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熱度

第249章 熱度

法國。

海梅·梅迪納,梅迪納家族現任掌門人,老伯爵雅各布·梅迪納今年三月份很不幸去世了,海梅·梅迪納繼承了爵位。

梅迪納家族是黑興根王室在法國的盟友,但是早些年老伯爵雅各布·梅迪納因爲反對拿破崙三世的改革被打入冷宮。

作爲當年跟着拿破崙大帝的老人,雅各布·梅迪納對拿破崙三世的一些政策十分不滿,尤其是面對國內拿破崙派之外的其他派別。

而被拿破崙三世厭棄後,之前本來就遭到奧爾良和波旁王朝以及共和派敵視,梅迪納家族的命運可想而知。

淡出政壇的梅迪納家族,在恩斯特崛起之前,已經衰落的十分厲害,這種衰落是全方位的。

後來恩斯特去法國將這些家族故友重新整合起來後,通過在經濟上的援助,即黑興根財團在法國代理人,讓他們在經濟上日漸好了起來。

但是付出的代價是距離巴黎這個政治中心也更加遙遠,因爲黑興根財團在法國的中心是南方海港城市馬賽。

以梅迪納家族爲代表的黑興根法國盟友集團,在恩斯特的扶持之下,已經在法國南方形成了不小勢力。

由於老伯爵的去世,讓拿破崙三世想起了這個頑固的老傢伙,雖然很不喜歡他,畢竟是跟隨拿破崙家族的老臣,所以在六月份,拿破崙在巴黎召見了梅迪納家族接班人海梅·梅迪納。

“陛下,雖然梅迪納家族早已經在法蘭西不被重視,但是我還是要說,戰爭絕不可能有勝算,除非法國做好全面戰爭準備,任何不理智的行爲都可能毀掉拿破崙家族在法國的聲譽。”

這是海梅·梅迪納見到拿破崙三世後說的第一句話。

“呃,梅迪納伯爵,我最近並沒有發動戰爭的打算。”

“我只是預測罷了,普法之間總要有一個勝利者,我們需要萊茵河畔的土地和分裂的德意志,而普魯士要的是整個德意志統一和完整,雙方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句話說的好,不過你所說的全面戰爭準備是什麼意思?”

“普魯士不是小國,反而是歐洲的軍事強國,現有的法國軍力和體系是無法迅速打敗普魯士的,而戰爭一旦被拖延,整個德意志也會被普魯士握成一個拳頭。所以法國對普魯士的戰爭和以往的克里米亞,意大利戰場上不一樣,對付北德意志聯邦應該先把法國陸軍的體制變成類似普魯士那樣,更加容易組織大兵團作戰……”

梅迪納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拿破崙三世打斷:“普魯士這些年確實有些成績,但那是因爲有我們法蘭西的幫助,沒有我的默許,不要說奧地利,就是丹麥估計他們打的也夠嗆。而且上次我們是被俾斯麥那個卑鄙小人欺騙了,他許諾我們法蘭西的土地,完全沒有兌現,還有最近俾斯麥攛掇利奧波德去競爭西班牙國王,如果不是及時制止,恐怕法國會腹背受敵。”

“陛下!這些我當然知道,可現在的問題是普魯士軍隊已經完成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了戰火歷練,其軍事體系日臻完善,法國卻有些不思進取!”

“夠了,梅迪納伯爵,帝國軍隊還輪不到你在這裡說三道四,如果老伯爵知道你變成這樣,對一個小小的普魯士都畏懼如虎,恐怕會氣的從墳墓裡爬出來。”從阿爾及利亞回來的麥克馬洪元帥氣沖沖的對梅迪納喝斥道。

同時法國其他將領也開始轟擊梅迪納,眼看朝堂局勢變得有些混亂,拿破崙三世緊急叫停。

“夠了,都別吵了,梅迪納伱先回馬賽去吧!一個月後答案自然會揭曉,帝國軍人會用實力證明一切。”

一句話,梅迪納家族又一次被髮配,梅迪納伯爵似乎早有預料,他轉身準備離開。臨走前,回首道:“陛下,你會後悔的!”

