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章 急轉直下

第1396章 急轉直下

“今天又是燉菜配土豆餅,這日子真不如在城裡吃香的喝辣的。”

時間轉眼就到了飯點,這個時候太陽已經在天上掛了很長一段時間,徵糧隊的人員纔剛剛從牀上爬起來。

這羣人的作息很不規律,明顯沒有正規部隊的紀律性,十分散漫,有的人還是睡眼惺忪的樣子,打着哈欠,衣服都沒有穿好。

當然,造成他們如此鬆懈的原因,還是長期以來過的太過舒服和安逸,在波蘭政府和德國的支持下,除了工黨幾乎找不到對他們有足夠威懾力的組織。

但是,工黨進入白俄羅斯地區的時間比較晚,這裡不像烏克蘭東部,烏東地區因爲工業相對發達的原因,所以在帝俄時代,工黨組織就已經比較活躍。

而白俄羅斯地區一直都是落後的農業地帶,幾乎沒有多少成規模的工業,而所以工黨對這裡的滲透相對來說是比較慢的。

一般而言,俄國工黨喜歡先奪取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然後再通過這些集中主要資源的城市爲基礎,控制和佔領其他地區。

而這也就使得在俄羅斯內戰時期,俄國工黨的武裝,帶着武器到鄉下進行徵糧活動,也就是頗受爭議的“餘糧收集制”。

也難怪,後來蘇聯農業一直存在問題,對於農業過於忽視,就容易造成這種結果。

而到了白俄羅斯這種工業孱弱,完全還維持着帝俄時代農業社會的區域,過去俄國城市“包圍”農村的方法,也就很難發揮作用。

俄羅斯在帝俄時代,作爲俄國的大本營,工業地帶上至少已經足以對農業地帶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俄國工黨的傳統手段才能夠迅速成功。

這一點在去年烏克蘭東部也得到了有效證明,在奪取了大城市之後,其他地區基本上望風而降。

而白俄羅斯地區,不僅沒有龐大的工人羣體策應工黨組織的行動,就算在極少數有一定工業的城市,也無法進行成功的“奪權”行動,因爲在白俄屈指可數的城市,基本上都有波蘭和德國軍隊存在,波蘭人和德國人顯然不會和工黨組織發生共情,畢竟他們在白俄羅斯也屬於“人上人”的存在。

這些因素就導致一個結果,俄國工黨在烏克蘭的戰爭勢如破竹,但是在白俄羅斯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波蘭境內卻頗爲困難。

這也確實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工人階層的成長和資本階層擴大是正相關的,而白俄羅斯地區顯然不是受資本青睞的地區。

而在白俄羅斯地區的受挫,這也讓俄國領袖弗拉基米爾意識到,俄國工黨在白俄羅斯的活動,不能和過去在烏克蘭,俄羅斯一樣,而應該充分策動當地的農民。

所以,從今年年初開始,俄國工黨在白俄羅斯的活動,開始傾向於拉攏當地的農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弗拉基米爾的靈活性。

但調整政策後,也需要時間來重新佈局,俄國工黨在白俄羅斯向農村滲透也就不到半年時間,這也是白匪徵糧隊爲什麼如此掉以輕心的原因。

“卡蘭末佐夫,有的吃就不錯,這次下鄉徵糧,重點不在於吃喝玩樂,畢竟鄉下本來就物資匱乏,所以多從地主和鄉紳手裡要些孝敬纔是重點,只要腰包鼓起來,以後回到城裡,還不是想幹嘛就幹嘛?”一名白匪徵糧隊成員莫夫卡斯基說道。

兩人的對話恰好被徵糧隊頭子切爾弗拉德聽到,他十分讚賞的對莫夫卡斯基說道:“不錯,還是莫夫卡斯基你小子腦袋明白,我們跑到鄉下確實辛苦了一些,但也不是無利可圖。”

“鄉下的貴族老爺們,腰包可是富裕得很,現在我們爲他們在前線賣命,怎麼也要表示一番,等徵糧工作完成,我就帶你們去附近最有名的拉德維奇莊園,拉德維奇莊園的主人,拉德維奇爵士怎麼說也要賣我們個面子。”

“再加上我們從泥腿子手裡搞到的三瓜兩棗,這一趟也就不算白來了。”

切爾弗拉德這顯然屬於兩頭通吃,當然,他也不敢過於得罪鄉下的貴族鄉紳,不過總體來說,還是看人下菜,就比如盧尼泥次村的幾個不入流富戶就被“抄家”。

切爾弗拉德接着說道:“先不管這些問題了,眼下最要緊的還是填飽肚子,然後今天我們就趕到柳班村,等徵糧任務徹底完成後,再到拉德維奇爵士那裡借點錢花。”

雖然切爾弗拉德說的很容易,但還是有人底氣不足的問道:“老大,拉德維奇爵士的身份可不簡單,如果我們態度惡劣的話,那老傢伙說不定會告我們的狀。”

對於下屬的擔憂,切爾弗拉德十分不屑:“你怕什麼?還以爲是沙皇統治的時候麼?尼古拉二世聽說都被俄羅斯人打靶了,拉德維奇這個老傢伙,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

“現在波蘭和德國老爺們說話最管用,其次是手裡的傢伙事,兵荒馬亂的時候,他們這些舊時代的殘黨,也要收斂。”

“更何況我們只不過和他們借點錢花花,相對於他們從鄉下搜刮的財富,我們做的過分麼?”

