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薄弱基礎

的裡雅斯特通往維也納的列車上,恩斯特在私人車廂裡瀏覽着奧地利的鄉間風景,鐵路兩邊,綠色的麥田,田間小路上匆忙的農夫,拖着貨物的牛車,以及偶爾出現的村莊。

奧地利鄉村的一片景象實際上和中世紀沒有太大區別,要不是坐在列車裡,恐怕都感覺不出來,以至於每一次恩斯特乘坐火車,都會有一種時空錯亂感。

超速發展就會帶來恩斯特所遇到的這種情況,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驅動力,積極改變着歐洲的社會,而在更加遙遠的東非同時發生這種情況。

……

隨着鐵路工人到位,東非鐵路工程正式啓動,土著鐵路勞工被分成二十多個團,對鐵路沿線進行修整。

遇山開山,遇水搭橋,在技術人員指揮下,鐵路沿線漸漸被逐漸清理出來。

穆欽加山脈北側,是東非鐵路要克服的一個重點,這裡有一片沼澤是鐵路繞不開的區域。

而東非政府的處理方式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使用大量黑人對此地進行人工疏浚,幾千黑人在步槍的威逼下拿着水各種容器將這些水從沼澤中排除乾淨。

“沼澤裡除了生活着大量的河馬和鱷魚以外還潛藏着其他危險,比如毒蛇,這些生物對我們的工人有着致命威脅,所以這種活計只能交給土著來做。”

“這個沼澤只能用人工來清理,如果按照正常工程速度大概幾個月時間估計才能清理乾淨,所以我們必須要抓緊時間,趕在雨季來臨前,完成這一段的工作,防止雨季來臨後這裡又被雨水回填。”

於是,爲了防止意外發生,東非人強迫土著沒日沒夜的工作,儘量在兩個半月時間內完成對沼澤地帶的清理。

爲了中央鐵路建設,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砍伐原始森林,爲鐵路騰出空間,清理巨石等阻攔物。

而在鐵路的起始點,第一鐵路延伸段,大量的原材料通過土著的血肉之軀,向着內陸拉去,千斤重的鐵軌全部靠人工搬運,稍有不慎那就很容易給工人造成致命傷害。

同時爲了保障鐵路建設,東非在沿線附近修建了三座水泥廠,二十三處伐木場和採石場,同時在贊比亞卡拉巴里地區新建鋼鐵廠一座。

1873年東非年產鋼鐵量是二十四萬噸,卡拉巴里鋼鐵廠投產後東非鋼鐵產量將突破三十萬噸。

實際上僅姆貝亞市的鋼鐵廠鳥槍換炮後,年產量提升到八萬多,就可以滿足東非很大一部分需求。

東非鐵路總共需要鋼鐵需求是八百萬噸左右,而1873年德國的鋼鐵產量總計在三四百萬噸左右,所以從德奧兩國進口一部分鋼鐵,可以爲東非節省不少資金。

東非的鋼鐵產量實際上在世界上也排的上號,不過相比之下煤炭產量就有些不足,僅有一百五十萬噸左右,同期德國則在兩千七百萬噸,英美更是突破億噸。不過因爲經濟危機影響,各國鋼鐵和煤炭產能接下來都會遭受大規模萎縮,相比之下東非則會進入飛速增長的階段。

除了鐵路建設需要大量鋼鐵需求外,東非造船廠的需求也比較龐大,巴加莫約造船廠雖然不能造千噸級別的鐵甲艦,卻也在恩斯特的傾斜下拿到十幾艘炮艇的訂單,而東非炮艇的噸位一般在400噸往上。

還有內陸造船廠也不可忽視,到1873年,東非內陸造船廠已經擴充到37座,除開幾座大湖以外,贊比亞西河,剛果河流域需求最爲旺盛。

拋開這鐵路和造船兩個產業,接下來東非還會引入一系列工廠,對鋼鐵的需求都會處在一個比較旺盛的階段。

這些都是鐵路建設前東非的一些基礎數據,等到鐵路完成後,大頭的南方工業區(津巴布韋)建設,以及贊比亞銅礦產業開發,東非工業增長才能體現出經濟危機中的真實發展水平。

實際上恩斯特也想學習五年工業計劃,藉着經濟危機的東風讓東非實現騰飛,不過這對於東非來說完全是不可能的。

一般人看五年計劃,那感覺就是我上我也行,可實際上五年計劃只有兩個範例,一個是沙俄,一個是遠東,沙俄一五計劃是1928年開始,遠東一五計劃更是在1953年開始。

在教科書中,彷彿一五計劃一完成,兩國就擺脫了農業國地位,蘇聯在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後更是直接躍居成世界重要的工業國。

實際上沙俄時代,沙俄就已經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就比如現在,沙俄已經是世界第五大紡織國,還有幾萬公里的鐵路,三千多家工廠,在蘇聯之前更是達到了接近一萬家工廠,三百多萬工人。

當前沙俄就已經是列強之一,能落後到哪去?只能說蘇聯是把沙俄的潛力徹底激發出來,讓沙俄在歷史上最接近世界第一。

遠東工業水平拉胯,但是在洋務運動時期也建設了一批軍工企業和官營企業,北洋時期到民國也發展了一批民間資本,等到1953年後,本土其實是有一批專業人士的,加上蘇聯的支援,也才勉強實現初步工業化。

恩斯特可以肯定,1953年的遠東基礎一定比當前東非王國的基礎要好的多,領導層也比東非王國有能力的多,而遠東一五計劃尚且實現的比較艱難。

所以東非當前的條件,工廠數量總共是一百七十多家,且多以低技術含量的粗加工製造業爲主,民衆受教育水平也完全無法支撐工業發展。

像計劃經濟,主要體現在計劃二字,制定計劃和執行計劃,是極其考驗一個國家的執行能力的。恩斯特如果要搞五年計劃,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解決人才問題,這些都需要高素質人才來執行。

東非王國發展農業,官僚能力水平還能滿足勉強跟的上,如果是搞工業,那就相當爲難他們了。至於當前東非現有的工業,那都是德意志地區外溢出來的人才來實現的,黑興根工廠的管理層都是從德奧兩國挖掘和僱傭來的,說到底還是人不行的問題。

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11章 送行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57章 探險隊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98章 太特市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680章 緩衝區第154章 發“貨”第29章 艱苦行軍第688章 巡邏兵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595章 鼓動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1015章 市場第230章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26章 野望第701章 城市化第967章 奧拓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204章 “流放”?“潤”!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443章 監視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50章 移民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40章 新品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475章 鋼鐵第385章 煽動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837章 颱風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936章 軍售第382章 渡河第1155章 震怖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473章 警示第243章 70式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735章 廓爾喀第903章 萊茵宮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371章 生意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402章 妥協第847章 畜牧業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586章 忽悠合資
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11章 送行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57章 探險隊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98章 太特市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680章 緩衝區第154章 發“貨”第29章 艱苦行軍第688章 巡邏兵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595章 鼓動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1015章 市場第230章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26章 野望第701章 城市化第967章 奧拓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204章 “流放”?“潤”!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443章 監視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50章 移民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40章 新品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475章 鋼鐵第385章 煽動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837章 颱風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936章 軍售第382章 渡河第1155章 震怖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473章 警示第243章 70式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735章 廓爾喀第903章 萊茵宮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371章 生意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402章 妥協第847章 畜牧業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586章 忽悠合資