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

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

對於東非在波斯灣的變現,英國政府自然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而隨着局勢的惡化,英國政府對自己的處境越發擔憂起來。

倫敦。

唐寧街十號。

“這羣該死的東非人,沒有他們攪局,這場戰爭早就應該結束了!”

最近英國新首相大衛的心情很不好,俄國政局動盪,奧斯曼帝國參戰,東非的波斯灣護航等等,這一切彷彿都證明着戰局向着不利於協約國的方向發展。

在1916年,英國原首相阿斯奎斯因爲對戰爭組織協調不利而辭職,大衛順手接手了這個爛攤子。

而1917年,戰爭形式不僅沒有改變,反而因爲各種因素的影響,越發對英國不利。

而大衛當然清楚,目前戰爭的勝負手就在於美國和東非兩個域外大國。

“如果我們不能切斷同盟國的後勤補給線,也就意味着戰爭將繼續,而等到同盟國在東線消化完畢後,西線也將變得岌岌可危。”

“現在戰爭已經越發朝着對我們不利的方向發展,你們都有什麼看法?”

面對首相的問詢,一衆內閣高官也是愁眉莫展,外交大臣貝爾福這個時候說道:“英國沒有其他選擇,要麼退出戰爭,要麼死戰到底,但是選擇前者,那帝國的聲望也將徹底斷送,而且我們爲了戰爭付出了這麼多的犧牲,如果卻一無所獲,那憤怒的人民將沖垮倫敦。”

“而死戰到底,直到戰爭的最終勝利,對於帝國而言,又顯得極其遙遠,如今戰爭的走勢已經充分說明了,光靠我們和法國人的力量,是難以和同盟國對抗的,尤其是在俄國盟友狀態極其被動的情況下。”

“所以,爲了確保戰爭的勝利,任何手段現在都應該不再有所顧忌,與此同時,我們需要更多的盟友,尤其是美國,意大利,羅馬尼亞等等,任何有可能對戰局造成影響的國家,我們都要積極爭取。”

“國家層面如此,歐洲的其他勢力,比如金融領域的猶太人,同盟國境內的反戰人士,甚至是工黨都可以作爲備選。”

面對貝爾福的極端言論,軍需大臣溫斯頓極力反對道:“其他方面,自然沒有問題,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放任工黨在歐洲做大。”

“如今俄國的工黨已經形成了氣候,我感覺他們將成爲整個自由世界的大敵,也就是現在我們無法干涉俄國國內的局勢變動,不然我全力支持幫助俄國政府清算工黨。”

“甚至輸給德國人都不可怕,而讓工黨在歐洲做大,那將是一場恐怖的災難,他們沒有國家意識,通過理想主義建設一個新的國家,極其容易煽動不明真相的民衆。”

貝爾福和溫斯頓都是主戰派,當然,首相大衛同樣不例外,如今英國內閣全部都是好戰分子。

只不過貝爾福和溫斯頓在關於戰爭的一些細節上有所分歧。

大衛首相對溫斯頓說道:“既然你如此反對工黨,這可以理解,但是現在帝國的命運都維繫在戰爭上,我們想獲得最終勝利,就必須有更強大,更多的盟友,甚至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如果能借用歐洲工黨組織,摧毀德國的秩序,讓我們獲勝,這未嘗不是一個辦法。”

溫斯頓顯然並不想改變自己的想法,他堅定的對衆人說道:“首相閣下,還有諸位大臣,你們現在都陷入了一個誤區。”

“那就是決定戰爭勝利的,從來不是指望對手犯錯,現在的關鍵是誰能獲得美國和東非兩個大國的支持。”

“現在想改變戰局,唯一的出路就是將美國拉上我們的戰船,同時儘可能穩住東非,不能讓東非真正的倒向同盟國那一邊。”

“如果東非加入敵對陣營,那戰爭基本可以宣告提前結束了,我們將失去印度,澳大利亞,埃及,波斯灣……大英帝國立刻解體。”