“大家都是‘搶’,只不過我們是明搶,他們是靠着土地和地位暗搶,老子當年種地的時候,也沒少給他們交租子。”

聽到切爾弗拉德如此無恥的話,他的小弟們卻在心裡腹誹,畢竟切爾弗拉德的過去不是什麼秘密,這傢伙從小就遊手好閒,稍微大一點,就混入幫派,後來更是穿上了一身“狗皮”,這種人怎麼可能老老實實的種過地。

如果,切爾弗拉德說他給貴族和鄉紳老爺們當過打手,都比他說自己種地更能讓人信服。

而在一旁正在擺弄伙食的羅夫塔申科更是心裡怒罵道:“這個切爾弗拉德,還有拉德維奇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正如切爾弗拉德所說,他和拉德維奇本質上都是同一種人,只不過拉德維奇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更體面一些罷了。

隨後,白匪徵糧隊們,開始大快朵頤起來,雖然嘴上說着伙食差,但也比真正的窮人吃的好許多,就燉菜湯裡的雞肉,就不是這個兵荒馬亂,物資短缺時代,普通人能吃上的。

而看到切爾弗拉德一羣人開始吃飯後,羅夫塔申科卻悄然來到後廚。

他對後廚三位本村人小聲說道:“你們現在馬上像平時一樣離開這裡,走出院子後,趕緊跑回家,躲起來不要出門!”

三人並不知道羅夫塔申科和游擊隊的謀劃,所以問道:“怎麼了村長?”

羅夫塔申科沒有解釋,而是說道:“不想死,就按照我說的做,一會我和你們一塊出去,別問東問西的,我這是爲了你們好。”

三個村民聽到羅夫塔申科老爺子這麼說,血壓瞬間飆升,他們意識到大事不好,恐怕羅夫塔申科揹着他們幹了什麼壞事,而且大概率會牽連到他們。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着,很多人在沒有完全被逼到死路前,總歸會抱有僥倖心理。

不過,這個時候,他們也不能顧及這個老傢伙到底幹了什麼事,只能硬着頭皮按照羅夫塔申科的話做事,畢竟留在這裡,等到東窗事發,想走都走不掉了。

於是,四個人強裝着漫不經心的從院子裡走過,而這個時候,徵糧隊成員們吃的正盡興,所以沒人在意羅夫塔申科幾個人的小動作。

有驚無險的通過院子,來到大門外後,羅夫塔申科眼神示意了一下,其他三人心領神會,立馬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而羅夫塔申科也迅速趕到家裡,有節奏的敲了敲門,一,二,三,一,二,三。

隨後,房門被打開,羅夫塔申科立馬走進去,羅夫塔申科家並不算大,但是這個時候,裡面卻藏了足足三十多號人。

波波夫領導的整個游擊隊作戰人員就這三十幾人,這也是波波夫爲什麼不支持強攻徵糧隊的原因,雖然波波夫有信心憑藉這一點人全殲敵人,但自己的隊伍恐怕也會損失嚴重。

波波夫問道:“羅夫塔申科村長,現在敵人怎麼樣?”

羅夫塔申科:“我離開的時候,他們正在吃飯,估計藥效已經發作。”

聽到這裡,波波夫沒有再猶豫,而是說道:“羅夫塔申科村長,你趕快帶我們過去,這種藥是通過一種當地的植物做成的,藥效並不足以致死,如果讓他們分散到村子裡,恐怕會出大事。”

身處敵後,波波夫的條件也很有限,所以必須就地取材。

於是羅夫塔申科趕忙帶着游擊隊向着徵糧隊所在的院子趕過去。

而等他們到的時候,院子裡的白匪正捂着肚子,全身抽搐,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知道自己遭到了暗算,但是腹部的疼痛,讓他們感到肌肉痙攣,完全使不上勁。

於是,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被游擊隊員繳械,波波夫書記說道:“時間剛剛好,如果晚個幾十分鐘,說不定他們就挺過來了。”