出了貢比涅皇宮,一羣媒體記者蜂擁而至,他們來自法國各個報社和出版社,像是有預謀和規劃一樣圍在梅迪納身邊。

《喧譁》雜誌的記者,對着梅迪納伯爵問道:“梅迪納伯爵,聽說你反對戰爭是真的麼!”

“當然,法蘭西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一天後,《喧譁》雜誌,出版了一幅漫畫,名爲“不戰而降,老伯爵落淚。”梅迪納跪在德德意志地圖上,對着法國地圖方向,高喊“和平”二字,而被醜化的俾斯麥在他身後架起火炮,一發炮彈已經飛向法國,而漫畫的右上角,老伯爵雅各布·梅迪納在天堂痛罵“叛徒”。

哈瓦斯通訊社記者接着問道:“那梅迪納伯爵,你認爲法蘭西和普魯士,誰的實力更強!”

“當然是法國,不過軍事方面並不好評價。”

第二天,哈瓦斯通訊社的新聞頭條是“梅迪納伯爵認爲法蘭西完全不是普魯士人的對手。”

……

當天夜裡,梅迪納連夜坐着火車,從巴黎“出逃”,再不跑,明天憤怒的巴黎人民恐怕會生吃了自己。

剛剛經歷過埃姆斯電報,也稱“俾斯麥密電”事件羞辱的法國人民正對普魯士羣情激憤,對普魯士戰爭已經是民意所趨,這時唱反調,肯定會被羣起而攻之。

記者不是別人找來的,全是梅迪納花錢請來的,至於爲什麼這麼做,自然是爲了流量。

梅迪納十分清楚,自從老伯爵隱退,梅迪納家族在法國就已經被徹底邊緣化,即便現在復出,也不可能得到信任,法蘭西帝國沒有梅迪納的船。

雖然在故意在巴黎惹出一堆爛事,但是回到馬賽後,梅迪納就打算藉助黑興根旗下的媒體給自己洗白。

可不能真讓投降派的名聲落在自己腦袋上,自己也是主戰派,但不是盲目主戰,而是“看到法蘭西政府弊端”的理智主戰派。

三天後,馬賽的媒體開始發力,梅迪納藉助本土報紙,開始和巴黎報紙隔空對峙。

“巴黎的新聞媒體,扭曲事實,他們曲解我的原話,不像馬賽這座城市的媒體從業人員,具有優良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一踩一捧,自然讓馬賽的媒體們很高興,他們藉助着“梅迪納事件”批判巴黎同行,是生活在“大城市”裡的高貴子弟,對法國的輿情永遠停留在巴黎之都,看不上巴黎之外的任何地方,哪怕是馬賽這個偉大的革命城市。

而被梅迪納擺了一道的巴黎媒體自然也不示弱,對着梅迪納和馬賽同行就是一陣炮轟。

事情越鬧越大,法國政府及時出面,制止了這場鬧劇,但是梅迪納家族的知名度被徹底打響了。梅迪納現在是主戰派,和平派,投降派都不重要了。

(本章完)

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471章 漏洞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47章 畜牧業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08章 歷史課第108章 歷史課第1099章 鋼鐵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5章 到東非去第616章 行蹤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230章 水權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732章 雙輸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559章 誣陷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63章 年底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30章 多多馬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930章 漢薩省第137章 補丁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1220章 萊茵人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925章 造船業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545章 孤兒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305章 封賞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261章 威脅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332章 稻種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87章 西北之亂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797章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598章 新年第163章 年底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2章 戰場間隙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44章 貿易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4章 籌措資金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041章 新農業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453章 國民經濟
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471章 漏洞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47章 畜牧業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08章 歷史課第108章 歷史課第1099章 鋼鐵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5章 到東非去第616章 行蹤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230章 水權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732章 雙輸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559章 誣陷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63章 年底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30章 多多馬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930章 漢薩省第137章 補丁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1220章 萊茵人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925章 造船業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545章 孤兒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305章 封賞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261章 威脅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332章 稻種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87章 西北之亂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797章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598章 新年第163章 年底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2章 戰場間隙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44章 貿易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4章 籌措資金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041章 新農業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453章 國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