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歐洲形勢

1918年中期,隨着一系列國際大事件的發生,以及東非國內情況的轉變,東非政府的主要三件大事,可以概括“消化”,“建設”和“擴軍”。

消化,顧名思義就是消化近些年來東非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尤其是新開拓的海外市場以及殖民地。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東非在南美,遠東,印度洋沿岸的貿易不斷擴大,這些新的市場份額,爲東非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而想維持這些市場和殖民地的穩固,那就涉及到“擴軍”問題,沒有武力維繫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只能是鏡花水月,所以東非海軍的擴張過程依舊在穩步推進,這是一個強國所必然要進行的舉措。

而建設,主要針對國內經濟建設情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另一方面是對自由市場進行引導,以及完善市場制度和法律建設。

其主要內容,基本按照東非在1916年推出的“四五”規劃爲指導意見,不斷深化和進步,這是東非政府的基本任務,或者說最低經濟發展目標,所以不過多的描述。

很顯然,火熱的經濟發展態勢,很容易就讓東非制定的“四五”規劃,各項指標順利提前完成。

所以1918年,東非政府的工作重點還是在擴軍這個話題之上,爲此恩斯特在萊茵宮召開了會議。

國防部長普里皮亞特對近些年來東非軍隊的發展做出了總結:“截止到1918年,國防軍規模已經發展到空前的85萬人,陸軍人數高達近65萬人,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也超過了17萬人,同時還有近2萬多人的空軍。”

“其中,陸軍摩托化程度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同時海軍軍艦規模超過了一百四十多萬噸。”

“我國的軍事實力,目前整體處在英,法,德,奧四國之後,如果細分的話,帝國陸軍實力應該排在世界第四的位置,海軍處在世界第二,至於空軍則排在世界第一。”

國防部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主要是因爲帝俄軍隊基本上已經癱瘓,隨着沙皇俄國倒臺,俄國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滑,在去年俄國工黨組織和德國的戰爭中,俄國工黨領導的原帝俄軍隊根本發揮不出作用,以至於前線戰場一潰千里。

而這也導致了俄國工黨緊急叫停戰爭,並且同同盟國進行了媾和,簽訂了停戰條約。

所以,在如今東非軍隊看來,俄國已經不足以排入世界軍事強國行列,至少在俄國工黨重新整頓軍隊,培養出自己的軍事幹部之前,俄國軍隊基本上中看不中用。

而其他國家,排在東非之前的幾個國家,也就是英,法,德,奧四個國家,如果比較綜合實力,其實也未必能排在東非前面。

比如英國,皇家海軍拉高了整個英國軍隊的數據,而其他三個國家,也僅僅是陸軍規模現在要超過沒有進行戰爭動員的東非。

所以,普里皮亞特所說東非國防軍實力排在世界第四,並非虛言,甚至已經是比較保守的說法。

至於已經加入協約國的美國,目前其軍事實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便經過一輪擴軍,目前美國軍隊也才達到幾十萬人規模,連東非的一半都不到。

主要原因則是參戰戰前美國常備軍隊規模太小,陸海軍規模僅僅十幾萬人規模。

普里皮亞特說道:“俄國軍隊系統癱瘓,士兵無心戀戰,大量軍事指揮官脫逃,加上俄國內戰,目前俄國軍隊只是樣子貨,而美國雖然經過一輪徵兵,大部分新兵根本沒有戰鬥力,同時美國參戰後的表現,也比較畏首畏尾,這勢必影響到美軍的戰鬥力。”

被英法成功忽悠上船後的美國,遠遠沒有顯現出前世的魄力,主要還是如今的同盟國戰鬥力有些過於強大。

而導致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奧匈帝國,以及德國的其他兩個盟友都表現出了遠超前世的戰鬥力。