藥效減弱後,雖然不至於立馬恢復戰鬥,但是開槍等小幅度動作還是能做到的,這也是波波夫趕時間到這裡的原因,這種藥物會隨着時間推移而威力不斷減弱。

……

有了白匪徵糧隊的無私“援助”,柳班村的游擊隊,順利擴張到盧尼泥次村等周邊幾個村落。

在波波夫的主持下,以盧尼泥次村爲中心,順勢成立了“農村工黨政府”,而爲了防止比拉羅斯城波蘭政府軍的圍剿,在初步鞏固政權後,波波夫立馬決定攻打拉德維奇莊園。

而之所以先攻打拉德維奇莊園,是因爲這個莊園的主人,拉德維奇手下還有一支五十多人的護衛隊,如果拿下他們,游擊隊就可以擴充到到將近兩百人。

而波波夫如何拉攏當地農民,加入根據地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分地和免租,爲了保護勝利果實,這些農民必然要和波波夫的農村政府站在一起。

隨後,波波夫帶領人馬和拉德維奇莊園護衛隊展開了激戰,和切爾弗拉德的徵糧隊不同,徵糧隊的根基在比拉羅斯城,在鄉下沒有基礎。

而拉德維奇爵士卻是地頭蛇,所以他的私人武裝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仗着地形優勢,還是給游擊隊造成了麻煩,不過最終因爲寡不敵衆,連同拉德維奇本人被游擊隊全殲。

而波波夫順勢將建設有一定防禦工事的拉德維奇莊園作爲農村政府的新辦公地點。

同時,在拉德維奇莊園,游擊隊繳獲了大量糧食和盧布,甚至是一定量的黃金,這是拉德維奇家族數代人積累和搜刮的財富。

以此爲根基,波波夫的隊伍進一步擴大,於是在比拉羅斯地區,一個由工黨領導的敵後根據地迅速形成。

這也是工黨在白俄羅斯建立的第一塊農村根據地,對於俄國工黨在白俄羅斯的活動有着極大的借鑑意義。

而波波夫的成功,迅速被白俄羅斯的工黨高層注意到,於是不久後,在白俄羅斯地區,工黨開始大量成立農村根據地。

僅僅不到三個月時間,農村根據地在白俄羅斯遍地開花,而且在這一過程中,白俄羅斯工黨高層驚訝的發現,他們通過控制農村地區,不經意間將城市的反動勢力分割包圍。

於是,1923年10月,白俄羅斯工黨果斷做出反應,以這些根據地爲中心,開始頻繁打擊敵人的公路,鐵路,據點,這讓本就艱難的波蘭政府,在白俄羅斯的統治進一步被動搖。

除了工黨的吸引以外,波蘭人的統治本來就不得人心,而有了工黨的帶領,白俄羅斯人對於如何推翻波蘭人的統治並且趕出白俄羅斯地區十分積極。

自從十月份後,波蘭和德國在白俄羅斯的處境開始急轉直下,而前線俄國赤軍抓住機會,展開了大規模攻勢。

十一月份,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波蘭和德國軍隊,不得不開始謀劃退出白俄羅斯地區,因爲兵力有限,德國打算將主力撤回到波蘭境內,再同俄國對峙。

而造成這種局面,除了工黨在白俄羅斯的行動以外,德國本身無法抽調大部分兵力支援東歐戰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於是,繼烏克蘭東部之後,俄國工黨成功收復了白俄羅斯大部分地區。

一時間,俄國這個西方世界眼中的邪惡帝國再一次成爲了全世界的焦點,法國對於德國在東歐的吃癟,一方面幸災樂禍,另一方面對於俄國工黨的忌憚進一步加劇。

而英國對於德國和俄國的衝突則是樂見其成的,畢竟這本就是當初停戰時,英國所想看到的情況,之所以對德國讓步,本身就是爲了讓德國和德國狗咬狗,這樣德國和俄國同時被陷入到東歐地區,也就無法對英國形成威脅,英國也就能更加從容的應對歐洲之外的挑戰。

畢竟,德國和俄國都是陸權國家,美國和東非這兩個海權國家纔是英國的真正心腹大患,當然,作爲歐洲的一員,英國人也不允許歐亞大陸上出現一個超級強權,現在德國和俄國僵持住,正是英國所想看到的。

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492章 靜坐戰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64章 肉類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381章 國禮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936章 軍售第964章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68章 阿拉斯加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8章 普奧聯動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91章 抵達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374章 波斯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871章 “萊茵”市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037章 電氣化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84章 談判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463章 站隊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395章 耍無賴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249章 熱度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請假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344章 輿論戰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01章 城市化第775章 紹奎第1166章 體驗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402章 妥協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475章 出手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1165章 抵押物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57章 探險隊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40章 新品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51章 坦噶港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145章 菸草工廠
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492章 靜坐戰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64章 肉類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381章 國禮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936章 軍售第964章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68章 阿拉斯加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8章 普奧聯動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91章 抵達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374章 波斯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871章 “萊茵”市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037章 電氣化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84章 談判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463章 站隊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395章 耍無賴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249章 熱度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請假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344章 輿論戰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01章 城市化第775章 紹奎第1166章 體驗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402章 妥協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475章 出手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1165章 抵押物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57章 探險隊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40章 新品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51章 坦噶港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145章 菸草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