大衛首相面色難堪,他對着溫斯頓說道:“現在,我們想拉攏美國人,但是美國人同樣因爲東非的立場,遲遲不敢下注,他們害怕自己加入我們這邊,東非隨後加入德奧陣營,這樣他們就可能陷入戰爭的旋渦。”

“美國政府對我們的邀請,同樣卡在了東非這個關鍵點上,但是偏偏東非也是一個德意志國家,天然和同盟國的關係更加親近,而且東非的工業已經不遜色於美國,如果他們加入戰局,那將是一場災難。”

拉攏美國和東非,這一直都是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陣營在做的事情,但是效果並不顯著。

大衛首相接着說道:“美國和東非遊離於歐洲戰爭之外,大發戰爭財,可以說他們完全沒有必要下場,甚至兩國巴不得歐洲戰爭繼續下去。”

“現在回想起來,我極度後悔,帝國加入這場彷彿永無休止的戰爭之中,前界政府可以說被法國人忽悠了。”

“試想一下,或許從一開始,英國不加入這場戰爭纔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是這樣,坐看風雲的就不僅僅是美國和東非,還要加上帝國。”

“畢竟,德國人就算髮展海軍,其實對我們也造不成太大威脅,除非他們在北大西洋獲得優勢。”

“但是,我們即便不通過加入戰爭的方式,或許也可以達成這一點,只要德國的海軍實力,沒有超過皇家海軍,北海就是他們永遠無法突破的堡壘。”

“同時,德國也不可能全力發展海軍力量,畢竟他們在陸地上有法國的牽制。”

“如果當初,我們的外交手段高明一些的話,完全可以避免同盟國的誕生,在巴爾幹半島和對俄國,對奧匈帝國的外交失誤,導致如今我們陷入如此被動的局面。”

當然,大衛說這些喪氣話的真實原因,其實還是眼紅美國和東非兩個所謂“中立國”的成績。

戰爭打到現在,英國反而發現美國和東非正在迅速瓜分着原本英國在海外的利益所在。

就算真的擊敗德國,那面對美國和東非兩個完全成長起來的世界大國,英國的霸權依舊存在喪失的風險。

所以大衛首相話鋒一轉:“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彷彿爲美國和東非做了嫁衣,而事實上,即便德國獲取歐洲霸權,對我們的影響絕對沒有美國和東非這兩個海洋大國的威脅大。”

“可惜,現在再做這些假設,已經爲時晚矣,我們徹底被歐洲戰爭套牢了,如果不解決同盟國,我們連未來都沒有。”

“可以說,如今帝國已經到了從未有過的生死關頭,接下來的每一步,如果失誤,都有可能將帝國拖入深淵之中。”

大衛敢說在英國曆史上,從來都沒有比他更加艱難的首相,不管英國最終能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英國的衰落彷彿都已經不可能阻止。

而大衛的話也感染着每一個內閣成員,從戰爭到現在,回頭一看,他們才突然發現,自己失去了什麼。

毫無疑問,歐洲固然重要,可對於英國這個海權國家而言,美國和東非對海外英國利益蠶食同樣達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尤其是東非,可以說現在東非在海外擴張的每一步,都讓英國感覺心驚肉跳,加上已經猶如脫繮野馬一樣放飛自我的東非海軍,實力上就是和德國海軍也沒有太大差別。

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53章 新家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037章 電氣化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401章 駁回第566章 比較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45章 空軍第555章 羞辱第144章 貿易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504章 借人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0章 各國反應第633章 “故”人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58章 331師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374章 波斯第164章 肉類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930章 漢薩省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822章 卡賓達第163章 年底第1326章 野望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182章 中間商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222章 會面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981章 捷徑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24章 水井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230章 水權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28章 打探第222章 體面第162章 打魚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
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53章 新家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037章 電氣化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401章 駁回第566章 比較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45章 空軍第555章 羞辱第144章 貿易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504章 借人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0章 各國反應第633章 “故”人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58章 331師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374章 波斯第164章 肉類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930章 漢薩省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822章 卡賓達第163章 年底第1326章 野望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182章 中間商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222章 會面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981章 捷徑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24章 水井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230章 水權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28章 打探第222章 體面第162章 打魚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