如今,奧匈帝國的魯道夫皇儲已經全面掌握全國大權,相較於弗朗茨皇帝,他的精力更加旺盛,能夠更好的整合全國的資源對戰爭進行支持。

一個關鍵點就體現在,如今奧匈帝國兵力高達近四百萬,這是前世奧匈帝國無法實現的,而且,意大利在上個世紀被拆解掉後,極大影響了奧匈帝國的國運。

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的戰鬥力也遠超過歷史水平,尤其是奧斯曼帝國經過德國和東非的陸續武裝後,表現比前世要強上不少。

總而言之,如今一戰的形勢依舊十分不明朗,即便美國加入後也是如此,光是奧匈帝國表現高出前世水平,就讓如今同盟國士氣不至於像前世美國一宣戰就土崩瓦解。

前世一戰發展到1918年後,同盟國基本上已經到了極限,但是因爲東非的出現,或者說恩斯特的影響,局勢已經完全走樣。

前世同盟國最大的問題在於生產和後勤,而這個時空裡,截止到1918年以前,同盟國還能通過東非獲得大量戰略物資,這讓同盟國的經濟可以照常維持。

尤其是棉花,糖類,橡膠石油,稀有金屬等資源,同盟國仍然有大量儲備,而糧食和其他主要礦產,在俄國退出戰爭以後,基本也不存在問題。

因爲本時空同盟國實力的加強,同盟國從俄國那裡拿到了更多的戰爭勝利品,包括前世波羅的海沿岸三國大部分,波蘭,摩爾多瓦全境以及大整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而這些地區,是沙皇俄國的糧食和礦產主產區,同時也佔有原俄國將近一半的工業。

前世,同盟國來不及消化這些戰利品,從而增強自身的實力,如今就不好說了。

只要同盟國可以消化掉東線的戰果,那即便美國加入協約國,也未必能夠改變歐洲的戰局。

這還要涉及到意大利這個國家的影響,再怎麼說前世意大利也是世界列強之一,而現在即便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也無法對奧匈帝國起到牽制作用。

沒錯,意大利到如今都沒有加入戰爭,或者說整個亞平寧半島都維持着中立,教宗國和那不勒斯本身就是奧匈帝國扶持起來的。

之前,意大利顧及實力差距不敢加入戰爭,而到了現在,顧慮就更多了,因爲奧匈帝國表現出的強大戰鬥力,根本不是意大利可以對抗的,這可能也是受到了上個世紀意奧戰爭的影響,所以意大利王國早就沒了統一亞平寧半島的心氣。

畢竟摧毀了一個人的精神後,想要再扶起來就困難的多,國家也是如此,前世意大利之所以能和奧匈帝國掰手腕,是建立在一場場勝利基礎上的。

而奧匈帝國如今的狀態可以說是極佳,尤其是在和德國搶奪了大量俄國的戰利品之後,就是之前一直拖後腿的匈牙利也變得積極起來。

奧匈帝國在俄國獲得的利益,最有利於匈牙利,畢竟俄國和奧匈帝國接壤的地方都更靠近匈牙利,戰後可以分的更多的戰利品這個胡蘿蔔,就算匈牙利這頭倔驢也不可能抵住這個誘惑,所以在對待戰爭的態度上,匈牙利發生了重大轉變。

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53章 土豆種植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102章 備戰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629章 教育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447章 趣談第867章 推銷第428章 談論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56章 鐵路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68章 餐具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27章 合金鋼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453章 借款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766章 集結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810章 海岸線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372章 平原省第1024章 監視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372章 平原省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97章 建議第595章 鼓動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498章 移民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810章 海岸線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8章 開墾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315章 清倉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7章 日常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830章 蓄水池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368章 插曲第1332章 軍事半島
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53章 土豆種植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102章 備戰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629章 教育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447章 趣談第867章 推銷第428章 談論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56章 鐵路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68章 餐具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27章 合金鋼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453章 借款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766章 集結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810章 海岸線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372章 平原省第1024章 監視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372章 平原省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97章 建議第595章 鼓動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498章 移民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810章 海岸線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8章 開墾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315章 清倉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7章 日常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830章 蓄水池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368章 插曲第1332章 軍事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