羅德斯所希望的,阿根廷國土接近三百萬平方公里,那是真有大國的基礎,現在只是人口和工業上和其他列強有很大差距。

羅德斯對波爾說道:“總之,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拿到更多的訂單,先把錢賺到手,有了錢,什麼阿根廷不阿根廷的跟我們也沒有關係。”

這其實也是大部分阿根廷人的想法,阿根廷只是一個移民國家,而且許多移民都只是近些年來才抵達阿根廷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對阿根廷有太多感情。

這和東非不一樣,東非早期挑選移民可是專門挑選窮苦人口,同時善於利用國家宣傳機器,這樣東非給本國移民的形象是十分正面的。

而現在東非本土人口都已經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對東非的情感就更深刻了,而以阿根廷政府的能力,根本做不到東非這種程度。

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711章 歸國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968章 分歧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364章 燃燒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299章 預判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182章 中間商第837章 颱風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992章 入籍第1223章 “療養”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04章 卡賓達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41章 衣錦還鄉第852章 夏威夷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155章 震怖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42章 移民熱潮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991章 抵達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254章 錫礦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404章 警告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742章 大捷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254章 錫礦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210章 小丑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262章 慫恿第735章 廓爾喀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230章第820章 購艦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680章 緩衝區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379章 黃金葉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876章 白麪閻羅
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711章 歸國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968章 分歧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364章 燃燒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299章 預判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182章 中間商第837章 颱風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992章 入籍第1223章 “療養”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04章 卡賓達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41章 衣錦還鄉第852章 夏威夷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155章 震怖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42章 移民熱潮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991章 抵達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254章 錫礦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404章 警告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742章 大捷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254章 錫礦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210章 小丑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262章 慫恿第735章 廓爾喀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230章第820章 購艦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680章 緩衝區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379章 黃金葉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876章 白麪閻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